当代中医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274|回复: 0

“一带一路”将重构世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5-23 14:24: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第二单元  “一带一路”将重构世界(名声)
“一带一路”将全面重构世界,改变世界,让世界人民得到和平、幸福。
第十一节  美中开战“双鹰会”(名毁)
美中两国是当今世界最强大、幸福与富足的国家,两国之间无任何地缘纠纷,相互友好、和平,希望共同进步、发展。总之让两国和谐,是两国人民的共识与主流,如果仇恨,甚至开战,那这一切都没有了。
  中美开战后果很严重
按人口平均,中国与美国相比还是穷人,美中开战:后果很严重。中国太想去美国找生活的“穷人与无赖”多的是,让富人打穷人,简直吃饱了撑;美国图什么,把爱好和平的13亿中国人杀了,这好,960万平方公里土地空出来,所欠的钱不用还?!多好的美国梦!但这种美国人肯定是魔鬼;美中开战:美国决没有好果子吃。“雄纠纠,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中国好儿女,齐心团结紧,抗美援朝,打败美帝野心狼。”说的是上世纪,五十年代的朝鲜战争,中美“双鹰会”;美中开战:打败中国人。让中国人象阿富汗、叙利亚、利比亚人一样成为难民,成为生不如死的“亡国奴”,肯定是“馊主意”;请美国对中国不用开战,大家都到美国去。我们不想打仗,全部“投降”,打起背包马上跟你走,但最好现在就发签证;我们早就知道美国比中国好,美洲也比中国大很多,移居“自由、民主、人权、法治”的美国,让中国人去美国,肯定不错,是好主意。
美洲由美国人在几百年前强占,一个多好的地方,也确实让太多中国人唾涎欲滴,朝思暮想。地球上的地人人有份,凭什么只由你美国人“独占”。美洲地大、物博、人少。只是中国人多了一点,13亿就去5亿美国受得了?!不乐意,请“恶霸”安分守己些。
感谢共产党、毛主席、邓小平、习近平,我们才过上几年好日子。解放后的几十年,你们没少对我们中国又打(朝鲜、越南)、又吓(东海、南海、台海)、又吵(民主、自由、法制、人权)、又闹(日、菲、澳联盟),乍看都不象好人。
事实证明,你们从来都不安好心,太用心、苦心、关心,人家心里“发毛”。 其实你们麻烦事挺多(经济、军事能力下降;黑人、穷人、枪支事件频发),把自己事做好了,肯定比与中国打仗来得划算。
美国虽好那是你们美国的,中国虽差,那是我们中国人自己的,少管南海、东海的事,这叫“知足常乐”。中国的事少来参和,没有“神经病”,不用花心绪与中国开战,会给你们带来灾难。
  中美开战无法保证美国取得决定性胜利
[美国之音电台网站,2016.7.30报道],据报道,随着中国军事能力的增强,一旦中美开战,美军并不能确保战争按自己预料的方向发展,也不一定会取得决定性胜利。
美国智库兰德公司认为:一旦开战,尤其是两国陷入长期高温度战争,中国损失会更大,而且损失不仅在军事上,也在经济与政治上。战争一旦发生,美国无法肯定能获得战争操作上的控制权,从而摧毁中国防御,并取得决定性胜利。
报告指出:美中爆发战争,应该是区域性的常规战争,以舰船在海上和海底战斗为主。同时伴以飞机、各种导弹。针对人造卫星的太空战,针对计算机的网络战,也不可避免。
报告认为:战争在东亚爆发,并在那里持续。继而大部分西太平洋也将变成战区,并带来严重的经济影响。美中之间的四种假想战争场景:迅速高强度战争、长期高强度战争、短期中等强度战争、长期中等强度战争。
除网络战外,中国并不能对美国本土实施打击。美国对中国军事目标的常规打击范围更大。报告作者将这一研究适用时间限定为2015—2025年期间。
报告最后说:两国一旦爆发战争,后果非常严重,因此两国应该避免战争爆发作为重点。这份报告是给美国政策制定者的,但他们表示,希望中国也能考虑到与美国开战带来的可能情况和后果。
因为战争高成本,预谋战争是不可能的。但两国政府需要强大的危机管理机制,并加强对军方的非军方控制力量。
  大国之间的下一代战争
下一代战争也许是网络与卫星战争,尤其是中美之战,很可能从卫星开始,这实际上已经在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得到验证。战争之前,美军就发射了50颗军用卫星,全面补充和完成了定位、导航、通信、弹道导弹预警、侦察等体系。中美卫星之战也许是:
(一)以“东风”—21弹道导弹加以改良,对美军低轨道图像侦察卫星实施攻击。
(二)以杀伤、碰撞卫星对高轨道的GPS定位卫星实施撞击攻击。以此相同的攻击方式碰撞美军的通信卫星。
(三)中国的全部军民两用卫星发射场,受到美军高技术武器的精确打击,尤其是B—2隐形轰炸机的纵深攻击。针对美军卫星发射基地,中国有可能采用常规洲际弹道导弹实施攻击。
(四)战争期间,双方频繁、机动地发射各种卫星,做战损弥补。如:海湾战争,美军有时隔两三天就发射一颗卫星。
(五)双方全面干扰对方定位、导航、通信卫星。包括地面干扰、卫星干扰。
(六)激光攻击卫星技术会继续被开发、完善。
纵观历史,英、美、苏、日等国家的崛起,靠的都是战争。美国也已经把中国当成新的竞争者与超级大国。但“一带一路”的设想完全打破了中美之间的这种“修昔底得陷井。”中美两国人民的共识是世界和平,只能靠共赢与发展,坚持打仗,打大仗的美国国家战略已经过时,彻底失效。
第十二节“一带一路”将重构国际秩序(名意)
《澎湃新闻网》记者丁蕾蕾、实习生覃琴独家对话法国前总理德维尔潘
法国前总理德维尔潘认为,随着“一带一路”越来越重要,美国和日本都将参与进来。
与法国前总理多米尼克·德维尔潘(Dominiquede Villepin)的采访,被安排在了上海市新华路的一家法国餐厅。在接受完我们的采访之后,现年62岁的德维尔潘,还要在这里参加一场企业家见面会。
如此紧密的工作节奏,对2007年卸任法国总理的德维尔潘来说,已属常态。
“我作为一位律师,现在几乎每月都会来中国。”德维尔潘以自己为例,向早报记者形容,中法关系是多么紧密,“过去两年,中法高层之间的互访,我想有10次左右。”
德维尔潘本人的人脉,也让他有机会向中国高层提出意见和建议。
2016年5月19日,早报记者和德维尔潘的这次对话,主题正是围绕中国倡建的“一带一路”战略展开。
一 “一带一路”战略高瞻远瞩
沿线国家都应抓住这个机会,形成自己的战略,将本国利益具体化。
在德维尔潘看来,“一带一路”不只是一个外交倡议,还是一个有深刻变革意义的国际政策。
“一带一路”是以一种非常积极的方式面向未来,是一个建设性的、开放的未来版图,将给世界的重要地区带来更多的安全、稳定和发展。”德维尔潘解释,当今大多数的国际政策是面向事件的,试图解决问题、应对危机,而“一带一路”则是高瞻远瞩的,寻求以积极的姿态转变现有世界格局。
他认为,“一带一路”涉及的所有国家,都应该抓住这个机会,形成自己的战略,将本国利益具体化,将政策和利益融合进中国的这个提议中。
“一带一路”全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中国国家主席于2013年提出共建一带一路的倡议。目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已有近60个国家明确表示支持和积极参与建设。
德维尔潘认为,“一带一路”要想成功(不只是对中国来说的成功,是对每个参与者来说都成功),应该具备三个条件:
一是这个项目要对每个人都开放。无论公共还是私人领域、大国还是小国,同时也应该对地区组织开放。
二是这个项目必须是综合全面的。不只要涵盖基础设施建设、商品,还要包括技术、旅游业、制造业。不应只聚焦于经济,还应囊括在文化、对话、互相理解方面的努力。
三是这个项目必须是包容性的。“一带一路”要致力于消除沿线国家的贫困,这些地区的人均收入只占世界平均人均收入的60%,减少贫困也是“一带一路”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这也形成了“一带一路”战略的地域性特点。德维尔潘称,“一带一路”不能只着眼于中国的利益,要聚焦并关切到其他地区如中亚、高加索、中东、非洲、欧洲的利益。
二 亚投行
攸关所有欧洲国家利益,将给相关地区带来积极结果。
德维尔潘直言,法国非常关注“一带一路”。里昂曾经是旧丝绸之路的终点,而里昂是法国第二大城市,因此法国在这个新项目上有很多关注点和利益点。
今年3月,继英国之后,法国、德国、意大利不顾美国反对,宣布加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亚投行)。亚投行将为“一带一路”的基建项目提供资金支持。
“我认为,亚投行是一个攸关所有欧洲国家利益的项目,它将对相关地区带来积极的结果。”德维尔潘以安全为例,地区危机、交通都将随着“一带一路”带来的发展而改善,这些地区越发展也就越稳定,当然核心是基础设施建设。
“我认为,欧洲在‘一带一路’上发挥关键作用非常重要,从历史地理角度讲,法国是欧洲的一个主要枢纽,在加强东西方联系上,法国也有非常具体的作用要发挥。”德维尔潘说,法国各界对中法合作非常关注。
今年1月底,法国现任总理曼努埃尔·瓦尔斯访问天津,参观空中客车A320系列飞机总装线,并出席在空客天津园区举行的相关合作交流活动。而德维尔潘本人本月底,还将赶赴重庆,出席亚欧互联互通产业对话会。
谈到中法合作,德维尔潘不断抛出案例,尤其是在能源领域,“两国在广东建设的核电机组进展顺利”,中法两国企业还联合竞标了英国的核电项目。
“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也在对法国加深了解,例如,我最近就关注到,有一家中国企业带了6000个员工去法国旅游。”德维尔潘笑着说。(原编注:5月6日至9日,来自中国天津的保健品直销公司天狮集团为庆祝公司成立20周年,带着约6500名员工在法国进行了豪华四日游,在法国引起轰动。5月8日,法国铁路公司专门为此增加了两列高速列车,并在巴黎的火车站增派了一组由12个人组成的工作小组,专门负责协助中国游客。)
三 “一带一路”越来越重要
美国和日本也会参与进来。
德维尔潘并不讳言,“一带一路”将重构国际秩序
“现在已经有一些重要的多边机构、多边关系,比如IMF、世界银行。而‘一带一路’的倡议,对现有的多边秩序来说,将会带来深刻的转变作用。我认为这是一个积极的刺激。”德维尔潘直言,很多现有的多边机构在他看来太过保守,他们在保卫自己的利益,保卫那些主宰着这些机构的国家或国际社会的利益,而这些处于统治地位的多是欧洲国家。
作为一名出色的外交家,德维尔潘主张多边机制,曾因反对美国对伊拉克发动战争而闻名。
“通过开放、创造新的多边机构,亚投行、丝路基金的创立,都将创建新的多边秩序,从而给世界带来新的冲击和发展动力。我认为,这些项目不仅将刺激现有的多边秩序,也将刺激、鼓励新的跨国倡议。通过债券来为庞大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融资,这是十分重要的。”德维尔潘说。
当然,他也强调监管措施统一的重要性。
“现在很多地区基础设施的建设面临许多安全问题,必须保障这些项目的安全,这可以通过多边的公私合作来达成。我们在19世纪的跨西伯利亚路线的建设中就是这样做的,这也可以应用到21世纪。”德维尔潘说。
至于美国和日本的态度,德维尔潘的观点是,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当这一战略变得越来越重要时,美国和日本也会参与进来。
“我想说的是,世界一体化是将来的发展方向,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说完全不参加任何其他国家的活动。我相信,将来‘一带一路’会是一个联系世界的路线,随着时间的推进以及其重要性的推广,大势所趋,美国、日本一定会参加到这个项目中。”
第十三节  中国重塑世界,西方时代终结(名实)
《丝绸之路》作者、牛津大学历史学家彼得·弗兰科潘接受《环球时报》专访,驻英国特约记者  孙  微,2016年8月17日
《环球时报》编者按:“丝绸之路正在复兴。”由荚国布卢姆斯伯里出版社出版的牛津大学拜占庭研究中心主任彼得·弗兰科潘新著《丝绸之路:一部新的世界史》,近日引起西方的极大关注,其中译本据悉也将正式出版。在这位西方历史学家看来,在丝绸之路的历史中,可以找寻中国巨变的影子,可以知道沿线各国权力兴衰的规律。由古及今,弗兰科潘在书中畅谈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计划,他近日在牛津大学接受《环球时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当出现结构性问题的西方裹足不前时,“一带一路”正在试图预测和定义未来的世界,这种未雨绸缪的做法是“最棒的应对,聪明的政治”。
一  不能只从西方视角看历史
   环球时报:您在《丝绸之路》中写道:追踪文明的丝绸之路:在西方强盛以前很久,亚洲的通路就把各国人民和各个地方连接在一起。您从什么时候开始研究“丝绸之路”的?
弗兰科潘:我从孩童时代就对世界充满好奇,第一次了解丝绸之路时我只有七八岁。我在书中写到亚历山大大帝与中国的联系,以及中国和中亚、地中海区域的贸易往来,对这些历史,我很多年前就感兴趣。我并不是在某个特定时刻突然想开始研究丝绸之路,只因为这已是我人生的一部分。我喜欢了解来自不同文化、讲不同语言的人如何了解对方,如何贸易、借贷、竞争和相互学习。
    英文书名中的“丝绸之路”是复数,因为丝绸之路不止一条,丝绸之路沿线城市也有很多,我到访过中国,中国在不断变化,而且这不只是过去30年里的事情。纵观历史,中国一直在经历重生和成长。
    环球时报:在讲述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历史和现状时,您提到有“信仰之路”“变革之路”“和睦之路”,也谈到这里有“黄金之路”、“帝国之路”,有“战争之路”、“霸权之路”等。为什么您强调,西方不能再漠视“丝绸之路”历史地位,强调不能再忽略非西方地区对世界和人类的贡献?
弗兰科潘: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历史?马克·吐温说过:“历史不会重演,但总会惊人的相似”。你可以从历史中学习,了解权力更替,知道人们如何应对危机和挑战,为什么成功或失败。至于了解亚洲国家的历史,不得不提另一句名言:“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尽管中国、印度、伊朗和俄罗斯有过伟大的历史时期,但最近三四百年可以说我们一直处于“欧洲时代”。lOO多年前,从中国运出来的货物超过80%都装上了英国船只。我的书有一部分是解释欧洲最近三四百年为什么变得重要,而此前位于欧亚大陆边缘的欧洲还处在根本不重要的地位。1000年前,人们不会来牛津剑桥学习,因为几乎所有的学习中心都在亚洲。即便是500年前,中国、印度、中亚、埃及等地有着更强大的学习中心。但世界是不断变化的,正因如此,解释清楚政治经济权力向亚洲转移并非全新或革命性的,而是回归到过去曾经的样子就很有必要。
    借这本书我想说,亚洲的崛起并不是沉睡2000多年之后的觉醒。而是历史上亚洲一直就在塑造着一切,包括欧洲最初如何兴起也与亚洲有关。在我看来,我们需要更全面了解世界历史。亚洲的历史丰富多元,他们在历史上有着最根本的地位,但在“欧洲时代”却被忽略了。举个例子,在牛津大学自然历史博物馆收藏着历史上最伟大的27个科学家雕像,但没有一个来自非欧洲国家。这也反映出我们看待历史只是从西方的视角出发。
一  “一带一路"在塑造未来的世界
    环球时报:您也给西方读者讲述了今天中国提出“一带一路”的重要意义。“一带一路”涉及到的国家在文化、宗教、种族、政治制度上都有不同,为什么中国的倡导能发挥独特的作用?
    弗兰科潘:我们和邻国往住有着非常复杂的关系。我们花大量时间与他们打交道,但他们既可能是最能制造麻烦的人,也有可能是最能帮助我们的人。不同语言和文化背景的邻国需要彼此信任,才能建立良好关系。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如果你足够自信,你不会介意人家和你穿不一样的衣服,信不同的宗教,吃不同的食物。事实上向他们学习,你会变得更强。可以说,人们最糟糕的事情是相互斗争,而最美好的能力则是合作和交流。
    对于2l世纪的中国,“一带一路”这一宏大的战略凸显中国了解世界的愿望,对中国保持的经济增长有重要意义。我在过去6个月了解很多中国大城市的兴起,为了维持大城市的发展,中国需要确保获得能源、资源、粮食,维持和邻国的良好关系。“一带一路”强调“合作”与“协作”,中国不是只盯着自己的利益。而是同时重视其他国家的利益。这是一个应对周围世界非常积极和开明的方式。这就像如果你有一座大理石和金子做成的大房子,但是你的邻居却穷困潦倒,那么这就会带来问题。最好的办法是拿出一些钱,确保整个“社区”都很繁荣,这才符合自身的长远利益。对中国来说,也是如此。
    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一带一路”对中国的长远经济发展非常有帮助,而且能维护整个地区的稳定。如果只是中国变得越来越强大富有,而周边其他国家发展得很不好,那么对中国也未必是好事。像“一带一路”这种寻求基础建设、政府层面进行合作、发放贷款帮助其他国家发展的模式,是非常健康和正确的。多年以来,“一带一路”涉及的国家都在试图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分享有关安全、情报和反恐方面的想法。这和我们最近几个月在欧洲所听到的论调很不一样,欧洲最近在讨论怎样更独立、讨论分开。“一带一路”是在试图预测和定义未来的世界:未来二三十年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子,未雨绸缪可以帮助自己做好最棒的应对。这是聪明的政治。
环球时报:您曾在美国《赫芬顿邮报》撰文说,“一带一路”在引领风气之先和规划未来,而西方时代几乎已终结。为什么您会这样说?
    弗兰科潘:从国内生产总值来看,亚洲正在崛起,过去10年有很多人脱贫。我刚才提到,“一带一路”在试图塑造世界。当谈论西方世界几近终结时,我是从历史学家的出发点来谈论,所有的文化和政治中心最终都无法避免衰亡。我认为,我们当下在所看到的——宗教原教旨主义抬头、中东问题频出、伊朗日益活跃、南亚和东南亚的发展,以及中国不断增长的雄心——这些都是世界重心转移所带来的变化。俄罗斯和土耳其这两个介于东西方之间的关键国家,正把更多目光拉向东方,这并非巧合。
    亚洲的未来看起来比西方更有希望。欧洲存在结构性问题。有关英国脱欧、欧盟解体、更关注自我等当下欧洲出现的现象在某种程度上和罗马帝国的某段时期有些相似。公元三四世纪时,人们有过类似描述:曾几何时。罗马帝国如此强大,罗马人分散在世界各地,保卫着他们的边境(英国也曾这样),而如今,人们把闲暇时光放在巴斯泡温泉,人们谈论的是最火的明星,没有人谈论哪位将军或是那些为帝国运转辛勤劳作的人。罗马帝国的分崩离析是缓慢渐变的过程。可以说,罗马在2000年前有自己的“一带一路”,当所有的结点都能相互联系——“能获得所需的资源,促进经济增长并与邻居相处很好”——也就是我说的“三点原则”,这在历史上是任何一个大国都需要的。
    当下的变化是规模性的。100多年前,世界的1/4由英国控制。两次世界大战后,英国开始走下坡路。英国曾像罗马帝国一样,自18世纪开始将世界各地的领地一点点连接起来形成帝国,可以说这是英国版的“一带一路”。三四十年前,你从伦敦乘船出发前往中国,甚至无需离开英国领土,比如途经西非、开普敦、肯尼亚、孟买、斯里兰卡到当时的香港。即便是陆地上,英国在俄罗斯、中东都设有贸易站。然而现在,这样的网络已一去不复返。
    环球时报:对“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和地区来说,中国的大量投资最终改变的是什么?
弗兰科潘:如果我是(中国)政府的顾问,那么我会建议政府要现实一点,因为不是每一个投资都能满足预期,而有些可能又远远超过预期。我们生活在一个风云变幻的世界,英国脱欧公投的结果会影响中国的英国整体投资,而美国大选也势必给全球带来影响。正如投资者们所说,如果你投入大量资金,那么你不会每三个月就跟进成果,你需要有长远的眼光。然而这些年,西方似乎有一个很大的弱点便是不擅长长远规划,只遵循五年的政府周期。如果能像中国那样有更长远的规划。那么成功就会更容易。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是正确的、具有战略意义的。遵循了处于成长期寻求建立面向未来关系的“大国模式”。中国面临的困难将是如何应对潜在的问题,尤其是在变化加快的情况下。当面临强大的邻国时。小的国家很难拒绝。中国必须非常小心,不要在谈判中要求太多。
    环球时报:您在本书结语“新丝绸之路”中也提到,中国正在建设一张全新的、遍布世界的网络,这自然会让西方对中国的偏见越来越深。中国如何才能消除这些偏见?  
    弗兰科潘:这是中国未来10年将面临的最困难的问题,中国每一步出于防守的考虑,都会被其他国家解读为侵略和好斗行为。这非常危险,消除这种担心非常重要。这种情况下,沟通是唯一可行的办法,解释清楚你计划做的一些事情很有必要。可以说,随着中国的崛起,世界观察中国的角度无论是军事、地缘政治还是经济,都存在很多不匹配的情况。中国可以尽量去准备和计划,事实上中国在这方面能做得更好——中国不喜欢批评,尤其是政府层面,然而任何成功的政治家、商人或长期规划者要学会的第一件事就是倾听。中国正在非常积极地试图鼓励、激发和帮助其他地区的经济增长,但其他国家将如何看待中国的这些做法?中国的政策制定者需要听到他们的声音。
三  “并不是说中国强大了,其他国家就会变弱”
   环球时报:您强调“世界的中心是亚洲的中心地带”?为什么西方学术界特别关注中国、印度等国的迅速发展和社会变革?
    弗兰科潘:这些国家发展很快,充满活力,而且市场也很大,有很多机会。欧洲整体来说思维是非常开明开放的,尽管人们可能并不会说这些国家的语言,但西方人对这些国家非常感兴趣,以前对它们的了解不够。现在欧洲人想进一步了解和接触亚洲。世界就像是拼图游戏,我们都是相互连接不可或缺的,我在书的最开头就写到,全球化并不是21世纪才有,人类在2000年前就开始了全球化的进程。学习历史让我们换个视角来看待我们的世界,中国在21世纪所接触到的世界不是一个零和世界。并不是说中国强大了,其他国家就会变弱,而是中国强大,其他国家也要强大,这才是可行的方案,因为我们彼此连接相互依存。
    环球时报:英国脱欧、“伊斯兰国”肆虐、难民潮、美国大选等“热点”背后,显出全球性的混乱,对此您怎么看?
弗兰科潘:这些热点各有不同,但有的透露出一个问题:发达国家的社会不平等在加剧。不平等严重意昧着国家经济层面出现结构性问题。欧洲很多国家的经济在过去10年都没怎么增长,我们应考虑如何让经济重新返回轨道,但是改变不会马上发生。
第十四节  苏联解体的真相与教训
选自《参考消息》  2016年12月23日
引子:
【俄新社莫斯科12月2l目电】俄罗斯总统普京的发言人佩斯科夫表示,普京总统对苏联解体所持观点并无变化,即这是一场灾难。但恢复苏联已无可能。
    他说:“普京仍然认为,对曾居住于同一联盟国家屋檐之下的各民族而言,这不啻为一场灾难。这是一场令我们的发展进程大幅倒退的灾难。”
    佩斯科夫表示,事实上,苏联解体令已成为独立国家的所有加盟共和国皆倒退了数十年,“所以,包括俄罗斯在内,我们所有人都不得不勉力追赶,普京的观点并无改变,但诸位想必也已亲眼看到,出现某种逆转进程是不可能的”。
  他强调,现实逻辑决定了“有必要在前苏联区域内推行新的一体化进程”,“我们正好视独联体为其载体,当然,这是非常复杂、极为漫长的一体化进程,但对我们所有人而言别无选择。我们见证了以独联体为土壤,更加生机勃勃、更为密切的合作形式日臻成熟,如欧亚经济联盟,因此,新一体化的逻辑依旧占据上风。这值得肯定”。
正文:
25年之后:真相与教训——戈尔巴乔夫谈苏联解体
[《俄罗斯报》12月22日文章]题:25年之后:真相与教训(作者  前苏联总统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
   25年前,我宣布辞去苏联总统一职。国家终未保全下来。因政变反动分子和极端民族势力的打击而变得羸弱不堪的苏联,最终停止了自身的生命。时至今日,围绕此事仍有众多昧着良心的投机与臆测发酵。但我相信,大多数人都希望了解当时的真相,弄清原因,找到答案,这不仅事关过去,也与现在和将来密不可分。
一  发生了什么?谁之过?
根据宪法规定,苏联是一个主权国家组成的联盟。事实上,存在于世的绝大部分时间中,它一直是高度中央集权的单一制国家。直至我推行改革与新思维之时。各个加盟共和国才开始要求兑现自身主权。
当时,改革和更新苏联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虽有延迟,但我们终于朝此道路前行。我深信,倘若该进程的所有参与者皆体现出强烈的责任感。是能够成功的:我们或将拥有强大的、真正意义上的主权共和国,强有力的、有效运作的权力核心,为各共和国的共同利益谋福祉。
但我们未能实现这一目标。我无意推卸自身责任。但我的良心是清白的。我一直在使用政治手段,试图保全苏联,直至最后一刻。
但所有人是否都尽到了责任?并非如此。不能不提当时的俄罗斯领导层。从1990年通过国家主权宣言开始,直至最高苏维埃于1991年12月通过别洛韦日协定,俄领导人的立场一直是非建设性的。若非如此,其他加盟共和国的分离分子永远不会有勇气埋葬苏联。
二  我的立场
我一直相信,即便各加盟共和国在政变后纷纷避过主权和独立宣言,但我们还是有机会与其中的大多数国家就建立邦联制的联盟国家达成一致。谈判虽然相当艰难,但草案已经拟好。
但新的打击来得猝不及防。俄罗斯最高苏维埃的绝大多数代表均对别洛韦日协定投了赞成票,其中便包括共产党人,他们如今却在大谈苏联解体导致的灾难性后果,嗓门比谁都大。
每个人都应当回忆反省、在那些决定命运的日子里,自己的表现如何,做了些什么,或者说无所作为。俄罗斯总统叶利钦玩的是双面游戏:他对着电视镜头说自己主张保全苏联,但私底下却带头分裂国家。他不吝承诺:若摆脱其他加盟共和国的负担,俄罗斯的发展一定最快,一两年后,改革便将造就一个繁荣国家。令人遗憾的是,很多人都成为其追随者。人们没有意识到,他们正在失掉国家。无人站出来维护苏联。
我认为,可以从中得出如下重要结论:在事关国家命运的关头,责任感欠缺、民粹主义、巧言惑众是绝对要不得的。
三  幻梦与现实
那些埋葬苏联的“思维简单”者。当时并未意识到自身行为的后果。在俄罗斯,很多人原以为仓促组建的独联体会成为一个“没有戈尔巴乔夫的苏联”,且后苏联地区的“掌舵者”、发号施令者仍将是俄罗斯,其他共和国会唯莫斯科马首是瞻。
另一幻觉是俄拥有的国际地位并不会逊色于苏联。但客观而言,这根本不现实。更何况“极端”改革的失败严重削弱了国力。对俄罗斯、对世界而言,这都相当糟糕。
国际秩序的主轴被连根拔起,平等合作的机会不复存在。西方世界尤其是美国。被“冷战胜利”的喜悦所笼罩,但这也只是一场幻梦。单个国家或是单个国家集团主导全球的格局并未构筑起来。如今,所有人都意识到了这一点。
四  并非改革导致
    苏联解体是一出大悲剧。我亲身感受到切肤之痛。但我依旧笃信:不能认为我所倡导的改革导致了苏联的解体。这是一大历史谬误。
国家走上了自由和民主之路。这条道路并不轻松。较我们上路之初所料想的更为荆棘密布。但我相信,这条道路是不可逆转的。
社会战胜了恐惧。人们获得了影响国家命运的机会。他们会犯错,但不再无动于衷,他们学习如何作出决定。并对后果负责。尽管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错误与失望,尽管对改革及其倡导者的批评不断,但人们不会放弃改革所取得的成就——言论、集会、宗教信仰的自由,国家向全球开放,市场经济。
    在国际事务方面也是如此。在这几年间,我们得以结束冷战,与美国、欧洲、中国实现关系正常化。地区冲突得到调控。
    德国和平统一、中东欧改革,从阿富汗撤军,这些同样属于改革的成果。
    最终,核军备竞赛偃旗息鼓。多亏在那几年所签署的协定,如中导条约、削减和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相互承担的销毁战术核武器义务等,令全球如今的核武数量较冷战年代减少了80%。我们有理由为此而骄傲。
    五  今日俄美关系
    我们当前所面临的问题,包括经济领域,源头首先是在国内。最主要的原因并非制裁(尽管其后果有所体现),也不是油价低位运行。
    为解决经济停滞、腐败、社会分裂等问题,需要民众共同努力。唯一的途径便是民主、公正的选举、公开性。所有人都应意识到这一点,无论是社会各界还是国家领导层。
我认为,在当前复杂的国内及国际时局当中,重要的是支持总统。他在向联邦会议所做的国情咨文中明确提出了与西方实现和解、共同努力摆脱经济危机、民主发展的路线,社会希望他将路线付诸实施。
    我期待国际事务能出现积极的变化。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俄美关系的状况。实现正常化是可能的。这既是美国,也是俄罗斯所需。需要向彼此迈出积极的一步。我认为,双方都清楚这一点。
需要在所有领域展开仔细“盘点”。我们曾经与里根政府就当时亟待讨论的主要议题,如安全与削减军备、地区问题、双边关系、人道主义问题等,组建了工作组,而后新增了讨论全球问题的组别。这不啻为良好的机制。我认为,应该借鉴当年的经验。第一步理应共同迈出。需要举行会晤、改变双边关系的氛围。在上世纪80年代后半期,全球局势甚至较当前更为错综复杂。但我们经过共同努力,走出了僵局。当然,当时与现今并不具有完全的可比性,但教训是可以汲取的;相互尊重与对话不可或缺。
第十五节  5G技术的未来新生活
选自《环球时报》  记者:刘扬,2016年12月23日
随着移动互联网、智能终端等技术的快速发展,全球知名传播学大师麦克卢汉提出的“媒介即人的延伸”正在成为现实,并从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深刻影响着每个人的生活模式以及整个世界的互动方式。而这种变革似乎只是一个开始,全球的科技企业和运营商正酝酿着一场烈度空前的通信技术革命:5G。12月21日,在北京举行的环球网Global Tech2016环球智能世界大会上,《环球时报》记者与美国高通公司高级研发总监、中国研发中心负责人侯纪磊博士畅谈5G技术发展现状与未来前景。
  5G到底有多快
   在过去30年中,移动通信技术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创新和变革,从上世纪80年代到现在,我们经历了几乎每10年一代的变革:80年代的模拟语音(1G)、90年代的数字语音(2G),再到2000年左右的移动宽带(3G)、2010年前后兴起的移动互联网(4G),这些技术变革、为人类的生活和交流方式带来深刻变化。而我们今天所处的阶段为4G+。侯纪磊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从愿景上来看,接下来的十年将是5G发展壮大直到走向成熟的十年,它将建立面向未来的、创新的、统一的连接平台。
    高通公司在GlobalTech2016环球智能世界大会上回顾了在2016年通过LTE技术演进实现的每秒千兆级比特(Gbps)数据传输速率的移动网络,并称正在打造数千兆级速率的5G网络。到底5G的网速有多快呢?侯纪磊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今天4G网络的速度已经相当快了,但5G可能比4G的连接速率要快几十倍、上百倍甚至更多。如果要达到虚拟现实跟真实环境实时虚拟交互的效果,实现超低延迟(把延时降低到10个甚至1个毫秒之内)是非常重要的。从网络传输速率的定义来看,4G的LTE网络已可以达到千兆级比特每秒,不过这个千兆级是在用户信号覆盖良好,又没有其他用户分享网络的前提下,比如独占某个小区的网络资源时才能达到这样的速率,而5G所谈的数千兆级的概念不光是指某个小区、某个用户,而是指大量用户同时达到这样的网速。
  侯纪磊认为,4G技术本身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在发展过程中,4G技术对5G系统的搭建以及早期部署起到了非常好的深入覆盖作用。所以,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4G技术都将与5G技术相互补充、共同发展。从更宏观的角度上看,在过去30年通信技术变革的过程中,通信技术总体大概是十年革新一代。从今天开始到十年之后,5G将发展成为非常成熟的网络。到那个阶段,可能就是运营商从自身角度去选择:是否还要保留一张4G网络作为5G的补充。
  5G带来的变化绝不只是快
    这么快的网速将为普通人的生活带来哪些改变?侯纪磊说。5G可能有3种最主要的服务类型:增强型宽带,关键性业务以及海量物联网。对老百姓来说,第一和第三种服务会对他们产生更直接的变革影响。增强型宽带将带来两大改变,一是高清晰的远程在线。众所周知,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孩子跟父母之间的连接方式其实一直在弱化,虽然微信等连接方式为人们带来更多全新的联系方式,但高清晰的远程在线模式更能令用户和父母体验到何为“远在天边,近在咫尺”,使亲情得以延续和保持,这是未来社会中一种非常重要的应用模式。第二类技术跟远程在线有点相似。增强型宽带将通过移动的、无线的虚拟现实,使用户得到非常棒的体验,比如未来可能出现一个人在户外骑行,而通过依托5G技术的虚拟现实设备,这个人的朋友可以在千里之外身临其境地分享他骑行的场景。再比如一个人去现场看一场NBA比赛时,可以通过场地内的设备进行360度无缝数据采集,然后将这些数据无线传输给家人和朋友,令他们可以实时分享球场内的气氛,这和看电视直播的感觉是完全不一样的。
    为了传输高质量的画面,现在很多VR头盔都采取有线连接的方式。侯纪磊认为,从技术发展和商业发展的角度,任何终端层面的有线连接都可以被切割掉。未来VR头盔后面的那根“尾巴”注定要被剪掉,但从运营商的网络整体布局来看,光纤还是需要的,它将用于连接基站,而从基站到各类终端,将是无线的世界。
    5G带来的深刻影响不仅仅体现在个人生活层面,更可能会对公共安全等领域造成影响。侯纪磊在演讲时播放了一段视频,视频显示出在一个非常稠密的城市范围内,未来智慧城市可能呈现的形式,比如依托高速移动网络技术的海量物联网,既可以对PM2.5等空气质量指标进行监控,也可以随时了解公共WiFi接入的信息。而且,通过超高速率、低延时的通信网络,即使相隔数百甚至上千公里,人们也能遥控无人机进行救灾等行动。侯纪磊举例说,在美国国内曾发生过特斯拉车主使用自动驾驶功能时与拐弯大卡车相撞的事故。这是驾驶的传感器,主要都是通过被动获取环境信息来判断是否出现危险因素,但即便安装了多种高科技传感器,仍可能发生传感器无法及时探知风险的小概率情况。相比之下,采用5G网络后,车辆上可以加装彼此通信、主动发送提示信息的车联网通信模块。如果那起事故中的卡车与特斯拉都安装了这种通信模块,即使车载传感器失效,车辆间的车联网通信模块也可以告知彼此的自动驾驶系统即将有紧急情况出现,5G网络的发展将使这种应用场景成为可能。
  万物互联时代如何防黑
    据权威机构预测,到2020年,全球将有300亿台设备接入物联网。这一方面为人们带来巨大便利,另一方面,海量级别的物联网一旦遭到黑客攻击,可能造成的安全风险也非常惊人。侯纪磊对《环球时报》记者强调,如果个人手机被黑客侵入,损失的可能只是自身数据与财产。但若是机器人或无人机遭黑,黑客就可能会通过这些设备对社会及公众安全造成更大的危害。因此,在整个物联网包括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过程中,信息安全是非常值得关注的课题。如果能通过信息加密,多种模式融合的安全认证执行,或者行为分析的方式,甚至引入深度学习的方法,来早期预见这种黑客攻击的模式,就可以在端层面保护和强化技术安全。
  据侯纪磊介绍,目前高通正在就安全技术进行一系列研发,比如高通的骁龙芯片运用到一种叫Trustzone概念,即芯片中的某个部分能够对数据的认证和接入进行隔离和加密,相当于“安全岛”。未来,高通将继续加强在技术安全方面的思考和布局,推动技术安全向前发展,而终端加密的技术也有可能会从软件朝着硬件方向推进,从而进一步提升工作效率。
附:中国快速进入“无现金社会”
以下选自《参考消息》2017年4月7日
【新加坡《联合旱报》网站4月6日报道】题:中印能否率先跨越到“无现金社会”?(记者村山宏)
    2016年11月,印度突然废除了大额纸币。其目的终于露出了庐山真面目。之前一直被传是为了整顿地下经济,防止偷税漏税,但真正的目的在于将印度转变为“无现金社会”。
    不仅是信用卡,很多印度人连银行储蓄卡都没有,实现无现金社会听起来像是无稽之谈。但什么都没有也是一个优势,因为没有妨碍新技术的旧制度,能一步就跨越到下一个阶段。
    虽然手段不同,但中国也在全力向无现金社会过渡。中国与印度一样,持有信用卡的人比较少。在中国,由于使用信用卡在网上支付比较困难。在十几年前,有人甚至认为网购不可能普及。但自从阿里巴巴开发了支付宝,情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由于支付宝的出现。只要有个人电脑和智能手机就能在网上便捷结算,网购迅速在全中国普及。当前,支付宝在日本也能使用。或许将来中国人只要带着手机,在国外也可以不用带卡和现金。
    由于日本和美国的信用卡使用很方便,感觉不到推出新支付方式的必要性。因此日本和美国在走向无现金社会的技术普及方面,可能不如后来居上的中国。后来者运用先进技术赶超先行者的事例数不胜数。
    【新加坡《联合旱报》网站4月6日文章】题:政府为何是无现金社会最大受益者(作者余丰慧)
    现金社会的发展已经到了顶点。随着电子货币、数字货币汹涌而来,、现金流通已经走到了尽头,其中包括纸币流通与金属硬币流通。
    每个民众,特别是北欧与中国等电子化货币、数字货币、互联网金融、科技金融较发达的国家和地区的百姓,都会明显感到口袋里的现金越来越少了,作用越来越小了,使用频率越来越低了。
典型的例子是中国的很多菜摊上都放着微信与支付宝的二维码,更典型的例子是深圳天桥上的乞丐旁放着二维码,“客人”可通过扫描二维码付款给乞丐。在互联网金融支付手段高度发达的中国。现金支付方式将会很快退出历史舞台。
一个开放开明睿智的政府,最应该欢迎和拥抱无现金社会。因为,无现金社会将会使付政府在打击假币犯罪、地下钱庄、偷税漏税、贪腐交易等方面获得最大的查处空间。
  中国无现金社会推进速度非常快。一项最新调查显示,70%的中国网民表示,他们不再需要每天支付现金。在中国超过7亿的网民中,大约60%的人通过手机来进行支付,常常是通过两个最受欢迎的支付平台——微信和支付宝。
    一个指标是银行业务的离柜率。银行业协会数据显示,2016年银行业金融机构离柜交易达1777.14亿笔,同比增长63.68%,离柜交易金额达1522.54万亿元人民币,行业平均离柜率达到了84.31%,其中,民生银行的离柜业务率已经达到了惊人的99.27%。2016年全年网上银行交易849.92亿笔。同比增长98.06%。
    数字电子货币与现金交易的最大区别是。前者可以在网络上留痕留印,或者叫做留下所有交易的数据,而这些留痕数据都可以“追根问底”。所有电子货币交易行为都逃不过大数据挖掘分析的“法眼”;而现金交易往往无影无踪,很难追寻,让各种犯罪分子有机可乘。
    一个聪明的政府一定会大力发展科技金融。因为政府是科技金融下无现金社会的最大受益者。
第十六节  “一带一路”与世界地缘大裂变(名变)
选自《环球时报》文:《世界地缘政治大裂变仍在继续》,作者:于洪君,2016年12月26日
今年是苏联解体25周年。在历史走过这25年后,国际局势变幻莫测,世界似乎也变得更加复杂。近期,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美国的欧洲政策即将出现重大变化。特朗普要求欧洲国家更多地担负自己的军事安全开支,不少东欧国家产生了可能会被美国抛离的感觉。再加上美俄关系大幅度改善的期许可能成为现实,欧盟内部因英国脱欧产生了很大的离心力,而东欧国家从老欧洲那里获得的经济支持越来越少,面对俄罗斯在国际事务中强势回归,一些“前苏东集团”国家开始陷入尴尬境地。不久前,乌克兰外长在《纽约时报》上公开撰文,无可奈何地恳求美国不能放弃乌克兰。
我们看到,曾经支持美国和欧盟对俄制裁的保加利亚、摩尔多瓦等国,已公开表示希望停止对俄制裁,与俄罗斯恢复正常的经济贸易关系。近年来,一系列此起彼伏的重大事变和突发事件,其实都有密切的因果联系。回顾一下苏联解体、冷战结束以来的世界形势和国际关系,我们会明显地感到,二十多年过去了,世界仍处于深刻而又广泛的地缘政治大裂变之中。
  大裂变导致前苏东地区陷入严重倒退
    二战后世界地缘政治第一次大规模裂变,就始于原苏联东欧地区。这次裂变也是东西方冷战结束的标志。横跨欧亚大陆、拥有3亿人口、军事实力和经济潜能位居世界第二的超级大国苏联,也以人们始料不及的方式和超乎想象的速度,于1991年年末分崩离析。原苏联版图上,瞬间出现了15个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内外政策彼此有别、相互关系错综复杂的主权独立国家,让当时国际社会惊愕不止。
    苏东剧变之后,包括俄罗斯在内的前苏东地区各国,纷纷效法西方模式,走上西式的所谓民主变革之路,但结果却事与愿违,不少国家反而陷入更加深重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危机。譬如俄罗斯,国内形势非但没有丝毫改善,反而险象环生,甚至上演了现代民主国家极为罕见的总统炮打议会的闹剧。准确地说,那是一场真正的悲剧,因为有数千人为了“新俄罗斯”的所谓“民主和法治”,白白地牺牲了性命。此外,车臣之乱也给新俄罗斯造成了巨大的社会伤痛,留下了永久性的“病灶”。对于俄罗斯这个由100多民族组成的极为复杂的联邦制国家来说,这种伤痛可能是难以根本愈合的。我相信,历史会证明这一点的。
    苏东剧变对整个国际关系和世界格局的冲击,堪称史无前例。由于这场剧变,以苏联为首的一批社会主义国家组成的经济互助委员会即经互会彻底瓦解,苏联统领的庞大政治军事集团华约组织完全崩溃。有人说,从经济全球化和世界整体安全的角度看,这未必不是好事,但在我看来,问题并非那么简单。这场地缘政治大裂变的后果和影响,远远不止于此。
首先,苏东剧变意味着苏联创立的以高度集权为特征的社会主义模式彻底失败,亚非拉地区许多以苏联为榜样的“准社会主义国家”,也就是苏联所说的“以社会主义为取向”的国家,纷纷改弦易辙。就连位于亚洲腹地的蒙古,也因为毗邻苏联,依赖苏联,在改革中东施效颦,像苏联一样放弃了社会主义道路。世界社会主义发展进程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由此陷入历史低潮,至今未能走出低谷。包括中国在内,仍在坚持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国家,此后一直受到来自西方的巨大压力。
其次,随着东西方冷战以苏东集团瓦解而告终,国际力量对比一度严重失衡。美国作为冷战后唯一的超级大国,凭借北约这一侵略性军事集团,滥施武力,霸权主义野心进一步膨胀,强权政治大行其道。原来被两极格局掩盖的矛盾和力量对比失衡引发的新问题,纷纷显现出来并相互交织,各种各样的冲突和战乱此起彼伏。世界变得更不安宁,这是有目共睹的。
  2017,地缘政治裂变恐将拉开新的一幕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原苏东地区的地缘政治大裂变,其实至今仍未结束。由于目前国际局势的复杂性,特别是欧美发达国家内部出现新变数,欧洲的地缘政治裂变可能进入2.0版。
    一方面,在原苏联境内,乌克兰和俄罗斯之间时隐时现的公开冲突。在新的一年里可能会有新的发展。今年6月,乌克兰当局原准备在东部地区搞选举,以解决中央政权和东部地区的尖锐矛盾,但因当地局势不稳,只好无限期推迟。
另一方面,有消息说,明年夏季,已经宣布“独立”并且得到俄罗斯支持的格鲁吉亚“南奥塞梯共和国”,将要采取克里米亚方式,举行入俄公投,基本可以肯定绝大多数人将支持加入俄罗斯。至于俄罗斯如何动作。我们现在还不得而知,但原苏联地区形势更趋复杂,俄罗斯与独联体国家的关系愈发紧张,这是显而易见的。此外,格鲁吉亚境内的“阿布哈兹共和国”也早就宣布“独立”,并且也得到了俄罗斯的承认和保护。
    在前南斯拉夫地区,塞尔维亚境内的科索沃地位问题还没有解决。2017年,这个地区可能出现一个名叫科索沃的新国家。由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始终对俄罗斯心怀恐惧.俄罗斯尽管放弃了社会主义,它们仍然不断对俄进行打压。原苏联地区几乎所有国家都追随西方,并以加入欧盟和北约作为对外政策的优先方向和直接目标,致使俄罗斯与欧盟、与北约、与美国的关系,从未实现真正缓和,更谈不上互利合作。最近几年,俄美关系、俄欧关系一波多折,变数无穷成常态。
   所以,尽管美国当选总统特朗普与普京看上去“惺惺相惜”,但美俄关系本质上难以真正发生根本性变化。如果特朗普入主白宫后美国对欧政策发生重大变化,对欧洲投入减少而压迫增大,欧美关系、欧俄关系以及美俄关系,都将出现重大变化,那么原苏东地区的地缘政治大裂变势必会有新的发展,并且将与欧盟内部的剧烈震荡相互交织。整个欧洲地区的地缘政治裂变,虽然未必是冷战结束时那种急风骤雨式的,但加上中东地区冲突外溢的影响和冲击,仍可能会比我们想象的更复杂、更深刻、更持久。▲(作者是全国政协外委会委员、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原副部长。盘古智库高级顾问)
第一小节  俄罗斯:“在战斗中”迎来转机(名机)
以下选自《参考消息》,作者:张继业(本报驻莫斯科记者),2016.12.26
圣诞的霓虹灯又一次缀满莫斯科的大街小巷,这是记者经历的第三个北国新年。记得去年此时,俄罗斯人经历了两年的艰难困苦,荷包缩水到走亲访友只能互赠巧克力。时隔一年,俄罗斯人的生活境况已明显改善,莫斯科胜利公园门口巨型的圣诞彩球刷新了吉尼斯世界纪录,超市里摆着包括智利荔枝在内的各种进口食品,人们在畅想新—年的经济增长。
    无论是歼敌千里之外的叙利亚反恐、攘外必先安内的议会选举、情节跌宕起伏的俄土矛盾,还是不期而遇的英国脱欧、美国大选、石油限产,乃至和友好邻邦构建“大欧亚伙伴关系”……克里姆林宫内捷报频传,总统普京更是第四次蝉联《福布斯》杂志“全球权势榜”榜首,在过去的2016年,俄罗斯内政外交硕果累累,无论国内国外环境。都让饱经风霜的民众松了口气。
  在中东主动出击
在中东战役中,“战斗英雄”主动出击,引领着反恐剧情的发展。
距离普京闪电出兵叙利亚已14个月有余。俄空军发动空袭逾万架次,“库兹涅佐夫海军元帅”号航母、“莫斯科”号和“瓦良格”号巡洋舰、高精度“口径”巡航导弹、苏—35战机、S—400防空系统,俄罗斯看家武器装备轮番上阵。不间断地对叙境内涉恐目标实施精确打击。普京再一次施展四两拨千斤绝技,利用可控的军费开支出色地谋划着在叙军事行动,既锻炼了队伍、推销了武嚣、消化了陈旧的弹药储备,还打开新的外交切口,扭转了叙利亚局势,重创国际恐怖主义。
  就在本月中旬,叙第二大城市阿勒顿被完全解放,城内武装分子全部撤离。叙总统巴沙尔·阿萨德说,作为“西方监护人”干扰叙利亚局势的最后一张王牌,阿勒颇的收复具有重要象征意义。叙政府军在俄空军帮助下稳扎稳打,终于在战火绵延将近6年之后,全面控制境内的五大城市,内战形势出现重要转折。而这无疑意味着美俄反恐角力中俄方先胜一筹。无论是战是和,俄罗斯都有先手优势。
    和叙利亚密不可分的还有俄土关系。早在一年前,普京还在国情咨文中放狠话,俄罗斯不会原谅土耳其在背后捅刀子的行为,要让“小人”不止一次地后悔,光“禁止进口西红柿”是不够的。今年6月剧情就开始出现反转,土总统埃尔多安致信普京就土军方击落俄战机事件向俄方道歉。7月土耳其突发军事政变,西方国家纷纷在人权问题上向土施压。土方指责美国是这次未遂政变的幕后主使,土美关系趋冷。普京捕捉到埃尔多安释放的“求和”信号并积极回应,全面停滞的俄土关系迅速回暖。在3个月之内,握手言和的普京和埃尔多安实现互访。
  与欧美比拼内力
    如果说俄罗斯的中东行动是快速的外科手术.那么处理和欧美的关系就是内家高手斗法,在内力和真气的比拼中暗流汹涌。
2016年,北约在中东欧地区的反导系统建设取得重大进展,该组织进一步扩容,,向黑山敞开大门。在反导和东扩问题上,北约继续对俄罗斯围追堵截、步步紧逼直至屡屡触碰俄罗斯的“红线”。
作为回应,俄罗斯宣布在濒临波罗的海的俄飞地加里宁格勒州部署S—400防空导弹系统和攻击地面目标的“伊斯坎德尔M”导弹。同时,俄军方还决定增强南部军区和西部军区军力,用于对抗北约在俄罗斯周边国家的军事部署。
    然而,俄罗斯与美欧的战斗绝非“一战到底”,拼个你死我活。普京在进一步谋求话语权.在涉及俄罗斯利益的问题上,俄罗斯和美国的影响力至少要“五五开”。明年初,美国当选总统特朗普将入主白宫。特朗普与普京都不同程度地相互表示了好感。但毕竟,诸如“当选后要与俄罗斯改善关系”等承诺只是特朗普的“竞选语言”,美国新政府能否像普京所希望的那样与俄罗斯开展“基于平等、相互尊重和互不干涉内政原则的对话”仍需拭目以待。
   普京之所以能毫无顾忌地在西线与美欧强力抗衡,是因为有战略腹地的保障。“大后方东线无战事”是近几年来俄罗斯越发明确的战略思想。为打造更有利于俄罗斯的欧亚合作大格局,普京6月在第一届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上呼吁,建立—个印度、中国、独联体各国甚至东盟参加的“大欧亚伙伴关系”,用—个更大更宽泛的“欧亚合作机制”来包容俄罗斯欧亚领头羊的雄心。
  经济寒冬将过去
在外交上纵横捭阖,须有国内财力支持。自西方就乌克兰问题对俄制裁以来,普京知人善任,央行行长纳比乌林娜、财长西卢安诺夫等人掌舵俄罗斯经济,及时制定符合国情的财政和货币政策,没有让美国做空卢布的同时掏空俄罗斯国库,榨干“战斗民族”的血汗钱。
在回顾今年经济时,普京的语气与去年相比已经明显舒缓;俄宏观经济稳定,2016年国内生产总值下滑接近于零,实体经济下滑已经停止,出现增长势头,通胀水平也从去年的接近13%,降低至5.8%。虽然俄遭遇了严重的经济挑战、国际市场的不利局面以及制裁,但俄经济放缓首先在于内因。普京指出,俄将着力缓解投资、技术、人才匮乏的问题,利用创新开创新的经济增长点。
如今,卢布对美元汇率相比年初已太涨17%以上,明年俄央行还将进一步下调基准利率,企业借款难的寒冬也终将度过。充满希望的曙光已经到来。
第二小节  一个“莫漂”的梦想与现实
以下选自《参考消息》 作者:张继业(本报驻莫斯科记者)2016.12.26
安娜斯塔西娅·奥西波娃。小名“娜斯佳”,是一个俄罗斯美女,金发碧眼,开朗爱笑,30岁未婚,怀揣梦想蜗居在莫斯科。“典型的劳苦大众”是她的社会学标签,而自幼成长在乌克兰东部,少年时定居俄罗斯边陲小城,长大后成为“莫漂”的独特经历,让她对“乌克兰危机”具有独特的感受。她眼中的俄罗斯是什么样子,生活是否从容,让我们一一道来。
  工资仅够温饱
    不想买房的莫漂不是一个好莫漂,莫斯科实行买房落户制。娜斯佳最大的梦想就是在首都买一套小房,成为高大上的莫斯科人。然而乌克兰危机持久的恶果让她在梦想面前失去了信心,2014年、2015年、2016年接连三年几乎分文未攒。
    危机爆发后,卢布贬值一半,购买力大幅下降,银行为抑制通胀利率居高不下,如今15%的贷款利率普通人完全无法企及。许多以往从西方获得廉价贷款的俄罗斯小银行受制裁影响纷纷倒闭。房市深受其累,新开盘楼市销量尴尬,以卢布计价莫斯科房价仍保持在均价20万(1元人民币约合8.78卢布)1平方米的高位。娜斯佳在莫斯科接受过国际新闻专业的高等教育,是一名视频编辑。工作已满5年的她,工资丝毫未涨,始终为每月7万卢布。这比莫斯科市平均税后工资5.8万卢布略高一些。
    娜斯佳说,她相信俄罗斯经济是在向好发展,能够感受至《今年物价上涨速度明显小于过去两年,一切不良的反应已经被庞大的俄罗斯社会所消化。但这没有改变她“月光”的情况。娜斯佳与人合租,自己住20平米,每月租金3万卢布,剩下的工资仅够温饱,吃喝不敢下馆子,手机用的是1000元人民币出头的华为手机,衣服要等打折季才能添置。娜斯佳近几日生病,而莫斯科医保不给外地人报销,去一次医院的花费相当于几百元人民币。备受生活折磨的娜斯佳已经没有老俄罗斯人那种自豪感,相反觉得生活很累。
  家并不是归途
    漂泊的人并非总有回家这条退路,娜斯佳的家乡是俄罗斯接近乌克兰边界的俄罗斯边陲小城、顿河畔的罗斯托夫。这里的城市景色似乎定格在上世纪末的样子,旧楼林立。国产老车拉达遍地跑。城市小到没有合适的工作提供给—个学国际新闻的姑娘。在当地,一份工资三四万卢布的工作就已经值得骄傲。定居在这座城市是她父亲——一个在乌克兰东部城市敖德萨工作了一辈子的俄罗斯工程师——在苏联解体后的决定。娜斯佳说,小地方居民的生活本就简单,危机没给他们带来更加沉重的枷锁。只是,现在娜斯佳回家的频率只能降低为一年一次了,即便这样还是坐不起飞机。
娜斯佳说,兄弟国家乌克兰的背弃是俄罗斯人心里不能接受的痛。她认为乌克兰当政的人并不全是乌本族人,即便是乌克兰族当权者也被外部势力洗过脑,处心积虑在年轻人中培养仇俄情绪,不会用心为乌克兰人谋利。发生如今的悲剧,不能怪兄弟民族的任何一方。像很多俄罗斯人一样,娜斯佳也有亲戚在乌克兰生活,她不时会汇一些钱帮助亲戚渡过难关。而在今年,基辅地区民政部门紧盯俄乌民间交往,甚至盘查娜斯佳亲戚收到汇款的来源和目的,怀疑是否是“克里姆林宫的代理人”汇钱用于“反动”。
  想到北京工作
    经历了俄罗斯近年来的种种动荡后,娜斯佳说,她再也不相信政客和记者了,“美国人光明正大理直气壮地撒谎,满嘴跑火车。俄罗斯媒体则不太好意思信口雌黄,因为一旦被戳穿,英美媒体就会就此大做文章。而美国美丽的谎言即便被戳破,也不会有太多人关注;因为如果有人胆敢跟英国广播公司(BBC)、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对着干,那就会被判定为‘中国和俄罗斯操控的’”。
近来,特朗普当选后俄美两国领导人通电话,关系似乎有改善的苗头,这牵动着众多俄美民众的心弦。娜斯佳认为,相比于希拉里的虚伪,特朗普是一位懂得做交易的商人,思想更加灵活。娜斯佳不奢望特朗普上台后俄美关系会迅速升温,只希望普京能够和特朗普做好双赢的利益交换,不要再把过多的矛头指向俄罗斯。谈及普京,娜斯佳不无戏谑地说,在她眼中普京不是中国朋友心目中“普京大帝”的形象,而是一个经验老到、手腕高强的成熟政客,她想嫁普京这样的人。
娜斯佳说,俄罗斯人对欧洲的感情是复杂的,历史上俄罗斯跟欧洲打了上千年的交道,既不是朋友也不是冤家。发自内心,娜斯佳还是希望欧洲能够和平稳定,不要遭到恐怖主义的渗透,不要被极端主义思想主导,“因为欧洲离莫斯科太近,无论是恐怖主义还是民族极端主义,都会影响到莫斯科”。
谈及对未来的期望,她想到了中国。娜斯佳认真地说,她有许多朋友在北京工作,收入十分丰厚。她正在学习视频拍摄、导演高级班,希望有—天能够在中国找到—份工作。娜斯佳笑道,同样是背井离乡去漂泊,可能北京会比莫斯科好很多,雾霾不怕,“自强不吸”。兴许还能找—个合适的中国小伙子,顾家勤快,携手相伴走完一生。
第十七节“一带一路”让世界在阵痛中艰难调整
     摘自《参考消息》  2016年12月28日,文《2016:世界继续在阵痛中艰难调整》,
作者:新华社世界问题研究中心研究员:詹得雄
2016年,世界带给人们的阵痛超乎想象。
7月14日,法国南部城市尼斯84名无辜民众死于一辆重型卡车的碾压。7月7日,美国得克萨斯州达拉斯市5名警察遭枪杀,另有多人受伤。7月17日,路易斯安那州首府巴吞鲁日3名警察遇袭身亡,另有3名警察受伤。这种在世界各地频频发生的或大或小的恐怖袭击,给人一种动乱的感觉。今年更令人惊诧的是一系列出人意料的事件,最引入注目的是6月23日英国公投脱欧,还有美国11月选出了一位似乎最不靠谱的总统。此外,菲律宾新就任的总统杜特尔特出人意料地到北京来向中国示好。
    去年因击落俄罗斯战机而剑拔弩张的土耳其,今年主动同莫斯科改善关系。叙利亚政府一度岌岌可危,今年却在俄罗斯的力挺之下逆转颓势。去年德国总理默克尔因大量接收难民而被誉为道德模范。今年其所属政党却在地方选举中失利。
    诸如此类,使人强烈感受到世界在剧烈调整之中。正如美国《外交政策》杂志刊登的文章标题所说,“我们熟悉的世界正在我们眼前崩塌”,而前面会发生什么,却一时难以看清。
      美国民众在体制内造反
本次美国大选令很多人莫名其妙。名校出身、身世显赫的精英代表希拉里输了;而商人出身、举止粗俗的特朗普却赢了。这是为什么呢?
    即将卸任的国务卿约翰·克里目前在柏林表示,他对西方阵营中民粹主义崛起和到处弥漫的“焦躁”情绪感到担忧,其表现就是英国脱欧、美国大选和意大利的修宪公投等。他忧心忡忡地说:“你们可以从当今所有人的情绪中感觉到,有些事情进行不下去了。”
    哪些事情呢?概括起来说两件:政治上的民主原教旨主义和经济上的新自由主义。
    三十多年前,里根和撒切尔夫人上台,在政治上推行“人权外交”和“民主外交”,要用西方的价值观来彻底改造世界。凡是赞成他们的就是盟友,凡是不听他们的就是敌人,或曰“流氓国家”“邪恶轴心”。
    另一件事就是经济上的新自由主义。它主张放手让会发财的人快快发财,政府给他们减税,并减少工人福利。其理论根据是:只要社会上的财富多了,就会像水滴一样一滴一滴地滋润底层的平民。结果呢?上层的1%的人越来越富,而下面包括中产阶级在内的人几十年收入不增,最底层的穷人生活更是艰难。他们的普遍感觉是下一代的生活将不如自己。
   富人为了发财,采取了两个办法,一是产业空心化。把企业搬到工资很低的别国去;二是经济金融化。华尔街的精英们靠让人看不懂的“衍生金融产品”神不知鬼不觉地从你口袋里掏钱。
    前者造成了工人失业,后者造威了次贷危机和贫富极度悬殊。所以,当桀骜不驯的特朗普在竞选集会上疾呼:“全球化使得向政客捐款的金融精英暴富,但留给大批美国工人的却只有贫困和烦恼”时,听众当然会狂热地为他鼓掌,把他视为劫富济贫的罗宾逊,尽管大家知道他是一位住在金碧辉煌的豪宅里的亿万富翁。
    澳大利亚报纸评论说:“在整个冷战后时代,美国一直被困在它异常不切实际的外交政策理想与日益严重的国内分歧之间,这个矛盾现在突然发作了,一种失败的政策只能运行这么长时间,然后就要承担恶果。”
    所以,深知内情的克里不得不说“有些事情进行不下去”了。美国民众利用这次大选的机会造了精英的反,乱哄哄地硬是把一个让人不放心的“非精英”推上了总统宝座,看看他能否改弦更张,让“美国再次强大”。
  民粹主义并非混乱根源
对于当今乱哄哄的世界,西方舆论似乎找到了一个罪魁祸首,那就是民粹主义。
美国《国家利益》杂志刊登文章说:“脱欧公投和特朗普主义在美国的兴起被视为民粹主义革命的标志。”
人们不禁要问:到底什么是民粹主义?其实这是一个极其模糊、极其宽泛的概念。
这个词的词根是“民众”,也许可以筑统地理解为“大家想怎么干就怎么干”。选民们一片嚷嚷,这是民粹,但要把嚷嚷往哪儿引导,则需要主义。所以有民众的、政客的、左的、右的、激进的、温和的民粹主义。
美国著名学者弗朗西斯·福山在《外交》杂志上写道:“‘民粹主义’是政治精英阶层给他们不喜欢的,但得到普通民众支持的政策贴上的标签。”此话有理。他接着写道:“当然,民主的选民不会总是做出明智的选择,尤其是在全球化使得政策选择变得如此复杂的时代。但是精英阶层也并不总是做出正确的选择,他们对民众选择的拒绝,常常会掩盖他们赤裸裸的自身立场。”
当以希拉里为代表的精英们一个劲地鼓吹民主普世和经济全球化的美好前景时,特朗普听到和利用了民众的真实呼声。美国有几个州现在被称为“铁锈地带”,那里曾是美国工业的骄傲。白人蓝领工人那时在福特汽车厂流水线上工作,收入可以超过教授。但自从日本的丰田汽车在国内外与之竟争后,这种好目子慢慢消失了。现在其他国家的汽车也加入竞争,弄得当年锃亮的机器生了锈。精英们可以理解全球化的总体好处,但工人只关心自己的生活。
不要说底层民众,就连中产阶级的日子也难过。美国《大西洋》月刊今年刊登了一个调查结果,问卷是:“为应急,你如何支付一笔400美元约合人民币2700元)的费用?”
结果47%受调查的美国人称需要借钱或者变卖一点什么东西才行。该文的题目是《美国中产阶级的耻辱》。听惯了美国人豪言壮语的外国人,读了此文真有点惊诧。
被誉为最聪明的天体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在12月写道:“眼下的重点并非英美帝国选民做了怎样的选择,而是精英们应当如何应对。”他认为,如果把选民的选择斥之为“粗鲁民粹主义,将是大错特错”。  
  福山的分析则涉及西方的政治制度:“对民众的动员并不存在天生的好与坏,它可以建立丰功伟绩,也可以带来可怕的结果。美国政治体制实际上出现了严重的衰败,除非民众的愤怒导致出现明智的领导人和良好的政策,这一体制才会得到修复。”特朗普会是这样的领导人吗?顺便说一句,福山就是“历史终结论”的提出者。
    现在选民还是在体制内造反,要是还达不到目的,又会怎样呢?
  西方民主制度亟待反思
法国前总理多米尼克·德维尔潘在美国大选后对记者说:“我们进入了一个不确定的阶段。民粹主义在美国和欧洲的抬头标志着愤怒与恐惧等政治情绪的上升,民主国家承受着这种巨大压力,无法应对。这是当代的巨大挑战。”
    英国前首相托尼·布莱尔曾对《今日美国报》记者说,西方民主目前处于最危险的时刻。如果选民认为现有体制无法推动国家前进,无法带来他们想要看到的改变,选民就会被持有极端政治思想的人吸引。
    这些看法同30多年前苏联东欧剧变后一度时髦的“历史终结论”大相径庭。
    那时的西方兴高采烈,认为西方民主制度加上新自由主义的市场经济,就是治理世界的绝对真理,忽悠得别的国家的一些人迷迷糊糊地相信:富强的美国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全盘西化”是迈向政治昌明、经济发达的唯一道路。
    事实是最能教育人的。美国的坦克开进了巴格达。却没有建立什么民主制度,各国、各民族、各教派之间的争斗,依靠的是武器而不是选票。现在世界上很多国家有了民主架构,却在议会中解决不了老百姓关切的问题。
    再说经济,按他们的理论似乎市场是万能的,是自己会进行完美调节的,实行的结果是2008年的金融危机和1%与99%的人之间的尖锐对立,“占领华尔街”对资本主义来说是一个凶兆。
    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荣休教授迈克尔·茨威格说:“在美国的经济学专业中,经济作为一个学科领域,已经局限为一种对市场的研究,就好像市场等同于经济一样。”
西方的精英增长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并吹嘘为灵丹妙药,急着拿来“普世”:国家治理不好吗?实行民主!经济搞不好吗?相信市场!人们一度敬他们为权威,等到这些难题在他们自己的国家里也弄得一塌糊涂时,便只能哈哈一笑,一哄而散。
英国《金融时报》首席经济评论员马丁·沃尔夫对此进行了深度的分析,他写道:“民主制和资本主义都假设人们有权享有自主能动性。人们必须被视为能动者,而不只是他人行使权力的对象。
然而,也很容易看出民主制与资本主义之间的紧张关系。民主制支持平等主义,资本主义反对平等主义。如果经济挣扎着出了问题,大多数人也许会选择独裁主义。”
    这就是西方社会面临的制度性危机。为了在世界上称霸,维护美元印钞权,他们站在道德制高点上高喊民主,为自己干涉别国找到道义上的依据,而一旦本国老百姓真的觉醒过来,争取民主权利,他们却称之为民粹主义,而不好好想想老百姓到底要的是什么,能否满足?
    如果问题十分棘手,政客们又有一招:搞公投。英国保守党内有强大的“疑欧派”,时任首相卡梅伦难以应对,不敢明确表态,便诉之公投以推卸责任。
    公投多么民主啊,一人一票自己选择。但你要普通民众对如此复杂的政治、经济问题投出理智的一票,行吗?结果仅以4%的微弱差距决定了一个如此重大的问题,至今也不知如何收场,而卡梅伦拍拍屁股度假去了。
    至于西方民主的金权政治、否决政治和短视政治等弊病,近些年来大家都看得比较清楚,就不再赘述了。
      中国引领世界未来进程
    特朗普在竞选时说了中国许多坏话,外国观察家说中国人听了显得不急不忙。还不忘调侃。中国有五千年的文明,有自己的底气和定力,知道如何对付各式人等。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的文章说:“历史上所有伟大的蛊惑人心的政客,无一例外都是把他们国家遭受的一切磨难归咎于讨厌的外国人,而在特朗普看来这些外国人就是移民。或者是用廉价商品殖民美国市场的中国人。”
    现在世界上问题成堆,斯蒂芬·霍金这样杰出的聪明人是看得很清楚的,他在《这是我们星球最危险的时刻》一文中写道:“此时此刻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需要全人类团结协作,我们面临艰巨的环境挑战:气候变化、食品生产、人口过剩、物种灭绝、流行病以及海洋酸化。”
    如果再加上政治和社会问题,比如恐怖主义、贫困问题、欧盟前途、亚洲稳定、非洲复兴等等,这个清单还会更长。难道我们不应该携起手来共同应对这些紧迫的问题吗?
至于社会制度与价值观之争,“金砖国家”概念的发明者、经济学家吉姆·奥尼尔有一个公允的评论。他说:“中英关系发展中最大的挑战始终为是否承认两国基本政治结构的不同。英国始终应该理解英国是这样的国家。只要双方认识到这一点,其他问题都是可以解决的。”他讲得很好,我们在理解这一点上没有困难。正如我国已故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晚年所说:“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我们相信大多数美国人也一定能够理解这一点。
由于世界经济进入萧条的长周期,中国经济增长的速度趋缓,但仍处于世界前列。本着共同发展、合作共赢、构建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中国不追求霸权。主张维护和改善现有的世界秩序,坚持改革开放,在世界上稳步推进“一带一路”战略,这是中国在新时期对世界实实在在的贡献。
    未来学家奈斯比特夫妇评论说:“丝绸之路在将近两千年的时间里构成了一个经济体系。它虽然因殖民中断,如今却应全面复原。目的不是创造新的世界秩序,而是复原——没有意识形态背景,不干涉单个国家的内政。目的是交流经验而非将一种模式强加给所有人。”
    中国这样做,既是为了中国人民,也是为了世界人民,这同那些口口声声只讲本国利益的人形成鲜明对照。
    现在还有人散布谣言,称中国不但在经济上,而且在军事上变得更加强大了,会威胁别人。请记住,中国发展以自卫为目的国防,是在别国的航母在我国近海游弋之后,不得已而为之。
    中国2000年前就总结出了这样信条:“非兵不强,非德不昌,强而不霸剩天下”,要真正懂得中国.善于同中国打交道,就要先好好理解这句话。
  中美关系在新一年充满挑战
[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网站12月26日文章]题:中国对特朗普来说既是威胁也是机遇(作者:比尔·尼利)
浮夸的菲律宾领导人杜特尔特今年10月飞往北京,宣称要让他的国家与美国几十年的联盟寿终正寝。他要跟美国“说再见”,并声称只有中国可以帮助菲律宾。
无论按照什么标准,杜特尔特的转向都引人注目,并标志着该地区几十年来最重要的调整。这也象征着美国当选总统唐纳德·特朗普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中国的崛起。
在数百年的向内看之后,中国正在向区域展示力量。它建造航空母舰,对南中国海大多数争议水域提出主权声索,并向海外派遣部队。
虽然美国仍是世界上占主导地位的军事和经济大国,但中国现在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而且拥有最庞大的军队。
中国不会受到忽视。
英国智库皇家国际问题研究所的齐妮亚·维科特表示,对下一任美国总统来说,要走上正轨,与中国的关系是“最重要的,如果没有处理好这个关系,将会造成严重后果”。
    北京向华盛顿传递了一个强烈的信息,即中国已经发生改变,关于全球强国和美国霸主地位的旧假设已经站不住脚了。
    中国的增长速度及其在该地区的影响力使其成为一个强大的合作伙伴和潜在的敌人。中国正在成为一个必不可少的大国,无论是在解决气候变化、恐怖主义、核扩散还是中东问题上。因此,美国新总统也面对机遇。而不仅仅是面临威胁。
    可以肯定的是,中国不会受到遏制,而且会越来越强大。因此,虽然许多亚洲国家长期在安全问题上求助于美国,在经济机遇方面求助于中国,但这种平衡可能正在转变。
    中国的邻国和盟友朝鲜将对这些关系构成最直接的挑战,成为早期政策及对华接触的驱动力。中国对南中国海争议岛礁提出的主权声索及其在当地造成既定事实的政策也需要美国的耐心和克制。
  面对日益强大的中国,美国下届政府可以转向老朋友。特朗普可能需要更加努力地工作,不仅要与日韩等盟友更好地打交道,而且要与可能会被中国巨额贷款吸引走的较小国家(如菲律宾等)打交道。
然而,中国在该地区分而治之,令菲律宾离开美国身边。并向马来西亚、泰国、越南和新加坡发出信号,这些危险都是真实存在的。
美中都需要谅解和稳定——双方都不寻求冲突。事实上,中国在境外的军事冒险行动并不多。但美中两国曾在朝鲜半岛上打过仗,如今的世界仍是动荡不安的。
    在这一切之下,下一任美国总统需要把握正确的语气。因为这对中国人十分重要,就跟历史感一样。按照北京的标准,美国是一个年轻的大国,中国则是一个古老而睿智的国家——中央王国、世界的核心。无论做什么决定,美国的傲慢都会在北京引起严重反应。
然而,美国向北京新展示的力量屈膝的做法也很可能会在华盛顿引起严重反应。
第十八节  “一带一路”的世界大国与中国经济
“一带一路”有两个要素,一、地缘;二、经济。2016年世界各大国都不容易,但总体趋势仍是和平与合作。而2016年之后的中国经济向何去?如:钱的浮动、流动的市场化,或管理、保护等等让人迷茫,但中国有识之士大有人在,请看!
以下选自《环球时报》2016年12月28日《环球时报》社评,文《2016年大国都不易,中国你还好吗?》
2016年还剩下最后几天,回顾这一年,人们的最太感受是世界有些乱了,失序了,出了太多“黑天鹅事件”。如果用尽量积极的态度看这一切,就是世界在发生超出人们预期的变化。
世界在2016年发生了很多大件,最具影响力的大概是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英国脱欧、土耳其发生未遂政变。第一件事冲击了美国的政治秩序,第二件事沉重地打击了欧洲一体化进程,第三件事改变了土耳其政治方向,动摇了中东地缘政治格局。
2016年世界经济继续低迷,没有出现全球意义的亮点。各国的情况大体都可以用“苦熬”来描述,不同国家经济形势的“好与不好”只能在相互比较中进行甄别。
大国之间,印度经济2016年的增长率有可能最高,预计会超过7%,中国的情况稍次之,前三季度的增长率都在6.7%。但印度的经济规模比中国小很多,只相当于后者的大约1/5。俄罗斯在前几年的惨跌之后,今年似乎摸到了谷底,负增长不到1%。
欧盟主要国家一团糟,德国仍是最好的,但预计也只有1.8%。日本的情况很平淡,预计增长1.1%。美国的情况在西方国家中最好,但增长率不到3%,而且普通民众的获得感持续非常低,这成为特朗普崛起的主要原因。
不仅经济糟糕,欧洲这一年整体上过得也似乎最痛苦。恐袭一轮又一轮降临。难民潮一波又一波涌来,欧洲的传统价值受到严重挑战。英国脱欧进一步刺激了意大利、法国极右翼政治势力的崛起,欧洲向何处去已经成为相当严峻的课题。
   美中两国社会都有困惑,让我们来看一下它们困惑的分别是什么。特朗普竞选中最轰动也引发争议最多的口号是针对墨西哥移民和穆斯林的,他提出要在墨美边境修“长城”,不再允许中东穆斯林入境。另外,他宣扬美国参与全球化的路线错了,导致了美国流失大量工作。特朗普当选遂了一半美国人的意,但另一半美国人强烈不接受他。
中国2016年的经济表现和人们预期的差不多,对当前的这个增长率,应当说社会已经形成了较为全面的承受力。2016年中国最大的国内舆论事件是雷洋事件,这件事虽然也反映了警民关系不够和谐的一面,但它更多反映了中国提升社会治理水平过程中的一个缺陷或者硬伤。
这一年中国没有出能够产生全社会冲击的暴恐事件及恶性报复社会事件。今年年初,股市“熔断机制”实行4天后取消,舆论哗然。但那也是管理层面的问题,所以来去匆匆,到年底盘点时舆论都快把它忘记了。
    中国今年的周边外交成为焦点,南海仲裁案带动了美日等集中向中国施压,但是下半年南海局势几乎翻盘,中菲关系全面改善,中越气氛大为缓和。中国显然赢了与美日的这一轮南海大博弈,但在东北亚,朝鲜今年进行了两次核试验。“萨德”问题同时突出出来,中韩关系恶化,美国得分。
综观全球,中国应算不上2016年特别艰难的国家的国家。中国像所有国家一样有自己的挑战,但我们没有一个挑战是真正“出格的”,比如人民币兑美元仍有较大压力,但在非美货币中,人民币相对还是更稳定的。中国面临的大多是阶段性问题.我们的调控力与其他国家相比仍然是比较高的。
    中国这几年经历了大规模改革,打击了一大批贪官,经济进入新常态,军队的体制做了重大调整,如果在外国,发生这么大跨度的改革,国家恐怕早就乱了。中国总体上是个很稳健的国家,这拿到世界上一比看得很清楚。
   2016年中国航天发射次数居世界前列。“长征五号”大火箭首飞成功,首颗量子卫星入轨,歼—20列装并现身,中国的国力继续增长。2008年以来,中国的日子感觉越过越紧,但是回头一看,我们在世界的相对位置的确更靠前了。中国人永远都在自我反省和鞭策,我们的互联网公共舆论事件往往是全球最轰轰烈烈的,但是与此同时,世界也在观测中国的一步步前行。
  我认为中国“虚拟经济”过火了
选自《环球时报》作者:曹德旺  2016年12月28日
    不久前,我在接受采访时谈到了自己在美国投资10亿美元建厂的经历,对中美两国企业税负和其他成本进行了比较。一些媒体对我的观点做出片面解读而引起不少人对我的误解,这是我始料未及的。
(一)  中国企业为何必须走出去
抛开制造业成本的问题,随着经济发展和信息科技时代的到来,中国在很多方面正赶超发达国家,中国企业也面临看做大做强的新机遇。尤其是2008年金融危机后,西方许多大型跨国,企业面临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给了中国企业“弯道超车”的机会。但是,能否把握住机会,赢得这一轮的竞赛,对中国企业显然是个不小的考验。
要进一步提升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上的地位,中国企业首先需要走出去。而福耀集团已经处于全球产业供应链之中。从企业运行的规律而言,做汽车玻璃必然要随着汽车生产厂在当地加工。汽车厂去哪里,我们就跟到哪里。这些都是由市场规律和现代企业管理经验决定的,并不是我个人的决定。当然,福耀的市场销路65%都在中国,我不可能离开中国这个根。
   除了市场需要,国内近些年的劳动力、资本等要素价格过快上升确实带给制造业企业极大的压力。企业寻求“走出去”,纯粹是核算了成本和利润收益后的理性选择。但是,企业“走出去”并非说起来那么容易。我个人对此深有体会。
    一个企业决定投资海外,首先必须想清楚要去哪里,去那里做什么。是想赚钱,还是仅仅为了扩大企业在国际上的影响?你对投资的地方了解多少?
    福耀从20年前就想通过在国外建厂扩大国际市场,尤其是打入美国市场。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汽车生产国,福耀作为汽车玻璃的制造商,当然要在美国设厂,打进美国市场。最开始,我拿着1000万美元想按照自己的蓝图在美国先打下一个基础,结果血本无归。但我不甘心,请了美国的顾问公司,坚持在美国扩大福耀市场的策略,后来终于改变了包括华尔街在内很多方面对我们的看法。根据福耀在美国这么多年的经验,制造业企业没有自己的技术和品牌,最好不要去美国。
    福耀只是中国企业对外投资步伐加大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中国的对外投资规模超过实际利用外资趋势愈加明显。事实上,中国对外投资已实现13年连续增长,年均增幅高达33.6%。从2013年开始,中国对外投资呈现出“井喷式”发展态势,2014年中国首次成为资本净输出国。2015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首次超过万亿美元大关。而福耀所有对美国的投资都得到了中国发改委、商务部等有关部门的批准。而且福耀是上市公司,每一笔对外投资都会清清楚楚地报给董事会并告知股东,财务监管也非常严格。
(二) 如何保持中国经济的竞争力
    之前在采访中,我提到了当前在中国和美国制造业的成本比较,本意是指出我们制造业目前面临的重要问题,然后解决这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我觉得自己有必要说出这些话,给国家建言献策。我们的制造业确实比前几年更发达。但是我们不能总是躺在那里吃老本。中国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最近两年呈现出削弱的趋势。中国是中国人的中国。在这个国土上,每一个人都应该为国家的发展负责。
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大环境下,中国尤其需要清楚自己的竞争力在哪里,如何才能维持并进一步提升竞争力。我认为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首先。企业家的社会责任感要提高。企业家赚取利润无可指摘,但在赚钱的同时,心里也要考虑一下,是否有利于国家及社会的发展、进步,是否令民众生活得到了有效改善。
    比如福耀40年来一直坚持做玻璃行业,赚到的钱在我个人名下的都拿去捐给社会,从来没想做什么金融、房地产,我们一直坚持这一点。会赚钱,但也要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中国要兴起一批有志于报国为民的企业家和行业精英。
    第二,要克制自己的欲望。比如,房地产企业房子盖那么多干嘛?另外,高速公路和高铁不需要修得过多,要根据国内实际需要来规划和建设,让这些基础设施出现在那些更需要的地方。
第三,帮助小微企业发展起来。小微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末梢神经,对大企业有服务作用,而且也帮助大企业消化。没有小微企业,经济肌体就会生病。日本、韩国、德国小微企业的产出占GDP已经达到很高的比率。
(三) 中国不能学“去工业化”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从美国学回来很多经验,给我们的发展提供了帮助。但是,我们必须看到,美国从1776年建国之后就开始推动工业化,到19世纪初进入工业化,20世纪70年代提出去工业化。而中国制造业虽然很庞大,但还没有进入真正的工业化,却已有进入虚拟经济的趋势。中国还没到那个阶段。把美国的去工业化政策拿到中国来,会引起水土不服。因此,我认为现在中国经济太“虚”了,应该做一些调整。
    现在美国的材料、电价、水价、能源都便宜。过去的厂房也有一大批都还在,这是它力图振兴制造业的便利条件。但是,中国相对美国还是有自身的优势。美国去工业化已经近50年时间,已经有两代美国人不愿意选择投身制造业,大多数人大学毕业后都跑到华尔街或硅谷去了。曾经被誉为美国制造业象征的底特律成了空城,最后不得不破产。所以,制造业企业在美国很难招到熟练的工人。
    另外,在美国,企业获得银行贷款很难。银行先对企业进行非常严格的信用评级,如果评不了A+或者1A、2A、3A。企业就很难获得贷款,或者贷款利息非常高。
    但中国现在也出现了类似的苗头。以我个人的感觉,2000年以后,中国的大学毕业生也开始不愿意去制造业行业,他们首选去银行、基金公司、投资机构、政府单位和IT企业。去制造业的越来越少。照此发展下去,中国可能会更早出现美国曾经经历的困局。
    因此,中国应向现在的美国学习,美国已开始注意扭转现状,我们也应立即掉头。如果我们仍朝着现在虚拟经济过火的方向走,再过几年,面临的问题可能更多也更大。▲(作者是福耀集团董事长、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副主席,本文由胡锦洋采访整理)
二  中国经济的最大威胁是特朗普降息
选自《环球时报》,作者:潘峙钢、李利鹏,2016年12月28日
自从特朗普当选后,全球经济已经开始发生悄然变化,逐利的资本开始做多美国,仅仅美国和中国股市、汇率、国债的对比反差就很大。15日美联储宣布加息。美股道琼斯指数上涨到了历史最高点19975点。对应的,中国股市上证综指从3400点下跌到3129点。
按竞选时期言论,特朗普上台后估计将推行美元加息、资金回流、贸易保护、企业减税等措施。这些逆全球经济一体化且看似矛盾的政策导向,在资本与投资机构看来存在预期机会利润,逐利的资本一定是两相权害取其轻,谋求最大公约数。
目前看来,特朗普经济策略的一些主要导向将对全球和中国经济带来重大影响。
其一,美元升值将给许多国家经济带来危机。历史上每次美元指数上涨超过100,都会有其他国家积累的经济泡沫被引爆,而目前美元指数是103。美元升值将消耗中国外汇储备,带来外源性通胀。
  其二,美国未来若开展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也会导致全球大宗商品的需求增加、价格上涨,使中国进口所需外汇增加,也会给中国带来外源性通货膨胀。
    其三,全球和中国经济面临的最大威胁,是特朗普把美国公司税降到15%。在美元加息升值背景下,全球流动资金本来已开始回流美国。随着美国经济前景向好,企业大幅减税、盈利预期提高,这会一下子导致全球资金涌入美国。如果中国没有提前做好应对措施,逐利的资金将撤离或逃离中国,美元流出中国时,人民币不仅面临贬值压力,前期超发的人民币也会因外汇储备占款骤然减少大约六万亿人民币的市场流通,而造成国内货币市场上流动性紧张。这是攸关中国未来经济的最大威胁。
    当然特朗普经济政策不是无懈可击,存在许多内在矛盾,美元加息同样会冲击美国的实体经济,同时未来特朗普将发行国债来大规模重建基础设施。国债和发钞应维持在合理区间,但是美国国债总额高企,外国债权人担忧美国国债增发,将减持美国国债。美元升值与美国出口、增发国债是相矛盾的,特朗普政策执行有可能打折扣或者不符合预期。
    目前,中国与美国的经济还是存在较大差距的,特别因近两年人民币对美元贬值所造成的差距在逐年加大。2014年美国国内生产总值GDP是17.40万亿美元。中国的GDP是10.40万亿美元,差距是7万亿美元;2016年中国GDP总量预计将达到10.386万亿美元,假设美国2016年GDP同比2015年增速是2%,则总量将是18.227万亿美元,中美GDP总量差距将扩大到7.841万亿美元。尽管中国GDP增速比美国GDP增速高,但由于汇率因素,实际上中国与美国经济总量的差距在扩大。
    为维持人民币汇率稳定。中国外汇储备消耗了近六千亿美元用于干预人民币贬值。从2014年二季度末至2016年11月30日,不到两年的时间,中国外储下降了9400亿美元,这在全球金融史上是前所未见的,人民币眨值对外汇储备是长期消耗战而不是短期速战速决。
    另外,中国当前企业税负过高,分税制改革以来造成的央地税收和支出比例的不合理。除此之外,生产原材料的成本,人力资源成本,房租与办公成本,产品科技含量,质量和设计水平,欧美日发达国家针对中国出口设置的贸易保护政策,这些也都影响着中国出口产品与服务的价格。
   面对美国的压力。中国在汇率、利率、国债、人民币发行、税率、增强企业全球竞争力的配套政策方面有哪些选项呢?
    其一,中国超发的货币需要通过释放流动性去杠杆的过程。美元升息,人民币不能立即升息,超发的货币需要一个去杠杆的过程。去杠杆过程的初始阶段需要有更多的货币流通才能帮助企业完成去杠杆。加快中国资本市场建设和扩容也是吸收中国M2货币超发的好途径。
    其二,中国国债和政府部门债务占GDP比例相对不高,进一步发行空间。
    其三,美国贸易保护可能会要求人民币升值,有利于汇率稳定。另一方面,美元升值会造成美国的贸易赤字问题更加严重;随着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的声音增强,特朗普有可能会再次要求人民币升值,中国采取各种措施保障人民币不贬值是比较被动的。可以考虑从政治层面适时同意其升值要求,这会有助于人民币汇率的稳定,汇率的稳定有利于中国提高国债发行额度,实施积极的财政扩张政策。
    其四,减轻企业税负,根据外部税率,加强税率动态调整。如果美国企业税率降低到15%,中国应提前做好应对准备,为吸引外资,税收环境应该对资金友好,与美国共同成为全球资金的避风港。
其五,改善中国人力资源成本大幅度上升影响中国企业出口竞争力的因素。中国人力资源逐年减少和人力成本逐年上升确是不争事实。影响了企业出口竞争力。中国政府和企业对于人才的引进不应只着眼于国内,一方面要建立类似于美国的绿卡制度,从全世界引进高端人才;另一方面要鼓励企业到国外设立研发中心,对于国内一时紧缺的科技人才,可以在当地雇用,加速企业抢占科技制高点的进程;同时,在东欧,印度,巴基斯坦,尼日利亚等人口丰富的地区建立制造中心,以及外包的方式,充分利用当地低成本人力资源。降低中国企业的经营成本,提高效益。中国完善劳动法也可以提高企业用工灵活性和提高竞争力。
    其六,发挥自身优势,提升国际核心竞争力。中国制造业优势主要体现在成熟全面的工业体系和产业聚集配套优势,人工智能和自动化时代来临,未来中国会有很多工作职位被机器人和自动化取代,人力资源会逐渐释放出来。
其七,“一带一路”可以扩大人民币的流通和贸易结算,国外政府和市场对人民币的实在需求,也相应的会需要和吸收人民币的一部分发行量,有助于中国进口资源时候减少外汇的支付,降低外汇汇率波动带来的贸易风险。▲(作者分别是国家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执行总监、国家开发银行高级专家。汇真科技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
第十九节  “一带一路”与民粹
选自《环球时报》2016年12月29日,作者:王缉思,文《民粹主义的深厚基础与
强烈冲击》。
同其他一切政治概念一样,“民粹主义”有不同的界定和解读。在本文中,民粹主义指的是在社会中下层中流行的一种政治思潮,其特点是对公正缺失、贫富分化的强烈不满,对政治精英和知识精英思想的叛逆,以及对平等理想的追求。民粹主义(populism)是舶来语,也可称为“平民主义”,是同“精英主义”(elitism)相对立的。目前民粹主义在全世界流行,是以五个全球发展趋势为基础和背景的。
    第一,世界人口发展失衡,跨国、跨区域人口流动加速,城市化瓶颈突出。
    世界人口增长率呈下降趋势,但各地区人口增长很不平衡。美国以外的发达国家、俄罗斯和中国人口增长缓慢或停止增长,绝大部分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很快,越是贫困的国家人口增长速度越快。全球每年净增人口的95%都在发展中国家。
    随着世界人口发展失衡,两大全球性社会问题开始凸现:一是发达国家的老龄化减缓其经济发展速度,增加了社会福利负担、养老保障和公共支出;二是人口增长快的发展中国家青年的高失业率,孕育着社会动荡和暴力行为。
    经济全球化以及信息和交通的发达,加速了世界人口从贫困地区向发达地区的流动。与人口流动相关的是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城镇化)进程。城市化进程加快,加剧了住房、电力、油气、供水、交通、医疗卫生、食品安全、治安、生态环境、垃圾处理等诸方面的治理问题。在发达国家,大城市聚集着大批少数族裔、弱势群体和新移民,城市骚乱更加频繁。
    第二,全球人口加速流动,促发了许多群体的认同危机。中东等地区和国家的部族、教派矛盾日趋严重,极端主义和民族分离主义上升。
    在欧洲国家,来自北非、土耳其、巴尔干等地的移民中,有相当大数量的穆斯林和其他少数族群,难以融入欧洲本地社会,深化了文化、语言、种族、宗教、政治方面的认同危机。原住民对新移民普遍存在排斥、歧视的心理,很容易受到右翼保守势力的蛊惑。尤其是所在国经济低迷、政局不稳的情况下,大规模移民的涌入更加剧了原有的社会问题,引发骚乱和恐怖活动。
    第三,全球财富分配不公和一系列社会公正缺失现象,严重影响社会稳定,加重政治极化。
  2008年爆发的西方金融危机揭示了当代资本主义的深刻矛盾。随着世界经济增长放缓,财富分配不公所带来的矛盾更加突出。一般人心目中的公平或公正,大多同经济领域的收入分配有关。当代世界的财富大幅增加,贫困问题得到缓解。但是,脱贫同财富分配的公平程度并无直接关联。最富裕的国家同最贫穷的国家,人均拥有的财富之间的差距,从19世纪初的3倍,扩大到21世纪的100倍。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速度整体上高于发达国家,二者之间的财富差距在缩小。从这一意义上说,“富国愈富、穷国愈穷”的现象有所缓解。但与此同时,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内部的贫富差距也在扩大。高新技术在生产和流通领域的应用减少了对劳动力的需求,引起更高的失业率和阶层分化。
    经济学上通常用基尼系数来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的财富分配状况。教育平等、机会均等、收入流动性等,也可以用基尼系教来衡量。随着经济收入差距的扩大,其他方面的社会不公现象也在逐渐加剧。习近平主席在2016年杭州G20峰会上提到,“据有关统计,现在世界基尼系数已经达到0.7左右,超过了公认的0.6危险线,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   
第四,全球经济失衡现象难以扭转。新兴国家制造业和能源资源产业日趋发达,但仍依赖于发达国家的投资、服务业和技术创新。
    欧美国家以财政赤字、金融部门衍生化、居民负债、高福利为支撑,造成巨额经常账户赤字;新兴大国和资源输出国则以投资和出口为主导,居民消费不足。积累了过多的外部盈余。制造业、资本、技术、工作机会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的转移是不可逆转的趋势。新兴经济体的实力增长,主要体现在经济总量、市场规模、外贸、制造业、自然资源开发等方面,但在技术创新、制度创新、高端人才资源、商业品牌、金融产品和信誉等方面,发达国家仍然遥遥领先。新兴大国同发达国家的经济差距在缩小,但新兴国家同后进的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差距却在拉大,造成发展中国家内部的分化。一些国家由于种种原因造成的经济衰退、社会溃败、政治失控将会持续。全球经济发展失衡的现象,使许多国家和群体,都出现了诿过于外(包括外国和外来移民)的情绪。
    第五,社交媒体迅猛发展,个人和群体作为政治参与者的力量上升。社交媒体是一把双刃剑,既能加强教派、族群、国家内部的向心力,又能促成多元社会里更深的思想分化和群体分裂。
    网络是思想文化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个人和大大小小的群体通过社交网络聚在一起。不同群体和个人可以对同一事件发出完全相反的报道,做出迥然不同的价值判断。国家权力分散下移。社会治理的不可测因素急剧增加。个人权利、思想多元、文化多元的观念深入全球的每一个角落,形形色色的民粹主义思潮通过网络迅速传播扩散,冲击着传统的政治逻辑和国家权力界限。
    在上述五大趋势的综合作用下,民粹主义思潮的上涨无可避免。英国公投脱欧,特朗普通过呼吁“美国第一”等口号当选美国总统,都是民粹主义思潮的产物。民粹主义有其道德上的合理性和感召力,也有其政治上的颠覆性和破坏力。民粹主义和民族主义可谓孪生兄弟,相互支持,同时上升。
    民粹主义和民族主义合流,形成全球化的逆流,强烈冲击着国家、地区、全球三个层面的政治秩序。在国家层面,面对左右两个方向的民粹主义压力,西方各国政府和政治精英需要在选举制度、议会制、中央政府同地方的分权、公众对政府的监督等方面进行大幅度改革。这类改革短期内无法取得显著成效,甚至可能激化矛盾,冷战结束后采用多党制的“转型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民主化进程中不断会发生种种乱象,包括贿选、腐败、暴力冲突、政治对立等等,甚至可能出现原先政体和强人政治的回潮。
    在地区层面,欧盟虽然近期内不致解体,但成员国民粹主义的交替上升与相互影响已经严重地削弱了欧盟的凝聚力。在东亚地区,中、日、韩之间战略互信缺失,南海争端突出,东盟领头羊作用不再,多边经济合作机制冗杂重叠,区域一体化止步不前甚至可能倒退。南亚、中东、非洲等地的区域合作。也处在相对困难的阶段。
在全球层面,人们都普遍对全球化进程中社会道德水准下降、公正缺失、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等等现象表示强烈不满。由于西方国家整体上仍处于世界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方面的优势地位,并借以干预非西方国家的内部事务,发展中国家的许多公众很自然地将社会不公问题归咎于美国和西方。发达国家的公众,也很容易把他们对现实的不满归咎于外来移民和发展中国家的崛起。因此,民族主义的感召力更加强大,西方同非西方的分野依然鲜明。    .
    在国际政治经济秩序中横行一时的新自由主义政策和思想,尽管受到理论批判和社会抵制,但尚不能出现能够真正与之抗衡的政治潮流和社会思潮。苏联时代的社会主义思想、传统的自由主义观念、正统的伊斯兰主义,都未能为全球化时代的世界进步和社会公正提供完整的答案。
几十年来形成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尽管受到民粹主义和民族主义的冲击,地缘战略和国际规则领域的竞争愈发激烈,但在可预见的将来,仍可保持基本稳定。各国政府既需要顺应民粹主义的上升,又不能不抵御它的破坏力。2016年世界政治中的一系列重大变化和事件,是否预示着人类历史的重大转折,冷战结束后确立的国际政治和经济的基本格局、秩序和规则,是否会发生质变,尚待进一步观察。▲(作者是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国际战略研究院院长)
第二十节  “一带一路”促建全球命运共同体(名体)
   
    全球命运共同体习近平在2014年提出。就欧亚大陆而言,中国最重要合作伙伴为俄罗斯;本世纪全球地缘政治版图的铁“三角”,为俄、华、美,这三个规模不均等大国。所有一举一动,都以决定性方式,影响着全球总体系。虽然全球还有其它重要力量,如:日本、印度等,但它们对全球秩序影响力,都远不及这三个国家。
  “一带一路”促建全球“命运共同体”
引自《参考消息》2017年3月21日【美国《福布斯》双周刊网站3月19日文章】题:中国的“新丝绸之路”真的是和平秘诀吗?(作者韦德·谢泼德)
从中国到欧洲,作为“新丝绸之路”计划——也叫“一带一路”——的一个组成部分.正在形成的经济走廊、强化了的交通运输线路、物流园区、港口及制造业中心网络,是建立在相关国家和公司共同努力、追求各自经济抱负的基础上。所有这些,他们称之为“合作竞争”——合作与竞争的混合词。
    巴库新港的塔勒·济亚多夫说:“丝绸之路是一个创造双赢的计划,因为它本身具有内在的相互依赖性。所有这些中心,它们本身互相竞争。但是……这种概念即将更加紧密地融入这些国家,我们希望其他国家也获得成功。因为如果我拥有良好的公路、铁路、港口,而土库曼斯坦、哈萨克斯坦或格鲁吉亚没有同样质量的公路、铁路或港口,那么我就麻烦了。”
    如果没有综合性的公路、铁路、港口网络,没有其他经济特区与之连接,孤零零的一个经济特区随机散落在欧亚大草原上,那是没有意义的。“新丝绸之路”是一个互相支持各自行动的网络,任何一个项目的成败都取决于其他许多项目的成败。
    济亚多夫说:“沿(丝绸之路经济带)东西方向。有三条互为竞争的线路。但是,大家都能利用和分享的蛋糕是如此之大,以至于沿线各国都将获得足够的份额。在我们看来,它并非关乎抢走从中国经俄罗斯前往欧洲的贸易份额;我们所做的是创造更多机会。吸引更多可能进入这些线路的贸易量。”
    位于哈萨克斯坦与中国偏远边界的霍尔果斯口岸陆港区的第一任首席执行官卡尔·盖桑的观点与此不谋而合:“从狭隘的角度看,可能有人要说会有竞争或是将会形成竞争。但是,从全面的角度看,这是创造物流领域的新事物。这是一种新观念,一个全新的市场。其容量将足以支持所有利益相关者。相对于竞争,这将创造更强大的关系。因为所有项目都将互为关联。这就是‘新丝绸之路’的本质:互相关联。”
    这种认识对“新丝绸之路”沿线国家构成经济和政治压力,必须合作追求各自的利益。诸如哈萨克斯坦和阿塞拜疆这些国家所希望得到发展的领域不仅仅是石油天然气出口。欧洲正抓住这个机会,改善基础设施拓展亚洲市场,从而恢复其停滞的经济。中国则期望把出口市场扩大到西方。确保进口供给线,并通过加深与欧亚的政治经济融合而获得更大的安全能力和影响力。
    不久前,一个国家斥巨资对另一个国家投资修建基础设施,这种观念几乎闻所未闻。今天,它已成为紧密相连的世界日常行为的标准。这些大型基础设施交易现在已被视为国际“友谊”,将国与国长期联系在一起,充当加强政治合作与贸易的平台。它们也是极其难以割断的关系。
这也许就是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所说的“命运共同体”的含义所在。
    新加坡国立大学专家黄靖说:“这完全汇集在2014年5月习近平在上海一次会议的演讲中,当时他使用了‘命运共同体’一词,这是基于共同经济发展的集体安全新概念,是‘一带一路’倡议的真正含义。如果说它有政治含义,这个含义就是尽力找到避免对抗的新途径,尽力找到避免我们在冷战年代体会到的国际社会分裂的新途径。因此,它就是努力创造国际经济融合、经济相互往来以及互相依赖,降低一批国家与另一批国家争斗的风险,降低与美国对抗的风险。”
    随着从中国到欧洲的各国追寻各自的经济抱负,很多人正在得出类似结论,即一个更加紧密相连的欧亚大陆有利于各国,它们专注于同一个倡议:正在形成的“新丝绸之路”经济网络。
  “一带一路”写进联合国决议
以下选自《环球时报》2017年3月21日,作者:何茂春,文《“一带一路”为何写进联合国决议》
    不少中外人士都在问:中国“一带一路”最终要做什么?我认为,答案应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近日,联合国安理会以15票赞成,一致通过关于阿富汗问题第2344号决议,呼吁国际社会凝聚援助阿富汗共识,通过“一带一路”建设等加强区域经济合作,敦促各方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安全保障环境、加强发展政策战略对接、推进互联互通务实合作等。决议强调,应本着合作共赢精神推进地区合作,以有效促进阿富汗及地区安全、稳定和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这次安理会一致通过的第2344号决议,首次载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体现了国际社会对“一带一路”的目标有了一致的认识。“一带一路”倡议为什么很快就写进一致通过的联合国决议?这是因为:
    第一,这是干出成绩才得到认同的。据统计,中国跟“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规模不断扩大,2016年进出口总额已经达到了6.3万亿元人民币,增速超过中国对外贸易的总体增速。双向投资也在不断增长,沿线国家已经成为中国对外投资的重要目的地。2016年,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接投资达到145亿美元。中国企业已经在沿线20多个国家建立了56个经贸合作区。累计投资超过185亿美元,为东道国增加了近11亿美元的税收和18万个就业岗位。
    既然“一带一路”倡议给世界民生带来了希望,认同中国理念就不是偶然的了。虽然一些沿线国家对“一带一路”还有疑虑,但已有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响应,有50多个国家已经与中国签署了相关的合作协议。
    第二,这完全符合联合国宪章的核心价值与世贸组织规则。早在2015年,中国政府就表示,“一带一路”是共赢的,各国共同参与,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实现共同发展繁荣。这条路不是某一方的私家小路。而是大家携手前进的阳光大道;不是中国独家制定规则,而是在联合国宪章、世贸组织规则基础上同各有关国家与组织共同协商。因地因时制宜,循序渐进,共同推进贸易自由化、投资便利化向前而不是向后发展。
    早期有人质疑中国战略“模糊、自利”,今天人们从中国与相关国家数百个合作文件中看到,没有一个文件违背世界公认的和平合作、平等公平、互利共赢的价值共识,没有一个是中国强加于人的单务合同。在全球化面临艰难抉择、世界经济复苏面临多重不确定因素的情况下,中国的亲诚惠容、包容共享、结伴不结盟的“一带一路”规则,对全球经济的拉动力占三分之一,对现行世界秩序、规则体系健康发展做出的贡献,也是举世公认的。
第三,这让世人认识到了华夏文明的核心价值理念,看到了人类未来的希望。为什么要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因为这是人类的不二选择。推动全球化发展固然有多种因素,但最大的动力来自危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就是大同观和天下一体观。2000多年前,中国大小诸侯并立,虽然平时互有攻伐,但当面对滔天洪水等自然灾害时,却能包容联动,结成华夏命运共同体,因为他们知道自闭自乐固然安逸,但在人类共同生存危机面前,唯一出路就是互联互通,协商共赢。▲(作者是国务院参事、民盟中央经济委员会主任)
三  安理会决议首度纳入“一带一路”
文《印媒担忧削弱印方领土主张》【《印度斯坦时报》网站3月18日报道】题:联合国支持经过巴控克什米尔的中国项目,印度的诉求处于危险境地。
    联合国安理会首次把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纳入决议,这一耗资巨大的洲际联通计划有一个旗舰项目穿过了巴控克什米尔地区。
    联合国的这项决议延长了目前正在对阿富汗实施的援助行动。该决议说,国际社会应加大落实“一带一路”的行动力度。
    中国政府说,目前已有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对“一带一路”表示支持,其中包括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和斯里兰卡。
    印度目前尚未参与这一倡议。印度外交秘书苏杰生今年2月对中国政府明确表示,对于“一带一路”倡议,印度认为存在“主权”问题,因为该计划的旗舰项目——中巴经济走廊穿过了巴控克什米尔。
据一些外交官说,印度支持“一带一路”就意味着放弃自己对巴控克什米尔提出的主张。
    就印度的诉求而言,联合国对“一带一路”的支持会让局面变得更加复杂。
上述安理会决议将联合国阿富汗援助团的任期延长了一年。在决议中,这个由15个国家组成的联合国机构敦促加强阿富汗及该地区的安全与稳定,“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新通过的安理会决议还包括了中国的“—带一路”倡议,该倡议旨在沿着古老的贸易通道建设连接亚非欧三大洲的贸易与基础设施网络。
    决议欢迎并敦促进一步加强地区经济合作,其中包括促进地区互联互通、贸易与运输。联合国决议敦促国际社会进一步加强地区合作并落实“一带一路”倡议。
除了“一带一路”以外,该决议还提到了其他“区域发展项目”,如土库曼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油气管线项目,中亚——南亚输变电及贸易项目以及阿富汗、印度和伊朗共同决定建设的恰巴哈尔港项目。
    中国将“一带一路”被纳入联合国决议视为外交上的胜利。
    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刘结一对记者说.安理会决议首次载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理念,体现了国际社会的共识,彰显了中国理念和中国方案对全球治理的重要贡献。
    据新华社报道,刘结一说,安理会通过这一决议为今年5月在北京举办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营造了良好氛围。
    他还说,中方希望广大会员国按照安理会决议要求,积极参与和推进“一带一路”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当代中医-全意识正名学 ( 闽ICP备16014487号-1 )

GMT+8, 2025-1-3 10:13 , Processed in 0.451968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