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医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548|回复: 0

中医、气功科普连载第三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7-13 12: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医、气功科普连载第三期


                     作者:山下小林子  2017.7.11 芬笙山人工作室,于福清市

  中医象是指,人通过感官,用意识感知了解事物的结果,即:象、真象、原象。如:舌象、脉象、藏府、经络象,其学说为现代“象科学”,即中医“象科学”。
  本书突破性地以全意识的内意识象作解构之匙,为中医内象科学的“藏象”学说,开启了科学之门。是中医走向科学、走向现代、走向世界最重要、最坚实、最关键、最艰难的第一步;完美成功地破解了中医最重大千年古迷;也为扯开《黄帝内经》神秘面纱,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
  注:本书全文约20万字,将分期连载,欢迎连载宣传(解释权属本网站所有)。


中医人体内象结构学

                                ——“藏象”学说(中医当代科普系列)


芬笙山人编著  2008年5月5日,于香港











内 容 简 介


  中医的藏府经络学说让所有人都感到迷惑不解,而事实上它只是当人的生命存在时的一种意识现象。中医的内象结构学说,说的是全意识中的内意识系统结构现象。这种结构现象以内象总系统为主结构。其又分成:五藏象主大系统;六府象大系统;奇恒之府象大系统;经络象管道大系统等四大系统,并连结人体的五官九窍、形体等组合而成。
  本书只是对中医现代化的一种初步尝试,其中必然会有诸多的不到之处,因此恳望海内外中医业内名流和其它各界人士等批评指正。





               芬笙山人于高山休闲阁

                2008年3月6日












自   序

《我来了》

请告诉中医现代化
我来了
来自炎黄的比干子孙
来自偏远的高山小镇
带着蛮荒的纯朴古风
浓烈的现代气息
载歌载舞
扑面而来!




      芬笙山人于高山休闲阁

     2008年3月6日













前    言


  中医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代表,是现代唯一能够延续数千年而从不间断的传统医学典范。它并不依据西医的解剖学、组织胚胎学、免疫学、生理学、病理学、细菌病毒等微生物学、生物化学等而治病,而只凭阴阳五行、藏府经络等而论病。而这些东西的真正实质是什么?特别是藏府。经络存在吗?如果存在的话,那么它的物质基础是什么?古代人又是怎样地发现它?现代人又应如何地去证明它和实践它的存在?这些都已成为千年之谜和现代医界精英探讨研究的焦点,人们望眼欲穿地等待着!
  说实在的,中医科学吗?所有人都会不以为然,而事实上中医当然是科学的,问题只在于如何让中医现代化。中医内象结构学已经系统地回答了这些问题。因此,完全可以断定本书的出现,必将为中医现代化的进程,迈出了突破性的,坚实的一大步。





               芬笙山人于高山休闲阁

               2008年3月6日

目    录


中医内意识象系统形态结构学(中医内象结构学)——藏象学说………………………1

第一章   人体的内意识“静态现象”——藏府经络象系统…………………………………1

第一节 全意识、外意识、内意………………………………………………………………2

一 全意识……………………………………………………………………………………3
二  外意识与内意识…………………………………………………………………………9

第二节 内意识现象…………………………………………………………………………12
一  梦…………………………………………………………………………………………12
二 催眠态……………………………………………………………………………………16
三  中医学……………………………………………………………………………………17
四  意识的“内视”与“内听”现象………………………………………………………19

第三节 与中医人体形态结构学有关的一些论文…………………………………………22
一  现代对经络现象的研究…………………………………………………………………22
二  古人是怎样发现“藏府经络”与中药的“四气五味和入经”现象的………………29
三 现代人是如何实践古“经络”理论现象的……………………………………………38
四  藏象………………………………………………………………………………………56

第四节 系统、系统论与系统工程…………………………………………………………56
一  系统………………………………………………………………………………………57
二  系统论……………………………………………………………………………………58
三  系统工程…………………………………………………………………………………58
第五节 中医经典原著中藏象(系统)的基础分析与点评………………………………59
一  总论………………………………………………………………………………………59
二  中医学(习)者沙龙……………………………………………………………………64
三  本章小结(第一章)……………………………………………………………………65

第二章   内意识“静态现象”的藏象系统篇………………………………………………67

第一节 五藏象主大系统与三焦象之结构…………………………………………………67
一  五藏象主大系统之各象系统的总纲……………………………………………………69
二  三焦象系统(六府之一)………………………………………………………………73

第二节 上焦腑中的藏象系统(心与肺)…………………………………………………83
一  心象系统…………………………………………………………………………………84
二  肺象系统…………………………………………………………………………………92

第三节 中焦府中的藏象系统(肝与脾)…………………………………………………98
一  肝象系统…………………………………………………………………………………98
二  脾象系统………………………………………………………………………………104

第四节 下焦腑中的藏象系统(肾)………………………………………………………111
一  肾象系统………………………………………………………………………………111
二  命门、天癸………………………………………………………………………………118
三  中医学(习)者沙龙……………………………………………………………………119

四  本章小结(五藏象系统)………………………………………………………………120
第三章 六藏象大系统……………………………………………………………………123

第一节 六藏象大系统总论………………………………………………………………123
一 经典原著的分析与点评《黄帝内经》…………………………………………………123
二  经典原著的分析与点评《难经》………………………………………………………124

第二节 小肠象系统、大肠象系统…………………………………………………………125
一  小肠象系统……………………………………………………………………………126
二  大肠象系统……………………………………………………………………………128

第三节 胆象系统与胃象系统……………………………………………………………130
一  胆象系统………………………………………………………………………………131
二  胃象系统………………………………………………………………………………133

第四节 膀胱象系统、三焦象系统…………………………………………………………138
一  膀胱象系统……………………………………………………………………………138
二  三焦象系统……………………………………………………………………………141
三  膏盲、募原………………………………………………………………………………141
四  中医学(习)者沙龙…………………………………………………………………143
五  本章小结(六府象系统)……………………………………………………………145
六  六府象大系统的五行属性及分类……………………………………………………145

第三章   奇恒之府象大系统及形体、五官九窍……………………………………………146

第一节 奇恒之府象大系统………………………………………………………………146
一  脑象……………………………………………………………………………………146
二  髓象、骨象………………………………………………………………………………148
三  女子胞象………………………………………………………………………………150

第二节 形体、五官九窍……………………………………………………………………152
一  形体:经典原著的分析与点评《黄帝内经·灵枢》…………………………………153
二  五官、九窍:经典原著的分析与点评《黄帝内经·灵枢》…………………………155
三  中医学(习)者沙龙……………………………………………………………………156
四  本章小结(奇恒之府象大系统、形体、五官九窍)…………………………………158

第四章   内意识“静态现象”的经脉象管道大系统………………………………………159

第一节 经络学说的原意和现代研究者的困惑…………………………………………159
一  经络本意………………………………………………………………………………160
二  经络学的意义…………………………………………………………………………163
三  经络学说的形成………………………………………………………………………166
四  经络学说导致的谬误和矛盾…………………………………………………………168
五  可否接受工具主义……………………………………………………………………172
附:关于现代经络研究的理性思考………………………………………………………172

第二节 血脉象、经脉象管道大系统总论…………………………………………………176
一  血脉象…………………………………………………………………………………176
二  经脉(经络)象大系统总论……………………………………………………………181

第三节 经脉(经络)象大系统分论………………………………………………………186
一  经络分辨………………………………………………………………………………186
二  经脉应象………………………………………………………………………………188
三  经络象管道大系统的分布……………………………………………………………197
四  经络象管道大系统的表里……………………………………………………………202
五  经络象象管道大系统与阴阳…………………………………………………………205
六  经脉象管道大系统的度………………………………………………………………209
七  经脉象管道大系统的动脉象…………………………………………………………217
八  经脉象管道大系统的组成……………………………………………………………218
九  中医学(习)者沙龙…………………………………………………………………220
十  本章小结(经脉象系统)………………………………………………………………220

第五章   精神、气血、营卫、津液与概念…………………………………………………221

第一节 中医学概念的形成………………………………………………………………221
一  中医学概念的定义……………………………………………………………………221
二  中医学概念形成过程的原理…………………………………………………………223

第二节 由精神、气血、营卫、津液等概念组成的概念大系统…………………………230
一  总论……………………………………………………………………………………230
二  精神……………………………………………………………………………………231
三  气血……………………………………………………………………………………234
四  荣卫……………………………………………………………………………………239
五  津液(附:汗、涕、泪、涎、唾)…………………………………………………245

第三节 中医现代化的奠基礼——内象结构学…………………………………………249
一  内象总系统结构………………………………………………………………………250
二  五官九窍、形体部分…………………………………………………………………250
三  形态概念部分…………………………………………………………………………250

参考与引用的文献…………………………………………………………………………252
后记…………………………………………………………………………………………255


















中医人体内意识象系统形态

结构学(中医内象结构学)—藏象学说


  中医学的藏象学说认为,当人的生命存在时,人体中广泛地存在有一种永久性的“静态现象”。这种现象在人体内形成了复杂的内结构,并以“象”的形式组成了一个不同于西医解剖学的形态系统,这个系统叫“藏象”。
即:中医学认为人体形态结构是以五藏为中心,通过经络系统把六府、五体、五官、九窍、四肢、百骸等全身组织器官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而这个整体古人是怎样发现的,它的物质基础是什么?现代人又应当如何去实践它,都已成为千古之谜,因此我们首先只能从一些最新的学问说起。

第一章  人体的内意识“静态现象”
——藏府经络象系统

内景隧道唯返观者能照察之。
——明·李时珍
  中医学具有数千年历史,是世界医学的瑰宝,但是它的所有基础理论都无法体现出“精确实验性”,因此从表面上看确实无法成为现代医学的组成部分。特别是藏府经络学说:它既有哲学部分(藏为阴,府为阳等)又有解剖生理部分(肺主气、肝存血,脾主运化等)还有心理部分(心主神志,肺在志为忧,脾在志为思等),这是个“奇妙”的复合体。但是我们如果真正试图用其中的任何一种现代科学知识去把握藏府经络学说,比如用解剖知识,则显然是不够和力不从心的。
  事实上人类必须依靠意识才能把握一切,因此人们所认识的哲学、文学、心理学、实践学、玄学、医学等,实际上都是意识学的“分支学”,当然中医学也是其中的分支。
  英国哲学家费·培根说:“若期待用在旧事物上加添和移接一些新事物的作法来在科学中取得什么巨大进步,这是无聊的空想,我们若不是老兜圈子而仅有极微小可鄙的进步,我们就必须从基础上重新开始。”我们知道,世界是物质的,这就是最原始的基础,而人类把握物质一切运行规律的基础则是意识,而全意识(注:见下文)是人类意识的“指南针”,拥有了全意识这个基础,也就明白了人类的一切行为。
  在解剖学、心理学、生理学、哲学、现代医学等,还无法充分解释中医学基础理论的情况下,特别是我们已经用所谓的现代所有已知的知识去解释藏府经络学说仍一无所获的情况下(某些藏府经络的现代“科学”研究已达数十年,其结果仍为“O”)是否应当尝试一下,应用全意识知识去理解中医学,特别是应用“中间意识”和“潜意识”的知识来把握中医学的藏府经络学说,看看这个由我国人民首创的活的人体意识系统—藏府与经络的实质到底是否真的存在。这难道不是现代医学的新发展途径?我们已经没有其它办法,为什么不按照这条新思路再研究下去呢?


第一节  全意识、外意识、内意识

  意识究竟是什么?人们普遍强烈地认为那就是大脑的行为。这是一种活动着的极其高级复杂的物质。它并非是简单地由部件组装而成的呆板机械装置,它是活的器官,它能够学习、预测、适应与进化,并具有思维,运转起来是一个富有活力而连贯的活的生动整体。大脑最令人惊奇是什么?也许是它与外部世界几乎不产生联系,只有几百亿根神经纤维把感官信息传送给大脑,另有几百亿根负责把运动指令传达出去。因此几千个大脑细胞中只有一个直接与外部世界产生直接联系,其余脑细胞只在彼此之间进行沟通。对此的解释是:大脑存在有庞大复杂的内意识系统现象,除自身运行外(如:梦、内脏器官的运行管理等),还会自行认知与创造关于外部世界的各种活动景象,这是一种具有目的和预期的意识模式。因此它只需要很少量的信息更新来保持这种内部模式的正确运作。并对少量(相对于大脑原有信息量来说)感觉系统来源的意识感觉信息进行处理后,形成新的意识知觉的意识信息循环过程。


一  全意识

  全意识由现实意识、中间意识和潜意识组成。
  用全意识的观点来认识大脑,我们可以这样地认为。即人的大脑有三种功能:清醒、睡眠和模糊,分别属于一个大脑的三个不同的“脑袋沟”。第一个“脑袋沟”为现实意识状态所有,它清醒、理智,只当班管理着“白天”。第二个“脑袋沟”为潜意识所有,功能是睡眠,它象征着寂静与贮存,当班管理“黑夜”。第三个“脑袋沟”是中间意识,它模糊、恍惚,象征着清晨或傍晚的那时混沌,是清醒的第一个脑袋沟和睡眠的第二个脑袋沟的督察,兼“跟班”与管理者。比如醒过头了必须模糊,睡过头了必须混沌等。其功能是代表着第一个脑袋沟或第二个脑袋沟,并协调其二者之间的顺利向对方过渡,或不断地调节双方或为对方所交替。当主管“白天”的清醒脑袋沟当班时,主管黑夜睡眠的“脑袋沟”就不当班,这时人就醒着,当主管“黑夜”睡眠的脑袋沟当班时,清醒的脑袋沟就不当班,这时人就睡着了。因此清醒与睡眠是二个长在一起的,又相互看不到对方,也根本无法知道对方存在的“冤家”。然而又确实彼此成为同一个大脑中的对方的一个部分。现在来说模糊与混沌的属于中间意识的第三个脑袋沟,如果用它同清醒主管“白天”的第一个脑袋沟去比较,它便只是清醒过去后的模糊,“白天”过去后的“黄昏”;如果用它同睡眠的主管“黑夜”的第二个脑袋沟比较,它又是睡足后即将醒来的清晨(混沌),或是“黑夜”即将来临前的傍晚。这是同一个大脑中由清醒、睡眠与模糊三个不同功能的“脑袋沟”所组成的意识组合。这个组合的名称便叫全意识,其学问便是全意识学。
全意识学中的各个“分支学”,其示意图如下(图1-1)。

  
  
  
  
  
  
  
  
现实意识学
  
  
  
  
哲学、科学、心理学等
  
  
  
  
文学、艺术等
  
  
  
  
中间意识学
  
  
  
  
导引术、催眠术等
  
  
  
  
巫术等
  
  
  
  
潜意识学
  
  
  
  
宗教学等
  
  
  
  
神话、迷信、玄学等
  








图1-1


(一)  现实意识(“显我”)(图1-2)

  指人在觉醒(清醒)时所具有的意识。它具有复杂的智能、心理、感觉和知觉功能。是其它所有意识(包括中间意识、潜意识)状态与外环境进行交流和表现的唯一最主要通道,多以后天智能的方式来体现,是意识的主流,是全意识的最重要部分。具有最实用、最具体、最复杂、最真实、最直接的现实表现。现实意识通过感官的视、听、闻、触、尝,直接与外环境紧密联系,是获取所有知识、以及使人保持理性和科学的最主要手段。现实世界的一切文明由它创造;人生的一切语言、行为由它主持。并在一定深度上,反映了真正的无可替代的事实和现实,是为世人所公认的唯一的最后的现实的判断真理的意识,是全意识中的真实部分以及主导和表现部分。全意识的现实意识由主意识,副意识和下意识组成,有时可有前意识参与。
包括高峰意识、主意识(最清醒意识)、副意识(惯性意识)和下意识等。

1  高峰意识
这是一种极度的意识,见于创造性感悟、灵感状态与意识极度反应等。
2  主意识
意识含量较多的清醒态意识。
3  副意识
意识含量较少的惯性意识。
4  下意识 (部分)(背景意识)
由部分下意识组成,包括不需要注意的背景意识。

(二)  中间意识(钝我)(图1-2)
  指人在模糊时所具有的意识,包括部分下意识(白日梦意识)与部分前意识(幻意识)组成。
  中间意识是人心理活动的又一种意识特性和形式,常见于亚觉醒或在精神极疲倦时的神志不清楚不明确的模糊意识状态。它处在觉醒时的某一时刻,而不处于意识上或意识活动中心,但却影响了意识活动和各种心理活动的进行过程,其典型代表是“白日梦”。按精神分析观点,指被压抑的潜意识,已通过了稽查和抵抗作用,即通过了脑潜意识屏障,进入了意识的中间层次,而尚未回升到意识完全觉醒境界的心理活动。如一些知觉、记忆、动机和动机状态的需要等等。
另一种是指人在半睡半醒或精神恍惚中,其神志与思维处于钝化时所具有的意识状态。其经典代表为梦,当然梦也是中间意识的临界点(另文叙述)代表。中间意识临界点是全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临界点中还包括催眠态、意识导引态(气功态)、迷幻态等,其中梦的主要特点是以感觉和知觉的虚拟、混乱、幻化为主要表现。
虽然和现实意识相比,中间意识是相对较为原始简单的意识,但却是现实意识的最重要来源部分(和从现实中获得的感官信息相比,脑中已有的信息量更大),并往往具有或保留有个体现实意识的各种行为的痕迹,是潜意识的门户与桥梁;是了解、比喻、解剖个体意识行为的特殊秘密窗口;是意识高度的执迷、信仰、模拟、沉思、暗示、模糊的结果;是淡化的现实意识或潜意识;是全意识的总源流的大河上游;是现实世界中依然存在的神话、迷信、幻想的总源头。
从某种角度上说,人类从愚昧到科学,从中间意识到现实意识,也是人类对神话、迷信、幻想和各种想象的不断创造、分析、批判、认识和感知的过程,更是人类对从自己所具有的中间意识的虚拟中不断提取、模拟、加工、觉悟、完善、承认、吸收的过程,因此它也是人类许多文明发展现象和虚幻变成真实的总源头,是全意识中的虚幻部分。全意识中的中间意识由下意识(部分)和前意识(部分)组成。
1  下意识(部分)(白日梦意识)
或称为“白日梦意”,常见于亚觉醒或在精神极疲倦时的神志不清楚不明确的钝化意识状态。它可以是下意识,典型代表是“白日梦”。
2  前意识(部分)(幻意识)
或称为“幻意识”是指人在半睡半醒或精神恍惚中,其神志与思维处于模糊时所具有的意识状态。它可以是前意识,其经典代表为梦或为一种罕见的不真实的幻态意识。

(三)  潜意识(潜我)(图1-2)
或称无意识,包括两种,一种是可回忆提取部分的意识即前意识(部分)包括梦意识;二种是睡眠中的神志即无意识包括真意识与元意识,它是一种不与外界产生关系封闭贮存的意识。
1  绝对没有意识
人的大脑所没有意识到的复杂的生理过程或完全丧失意识的病态等。
2  精神分析学的基本概念
弗洛伊德首先将心理分为意识与无意识,然后又提出两种无意识:一种属于描述意义上的潜伏无意识,即前意识;另一种属于动力意义上的潜在无意识,即潜意识。弗洛伊德所谓的无意识主要是指潜意识而言。它是处于意识之外的有能量的有强度的有效率的心理动力系统,即被压抑的,无从觉知的原始本能冲动和性欲,按照快乐原则而活动。一些人认为潜意识沉淀了人类的遥久进化史,是欲望、本能和各种心理高峰体验的发源地。是人类高级意识活动中尚未了解的最大奥秘区,是全息意识中的沉淀、贮存部分。其特点是具有原始性、活动性、非逻辑性、非时间性、非道德性、非语言性和不可知性。潜意识是人类活动的内张力,心理深层的基础,精神分析的核心。它共有三种:第一是弗洛伊德的个体潜意识;第二是荣格的集体潜意识,即在生物进化和文化历史发展过程中种族遗留下来的心理上的沉淀物;第三是弗洛姆的社会潜意识,即一种社会结构和心理结构之间联系的纽带和中介环节。
3  无意识
在现代心理学中,无意识通常指不知不觉,没有意识到的心理活动,是全意识中相对静止部分。主要包括:觉醒状态时阈限下的思想和行为;如各种未被意识到的阈外心理活动(无意感知、无意识记、无意再认、无意表像、无意想象、非口语思维、直觉、定势、口误、笔误、无意体验、无意意向等)和某些意识行动经多次重复而变为自动化的习惯行为(操作定势、行为定型);睡眠催眠状态时没有意识到的心理现象,如梦中行为、催眠活动梦;病态或特殊精神状态时没有意识到的心理现象,如妄为、妄想、幻觉、咒语、夜游症等;不经后天学习就有的人许多天生本能与功能,如维持心跳、呼吸等内脏功能等。人的无意识的生理机制主要是未意识的定势和条件反射,是大脑皮层较弱兴奋部位没有同第二信号系统的语词明显联系起来的活动,是人的大脑两半球的不同功能尤其是右半球非言语思维产物。
无意识和意识是人全意识心理活动的两个方面对立统一的整体。意识是以无意识的存在为前提、基础的,但人的无意识又是以意识为主导,并受意识制约的。研究无意识对于深入洞察人的精神世界的丰富内涵,全面调动人的精神活动(理性与非理性)的能动性,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而且在医疗、文艺、教育、司法、运动等许多领域具有广泛的实践意义。
4  全意识中的潜意识
它由前意识(部分)或梦意识和无意识组成。
(1)  前意识(部分)
钝化的可回忆提取的模糊意识,或为梦意识,其主要特点是为有梦。
(2)  无意识
静止的绝对“没有”的意识。是不与外界产生关系的封闭贮藏与“沉淀”的意识,又可以把它称之为睡眠中的神志。
①真意识:
或称为自我无意识,或后天无意识。这是人的生命诞生后,由后天形成的自我无意识,它包括集体(后天)无意识和个人(后天)无意识如:性格、人格、情结、心结、性、生存、欲望、“兽性”、民族文化等本能。
②元意识:
或称为基础无意识,或元始无意识,或先天无意识等。这是人一生下来就存在的,由祖先遗传给父母又遗传给我们的“进化沉淀”。包括遗传基因、遗传信息、人种特点,特征。如:肤色、骨骼与人体结构等。以及一切维持生命的本能如:呼吸、消化、心跳等。

二  外意识与内意识(图1-2)
按感官的认知来分,全意识又可分成外意识和内意识二个部分。

(一)外意识
指可以以眼、耳、鼻、舌、皮肤等感觉器官来感知的高峰意识、主意识、副意识、下意识(部分),是大脑与外环境产生关系的意识,总称为外意识。人们通过外意识了解到许多与人体有关的生理、病理、解剖等系列化知识为外意识知识,而可以为外意识所感知到的呼吸系统、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心循环系统、脑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泌尿生殖系统等统称为人体的外意识系统。

(二)内意识
指不通过眼、耳、鼻、舌、皮肤等感觉器官来感知的前意识、无意识等,由大脑等内环境所产生的意识。或是能够随时感知和觉察到的大脑、内脏、肢体、器官以及各系统因自身的存在或由内环境刺激所引起的多种意识现象、与意识状态。它是一种不与外环境产生直接关系的“闭路意识”。我们把它称为内意识。中医学中有许多知识,都可以为内意识所感知,如,中草药中的药性、四气五味、入经等;中医核心理论的藏府经络系统等。其中中医学中的藏府经络系统为人体“静态”的内意识系统;而中医的运气理论则为内意识所感知到“动态”的人体内意识运动的有关规律、规则的理论。以及中医的脉诊、舌诊等都为内意识的“传导”表现等等。还有的就是可以由内意识所感知到的梦,“天眼通”等现象。



















  
生理
  
状态
  

我(精神状态)


意识状态


心  理  状  态


兴奋


智力   情 绪  感知觉


  
  
  


  


  
  
  


敏我



自我(理性)




外意识(动态唯物)



高峰
  
意识



现  实  意  识



++++     ++++      ++++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1/01/clip_image002.jpg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1/01/clip_image002.jpg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1/01/clip_image002.jpg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1/01/clip_image002.jpg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1/01/clip_image002.jpg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1/01/clip_image002.jpg


  


锐我


  
意识


+++     +++     +++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1/01/clip_image002.jpg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1/01/clip_image002.jpg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1/01/clip_image002.jpg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1/01/clip_image002.jpg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1/01/clip_image002.jpg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1/01/clip_image002.jpg


  


惯我


  
意识


++     ++      ++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1/01/clip_image002.jpg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1/01/clip_image002.jpg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1/01/clip_image002.jpg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1/01/clip_image002.jpg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1/01/clip_image002.jpg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1/01/clip_image002.jpg


  
  


朦我


痴     
  
  
  


背景意识


  
  


+      +      +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1/01/clip_image002.jpg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1/01/clip_image002.jpg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1/01/clip_image002.jpg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1/01/clip_image002.jpg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1/01/clip_image002.jpg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1/01/clip_image002.jpg


  
  


  
  
  


胧我


白日梦意识


  
  
  


+         +        +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1/01/clip_image002.jpg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1/01/clip_image002.jpg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1/01/clip_image002.jpg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1/01/clip_image002.jpg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1/01/clip_image002.jpg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1/01/clip_image002.jpg
  
±      ±      ±


  
  


幻我



原   我




内我(非理性)




内意识(静态唯心)



幻意识


  
  


  
  
  


  
  
  


梦我


梦意识


  
  


O                O              O


  
  


真我


  
  
  


真意识


  
  


±±±±±±±±±±±±
  
±±±±±±±±±±±±
  
±±±±±±±±±±±±


元我


元意识


抑 制


+ 强度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1/01/clip_image003.jpg 意识流  O  任氏零点   ±  信息量





























芬笙(全)意识流强度图1-2


第二节  内意识现象


几千个大脑细胞只有一个与外界相直接联系,其余只在彼此之间进行沟通,内意识现象就是这种沟通的反应。常见的内意识现象有梦、催眠态、意识的内视与内听等。

一  梦
人人都会做梦并经常对一些梦颇有感触,有时还会把梦中的情形告诉给别人听。当然以往梦的存在并不为科学界所理睬,长期处于不可着摸的神秘状态。到了20世纪,梦才真正引起了经典科学界的兴趣,甚至有一些人认为是和觉醒所感觉到的世界一样值得研究。
大量调查结果说明梦的组成原因,往往并不离奇,经过对一万多个梦境分析,20世纪4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霍尔发现,成年人的梦的内容和情节大多具有一般世俗性质,可能把家庭、朋友、同事、熟人,以及熟悉的环境情况等加以联系,因此梦常常与自己有关,与当前的生活事件有关,和内在和外在的刺激有关。总之,梦是由某种刺激引起的脑神经细胞活动的结果,尽管它常常不被清醒地觉察,也不能主观上加以控制。
古今中外,梦人人都有,这是一种很正常的生理现象。弗洛伊德有“梦的分析”专著,那是十九世纪以前的梦的研究总结。
有关梦境,1997年1月3日美国《科学周刊》发表了研究人员最新研究结果,他们通过一台高性能X线断层摄像机在人的大脑皮层中发现了一个专管梦中视觉的新区域,它跟我们平时看东西的大脑视觉完全不是一回事,是各自独立而分开存在的。人在有梦的睡眠阶段,大脑中看外部世界景象的视觉区与外界完全中断联系处于闭路运转状态,而大脑皮层中负责看梦中景象的新区域的血液循环异常加快,这就能解释人在做梦期间为什么能看到梦境的缘故。

(一)  梦的一些特点
梦有几个特点,供大家共同商讨。
1 不管做什么梦,自我意识仍时时存在,并以为梦中一切都是真正合情合理的。梦的内容则可以包罗万象,无所不有,各种在大脑中形成的形象:包括自我、他人、背景、以及其它种种情况,都各由那些大脑细胞分工合作而组成呢?有些梦情景逼真如临实景(意识是如何虚拟它?其中又有多少生理、生化、物理以及心理变化)的确是现代科技无法解释的一个巨大的奥秘。
2 梦的情节人物自由、散漫,现实性、逻辑性差,有时会有通觉(同时存在的不同感觉),混乱荒诞大胆不以事实为依据只注重比喻和类比的梦比比皆是。那也是意识虚拟的结果?
3 梦的感知觉度差。有时见头不见身,有时见物不见人。有的干脆只听到声音,有时是不是声音也不知道,只能说那只是一种意识感觉,或者说是一种意识的表现。背景感觉也往往不清楚,但梦中情况往往心里明白,就象照相似的,焦点情况清楚,其它的就只是一种意识的把握,也就是说梦里能意识到感觉到,但具体是什么客观形象,一句话不清楚。并有一个特点,梦时历历在目,醒时十有九忘,也就是说梦的知觉度极差。
4 我们都是在闭着眼睛似醒非醒时才能有梦。因此,可以说所有的梦都是虚拟的,也就是说有梦皆幻,这些形象事实上并不存在,那只是意识的把戏,说得明白点,就是人在似醒非醒时所能知道和感觉到的潜意识冰山一角。也就是说是感觉和知觉在半醒半睡时现实意识和潜意识对话的中间意识现场直播。那也是现实和虚拟的意识交汇。总之,梦是由某种刺激引起的脑神经细胞活动的结果,尽管它常常不被清醒地觉察,也不能主观上加以控制。
5 时间感觉性差。有时好象梦得很久,现实中其实只有一会儿;有时好象梦得很短,其实却睡了好长。梦中的实际意识及感觉与“动作”及真正的现实完全脱节。
总之,梦和现实是两回事,它只是一种不同于现实意识的内意识现象。也就是说绝大多数的现实情况在梦中都走样了。比如说走路、讲话、笑,都很难说有什么具体形象,而在意识上却可以明白可以体会。比如天空、道路、房子,在梦中都可能理解并知道,但具体是什么样子,往往不清楚。可以说本生理现象情况尽管离奇,但世人大多数能够理解和接受。梦是一种典型的中间意识表现。梦属全息意识的中间意识部分,它是潜意识的窗口,是通过大脑“意识屏障”的潜意识“残片”和“只言片语”。梦以意识的虚拟为特征,是轻度的潜意识或是潜意识的可提取可“稀释”部分,以及其冰山的一角。如果把潜意识当成“冰”,那么梦便是冰化成水再烧成开水后,逃逸出来的“水蒸气”。梦是现实意识中的觉醒和潜意识中的睡眠的两种意识状态相交与过渡,是全息意识中的中间意识临界点,是睡眠深化的前奏和睡眠的开始。
(二)  梦的意识现象
这是一种很典型的每一个人都自然和必然存在有的和现实完全不同的内意识活动。它具有内视、内听、内感知等许多不同的内意识感觉。
1  内视
指做梦的时候,所可以看到的梦境,它是由非感官(闭眼睛时)所形成的一种可意识到的人体“幻视”功能。并可根据内意识活动强度与含量的不同,把这种内视功能分成四个档次:
第一档
可以理解与明白的梦,梦中却无法看到任何具体的可视形象。这种梦占所有正常梦的99%以上。
第二档
有部分的若干时有时无的具体可视形象,这种梦约为正常梦的0.5%以下。
第三档
有大体上可供内视的黑白形象,清晰度大多并不持久稳定,这种梦占正常梦的0.1%以下。
第四档
可供内视的大体上清晰的彩色形象,这种梦绝无仅有,几率只在0.01%以下。
梦时的内视现象是少见的,特别是高清晰度的内视现象更是罕见,一般人在做梦时也多只能见到上述第一种和第二种的情况。还应当指出,所谓的内视现象一般多在已闭上的两眼与两眼之间的“印堂”穴“前方”见到。
2  内听
梦时的听感觉,由于无外部产生的外环境刺激,因此事实上只是一种非真实的“幻听”,或称之为内听,梦时的这种内听,往往只是本人所明白的“内意识听觉”,梦里的某讲话人具体形象,比如口型、肢体形状以及动作等形体表现则不清楚。这种梦时的内听,有时可以有“方向感”。
3  内环境(内景)
梦时有内幻象产生,即所谓的梦境。如:有花、有草、有树、有木、有山、有水、有人等等不一而同,有时其形象如真的一般。尽管梦境是五花八门的不一样的,然而人在梦中不会感觉到它的大,也不知道和明白它的小。
4  内意识(心理)
有梦时,做梦的人可以有高兴、惧怕、冷、热等各种不同的感觉。

二  催眠态
现叙述催眠状态的心理特征,催眠是一种与睡眠状态不同的意识状态,其时人的意识并未停止,只是变得恍惚不能自主,其表现有:第一感觉麻痹,催眠状态下的被试者,有的甚至可以接受手术治疗而不感到疼痛。当然其效果显然不如麻醉止痛药品。第二感觉扭曲和产生幻觉,在催眠的状态下被催眠人可能出现幻听幻视现象。他可以在无刺激的情况下听到声音或看到形象,甚至可以按指导语将电视机看成方纸盒;或将臭味闻成香味;或把一杯开水说成一杯酒,让其喝后,感觉就真是酒,有时候还会有酒醉的反应,如脸红等。第三在一般的情况下,许多人依据社会准则不能做的事是受到抑制的,人们一般不会去做。但是在催眠的状态下,抑制被解除,被催眠者就很可能依照催眠师的指示去做,例如,当众脱衣,对他人施暴等。第四对催眠的记忆消失。催眠师的暗示不仅指被试者当时的心理活动,还可以影响到事后的行为。比如培训被试者不得记忆催眠当时发生的一切,从而造成清醒后对催眠状态的记忆完全缺失。以上说人在催眠态时的各种反常的意识状态。

(一)催眠术
催眠是一种心理治疗手段,被催眠者需要对催眠师充分信任,对自己则应有充分的信心。据统计,人群能进入催眠态的约占70%,有25%能达到深度催眠。以下举例:

(二)催眠术的体验
(以下选自《海峡都市报》2003年10月13日B7版)
毛医生(东方心理健康研究所所长毛朝灼医师)让我(记者)背着他站立,并闭上双眼,不到10秒钟,无助感就开始让我左摇右晃了。我感觉到毛医生用脚顶在我的脚后跟,他的三根手指试图要支撑起我来,并要我尽可能向后倒。尽管毛医生一再保证不会让我摔倒,但出于本能,在身体失去平衡的时候,我还是不停地试图用自己的身体来保持平衡,一再把身体缩回去。反复几次后,情况有了一些改善,我终于能稍稍向后倒了些。测试后,毛医生说,我的自我保护意识比较强,不容易被催眠……
毛医生让我坐在椅子上并闭上双眼,双手放在腿上,可紧张的我,眼皮老是眨个不停。我们从局部开始放松,从眼睛然后到脸、脖子、手直至整个上半身感觉都轻飘飘的,然后进行了全身的放松。毛医生从始至终一直在用言语并配合一些手指的按摩暗示和辅助我进行放松,这种暗示往往是重复多次的,慢慢地我的注意力开始从身上转移到他的言语上,杂念也没有刚开始那么多,身边似乎变得很安静。但明显我还是感觉到了自己意识的存在,只是这个意识比较薄弱些,大脑似乎更愿意听从医生的“指令”了。
接着毛医生让我站起来,伸出双臂,感觉自己是一只小鸟,在天空中无忧无虑地飞翔。这个建议让我很舒服,因为我差不多把自己当做了一只小鸟,在天空飞翔的感觉很是过瘾……毛医生还让我想象自己的手脚像棍棒一样的坚硬,我照做了……感觉很不舒服。事后搬动过我的同事告诉我,我的手脚僵硬得像木乃伊,呵呵。……陆续让我想象了几种场景,并让我“置身其中”后,医生通过言语暗示,把我从催眠状态中唤醒。虽然只是一次很浅的催眠体验,但感觉不错。

三  中医学
中医学中的四气五运与藏府经络理论是关于活生生人体的内意识系统及其生理构造和生理运动的学说。并由此结合了其它理论如阴阳五行学说等,成为了中医学中最基础的重要理论核心。
四气五运与藏府经络理论是活着的人体内意识“动态”与“静态”系统,用以说明内意识的生理构造和生理运动并形成了内意识的二种不同的中医学学说。

(一)  藏府经络学说
它勾勒出了一个完整复杂且又相对地固定的“静”的内意识功能系统。

(二)  五运六气学说
它体现了一种无形的活生生而动的内意识无形运动。
(三)  导引术中的内意识感觉(八触)
指在导引术的锻炼过程中,在身心松静的情况下出现的八种感觉。
1、隋智顗的《童蒙止观》中八触是指:动触、痒触、轻触、重触、冷触、暖触、涩触、滑触。
2、另一种说法的八触是指:一掉(摆动)、二猗(长而美)、三冷、四热、五浮、六沉、七竖、八软。

四  意识的“内视”与“内听”现象
(一)  记忆“内视”与记忆“内听”
人的眼睛可以看到各种影像,耳朵可以听到各种声音。这是感官对外部刺激的感应,我们把这种与外环境有直接关系的视、听行为称做“外视”与“外听”。其实人还可以记忆或回忆性地“看到”和“听到”。比如美国的心理学家叫波斯伯瑞(1872-1960年)的,他做了一个实验。就是让人回忆水从水龙头流进水槽时的情景,参加实验的人究竟是先听到水的声音呢?还是先看到水的流动情景?这是个很有趣的实验。
波斯伯瑞把这些人分成了几个组。他认为那些回忆时感觉到能先听到水声,然后才可以看到影像的这种人是属于听觉记忆型,他们是用声音来进行记忆思考的;而先看见水流后再听见声音的人则属于视觉记忆型。实验中每三十个人中通常会有二、三个人认为听比看容易,还有一些人必须通过一定的努力才能回忆出具体的画面。有很多人可以在同一时间内同时既看到情景又听到水声,还能将听觉与视觉联系起来进行思考与记忆,这便是属于混合型。
这是一种典型的不是用眼睛与耳朵,而是用记忆和回忆来“被动式”地“看到”和“听到”。这种看与听显然并不与外环境刺激产生直接关系,只是大脑内部产生的“内视”与“内听”行为。由于这种“内视”与“内听”与记忆与回忆有关,所以我们称它为“记忆内视”与“记忆内听”。同理,由想象而得来的内视与内听,我们也相应地称其为“想象内视”与“想象内听”。

(二)  想象“内视”与想象“内听”
英国科学家弗兰西斯·高尔顿爵士也做了类似的实验。他为了实验一些杰出科学家的心理图像的清晰程度,就向他们提出了一系列的问题,如:要求他们回想其早上就餐时桌子的样子等。或在你的想象中,瓷器的颜色是鲜明自然的吗?你能不能回忆起亲朋好友以及其它一些人的特征?你在回忆中所看到的形象是坐的,还是站的,或还是在慢慢的转身?您能不能回想起一个您很熟悉的人,坐在椅子上的形象,而且如果你会画的话,他的形象是不是清楚得可以画出来等等。回忆中的视形象与听感觉与现实对此,到底是非常模糊、模糊、一般清晰还是异常逼真。包括雨打在玻璃窗上的声音,鞭子抽打声、教堂的钟声、蜜蜂的嗡嗡声、火车的汽笛声、茶匙落在盘子里的声音以及关门的声音等等。
高尔顿爵士对100个人的回答进行分类。第一个问题是问他们的这些图象的清晰度。对早餐桌形成了最清晰图象的人回答说:“明亮、干净、有特色。”清晰度为75分的人回答说:“相当清晰,桌子的各部分之间有清楚的轮廓,很大程度上再现了实际情况,但最清晰的焦点在不断地游移。清晰度为50分的人说:“比较清晰,鲜明度是实物的三分之二到二分之一之间,图像不稳定,变化很大,其中有一、两个事物远比其他事物清晰。但多加注意时,不怎么清晰的事物也能清晰起来。”获得25分的人说:“模糊,绝对不能同实际情景相比,我必须将桌子上的各种物体分开来去回想,才能使它们更清晰一点地展现在眼前。而另外一些事物就会逐渐地暗淡下来,最后就模糊不清了。”得到最低分的人说:“在我意识中没有任何可以回忆出来的视听印象,我曾努力地去回忆桌子的形象,但什么都想不起来。”
高尔顿爵士认为,年轻的女性,这方面能力较强。有一些幼儿在方面发展得很好,以致于有的孩子无法分辩出那些是现实,那些是回忆出来图像与声音。关于这种功能一些人经过一段时间的记忆方法练习之后,就可能使他们的这方面能力得到加强,让他们所回忆起来的图像与声音更加容易与清晰。
中国古代有些善于“导引术”的术士,往往能让自己意想一些想象中的“内景”,并让自己去“意守”这种“内景”,他们所“意守”的“内景”,便是一种“想象”内视的行为。当然艺术家们常也会有很强的这方面功能。如:贝多芬,他在自己已经彻底的失去听力之后,仍创造出了他永远也无法听到的交响乐。莫扎特仅凭记忆也写出了美好非凡的长篇乐章,他一定能够很容易地回忆起那种一般人所无法觉察到的声音。这是一种非凡的听觉记忆,是大脑把从前所听到的声音记忆下来后又回忆出来的高级“内听”,我们把这称之为“记忆内听”。某些音乐家把这种“陈旧”的记忆起来的“内听”信息,用回忆重新想象与组合并又在新的基础上创造出新的伟大的音乐作品。这是另一种非凡的“内听”,我们把它称之为“想象”内听。

五  内景返观
内景返观为明代医家李时珍在其所著的《奇经八脉考》中明确提出:“内景隧道,唯返观者能照察之。”因此它又被称之为内照法或内视法,这是一种特定的意识状态下(如在修炼“导引术”中)所产生的人体内意识功能状态,此功能状态可以让人在一定程度上体察到人体自身的内在景观,并可因功能的程度不同而有不同的体现。李时珍所说的内景返观,说的意思就是其功能所能感知到的藏府内景及经络隧道,而这种功能只有通过特殊训炼并达到一定的“返观者”层次时,方能做到。
关于“内视”的实例,历代记载颇多。如:一些古医籍中记载,导引术达到一定层次的人“发功”时可以清晰地体察到自身“内气”的运行状况,比如:“气”沿任督两脉环行,便成“小周天”之说,沿十二经脉运行便成“大周天”。因此大、小周天实际上也只是一种“内景”的图像,而导引术则是“内景调控方法”的入门技术和“内景”实践的有效法门。此外其它民族和此相似的技术即是具有数千年历史的古印度瑜珈术等。
目前已有不少有关学者认为,经络与藏府的理论与“内景返观”法有关联。20世纪70年代初,马王堆出土的医学帛书(据考成书时代早于《黄帝内经》),书中就有了经脉线路的描述。近三、四十年来,大量的调查资料表明,经络现象是全人类所共有的。不同肤色的人种,不同年龄的群体,都存在着可以诱发出经络现象的人。经诱导后,他们能明显地自我感知到循经络走向的各种感知觉变化。他们之中的大多数人并无中医学知识,更不懂经络理论,亦无任何提示,但其所产生的异常感觉线路总是与经络现象密不可分。这些事实提醒人们,古代中国人所发现的藏府经络现象主要用“内景返观”的方法获得。一些中医理论,如命门,纳气归元,中药归经等也无一不可从“内景返观”中找到内意识的内感知觉的发生学依据。

中医、气功科普连载第四期

                     作者:山下小林子  2017.7.13 芬笙山人工作室,于福清市
第三节  与中医人体形态结构学有关的一些论文

一  现代对经络现象的研究
(摘自《关注中医》P152-157;又P163-167;曹东义文)
徐立孙1958年报道了临床实践中亲见的循经感传现象、针刺后出现循经红线的病例以及练功时任督交会的亲身体验,认为“经络路线即不能理解成循环系统,也不可能完全理解为神经系统,就针灸路线来说,主要是在‘经遂’即分肉之间,也就是人体的组织空间”。孙幼立1963年报道了一例循手太阴肺经出现红线的手臂酸痛病例,经针刺治疗红线于次日变淡,第三日消失。但这些关于经络现象的散在个例报道并未引起人们的充分注意。直至1972年,在针刺麻醉研究的推动下,才开始了大规模的循经感传现象及其他循经现象的调查和研究。
1971年,中国人民解放军309医院发现的一位大肠经循经感传显著的病人,引起了人们的高度注意。1972年他们组成经络研究协作组对1000名受试者进行了系统调查,循经感传的出现率为18.3%,显著性感传出现率为1.3%,感传的显著程度与受试者的性别没有明显关系。结果表明循经感传绝非偶然现象。卫生部对此非常重视,决定进行广泛的经络普查,并制定了全国统一调查方案和循经感传显著程度的分型标准,大规模的经络调查工作随即在全国各地展开,先后参加调查的单位有:中国人民解放军309医院、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北京大学生物学系、保定地区中医院、北京中医医院、北京军区262医院、黑龙江省针麻协作组、辽宁中医学院、长春中医学院、西安市经络研究协作组、新疆医学院、甘肃中医学院、宁夏贺兰县医院、安徽中医学院、江苏淮阴人民医院、山东中医学院、浙江省经络感传现象研究习作组、江西中医学院、广东中医学院、河南医学院、河南省中医研究所、广西针麻经络研究协作组、河南中医学院、湖北中医学院、成都中医学院、成都市第一医院、四川省南充医学专科学校、重庆中医研究所等28家,其规模之大,范围之广,为国内外所罕见。全国用统一规定的低频电脉冲刺激井穴的方法,严格按统一标准调查了63228人,其中感传出现率平均为20.3%,显著性感传出现率仅为0.35%。1972~1979年间,共调查了约20万例,虽然由于刺激穴位方法和调查条件不同,所得到的结果有一定差异,但所有的调查结果都证明了循经感传现象的客观存在。中国学者还利用在国外工作的机会,对黑种人和白种人按照国内统一的调查标准进行了调查,发现不同种族人群中循经感传出现率无显著差异。国内外的大量调查结果表明,循经感传现象是一种与地域、民族、种族、性别无关的生命现象。
从生物进化的观点来看,某种生物共有的某种结构或功能,总是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获得的;某种生物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获得的某种稳定的结构和功能,应该为该生物的正常个体所共有。大规模调查的结果虽然表明循经感传现象广泛存在于各种人群之中,但在普查条件下其出现率仅为20%左右,其中能够通达经脉全程者更为少见。如果循经感传是人类获得的一种稳定的生命功能,那就应该普遍存在于人类的所有个体,尽管在普查条件下没有出现,在另外的一定条件下,也应该表现出来。70年代经络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隐性循经感传的测试和隐性循经感传现象的调查。
1975年上海中医研究所等单位在调查循经感传现象过程中发现少数受试者在复查时感传情况发生变化,进而发现截瘫患者的感传出现率较正常人高出10倍以上,这就提示循经感传可以被某些因素所掩盖,也可以在一定条件下被释放。1976年黑龙江祖国医药研究所首先提出了“隐性感传”这一概念,认为循经感传是有条件的,不仅取决于机体的机能状态,同时也受刺激条件的影响,如果不具备必需的刺激条件,感传可能以一种隐性的形式存在,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向显性感传的形式转化。1977年,北京市中医医院和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以低频脉冲电刺激井穴,激发经气,辅以机械叩击检测,在一些无感传或感传较弱的受试者身上,成功的测试出隐性感传的轨迹。自1977至1987年间,全国各地用北京中医医院等单位介绍的方法,先后对1030人作了调查,隐性循经感传出现率为58%至100%。隐性循经感传现象的研究结果表明,循经感传是人类普遍存在的生命现象,绝非少数人所特有,只是显著程度存在着明显个体差异。
循经感传作为与经络密切相关的现象,被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证明了古典经络的存在,因此受到经络研究者的高度重视。在肯定了这种现象的客观性和普遍性之后,又进行了更为细致的实验观察,对循经感传特征和规律进行了深入的探讨。1984年黑龙江省祖国医药研究所在8个方面肯定了循经感传的规律性,即:普遍性、潜在性、趋病性、效应性、可控性、可激性、变异性、循经性。多年来经络研究者对此取得了基本一致的认识,可以大致概括如下:
感觉的性质和传导速度:当人体肢端穴位受到一定刺激时,可以产生特殊的酸、胀、麻、痛、热、凉感或“电击”、“气流”、“水过”、“蚁行”等感觉,沿肢体呈线形(感觉较强的中心线2~5毫米)带状(较弱的边缘区2~5厘米)传导,其传导的速度个体差异较大,一般为每秒数毫米到数十厘米,比最细的C类神经纤维的传导速度(0.6~2米/秒)要慢数十至上千倍。
感传的路线:感传线在四肢与经典经脉线基本一致,在头部和躯干相差较多,阴经全部上头,与经脉线出入较大。循经感传有时会趋向病灶,或偏向于一个事先的刺激点。感觉除循经传导外,还有不循经的“乏经感传”,即在非经非穴给予刺激,可出现与经脉线平行的多条感觉传导线,这种现象有偏身分布(一侧身体有)和截身分布(半截身体有)的特征,多与脑神经疾病有关。
循经感传的回流与乏感传期:在停止刺激或刺激超过一定时间后,感传可以出现返向回缩,这一现象被称为感传的“回流”。当感传回流到刺激点后,会有一段时间的“乏感传期”,在“乏感传期”内无论怎样刺激都不会再产生感传的。乏感传可波及本经全程,但对其他经并无影响。
循经感传的效应性:感传所到部位有时可出现红线(毛细血管扩张)、白线(毛细血管收缩)、出汗、出血和肌肉抽动等外周生理反应。当感传到达相应的脏器和感官时,可使该器官的功能活动发生可以感知的改变。
循经感传的可阻滞性:在循经感传的路线上施加机械压迫、降温或高压注射生理盐水等,可阻断循经感传的传导,此现象称为循经感传的可阻滞性。
影响循经感传的因素:感传的出现率和传导距离与环境温度有关,温度越高,感传出现率越高,感传距离越长。某些通经活络、增强代谢的药物可增加感传的出现率。人的心理状态和健康状况对感传也有影响,气功入静可显著提高感传的出现率,甲亢、截瘫等病人的感传出现率显著高于一般人群等。循经感传是易受多种因素影响的一个复杂过程。由于对它的判断有赖于受试者的主诉,故其研究的准确性受到一定影响,更深入的研究有待方法学的改进。
特殊的循经感传现象:1959年上海市耳针协作组报道,在200名耳针治疗的病人中有59人(29. 5%)出现向十二经脉放射的感传。后来刺激耳穴诱发出全身循经感传的现象得到多数学者的证实。1961年北京医学院15例截肢患者中有12例出现幻肢痛或患肢感,针刺其断肢残端上的穴位仍能引起可通达已截肢体末端的感传,称为幻经络感传。另外,有人可以在不受任何刺激的情况下自发地出现循经感传。
50年代开始,国内即有关于循经性感觉障碍和循经性皮肤病的报道陆续发表。循经性感觉障碍是指沿经络循行路线自发地出现异常感觉,患者感觉的性质可以多种多样,而以疼痛最为多见。循经性皮肤病的病理改变与一般同类皮肤病并无不同,主要特点是皮损沿着经络循行路线分布。循经性皮肤病有先天性与后天性两种,通过对20余种皮肤病300余例患者的观察,发现皮损可出现于十二正经和任、督、带脉,其中以肾经最为多见,其次为大肠经、肺经、心经、小肠经、心包经、膀胱经,见于其他经者为数不多。
中医理论认为,经络是运行气血、联络周身的网状通路,针刺等刺激激发的经气沿着经络运行时,自然会出现气行感觉的循经传导;某一脏腑经络的病变可以在相应的皮部表现出来,感觉障碍和皮肤病损沿经络循行路线分布也是十分自然的。然而现成的西医理论中却找不到与之相关的认识,要想从现代科学的角度阐明经络现象的机理,必须从头进行开创性的研究工作。
对经络线的理化特性的研究以电阻抗特性研究为最早。生物电阻抗的具体含义是生物组织对组织内带电微粒运动的阻力,包括细胞内外的电阻和细胞膜的容抗。50年代,继日本中谷义雄使用低压(12V)直流电在人体皮肤上发现“良导络”之后,法国人Nikoyet直接用欧姆表对皮肤进行测量,也发现了与中医穴位经络相似的低电阻点和低电阻线,而且这种现象不仅在活体上存在,在尸体和截下的肢体上,甚至在剥离下来的皮肤上也同样可以测得,因而认为低电阻特性与人体的生命活动无关。
中国有关经络循行路线电阻抗的研究始自1958年。当时的中国工业部设计总局副局长张协和,仿照日本中谷义雄发明的测定皮肤电阻的仪器,设计制造了几个不同型号的“经络测定仪”,试图通过测定经络线的电阻变化,来“帮助医生用中医理论诊断疾病”。1958年4月16日,卫生部中医司专门约请张协和到卫生部进行了经络测定表演,“参观的同志们都亲身受试验,一致证实了经络的存在。卫生部李德全部长请张协和同志检查了她的经络状态,在检查足少阳胆经,试原穴‘丘墟’的时候,发现标明经络状态的指针反应极弱,说明足少阳胆经有病,李部长立刻自己证明说,她早已把胆囊摘除了。徐运北副部长检查时发现足阳明胃经有毛病,经杨济生大夫针了足阳明胃经的俞穴——‘陷谷’和‘足三里’以后,再作检查,经络探索器指示针迅速指向了正常范围,这样不但说明足阳明胃经的病如果进行治疗预后很好,也生动地说明了经络运行的路径。”当时所用仪器的精密度、测试结果的灵敏度、受试者反映的真实度等,都可能带有大跃进年代的色调,但这种尝试对于宣传中医学的科学性和促进中国经络研究的开展却发挥了一定的作用,甚至可以说是中国经络客观检测的先驱。
1978年,北京大学张人骥等,采用四电极法测定28名正常人皮下约2毫米深处的阻抗分布,将沿肢体纵向出现的低阻点连接起来,即可划出与传统的经络路线十分接近的低阻线,两侧对称、稳定、可重复,被认为反映了经络的客观存在,因而称之为“低阻经络”。1978年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祝总骧等开始用低频脉冲皮肤阻抗仪对隐性感传线的皮肤阻抗进行研究,发现大肠经的隐性循经感传线是一条低阻抗线。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与北京中医医院针灸科合作,以同样的方法测试出三焦经、胃经、心包经等经脉的隐性感传线也具有低阻抗的性质,并发现,除了与古典经络线基本一致的低阻抗线以外,在肢体部还可观察到一条在主线1~2厘米之外与主线相伴行的侧线,与中谷义雄发现的“新经络”具有相似性。祝总骧等1982年又证实了在已截下的肢体上循经低阻线仍然存在,即使将皮肤从肢体上剥下,皮肤的循经低阻线也保持不变,说明它可以脱离中枢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而独立存在。这和50年代法国人Nikoyet的测试结果基本相符。祝总骧等还在大白鼠、家兔、羊、猪等动物身上测试出与人体经脉循行路线相似的低阻线。经进一步研究认为,经络线的低阻抗性与表皮层下的任何结构没有直接关系,经络线上的角质层变薄是其阻抗低于非经络线部位的根本原因。80年代后期,胡翔龙、李志超、张维波、龚启华等又不断改进测试方法进行了更为深入的研究,虽然结果各有差异,但都证实了经络的低阻抗特性。
1980年,辽宁中医学院的王品山等,首先发现了经络的声发射现象。当用压诊头激发显性循经感传时,用声电换能器可以记录到与感传同步的声信号,类型不一,速度甚慢。后来发现没有循经感传时也有声信号发射,其出现率为83.3%。其他学者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声发射信号与人体内血管波动、肌电等其他声源无直接关系,切断神经、血管和环切皮肤都不能阻断声信号,只有当环切肌层以下的全部软组织时才能阻断切口远端的声信号,提示有关的传导基质可能位于深部组织中。动物实验证明,当动物死亡后立刻进行检测,声信号的检出率迅速降低,说明声信号的存在与生命过程密切相关。祝总骧等还用听诊器在经脉线上听到了一种高亢洪亮的声音,并发现,高振动声线、低阻抗线和隐性循经感传线三者的位置高度重合,用这三种方法可在人体上精确厘定出十四经脉的位置,称为“实验经脉线”。祝总骧进而对高振动声的机理进行了研究,发现它与肌肉中存在的一种结缔组织束有关。
1960年,贵阳医学院乔晓波曾报道应用放射性同位素检测经络循行路线的结果,在人体的穴位上注入P32后,用r-闪烁计数器记录放射性强度,测试到的十二条高强度线与十二经脉的循行路线基本符合,在非经非穴的部位注射,则观察不到循经迁移的现象。这一研究结果得到了福建医学院等其他研究者的证实,但由于仪器水平的限制,没有得到经络循行线的客观显示。80年代以来,罗马尼亚、法国和中国学者使用r照相机发现了具有类似经脉循行线的放射性同位素迁移轨迹,开拓了同位素示踪研究的新前景。在“七五”国家经络攻关课题中同位素循经迁移现象被作为重点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众多研究者的研究结果证实,在健康成年人的腕躁穴位注射同位素,绝大多数可出现向心性的同位素循经迁移轨迹,这种轨迹基本呈等宽的单向条状,表现出同位素蛛约束在一定区域内定向移动的特征,然而迁移后的同位素并非在一个有形的梦道之中,而是主要集中在组织间质里。十二经在四肢的迁移基本上都是向心的,在躯干部则可出现上行或下行的迁移。直接将同位素注入穴位后,一般要经过37.28±15.63秒的潜伏期才出现迁移。非经非穴的部位注射同位素后,同位素的迁移多呈淤积移行,并向附近的经脉线、合穴、郄穴或络穴移动,进入经脉或穴位后即沿经脉向心迁移。加压、针刺、改变温度等可对同位素迁移产生一定影响。注射不能被毛细血管吸收的同位素,同样出现循经迁移,提示同位素迁移轨迹不是血管。大肠的显像在大肠经注射后更为清楚,膀胱经注射同位素后,膀胱有明显的显像,另外,在绕阴器的肝经上注入同位素后膀胱也有明显的显像,这些用血液、淋巴液循环机能无法解释的现象,提示同位素迁移轨迹可能是一种与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不同的实体通道结构,在这一结构中可以实现某些物质的通导。
除上述电、声、同位素迁移特性外,经络研究者们还进行了光学特性、热学特性、磁特性、力学特性、组织液压及其传播性、离子特性及氧分压、二氧化碳释放和pH环境特性的多方面研究,从多种不同角度证明了经络的客观存在,但企图沿着古人划定或今人测定的路线寻找出独立于其他已知结构之外的实体,仍然看不到任何希望。

二  古人是怎样发现“脏腑经络”与中药的“四气五味和入经”现象的
远古时代蛮荒时期,古人类象“野兽”一般,并不具备任何最起码的现代科学知识,其地位是极其卑劣的。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炎黄祖先只具备有极其简陋的条件,尽其所能,其看家的本领也只有“远取诸物,近取诸身,更相问难”了。因此他们只能尽量地利用人类本身所具有的能力,向大自然索取,或极致地挖掘人类本身所具备的,和潜在可能发挥的一切功能。在这过程中为了生存,他们在白天清醒时到大自然中去战天斗地;夜晚他们在睡眠时到梦中去“游戏虚拟”。由于他们人人都可以体验到睡梦中的种种“神奇梦境”,于是一些古人中的“智者”为追求这种“虚幻”,在一定偶然的意识条件下,如模糊的导引术意识状态(中间意识)下,便可以重现“梦境”。这在当时无疑是一个惊人的发现,于是导引术便在这些人中产生了。数千年前面世的上古奇书《黄帝内经·素问·异法云宜论》中说:“中央者,其地平以湿……其治宜导引按?”。说明了这时的古人已经很普遍地应用导引术来给人们治病了。
产生于远古的导引术无疑是一门极其深奥又其妙无穷的医学技术,它的产生让古代导引术大师“古真人”看到了医学的一片新天地,并进一步有了更有意义的发现成为可能。于是《黄帝内经》的著作者们在肉眼看不到,两手摸不着的情况下,发现并记述了完整的脏腑、经络现象。战国时代的古思想家荀子说:“虚一而静,得大清明”。古哲学家导引术大师庄子也说:“正则静,静则明,明则虚,虚则无为无不为也”。所谓的“正则静”,即人在排除去私心杂念后,让大脑集中在一种专一的意念中,这在导引术上称为“入静”,而“静则明”指让此单一的意念,转化而进入,另一种更高级的“入定”的意识境界,再由此转而进入“入慧”的意识最高境界。儒家经典《大学》里讲:“大学之道,在明明德,既日新,又日新,日日新”。《易·系辞》说:“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这就是导引术“入静”、“入定”进尔“慧而明”的全过程,也就是导引术者“发光、大清明”的全部进程。以上说的是高级的导引术是个深奥奇妙的技术,炼术者按一定的导引术训炼程序训炼后,可以让人产生一些有异于常人的感知觉变化,进尔拥有某种异于常人的功能,比如“发光、大清明”等。当然这种感知觉变化一般只在人处于中间意识(模糊意识)的导引术状态时产生。
《黄帝内经》中所描述的脏腑经络现象(“内意识静态”现象见《全息意识的知识》),以及四气五运(“内意识动态”现象),还有中药的四气五味入经(“内意识”所感知到的药物“无形”运动)等让现代人摸不着头脑的“超先进”原理,都是由上古的导引术大师拥有“慧而明的大清明”智者“古真人”发现的,并由《黄帝内经》和《神农本草》等以中医学理论论著的方式记录下来。
从古到今,无论是医、儒、教还是一般的仁人志士,学了一辈子的导引术,所追求的也就是这种上古人所能做到的“大清明”,因此发现脏腑经络和中药的性、味、入经等是古中国人的骄傲,他们在数千年前就已经站到了世界文化之源源头的光辉顶点。
众所周知,人是由卵子经精子受精结合后而发育而成的。因此受精卵是全息的,因为它带有人类从远古进化而来的一切基因和组成人体信息的一切要素。古人也“无意”中注意到了这一点,《素问·金匮真言论》中说:“夫精者,身之本也。”《灵枢·本神》说:“故生之来谓之精,两精相搏谓之神。”《灵枢·经脉》说:“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脑髓生,骨为干,脉为营,筋为刚,肉为墙,皮肤坚而毛发长。”《灵枢·天年》说:“血气已和,营卫已通,五脏已成,神气舍心,魂魄毕具,乃成人。”总之,从受精卵,发育成人,从单细胞发育成构成人体的“六根”(即:眼的视觉、耳的听觉、鼻的嗅觉、舌的味觉、身的触觉、脑的知觉)或人的消化、运动、泌尿、呼吸等系统功能,都源于受精卵这个单细胞。从“造人的原理”上来说,这些器官和系统都是“全息共通”的,都存在有单细胞受精卵的影响,其遗传信息都是共有的,和毫无“特殊性”的。
1980年,我国山东大学教授张颖清提出我国针灸穴位全息的科学依据——“穴位全息”、“生物全息”。此新的学说是在各生物学家(包括医学专家)所公认的“泛胚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提出“生物体(包括人)的每一个组成部分甚至小到一个细胞,都隐藏着整个生命最初形态的基本结构特征”。也就是说,生物体(包括人)的每一个细胞、每一个组织及每一个器官等等都像是一个整体的缩影,它包含着整体各个部位的生理、病理信息、能量、组成,能真实地反映出整体的全部特征。因此,每一个局部实际上都是一个缩小的人体。因为“全息胚”对于人体来说是人体相对独立的部分,在结构功能上都有相对的完整性,与其他部分有着明显的界线,所以医学专家可以通过机体的某个局部来观察、诊断和治疗全身疾患。这一学说确切解释了中医学的整体医学观念,包括头面诊、手诊、耳诊、眼诊、舌诊、脉诊等传统的诊疗方法(如图1-3、图1-4、图1-5、图1-6、图1-7、图1-8、图1-9)。还为“手部第二掌骨全息速诊法”、“小腿内侧胫骨全息速诊法”在医学界兴起,为诊断疾病的理论提供了科学依据。大量科学实验和实践证实了生物全息胚理论的科学性、前瞻性。
人睡熟了会做梦,梦中的梦境是种“内视”现象,而人处在导引术的导引态(模糊、恍恍惚惚)也同样有着与梦境类似的内视现象,根据张颖清教授的《生物全息胚》理论就可以推导出,处在导引术的最高境界“大清明”中的“古真人”“用内视”可以做到“手中有眼,眼中有手”以致可以发现脏腑经络的走向是客观和可能的,数千年来的中医学实践和近代的仪器测试,也都证明了脏腑经络理论存在的可能性与正确性,其理论依据的物质基础是内意识(见本人所作《全息意识的知识》的“内视”)。
有一个古代名医的故事说的是:扁鹊拜见蔡桓公,站了一会儿(注:这是个非常了不起的“站”),扁鹊说:“您有小病在腠理(皮肤)间,不医治的话恐怕要厉害起来。”桓侯说:“我没有病。”扁鹊出去后,桓侯说:“医生就是喜欢医治没病的人借此来表功!”过了十天,扁鹊又来拜见,对桓侯说:“您的病已在肌肤(肌肉皮肤)之间,不抓紧医治就会更加厉害。”桓侯不理睬。扁鹊出去后,桓侯又不高兴。过了十天,扁鹊又来拜见,对桓侯说:“您的病已到了肠胃中,再不医治就会更加严重。”桓侯又不理睬。扁鹊出去后,桓侯又不高兴。过了十天,扁鹊远运看见桓侯就转身跑了。桓侯特意派人去问他,扁鹊说:“疾病在皮肤表层,用汤药热敷就能够治愈;在肌肉皮肤之间,用金石针灸就能治愈;在肠胃中,火齐汤也还可以治疗;在骨髓里,那是司命之神所掌管的,医药已经无能为力了。现在大王的病已经深入骨髓,我因此就不再过问了。”过了五天,桓侯浑身发痛,派人寻找扁鹊,扁鹊已经逃到秦国去了。桓侯于是病死。
晋·皇甫谧在《针灸甲乙经》序里说了二则故事,他说:华佗有很珍贵的奇方,可以治疗许多难治的病,经他救治的人太多了,一时也没有办法都记下来。就知道有一个直祭酒(古代官名?)叫刘季琰的人,有一年发生了一种“畏恶”的病。经治疗,很快就好了。因此就对刘季琰说:“你的这种病在九年以后,还会复发,疾病发生时自己可以感觉到,并且得的还是“畏恶”这种病,当然当你的这种病再次发生时,人就必然会病死的,最后的结果真的象华佗所说的一样。
有一天张仲景见到了待中王仲宣,那时候仲宣二十多岁,就对他说:“你有疾病埋存在身体里,到四十岁的时候,你的眉毛就会掉落下来,从眉毛掉落下来的日子算起,到半年后就会死去。为此你一定要吃我所开的这种“五石汤”(中药汤剂),这汤剂看似平凡,却可以免去你的疾病。仲宣听了很不高兴,我好好一个没有病的人,你为什么要用这种话来吓唬我。于是板着脸接受了仲景所开的药,却并没有去服它。过了三天,仲景又见到了仲宣,就问他说:“药服了吗?”仲宣回答说:“已经服了。”仲景就接着说:“从望诊的‘色候’来看,你是还没有服下药的,你为什么对自己的生命如此看轻。”仲宣仍是不相信。经过了近二十年,到仲宣四十岁那年,果然眉毛脱落了,又经过一百八十七天,仲宣就死了。
现代的绝大多数人对导引术是毫无接触或是“功力”粗浅的。他们很难理解,也谈不上理解“古真人”中的“大清明者”。就象吃梨子,光看,甚至只闻,而没有去亲口尝一尝梨子是无法理解甚至根本无从谈起梨子的真正味道的,更无法了解梨子的甜、香、爽口的度,叫无实践者去理解实践者所总结的理论,其难度有时真可以用“对牛弹琴”来形容,这就是理论与实践的差距。总之一句话,不管你心里服不服,想真正发现或“看到”古人所描述的脏腑经络,并实践它们的存在,非导引术“大清明者”不可,他们是脏腑经络学说实践的“有缘”人。可以断言其它“无缘”者,如果不凭借现代仪器或其它“高级”的辅助方法是无法“看到”其存在的。
《大衍新解》一书的作者(王赣、牛力达)对这方面有深刻的体会,他在1989年到安徽毫州参加“陈抟千年祭”学术讨论会讲《陈抟易学内功》时,将1963中写下的有关导引术内功的初、中、高三大层次的诗告诉了与会人,其诗和解释如下:
〔一)已知光自心中发,渐觉明从体内生;眼耳鼻舌身心意,合成一体如明灯。
(二)六根互用号“圆通”,明到极时便是空;一个真空藏万有,太阳移到月明中。
〔三)一分为二即阴阳,四面八方见镜光;照影如真真唯物,大千世界镜中藏。
为了能走捷径、得实效,对三首小诗用的名词略作解释,供读者进行导引术内功实践时作参考。
1.“明灯”:这是练导引术内功由“入静”致“入定”的转折点,也是由生物电向生物光转化的转折点,又是由阴性的0内小数向阳性的1为整数转化的转折点。(《易图》用黑格表示阴、白格表示阳,道理在此)就自我感觉来说,就是高度入静时大脑里出视的一个发光点。它能合、能分、能动,稍一分散心思它就消失了。意念定于一,它就又会出现,这就是感觉向视觉转化,它其实就是大脑意念的集中点。出现后的形象,很像个油灯点燃时的灯头儿。历代许多练导引术内功的人给它起了名式各样的名,例如:道家叫“黄芽”;佛家叫“燃灯”;儒家叫“灵明”;近代练导引术内功的人又叫它“光点”,等等。总之是一个红黄色火焰向上的发光点。它标志着这个练导引术内功的人已进了“入定”之门,大脑能向外集中发射人体生物光了。佛教徒称为:“传灯”,是能生“般若光”的信号。传来传去,越弄越神秘。其实是不管在家出家、吃荤吃素、政治信仰和宗教信仰有何不同,练到意念会专一持续时间又较长时,它自然会出现。而且,古今中外的人和生物,所发的生物光本质相同,没有两样。它和世界上的电本质相同没有两样,道理是相同的。
2.“空”:就是物体能透明,而不是什么也没有。对外界物体缩影能收、能发、能存,所以说是“一个真空藏万有”。“太阳移到月明中”,则是对大脑生物光的形象化比喻。当大脑“灵明”光度加强、范围扩大时,中心点光度最强,活像个金光四射的太阳;周围光度差些,像月亮的银光;再向外按“七色光谱”的层次一圈又一圈逐渐淡下去,紫外是黑色。《周易参同契》称为“外廓”。练内功到了中层境界的使命是:继续练下去,让中心点光度越来越强,照亮的范围越来越大,使全身内外都处在月的银光照耀之中。中层境界的名词更多:中心发光点,道家叫“内丹”;佛家叫“宝珠”;儒家叫“圣胎”……
3.“四方八方见镜光”、“大千世界镜中藏”,是内功高境界。道家叫“成仙”;佛家叫“成佛”;儒家叫“成圣”。脱去封建迷信外衣,看它的实质。“佛”是译音,原意是“觉悟了的人”;“仙”的高级称呼是“真人”;“圣”的繁体字是“型”,为“口耳王”,即“聪明人”。总之,还是一些人,不过比平常人聪明些、觉悟高些,生物光能大些而已。对子生物光能的高境界,孟子说过:“浩然之气,至大至刚,无声而无臭,放之则弥六合,卷之则退藏于密。”其实就是人体生物光不断加强、在体内体外照亮的范围可以无限扩大,又可以收藏在体积很小的生物细胞里。这种“大圆宝镜”的境界很难达到,但知道比不知道好些,使自己终身练内功有个远大目标。
“照影如真真唯物”的意思是:要注重真凭实据,不为幻想、妄念所迷惑。练内功像办其他事一样.要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向前走,不要欺骗自己,更不要欺骗别人。达到了什么境界,要寻求真凭实据来作印证。例如:感到大脑出现发光点而且能移动了,这时就可以想到用自身的一个部位来检验。例如想到左手,手掌、手心、手背、手指,从肌肉到骨骼,隐约可见,那就用右手去摸一摸,直接了当地找到它了,连右手的按影也隐约可见,那就证明是实在的,也证明发光点真是自身的意念中心,形成全身内气的统帅了。又如:闭着眼睛,大脑生物光能反映出身外几尺远的物象,那就可以合着眼睛用手摸摸、用脚踏踏,看是否真有这一实物。倘若别人说,他合着眼睛也能看到身外的物象了。那也要安排个他事先无法知道的条件,实际检验一下,再决定是否可信。最轻而易举的是:在他眼前伸出几个手指,让他说出是几个,反复几次,若是全说对了,才能相信他说的是真话。只有这样做,才免得上江湖骗子的当。特别是结伙行骗的江湖骗子,很会像演戏一样,互相呼应,骗人骗钱,必须小心。应处处用辩证唯物观点去分析判断,以免上当受骗。古书上记载闭目能见外界物态变化的事例太多了。有的比较合理,可能是事实记录;有的太玄虚,可能是虚构的文学作品。必须用辩证唯物观点去分辩真假是非;才能不把《封神演义》的神话故事错认为“武王伐纣”的真实历史。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1/01/clip_image005.gif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1/01/clip_image006.gif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1/01/clip_image006.gif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1/01/clip_image007.gif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1/01/clip_image008.gif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1/01/clip_image006.gif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1/01/clip_image009.gif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1/01/clip_image011.gif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1/01/clip_image012.gif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1/01/clip_image013.gif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1/01/clip_image014.gif














三  现代人是如何实践古“经络”理论现象的
中医导引术是目前现代人可以用于实践古“经络”现象的唯一有效手段。其原理是:当人处于导引术意识朦胧状态时,现实意识模糊,智力判断力等大幅下降,因此很容易接受外界或自身的语言、想象、情景虚拟等的暗示,人在这些虚拟和暗示的不断刺激下,极容易产生“错觉”,并让操术者逐渐去接受和适应这些暗示,当这些虚拟的暗示信号在大脑中不断加强后,条件和非条件反射就建立了。其具体过程是:让导引术训炼者在中间意识(朦胧的意识)训炼时,接受存在于语言、想象和情景虚拟中所暗示的“气”。这种“气”其实只是一种感觉,这种感觉每一个炼导引术有成者都可以具备,即所谓的“得气”。现在我们来说一说导引术训炼者的“得气”过程。
我们知道,导引术所强调的“气”,其实主要是指内意识的意念以及它的运行状态而言,而意念的训炼有二条途径。一条是:“精化气、气化神、神化无。”另一条是:“无化意、意化气、气化物(舍利子)。”现在我们来说一下无化意和意化气。其实这是在说意念从导引术训练之前无序的“无意”发展成有序的“有意”、“得意”、“意动”又发展到有序的“气”的过程,无序的“无”是说未经训炼的意念是泛散的,是一种无规则的“杂念”,它即不规范,也不集中,更别想能意守着身体的某一个部位。从功法的角度上讲,这只是“无”技术含量的意识。然后到意念要想到达身体的那一个位置,就能真的可以做到,这便是“有意”,是导引术训练中的一个很大的进步,让意念到达这个部位并守住它,这便是“得意”。接着甚至可以让意念随着大脑的意识的动向而随意而动,这便是“意动”,它就是意念从“无”到“意”即“无意”、“有意”、“得意”、“意动”总之为“无化意”的过程。接着这种意(意念)可以运转自如随心所欲,这便是“随意”,接着这种随意逐渐就若有若无地有着一种“得气”的感觉,它可以是一股“气”样的身体某个位置的非常感觉,比如胀、热、凉、酸麻等等。然后是“气”的运动或称为“气机”,总之这种感觉所到之处,往往有着一种让人很舒适的感觉,并且有着它所应有的某些感应,例如“气”到鼻部可以让原来可能具有的鼻塞消失,到胃部可以有很舒服的“喛气”等。这就是意化气的表现,这就是“有气”、“得气”、“气机”和“气化”的过程,至此就完全可以说训练导引术已经有成了。
唯有导引术训炼者已达“得气”境界者才能谈得上如何去实践中医学的经络学说。现在我们来述说如今的人类如何去实践古人所发现的中医学经络学说的。导引术“得气”者当其存在于意念中的“气”基本成形后,其意念所注意的局部一般都会有所感觉,如:胀、气团、热气团等。在导引术中,我们称这种感觉为“气化”,而把这“气团”的运动称之为“气机运转”。好了现在让我们的“气团”进入经络进行“气机运转”吧。
存在于内意识意念中的“气团”起于中焦,下络大肠。
循行部位
手太阴肺经  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下口幽门,上口贲门),通过膈肌,属肺,至喉部,横行至胸部外上方(中府穴),出腋下,沿上肢内侧前缘下行,过肘窝入寸口上鱼际,直出拇指之端(少商穴)。
分支:从手腕的后方(列缺穴)分出,沿掌背侧走向食指桡侧端(商阳穴),交于手阳明大肠经。(见图1-10)
手阳明大肠经  起于食指桡侧端(商阳穴)经过手背行于上肢伸侧前缘,上肩,至肩关节前缘,向后到第七颈椎棘突下(大椎穴),再向前下行入锁骨上窝(缺盆),进入胸腔络肺,向下通过膈肌下行,属大肠。
分支:从锁骨上窝上行,经颈部至面颊,入下齿中,回出挟口两旁,左右交叉于人中,至对侧鼻翼旁(迎香穴),交于足阳明胃经。(见图1-11)
足阳明胃经  起于鼻翼旁(迎香穴),挟鼻上行,左右侧交会于鼻根部,旁行入目内眦,与足太阳经相交,向下沿鼻柱外侧,入上齿中,还出,挟口两旁,环绕嘴唇,在颏唇沟承浆穴处左右相交,退回沿下颌骨后下缘到大迎穴处,沿下颌角上行过耳前,经过上关穴(客主人),沿发际,到额前。
分支:从大迎穴前方下行到人迎穴,沿喉咙向下后行至大椎,折向前行,入缺盆,深入体腔,下行穿过膈肌,属胃,络脾。
直行者:从缺盆出体表,沿乳中线下行,挟脐两旁(旁开二寸),下行至腹股沟处的气街穴。
分支:从胃下口幽门处分出,沿腹腔内下行到气街穴,与直行之脉会合,而后下行大腿前侧,至膝膑,沿下肢胫骨前缘下行至足背,入足第二趾外侧端(厉兑穴)。
分支:从膝下三寸处(足三里穴)分出,下行入中趾外侧端。
分支:从足背上冲阳穴分出,前行入足大趾内侧端(隐白穴),交于足太阴脾经。(见图1-12)
足太阴脾经  起于足大趾内侧端(隐白穴),沿内侧赤白肉际,上行过内踝的前缘,沿小腿内侧正中线上行,在内踝上八寸处,交出足厥阴肝经之前,上行沿大腿内侧前缘,进入腹部,属脾,络胃。向上穿过膈肌,沿食道两旁,连舌本,散舌下。
分支:从胃别出,上行通过膈肌,注入心中,交于手少阴心经。(见图1-13)
手少阴心经  起于心中,走出后属心系,向下穿过隔肌,络小肠。
分支:从心系分出,挟食道上行,连于目系。
直行者:从心系出来,退回上行经过肺,向下浅出液下(极泉穴)沿上肢内侧后缘,过肘中,经掌后锐骨端,进入掌中,沿小指桡侧,出小指桡侧端(少冲穴),交于手太阳小肠经。(见图1-14)
手太阳小肠经  起于小指外侧端(少泽穴),沿手背、上肢外侧后缘,过肘部,到肩关节后面,绕肩胛部,交肩上(大椎穴),前行入缺盆,深入体腔,络心,沿食道,穿过膈肌,到达胃部,下行,属小肠。
分支:从缺盆出来,沿颈部上行到面颊,至目外眦后,退行进入耳中(听宫穴)。
分支:从面颊部分出,向上行于眼下,至目内眦(睛明穴),交于足太阳膀胱经。(见图1-15)
足太阳膀胱经  起于目内眦(睛明穴),向上到达额部,左右交会于头顶部(百会穴)。
分支:从头顶部分出,到耳上角部。
直行者:从头顶部分别向后行至枕骨处,进入颅腔,络脑,回出分别下行到项部(天柱穴),下行交会于大椎穴,再分左右沿肩胛内侧,脊柱两旁(一寸五分),到达腰部(肾俞穴),进入脊柱两旁的肌肉(膂),深入体腔,络肾,属膀胱。
分支:从腰部分出,沿脊柱两旁下行,穿过臀部,从大腿后侧外缘下行至腘窝中(委中穴)。
分支:从项分出下行,经肩胛内侧,从附分穴挟脊(三寸)下行至髀枢,经大腿后侧至腘窝中与前一支脉会合,然后下行穿过腓肠肌,出走于足外踝后,沿足背外侧缘至小趾外侧端(至阴穴),交于足少阴肾经。(见图1-16)
足少阴肾经  起于足小趾下,斜行于足心(涌泉穴),出行于舟骨粗隆之下,沿内踝内,分出进入足跟,向上沿小腿内侧后缘,至腘内侧,上股内侧后缘入脊内(长强穴),穿过脊柱,属肾,络膀胱。
直行者:从肾上行,穿过肝和膈肌,进入肺,沿喉咙,到舌根两旁。
分支:从肺中分出,络心,注于胸中,交于手厥阴心包经。(见图1-17)
手厥阴心包经  起于胸中,出属心包络,向下穿过膈肌,依次络于上、中、下三焦。
分支:从胸中分出,沿胸浅出胁部当腋下三寸处(天池穴),向上至腋窝下,沿上肢内侧中线入肘,过腕部,入掌中(劳营穴),沿中指桡侧,出中指桡侧端(中冲穴)。
分支:从掌中分出,沿无名指出其尺侧端(关冲穴)。交于手少阳三焦经。(见图1-18)
手少阳三焦经  起于无名指尺侧端(关冲穴),向上沿无名指尺侧至手腕背面,上行尺骨、桡骨之间,通过肘尖,沿上臂外侧向上至肩部,向前行入缺盆,布于膻中,散络心包,穿过膈肌,依次属上、中、下三焦。
分支:从膻中分出,上行出缺盆,至肩部,左右交会于大椎,上行到项,沿耳后(翳风穴),直上出耳上有,然后屈曲向下经面颊部至目眶下。
分支:从耳后分出,进入耳中,出走耳前,经上关穴前,在面颊部与前一分支相交,至目外眦(瞳子髎穴),交于足少阳胆经。(见图1-19)
足少阳胆经  起于目外眦(瞳子髎穴),上至头角(颔厌穴)。再向下到耳后(完骨穴),再折向上行,经额部至眉上(阳白穴),又向后折至风池穴,沿颈下行至肩上,左右交会于大椎穴,前行入缺盆。
分支:从耳后进入耳中,出走于耳前,至目外眦后方。
分支:从目外眦分出,下行至大迎穴,同手少阳经分布于面颊部的支脉相合,行至目眶下,向下的经过下颌角部下行至颈部,与前脉会合于缺盆后,进入体腔,穿过膈肌,络肝,属胆,沿胁里浅出气街,绕毛际,横向至环跳穴处。
直行者:从缺盆下行至腋,沿胸侧,过季肋,下行至环跳穴处与前脉会合,再向下沿大腿外侧、膝关节外缘,行于腓骨前面,直下至腓骨下端,浅出外踝之前,沿足背行出于足第四趾外侧端(窍阴穴)。
分支:从足背(临泣穴)分出,前行出足大趾外侧端,折回穿过爪甲,分布于足大趾爪甲后丛毛处,交于足厥阴肝经。(见图1-20)
足厥阴肝经  起于足大趾爪甲后丛毛处,向上沿足背至内踝前一寸处(中封穴),向上沿胫骨内缘,在内踝上八寸处交出足太阴脾经之后,上行过膝内侧,沿大腿内侧中线进入阴毛中,绕阴器,至小腹,挟胃两旁,属肝,络胆,向上穿过膈肌,分布于胁肋部,沿喉咙的后边,向上进入鼻咽部,上行连接目系,出于额,上行与督脉会于头顶部。
分支:从目系分出,下行于颊里,环绕在口唇的里边。
分支:从肝分出,穿过膈肌,向上注入肺,交于手太阴肺经。(见图1-21)
督脉
循行部位  起于胞中,下出会阴,沿脊柱里面上行,至项后风府穴处进入颅内,络脑,并由项沿头部正中线,经头顶、额部、鼻部、上唇,到上唇系带处。
分支:从脊柱里面分出,属肾。
分支:从小腹内部直上,贯脐中央,上贯心,到喉部,再向上到下颌部,环绕口唇。向上至眼下部的中央。(见图1-22)
任脉
循行部位  起于胞中,下出会阴,经阴阜,沿腹部和胸部正中线上行,至咽喉,上行至下颌部,环绕口唇,沿面颊,分行至目眶下。(见图1-23)
冲脉
循行部位  起于胞中,下出会阴后,从气街部起与足少阴经相并,挟脐上行,散布于胸中,再向上街,经喉,环绕口唇,到目眶下。
分支:与足少阴之大络同起于肾,向下从气街部浅出体表,沿大腿内侧进入腘窝,再沿胫骨内缘,下行到足底;又有支脉从内踝后分出,向前斜入足背,进入大足趾。
分支:从胞中出,向后与督脉相通,上行于脊柱内。(见图1-24)
带脉
循行部位  起于季胁,斜向下行到带脉穴,绕身一周。在腹面的带脉下垂到少腹。(见图1-25)
阴跷脉、阳跷脉
循行部位  跷脉左右成对。阴跷脉、阳跷脉均起于足踝下。
阴跷脉从内踝下照海穴分出,沿内踝后直上下肢内侧,经前阴,沿腹、胸进入缺盆,出行于人迎穴之前,经鼻旁,到目内眦,与手足太阳经、阳跷脉会合。(见图1-26)
阳跷脉从外踝下申脉穴分出,沿外踝后上行,经腹部,沿胸部后外侧,经肩部、颈外侧,上挟口角,到达目内眦,与手足太阳经、阴跷脉会合,再上行进入发际,向下到达耳后,与足少阳胆经会于项后。(见图1-27)
阴维脉、阳维脉
循行部位  阴维脉起于小腿内侧足三阴经交会之处,沿下肢内侧上行,至腹部,与足太阴脾经同行,到胁部,与足厥阴经相合,然后上行至咽喉,与任脉相会。(见图1-28)
阴维脉起于外踝下,与足少阳胆经并行,沿下肢外侧向上,经躯干部后外侧,从腋后上肩,经颈部、耳后,前行到额部,分布于头侧及项后,与督脉会合。(见图1-29)
至此我们已经全部实践了产生于古代的,经络理论所揭示现象的事实存在,而且这种实践是每一个炼导引术有成者都可以反复实行的。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1/01/clip_image016.gif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1/01/clip_image019.gif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1/01/clip_image022.gif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1/01/clip_image023.gif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1/01/clip_image027.gif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1/01/clip_image028.gif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1/01/clip_image029.gif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1/01/clip_image031.gif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1/01/clip_image034.gif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1/01/clip_image035.gif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1/01/clip_image037.gif

   
四、脏象
根据解放后50余年来所走的中医现代化之路来看,其研究事实上仍未取得根本性或突破性进展,以致在西医日益成长的今天,中医界的生存状况每况日下,就业的西医人员日增,中医则日渐萎缩,时到如今甚至产生了被西医淘汰的危机。据调查解放初(1949年)中医有50万人,而如今能用中医思路看病开方的不到3万人,甚至有人认为目前我国真正的名老中医已经不超过300人。中医存在的影响力日益减少,以致让人产生误解。如前不久的网上所产生的中医不科学的论调等。
经多年(四十年)研究后,我们认为要想了解中医,必先了解脏象学说和它的物质基础。因此我们首先必须细读中医的经典原著,如《黄帝内经》等,并深入地去考察古中医家已经熟练地掌握并应用于临床的一些高级技能,如“导引术”等。第二必须针对性使用与脏象理论相关的现代科学基础理论。如:解剖学、生理学、心理学等。其中我们肯定中医的现代理论研究中还缺少一些现代大多数中医人仍未能接受和掌握的新理论,如“全息胚”等。鉴于种种严峻的事实,我们只能举重若轻,因此只能从现代的系统论和古代的经典原著说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当代中医-全意识正名学 ( 闽ICP备16014487号-1 )

GMT+8, 2025-1-3 10:10 , Processed in 0.357946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