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医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415|回复: 0

[伤寒研读] 《伤寒论》六病提纲证析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1-13 15:38: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脉浮,是人体的阳气与客居在体表的邪气交争,拒邪入内而发生的阳性反应。头项强痛,是邪气在头项,经脉津血运行不利,津液郁滞不运而发生强痛不舒的表现。恶寒,是邪气郁滞在表,表部津液运行不利,津液郁滞阻遏气血正常运行于体表,体表组织因之失养,所以恶寒。

“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

胃家实,是指有形之实邪(如痰湿、食物、血液等)结聚在胃肠内,阻遏胃气通降。

“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

少阳病,病位在人体半表半里,病性属阳,官窍属于少阳部位,口苦、咽干、目眩均系阳热熏蒸的症状,多为少阳郁热的表现。故“口苦、咽干、目眩”是少阳病提纲证。

“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硬。”

腹满而吐,是脾胃气虚,气不化津,水停肠胃故腹满,水气上逆则吐。食不下,亦为水湿之邪壅滞肠胃,脾胃失运,水湿不去,水蓄肠胃故食不下。自利益甚,乃脾虚不固,因而自利。自利伤阴,阴损及阳,脾阳益虚,阳不摄阴,故自利益甚。时腹自痛,是虚寒证疼痛特点。若误以实证疼痛而下之,则中阳更虚,寒湿更凝,饮聚胸膈,必胸下结硬。

“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

少阴病为阳损及阴,阴阳俱损之证,其脉象微细,微为阳气虚,细为阴气虚,阴阳俱虚,其人精气不足,打不起精神,故但欲寐。但欲寐,是精神萎靡不振,虽困顿欲寐,却又睡不实,处于一种似睡非睡,似醒非醒的状态。

“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

厥阴病,表现为寒热错杂之证。消渴,是中气不足不能化承津液,兼阴虚火扰津液耗伤所致。中气不足,水气上逆则气上撞心。虚热扰心,则心中疼热。虚热扰胃,不能消谷,故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以胃中虚冷也。若误以里实而下之,以寒治寒,更彻其热,必寒伤胃阳而下利不止。

从三阴病之脉象,看气血变化之信息

三阴病脉象变化的一般规律是由厥阴病脉浮缓弱,发展至太阴病脉弱,再发展至少阴病脉弱细。何以知厥阴病的脉象是浮弱,从厥阴病的特点“气上冲”可知。

    厥阴病脉浮缓与和缓之平脉比较,主要区别在于“脉浮”。平脉不浮,同时平脉和缓有力,厥阴病脉浮缓而相对无力,比平脉要弱一些,浮而缓弱,是卫气强而荣气弱。太阴病脉与厥阴病脉相比,主要区别也是在于“脉浮”。太阴病,脉弱而不浮,比厥阴病之脉还要弱一些,也就是太阴病之津夜虚少,故无力浮起。太阴病是脾胃气弱,比厥阴病之缓弱脉又弱一些,脉弱是太阴病本脉。少阴病是心血不足了,与太阴病脉相比,主要区别在于“脉细”。少阴病脉弱而细,其脉弱的程度比太阴病之脉弱更甚,故少阴病本脉是脉微细,即脉细弱无力。

从厥阴病脉浮缓弱→太阴病脉弱→少阴病脉弱细,是正气递减的脉象。从三阴病的脉象变化可知,少阴病是三阴病中最重之病,也是人之气血衰竭至阴阳离决的最终之病。

读“六病”提纲证,可知阳病转阴、阴病转阳的病理机制,同时可知人的健康与生死,必由气血的过盛与过弱是否调节及时,是否能保持阴阳气相顺接的阴平阳秘之状态而决定。




欢迎来到(www.dangdaizhongyi.com)当代中医网(jk.fqyg.net)养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当代中医-全意识正名学 ( 闽ICP备16014487号-1 )

GMT+8, 2025-1-3 15:34 , Processed in 0.093720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