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黄帝内经·素问·异法方宜论篇第十二》黄帝问道:医生治疗疾病,同样的病而治法不同,结果都痊愈了,这是什么道理? 岐伯答道:这是因为地理形势不同,而治法各有所宜的缘故。例如像东方地区,类似于天地始生之气气候温和,是出产鱼盐的地方,由于靠近海滨而接近水,当地居民,都喜欢吃鱼盐一类的东西,他们习惯住在这个地方以鱼盐为美食。但是鱼多吃了,会使热邪滞留肠胃;咸多吃了,会使人伤血。所以当地人们,大都皮肤色黑,肌肉松疏,所发生的疾病,多是痈肿一类。在治疗上,适合用砭石去治,因此说,砭石的治疗方法,是从东方传来的。 西方地区,出产金玉,是多山旷野,遍地沙石,具有自然界秋季收敛的气象。那地方都是依山而居,多风沙,水土性质又是刚强的。而它们的生活,不甚考究衣服,不穿丝绵,多服用毛布和草席;在饮食上,讲究吃些鲜美东西,这会使人肥胖起来,这样,虽然外邪不易侵犯它们的躯干,但是,由于饮食、情志等问题,它们发病,大都属于内伤类疾病。在治疗上,就需用药物,因此说,药物疗法,是从西方传来的。 北方地区,像自然界冬季闭藏的气象、地形较高,人们依山陵而居住,周围环境是寒风席卷冰冻大地。该地居民,喜欢游牧生活,四野临时住宿,吃些牛羊乳汁。因此,内脏就会受寒,容易发生胀满的病,在治疗上,应该使用艾火烧灼,因此说,艾火烧灼法,是从北方传来的。 男方地区,类似于自然界长养万物的夏季气候,是阳气最盛的地方。地势低洼,水土薄弱,因此雾露经常聚集。该地的人们喜欢吃酸类和腐熟的食品;人们的身体,皮肤致密而带红色,这里经常发生拘挛湿痹等病,在治疗上,应该视同微针针刺,因此说,微针疗法,是从南方传来的。 中央地区,地势平坦多湿,是自然中物产最为丰富的地方。那里人们事物的种类很多,生活比较安逸,所以人们发生疾患,多是痿厥寒热等病。在治疗上,应该使用导引按硚的方法。因此说,导引按硚疗法,是从中央地区传出的。高明的医生汇集各种疗法,针对病情,给予恰当的治疗。所以说疗法尽管不同,疾病却能痊愈,这是由于能够了解病情,并掌握了治疗大法的缘故啊! 2、《黄帝内经·素问·五常政大政论篇第七十》黄帝道:天气不足于西方,其北方寒而西方凉;地气不满于东南,其右方热,左方温:这是什么缘故?岐伯说:阴阳,地理,都随着四方疆域的大小而有所不同。东南方属阳,阳气有余,精气自上而下降,所以男方东方温热;西方属阴;阴的精气自下而上奉,所以西方北方寒凉。所以地势有高有低,气候有温凉,地势高峻气候就寒,温热的地方去就容易在疮疡。患胀满的人,用通利药可痊愈,患疮疡的人,用发汗药可治愈,这是气候和地理影响人体腠理开闭的一般情况,无非是太过和不及的区别罢了。 黄帝道:天气的寒热与地势高下对于人的寿命长短有什么关系?岐伯说:阴精上承的地方,人多长寿。阳精下降的地方,人多夭折。黄帝道:讲的好。不同的地方的人有了病,应该怎样治疗呢?岐伯说:西北方气候寒冷,应该散其外寒,清其里热;东南方气候湿热,应该收敛外泄的阳气,文其内寒,这就是同样发病而治疗不同的道理。所以说,气候寒凉的地方,多内热,可以用寒凉药治疗,又必加强内守,不使真阳外泄。治疗必须与该地的气候一致方可使气达到平调,如果西北方有假热之寒病,东南认为假寒之热病,又当用相反的方法治疗。 黄帝道:讲的好,同是一个地区的气候,而生化寿夭,各有不同,这是什么缘故?岐伯说:虽同在一州,而地热高下不同,故生化寿夭的不同是不时的不同所造成的。地势崇高的地方多寒,属于阴气所治;地势地下的地方多热,属于阳气所治;阳气太过,四时气候步到得早;阴气太过,万物常后于四时而晚成,这就是地理高下与生化迟早之类关系的一般规律啊。 黄帝又道:有没有寿和夭的分别呢?岐伯说:地势高的地方,因为寒则远期固而多寿;地势低的地方,因为热则元气泄而多夭。地域大小的差别则是:地域小寿夭的差别就小,地域大寿夭的差别就小,地域大寿夭的差别就大。所以治病必须懂得天道和地理,阴阳的相胜,气候的后现,人的寿命在一般意义上的长短,生化的时间,然后可以知道人体内外形气的病变了。 3、《黄帝内经·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篇第七十》黄帝道:四时之气到来,其到有早晚、高下、左右的不同,怎样察知呢? 岐伯说:气形有顺有逆,气至有慢有快,所以其气太过的,其化先天时而至,其气不及的,其化后天时而至。 黄帝道:春气由东向西而行,夏天由南向北而行,秋气由西向东而行,冬气由北向南而行;所以春气开始于下,秋气开始于上,夏气开始于南,春气开始于东,秋气开始于西,冬气开始于北,夏气开始于男,这是四时的正常气化。所以极高的地方,常有冬气存在,极低的地方,常有春气存在,这些都必须仔细考察才能逐渐掌握。 4、《伤寒论·伤寒例第三》东方地气温,南方地气热,西方地气凉,北方地气寒。西北方高,东南方下。即地温凉高下的情况是不同的,饮食居住的情况,也有差异。黄帝根据四方风土,习惯等不同问题张开讨论,岐伯共享砭石、寿药、微针、灸邴等四种治疗能力。以寻到后来者,当医生临床确是应该全面诊察、审慎用药。二者缺一不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