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气功正名科普连载第三十九期 第五章 中医运气学(五运六气) 中医的五运六气简称运气学说。其五运指的是:金、木、水、火、土五行五方之气的运动;六气指的是:风、热、湿、寒、燥、暑六种气候的气候变化要素。 运气学说的实质也只是象数学的一种模式。而其组成和运行方式,则是中医学所有理论中的最难最深奥部分。俗称的医术,“术”所指的就是运气学的运算之术。涉及的有:数+理=“二”+阴(形:金、木、水、火、土)与阳(气:风、热、湿、寒、燥、暑);数+理(象)=“三”+“三阴或三阳”;数+理(象)=“四”+四季(春、夏、秋、冬);数+理(象)=“五”+五运(五行:五藏、五方、五时等);数+理(象)=“六”+六气(风、热、湿、寒、燥、暑);数+理(象)=“十”+“十天干”(甲、乙、丙、丁、戍、己、庚、辛、壬、癸);数+理(象)=“十二”+“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戍、亥);数+理(象)=“二十四”+二十四节气;数+理(象)=“二十八”+“二十八宿”(星象及其分布);数+理(象)=“六十”+“六十甲子”(用天干结合地支的六十年一回的编年循环)等。以上“数”计有二、三、四、五、六、十、十二、二十四、二十八、六十等,再结合其中的理(象)和各种运算,的确令绝大多数的中医学(习)者视为畏途。著名的现代中医家方药中说:“对于运气学说中的某些具体运算不可机械对待,应从天地人各方面进行综合分析,根据具体情况作具体处理,这才符合运气学说的精神实质。” 第一节 五运之象与六气之象(总论) 一 经典原著与白话解释 (一)经典原著《黄帝内经·素问》 1 《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神在天为风,在地为木……其在天为热,在地为火……其在天为湿,在地为土……其在天为燥,在地为金……其在天为寒,在地为水…… 2 《黄帝内经•素问•六节藏象论篇第九》黄帝问曰:余闻天以六六之节,以一岁。人以九九制会,计人亦有三百六十五节,以为天地,久矣。不知其所谓也?岐伯对曰:昭乎哉问也,请遂言之。夫六六之节,九九制会者,所以正天之度,气之数也。天度者,所以制日月之行也,气数者,所以纪化生之用也。 天为阳,地为阴。日为阳,月为阴。行有分纪,周有道理。日行一度,月行十三度而有奇焉,故大小月三百六十五日而成岁,积气余而盈闰矣。立端于始,表正于中,推余于终,而天度毕矣。 帝曰:余已闻六六九九之会也,夫子言积气盈闰,愿闻何谓气?请夫子发蒙解惑焉。岐伯曰:此上帝所秘,先师传之也。帝曰:请遂闻之。岐伯曰:五日谓之候,三候谓之气,六气谓之时,四时谓之岁,而各从其主治焉。五运相袭,而皆治之,终期之日,周而复始,时立气布,如环无端,候亦同法。故曰:不知年之所加,气之盛衰,虚实之所起,不可以为工矣。 3 《黄帝内经•素问•天元纪大论篇第六十六》黄帝问曰:天有五行,御五位,以生寒暑燥湿风,人有五藏,化五气,以生喜怒思忧恐,论言五运相袭而皆治之,终期之日,周而复始,余已知之矣,愿闻其与三阴三阳之候,奈何合之?鬼臾区稽首再拜对曰:昭乎哉问也。 夫五运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可不通乎?故物生谓之化,物极谓之变,阴阳不测谓之神,神用无方谓之圣……故在天为气,在地成形,形气相感而化生万物矣……气有多少,形有盛衰,上下相召,而损益彰矣。 帝曰:善。何谓气有多少,形有盛衰?鬼臾区曰:阴阳之气各有多少,故曰三阴三阳也。形有盛衰,谓五行之治,各有太过不及也。故其始也,有余而往,不足随之,不足而往,有余从之,知迎知随,气可与期。应天为天符,承岁为岁直,三合为治。 帝曰:上下相召奈何?鬼臾区曰:寒暑燥湿风火,天之阴阳也,三阴三阳,上奉之。木火土金水火,地之阴阳也,生长化收藏,下应之。天以阳生阴长,地以阳杀阴藏。天有阴阳,地亦有阴阳。木火土金水火,地之阴阳也,生长化收藏。故阳中有阴,阴中有阳。所以欲知天地之阴阳者,应天之气,动而不息,故五岁而右迁。应地之气,静而守位,故六期而环会。动静相召,上下相临,阴阳相错,而变由生也。 4 《黄帝内经•素问•五运行大论篇第六十七》帝曰:动静何如?岐伯曰:上者右行,下者左行,左右周天,余而复会也。帝曰:余闻鬼臾区曰:应地者静,今夫子乃言下者左行,不知其所谓也,愿闻何以生之乎?岐伯曰:天地动静,五行迁复,虽鬼臾区其上候而已,犹不能遍明。夫变化之用,天垂象,地成形,七曜纬虚,五行丽地。地者,所以载生成之形类也。虚者,所以列应天之精气也。形精之动,犹根本之与枝叶也,仰观其象,虽远可知也。 5 《黄帝内经•素问•气交变大论篇第六十九》帝曰:夫子之言岁候,不及其太过,而上应五星。今夫德化政令,灾眚变易,非常而有也,卒然而动,其亦为之变乎?岐伯曰:承天而行之,故无妄动,无不应也。卒然而动者,气之交变也,其不应焉。故曰:应常不应卒,此之谓也。帝曰:其应奈何?岐伯曰:各从其气化也。帝曰:其行之徐疾逆顺何如?岐伯曰:以道留久,逆守而小,是谓省下;以道而去,去而速来,曲而过之,是谓省遗过也。久留而环,或离或附,是谓议灾与其德也。应近则小,应远则大,芒而大倍常之一,其化甚;大常之二,其眚即发也;小常之一,其化减;小常之二,是谓临视,省下之过与其德也。德者福之,过者伐之。是以象之见也,高而远则小,下而近则大,故大则喜怒迩,小则祸福远。岁运太过,则运星北越,运气相得,则各行以道。故岁运太过,畏星失色而兼其母。不及则色兼其所不胜。肖者瞿瞿,莫知其妙,闵闵之当,孰者为良,妄行无征,示畏侯王。 帝曰:其灾应何如?岐伯曰:亦各从其化也。故时至有盛衰,凌犯有逆顺,留守有多少,形见有善恶,宿属有胜负,征应有吉凶矣。帝曰:其善恶何谓也?岐伯曰:有喜有怒,有忧有丧,有泽有燥,此象之常也,必谨察之。帝曰:六者高下异乎?岐伯曰:象见高下,其应一也,故人亦应之。帝曰:善。其德化政令之动静损益皆何如?岐伯曰:夫德化政令灾变,不能相加也。胜复盛衰,不能相多也。往来小大,不能相过也。用之升降,不能相无也。各从其动而复之耳。帝曰:其病生何如?岐伯曰:德化者气之祥,政令者气之章,变易者复之纪,灾眚者伤之始,气相胜者和,不相胜者病,重感于邪则甚也。帝曰:善。所谓精光之论,大圣之业,宣明大道,通于无穷,究于无极也。余闻之,善言天者,必应于人,善言古者,必验于今,善言气者,必彰于物,善言应者,同天地之化,善言化言变者,通神明之理,非夫子孰能言至道欤!乃择良兆而藏之灵室,每旦读之,命曰《气交变》,非斋戒不敢发,慎传也。 6 《黄帝内经•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篇第七十一》帝曰:善。夫子之言可谓悉矣,然何以明其应乎?岐伯曰:昭乎哉问也!夫六气者,行有次,止有位,故常以正月朔日平旦视之,睹其位而知其所在矣。运有余,其至先,运不及,其至后,此天之道,气之常也。运非有余非不足,是谓正岁,其至当其时也。 帝曰:胜复之气,其常在也。灾眚时至,候也奈何?岐伯曰:非气化者,是谓灾也。 (二)经典原著《黄帝内经•素问》白话解释 1 《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它的变化在天是六气里的风,在地是五行里的木……它的变化在天为六气的热,在地为五行里的火……其变化在天为六气中的湿,在地为五行里的土……其变化在天为六气中的燥,在地为五行里的金……其变化在天为六气中的寒,在地为五行的水…… 2 《黄帝内经•素问•六节藏象论篇第九》黄帝问道:我听说天体的运行是以六个甲子日合成为一年.地气是以九九之法与天相会通的,而人也有365穴,与天地之数相合,这悠久历史的传说不知是什么道理呢? 岐伯答:你提的问题真高明啊!六六之节和九九之会,是确定天度和气数的。天度,是用来确定日月行程的;气数,是用来标明万物化生的循环周期。天是阳,地是阴,日是阳,月是阴。日月运行一定部位,万物化生的循环有一定的规律。一昼夜日行周天一度,而月行13度有余,所以有大月小月之分,合365天为一年,余气积累,产生了闰月。那么如何计算呢?确定了岁首冬至节并以此为开始,用圭表的月影以推正中气的时间,随着日月的运行而推真节气的盈余,直到岁尾,整个天度的变化就可以计算出来了。………黄帝问:六六与九九相会通,但夫子说积累余气成为闰月,那什么叫做气呢?请解除我的疑惑! 岐伯答:“这个上帝不肯讲,而由我的老师传授给我的。”黄帝说:“请全部讲给我听。”岐伯说:“五天叫做一候;三候成为一个节气;六个节气叫做一时;四时叫做一年。四时各有当令之主气五行气运相互承袭,均有主治之时。到了年终,再从头开始循环。一年分立四时,四时分布节气,如圆环一样无止境。五日一候的推移,也如此。所以说,不知道一年中当王之气的加临,节气的盛衰,虚实产生的原因,就不能当医生。” 3 《黄帝内经•素问•天元纪大论篇第六十六》黄帝问:天有五行,主五方之位,因而产生寒、暑、燥、湿、风的气候变化。人有五藏化生五气,因而产生喜、怒、思、忧、恐。《六节藏象论》中谈到五运之间互相承袭,各有其主治的时令,一年为一周期,如此周而复始,环转无穷。这些道理,我已经知道了。我想听听五运与三阴三阳之六气是怎样结合的。 鬼臾区再次跪拜回答说:你提这个问题很高明啊!五运和阴阳是自然界变化的一般规律,是自然万物的一个总纲,是事物发展变化的基础和生长毁灭的根本,是宇宙间无穷尽的变化所在,这些道理哪能不通晓呢?凡是万物的生长称为“化”,生长发展到极端叫“变”,阴阳的变化不可揣测叫“神”,神的作用变化无穷叫“圣”。阴阳变化的作用,在天为主宰万物的无穷力量,在人则体现为生理、病理变化的规律,在地能促使万物生化;由于生化的作用而产生五味,人们明白了这些道理就能产生智慧,天有了这种无穷的力量才能运动不息。而神明变化,在天为风,在地为木;在天为热,在地为火;在天为湿,在地为土;在天为燥,在地为金;在天为寒,在地为水。总而言之在天为无形六气,在地为有形五行,形气相互感应,能化生万物。天复于上,地载于下,所以天地是万物的上下;阳升于左,阴降于右,所以左右为阴阳的道路;水属阴,火属阳,所以水火是阴阳的旬征;万物发生于春属本,成实于秋属金,所以金木是生成的始终。阴阳之气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有多少的不同,有形物质在发展过程中也有旺盛和衰老的区别,在上之气和在下之质互相感召,事物太过和不及的形象就都显露出来了。……黄帝说:好!什么叫气有多少,形有盛衰呢? 鬼臾区说:阴气和阳气,各有多少的不同,所以有三阴三阳之别。形有盛衰,是说五行主岁运,各有太过与不及。所以开始时,如太过,随之下一运便是不足;如开始不足,随之下一年便是太过。懂得有余不足的道理.也就可推知气的来至。凡运气与司天之气相应而符合的叫“天符”,与该岁的年支相符的叫“岁直”,若运气与天气、年支相会台,那就可叫“治”了。 黄帝问:天地阴阳相互感召为什么呢? 鬼臾区说:寒、暑、燥、湿、风、火是天的阴阳.而人身的三阴三阳与它相应。木、火、土、金、水、火是地的阴阳,而生长化收藏的变化与它相应。上半年天气主之,春夏为天之阴阳,主生主长;下半年地气主之,秋冬为地之阴阳,主杀主藏。天气有阴阳,地气也有阴阳。因此说,阳中有阴,阴中有阳。这就是我们要了解天地之阴阳的根本原因。与六气相应的五运,是在不停运动的,经5年右迂一步。与五运相应的六气,比较静止,经6年才循环一周,天地动静上下相互影响,阴阳相互交错,于是变化就产生了。 4 《黄帝内经•素问•五运行大论篇第六十七》黄帝问:有气相互生旺却使人生病的,这是什么缘故?歧伯答:以下位加临于上位,在下的在泉之气由右向左转,左右运转一周为一年,才回归到原来的位置。黄帝问:我听鬼臾区说,与地相应的气多主静,现在你说在下者向左转,不知道为何,你说是怎么会动呢? 岐伯答:天地是运动而又静止的,五行是循环流转的。鬼臾区虽然知道天运之候,却不了解左右的道理。在自然的变化中,天创造了星象,地生成了万物,日月五星循行于天空,五行之气附著于大地,大地是负载其所生成的有形物类的,天空是分布日月五星的,大地上的物类与天空上日月五星的运动,好象根本与枝叶一样地密切,我们抬头观看天象,就是很远的天体也可以了解的。 5 《黄帝内经•素问•气交变大论篇第六十九》黄帝说:你已讲了五运的太过、不及,上应五星的变化。现在特性、生化、职权、表现、灾害、变动,并不按常规发生而属于突然的变化,五运是否也会随之变动呢? 岐伯说:五星是随天道而运行,所以它不可能自己妄动,天道的变化,五星无不与之相应。卒然发生的变化.是气相交合引起的,与天运无关,故五星不与之相应。所谓“应常规不应卒”,就是这个道理。 黄帝又问:五星是怎样与岁运相应的呢? 岐伯说:各从其天运之气。 黄帝问:五星的运行有慢快、逆顺的不同,说明什么呢? 岐伯说:五星如果在它顺行的径路上久留不前,或在它的度数上不进,光芒微小,这就好像是察看所属分野中的情况;若五星顺行时,去而速回。或迂回而过,这好像是察看所属分野中的情况是否还有遗漏和过错;若五星久留而回环旋转,似去似不去的,这好像是在它所属分野中建议降灾和降福;气候的变化近则小,远则大。若是星的光芒大于平常一倍,那气化就亢盛,大二倍。灾害就立即发作;小于平常一倍,气化就减退,小二倍,叫“临视”,省察在下之过与德,有德的获得幸福,有过的会得灾害。所以五星之象,高而远的就小,低而近的就大;大则灾变近,小则灾变远。岁运太过时,它的运星就向北越出常规。如运气相和,五星就各按它的道路而行。因此在岁运太过时,它所克制之星就会暗淡而兼见母星的颜色,若是岁运不及,则岁星就兼见所不胜的颜色。总之,天的变化,道理是极精微而不易审察的,谁能了解它的奥妙呢?道理深远且适宜,谁能理解它的好处呢?无知的人,毫无征验,只是乱谈占象,以使侯王畏俱而已。 黄帝问:五星在灾害方面的征验怎样? 岐伯说:也是各从其气的变化而变化。所以时令有盛衰,侵犯有顺逆,五星滞留的时间有长短,五星的形象有好坏,星宿所属有胜负,应验有吉凶。 黄帝问:星象的好坏怎样? 岐伯说:五星星象中有喜、怒、忧、丧、泽、燥,是星象变化时常呈现的,应该慎重观察。 黄帝说:星象的这六种变化与星位的高低有无关系? 岐伯说:五星的形象虽有高低的不同,但其应验于物候却是一致的,应验于人体也是如此。 黄帝说:讲得好。它们的德、化、政、令、动静、损益怎样? 岐伯说:德、化、政、令、灾变都有一定。不能彼此相加或相减,胜盛复就胜,胜衰复就衰。不能相互一方而增多的,胜复往来的日数,多少一样,不能彼此相越,五行阴阳的升降,互相结合而不是一方消灭,随着五气的运动而与之相应。 黄帝问:对疾病的发生有什么影响呢? 岐伯说:德化是正气正常的吉详之兆,政令是五气的规则和表现形式。交易是产生胜气与复气的纲纪,灾祸是万物损伤的开始。大凡人的正气能抗拒邪气就和平无病.不能抗拒邪气就会生病,重复感受邪气病就更加严重了。 黄帝说:讲得好。真称得上是精微高明的理论,大圣的事业,畅晓的学说,简直达到了无穷无尽的境界了。我听说,善于讲天道的,必定把天道应验于人;善于讲古代事物的,必定把古代的事物应验于现在;善于讲气化的,必定把气化明确地表现在万物上;善于讲感应的,就和天地的造化统一起来;善于讲生化与变动的,就要了解自然的道理,除了你,谁能说出这样极精的道理呢?于是必须选择了一个吉详日子,把它珍藏在书房里,每天早晨诵读,命名为“气交变”。不经过斋戒不能随便打开来,更不能轻易传给他人。 6 《黄帝内经•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篇第七十一》黄帝问:你说的很详尽了,但是怎样可以证明它的效应呢? 岐伯答:六气的运行气化有一定的次序和方位,所以一般在正月初一这天早晨进行观察,根据六气主时所在的位置,就可以知道其气是应或是不应了。凡是中运太过的,气至在节候之前;不及的,气至在节候之后,这是天道,也是六气的规律。如果中运既不是太过也不是不及,就是“正岁”,其气至就恰好与节候同时。黄帝问:胜气与负气是常有的,而灾害也时常到来,怎样察验呢?、 岐伯答:不是当位的气化,就可称为灾害。 (三)经典原著《黄帝内经•灵枢》 《黄帝内经•灵柩•官针第七》故用针者,不知年之所加,气之盛衰,虚实之所起,不可以为工也。 (四)经典原著《黄帝内经•灵柩》白话解释 《黄帝内经•灵柩•官针第七》因此,运用针刺法的人,不懂得每年气候加临于人体的情况,正气的盛衰,虚实证的形成,就不能称为良医。 (五)经典原著《针灸甲乙经》 《针灸甲乙经•卷之五•九针九变十二节五刺五邪第二》故用针者,不知年之所加,气之盛衰,虚实之所起,不可以为工矣。 (六)经典原著《针灸甲乙经》白话解释 《针灸甲乙经•卷之五•九针九变十二节五刺五邪第二》因此,运用针刺法的人,不懂得每年气候加临于人体的情况,正气的盛衰,虚实证的形成,就不能称为良医。 (七)经典原著《伤寒论》 《伤寒论•伤寒例第三》十五日得一气,于四时之中,一时有六气,四六名为二十四气。然气候亦有应至仍不至,或有未应至而至者,或有至而太过者,皆成病气也。 (八)经典原著《伤寒论》白话解释 《伤寒论•伤寒例第三》一年有二十四个节气,每个节气大约十五天,以一年四季来说,每个季节有六个节气。季节一般都有固定明显的一定规律,但有时应至乃不至,或应未至乃至。这种气候的太过与不及,或迟或早,都容易使人生病,所以说是“病气”。 (九)经典原著《金匮要略》 《金匮要略·藏府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问曰:有未至而至,有至而不至,有至而不去,有至而太过,何谓也?师曰:冬至之后,甲子夜半少阳起,少阳之时阳始生,天得温和。以未得甲子,天因温和,此为未至而至也;以得甲子而天未温和,此为至而不至也;以得甲子而天大寒不解,此为至而不去也;以得甲子而天温和如盛夏五、六月时,此为至而太过也。 (十)经典原著《金匮要略》白话解释 《金匮要略·藏府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与时令不符反常气候的四种类型。一年四时,春温、夏热、秋凉、冬寒,这些与果令相符的正常气候,一般不会使人致病。若气候与时令不符是为反常气候,易导致人体发生疾病。如冬至之后的六十天,正当雨水节,此时阳气开始生长,气候逐渐转暖,这是正常规律。如未到雨水节,而气候已经温暖,这是时令未到,气候已到,为“未至而至也”;如已到雨水节,气候尚未温暖,这是时令已到而气候未到,为“至而不至也”;如已到雨水节,气候仍然很冷,这是时令已到,而严寒当去不去,为“至而不去也”;如已到雨水节,气候却像盛夏般的炎热,这是气候至而太过,为“至而太过也”。这些皆属异常气候,容易导致疾病的发生,必须注意调摄。 二 天度气数 天度指周天三百六十五度;气数指一年二十四节气的常数。 三 首甲定位 用天干中的甲来做运气的首先定位。 四 干支甲子 干支:天干、地支。天干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甲子是天干与地支的配合,如:天干的甲配地支的子叫甲子等。 五 化数 象与数的结合,以数观象称化数。 六 九宫八风 九宫即东、西、南、北;东北、西北、东南、西南、中等。八风指八个不同方向吹来的“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