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医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819|回复: 0

[药方集解] 血府逐瘀汤的应用 <<医林改错>>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1-3 09:01: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血府逐瘀汤的应用       《医林改错》

组成:桃仁12克(四线).当归9克(三钱).生地9克(三钱).红花9个(三钱).枳壳6克(二钱)柴胡9克(一钱).甘草6克(二钱).桔梗1克(一钱半)川芎5克(一钱半).牛膝9克(三钱).

   汤头歌诀:血府当归生地桃,红花赤芍枳壳草。

             柴胡芎桔牛膝等,血化下行不作痨。

   功用:活血祛瘀,行气止痛。

   主治:胸中血瘀,血行不畅。胸痛,头痛日久不愈,痛如针刺而有定处或呃逆日久不止或饮水即呛,干呕或内热瞀闷或、心悸怔忡或夜不能寐或夜寐不安或急躁善怒或入暮潮热或舌质黯红,舌边有瘀斑或舌面有瘀点,唇暗或两目暗黑,脉涩或弦紧。

方解:本方是清代王清任用以治疗“胸中血府血瘀’’所致诸证。由桃红四物汤合四逆散加桔梗.牛膝而成。胸胁为肝经循行之处,瘀血在胸中,气机阻滞,则肝郁不舒,故胸胁刺痛,日久不愈,急躁易怒。瘀久化热,气郁化火故内热瞀闷,或心悸失眠,或入暮潮热,上扰清窍则为头痛;横犯胃府,胃失和降则干呕呃逆,甚至饮水即呛。至于唇.目.舌.脉所见皆为瘀血之征。故治当活血化瘀兼以行气解郁。方中桃红四物汤活血化瘀而养血。四逆散行气和血而舒肝桔梗开肺气载药上行,合枳壳则升降上焦之气而宽胸,尤以牛膝通利血脉,引血下行,互相配合,使血活气行,瘀化热消而肝郁亦解,诸证自愈,故名“血府逐瘀汤”。

  近代以本方活血化瘀而不伤血,舒肝解郁而不耗气的特点,常用本方加减治疗以下病证。

  其具体应用如下

  一:心痛:(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的心绞痛。冠心病心脉痹阻)。以气滞血瘀为特点,兼心前区或胸骨后憋闷疼痛,痛引肩臂内侧时发时止。心前区刺痛者。治用‘‘血府逐瘀汤’’加减。痛甚者酌加降香.郁金.安息香等。气虚者加人参.黄芪.白术等.阳虚畏寒者加桂枝.附子.薤白等。心前区闷痛者加瓜蒌薤白半夏汤加桂枝.干姜.橘红.白蔻仁等。若心痛兼时有刺痛者加丹参.川芎.赤芍.红花.降香等。若郁怒诱发者加香附.枳壳.柴胡.郁金等。若寒邪诱发者加附子.干姜等。

   二;胆结石症(肝郁气滞型):患者以胸胁胀满,黄疸日久,口苦口干或见鼻纽。妇女则经来不畅,经色紫暗,舌质紫,脉象沉弦细或涩。

  方药:“血府逐瘀汤”减.生地.桔梗.牛膝。加.郁金.莪术.五灵脂.青皮.茵陈.金钱草。用法:水煎服。

  三:慢性胆囊炎(气滞血瘀型)。患者右胁刺痛,舌质紫,脉象涩。

  方药:“血府逐瘀汤”减.生地.桔梗.甘草.牛膝。加.元胡.香附.黄芩.川楝子.郁金。用法:水煎服。

  四:慢性肝炎(气滞血瘀型):患者胁肋胀痛或刺痛,面色晦暗,肝脾肿大或有脘腹胀满,食欲不振,苔薄,脉象弦。

  方药:“血府逐汤”减.甘草.桔梗。加.香附.郁金。用法:水煎服。

  五:早期肝硬变(气滞血瘀型):患者肝胁刺痛,脘胀痞闷,面部黧黑或有蜘蛛痣。继而.见腹部臌胀,青筋暴露,下肢浮肿,疲乏无力消瘦,舌紫暗,脉象弦细。

  方药:(血府逐瘀汤)去甘草.桔梗。加.香附.丹参.鳖甲。

  用法:水煎服。

六:胁痛(瘀血停滞型):患者以胁痛如刺,固定不移入夜痛较剧或在季胁处扪至痞块。舌质紫暗,脉象沉涩。

  方药:“血府逐瘀汤”去甘草.桔梗.生地。加.郁金.丹参.元胡。

  用法:水煎服。

  “血府逐瘀汤”的应用规律。

  探索“血府逐瘀汤”的运用规律,有助于研讨异病同治的模式,通过科学配伍,可治疗多种瘀血性病变。结合现代医学的检查.化验确定疾病的性质或定性.定位,和血瘀治病特征,有利于对疾病的治疗。

     1:“不通则痛”是共有症状,大都痛有定处,呈刺痛甚或绞痛,发作无常,下午或夜晚尤甚。

2:既往病史,可资借鉴。如外伤史,手术史,出血史及月经异常史等

3肿块外观,瘀血苗头,多数有肿块史主证 。相当于“癥”,“癖”一类病症。如现代医学所说的“肝脾肿大”,“肿瘤”,“包块”,“囊肿”等

4:详察脉舌,有助确诊。舌质紫暗或有瘀斑,瘀点,伴有口唇紫暗,脉象显示沉涩,细涩或弦紧。

5:望身形色,窥探内涵,颜面可有色素沉着,目眶暗黑,皮肤粗糙,甚或肌肤甲错,口干不欲饮。若脉络瘀滞,血不循经而溢于肌肤者,可显现瘀斑,色紫暗。

以上五则,对某个患者不一定完全具备,作为医者,贵在四诊合参,掌握要领正确遣方用药,必能收效捷。




欢迎来到(www.dangdaizhongyi.com)当代中医网(jk.fqyg.net)养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当代中医-全意识正名学 ( 闽ICP备16014487号-1 )

GMT+8, 2024-12-22 13:04 , Processed in 0.087240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