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医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671|回复: 0

[中医思考] 永恒的药物——纯植物解毒剂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1-4 09:24: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永恒的药物——纯植物解毒剂





危害人类健康的三大因素排序是病毒、致病菌和化学毒物。前两者不断变异,后者不断增加,一药治一病,病无穷药无尽总是被动。要改变被动局面就要有能治百病的药,这种药治已有的病也治未来的病,不产生抗药性,不会促使病原菌变异也不怕变异,既是人药又是兽药,人畜疫情同治,减少动物传染人的机会,预防与治疗合二为一,减少发病杜绝传染,这就是永恒的药物。

一药能治百病,是因为百病出自一因。毒物伤及皮肤叫腐蚀,毒物侵入体内叫中毒。毒物包括化学毒物、动物植物毒素和微生物毒素,生病就是中毒。致病微生物用毒物攻击动物植物和人类,是化学战争,应对化学战争的武器就是解毒药,能解一切毒就能治一切病。一种药能否解一切毒是问题的关键,现在就以纯植物解毒剂“解毒灭微药酒”为例做一分析。

能杀灭芽孢就能杀灭一切微生物,这是世界公认的。芽孢种类很多,消毒实验一般采用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或蜡样芽孢,“解毒灭微药酒”对两种芽孢都做了实验。灭菌机理的什么?从灭活六种病毒的实验可以得出结论,是破坏病毒的外壳蛋白,光谱发生了改变,病毒的血凝素也被破坏了,血凝是病人发热的主要原因,临床实验证实20分钟退热是一切退热药之冠。灭活六种病毒是H5N1、H3N2、HIV-1、AIDS、SARS、N48E18。能灭活体内病毒的实验是防控禽流感的鸡子实验,健康鸡与病鸡同笼喂养,健康鸡不被传染并且体内查不到病毒。治疗乙肝与艾滋病,血液中病毒载量每月平均下降20%~25%,药物不受胃酸破坏不受血清影响是体内消毒灭菌的关键。体外灭菌叫预防,体内灭菌叫治疗,防治合一,创造奇迹。

癌症是中毒致病的典型,甲醛、苯并苾等能使细胞基因突变成癌细胞并无限制地增殖,解毒能杀死癌细胞。实验证实,将解毒灭微药酒稀释20倍一下,浸泡离体癌组织20分钟,置于专用培养基中衡温培养两个月,癌组织完全停止增长,未经浸泡的对照品增长明显。临床证实,用解毒药治癌百试不爽,速度快无毒副作用,人们夸它是“癌见消”。

200页检测实验报告决定了“解毒灭微药酒”的应用前景。灭菌实验已经完备,解毒实验做了三种,氨、一氧化碳和甲醛。要完成十万种实验是个庞大的工作,用光谱法或动物实验很难,有一种简便方法——嗅觉实验,把毒物盛与瓶子中,瓶口罩上纱布,喷上“解毒灭微药酒”,嗅闻气味变化,有两种情况发生,毒物的气味和药酒的气味同时消失,两种气味并存,前者表示毒气消失,后者表示毒气仍然存在。物质不变气味不变。假若毒物气味小,可以加热。

植物药使用了五千年,为什么没有出现过消毒剂和抗生素?也没有广谱解毒剂呢?这是因为人们没有认识到植物的适应环境的能力有多大,没有从整体上认识次生代谢物的功能。食物链的错误理论蒙住了眼睛,看不到生物三界如火如荼的生死斗争,植物不让动物吃,也不让微生物吃,产毒是它们的斗争武器,低等动物也有这种本领。要吃就得有解毒本领,消化酶就是解毒物质。人是杂食动物,能吃的食物太多,把人能吃的食物都看成无毒的东西,把毒与非毒的界限模糊了。低等动物的解毒能力差食物就少,病毒的腐蚀性(溶解细胞膜的能力)比细菌差,它能攻击的细胞种类极少或单一。把微生物与动植物的生存斗争看成一场化学战争,就可以得出“病出一因药出一物”的结论,治病问题就简单化了。对人无毒的次生代谢物恰巧是微生物的致命毒物。集多种植物的次生代谢物就能杀灭一切微生物。这一发现比抗生素的发现更伟大。植物不会被微生物和动物消灭掉,产毒与解毒的斗争永远要进行下去,植物永远有药用价值,巧妙地利用植物对付致病微生物永远是医学的研究核心。

研究生物三界的斗争要有理论指导,这理论就是《气味学》。因为气味是生物界的共同语言,嗅觉是生物的毒物鉴别器,因此嗅觉是生命的守护神。气味学是研究生物的嗅觉与其生存关系的科学。气味医学是气味学的一个分支。《气味学与气味医学》发表在《科学新闻》周刊2001年第14期上。中掌握了《气味学》的基本观点,就能找到治病良药。《气味学》的基本观点是:

1.凡生物皆有嗅觉。不仅动物有、植物有、微生物也有;动物有嗅觉是不言而喻的,植物的嗅觉在植物的五种语言里(第9条)可以找到,微生物有嗅觉在微生物传递抗药性因子一条里(第23条)有说明;

2.嗅觉是毒物鉴别器,是生命守护神,生物三界皆如是;

3.气味是物质的主要外部特征,是最能代表本质的东西,是生物感知世界的重要途径;

4.生物产生的气味有两类,一类是非意识的,是物质自然挥发的结果,另一类是有意识有目的和有节制地释放的气味,它是生物进行交流信息的活动;

5.气味是生物三界的共同语言,同界生物之间、不同界生物之间都使用气味进行交流;

6.没有气味相同的两种物质,物质不变气味不变,物质改变气味必变。气味有互补性,互补气味就是能起化学变化的两种气味,一旦相遇必起变化,两种气味同时消失产生新的气味;

7.不存在非气味物质,任何物质在绝对零度以上时都有分子逃逸到空气中,人感受不到不等于不存在,忽视了其它生物也能感知气味,正如 光有可见光与不可见光,声有次声波与超声波,都不是以人划线的。

8.任何生物的嗅觉仅有一定的感知范围,与其生存需要相关,有益的叫正相关,有害的叫负相关,不需要也无害的气味往往是该生物的嗅觉盲区。有些物质生物需要它但是处处都存在不需要刻意寻求的也是嗅觉的盲区,比如空气和水。但是沙漠之舟的骆驼需要找水,它能在80公里以外闻到水源的方向;

9.植物的五种气味语言和两种作用,五种语言是:邀请语言、警告语言、驱赶语言、求救语言、应答语

言。两种作用是:解毒作用与灭菌作用;

10.动物利嗅觉达到以下目的:觅食、求偶、记路线、划疆界、辩毒、识别亲族和辨别敌人,进攻或防御等;

11.食物链是生存斗争的结局,是形而上学的观点,不能全面反映生存斗争的本质,反食物链是生存斗争的核心,反抗来食者才是生物的本能,产生毒物是反抗的主要手段;

12.毒与非毒是相对的,不能以人划线,不同的生物有不同的毒与非毒标准,能消化吸收的物质叫食物,

无毒,不吸收或吸收后不影响生理功能的叫无害物,能吸收会破坏生理功能的叫毒物。毒与非毒是相对的,还表现在与人体的耐受性有关,表现为特异体质和过敏体质。物极必反,酸性物质是人体需要的,酸度过高会腐蚀细胞和破坏电解质平衡。食盐是人体需要的,咸极则苦,细胞内外盐分要平衡否则细胞会失水或膨胀,有益的物质过量反而有害;

13.消化是一种特殊的解毒过程,消化酶可以称为解毒物质。食源广的动物标志它进化程度高,食源窄的动物标志进化程度低。植物的化学成分复杂表示它的生存能力强,适应能力强,进化程度高;

14.产毒与解毒的斗争贯穿生存斗争的始终,是生物进化的原动力。达尔文从化石中找到了生物进化的轨迹,笔者找到了生物进化的原动力;

15.味苦性寒的中药材抑菌灭菌力强是一种误解,生物碱味苦性寒,对多种动物有毒,出乎意料的是芳香植物反而抑菌灭菌力最强,这又是作者的又一个伟大发现。中药研究搞错了方向,中医治疗感染性疾病用错了药,所以中药斗不过抗生素,其根源就在这里;

16.植物净化空气靠释放解毒气体而不是吸收毒气。固然植物的叶片和枝干有呼吸作用,但是它是有选择的吸入,不同于动物的无选择吸入。植物的解毒物质不因植物的干枯而消失,笔者找到了幷且加以利用,“解毒灭微药酒”就是从12种植物里提取的;

17.利用植物的气味驱虫是最好的农药。昆虫和大动物一样都是利用气味辨别食物的,若把它不吃的植物打成浆喷洒在要保护的植物上,会飞的昆虫闻之而逃匿,不会飞的拒食饿死,无毒农药就是漫山遍野的草木庄稼。杂草丛生的地方虫害少,混交林少虫害,单一树林和农田虫灾多,缺少不同植物联防之故;

18.动物和微生物对单一成分毒物容易产生适应性,化学农药和抗生素失败的根源即在于此;

19.解毒药物能杀灭体外的细菌病毒,也能杀灭体内的细菌病毒,通过临床证实,体内消毒已经成为一种新的治疗方法。解铃还得系铃人,癌症因毒而生,癌症因毒解而消,西医使用的 放疗或化疗效果不佳;

20.植物之间也有拮抗作用。当有些植物在一个地盘占优势时,其他植物就不能生长,如野菊花、艾蒿、车前草等。这与细菌间的拮抗作用一样道理。起拮抗作用的物质不是单一化合物。抗生素的发现和利用带来的利弊难以评说。细菌间拮抗作用犹存而抗生素则严重失效,可见药物提纯幷非良策;

21.动物、植物、微生物三界进化分野过程形成纲、目、科、属的亲疏关系,所以用细菌制细菌不会有全谱抗菌的,以植物制菌方可以全谱灭菌。对微生物是致命的物质恰恰对动物无毒。以植物制菌才是正确方向;

22.嗅觉不会疲劳。把“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解释为嗅觉疲劳是错误的,因为嗅觉的产生是化学反应,当大脑接受一种气味信号一段时间之后,这一信号就自动消失,准备接受新的信号,老信号的强度突然变化时,大脑又会做出反应。视觉疲劳是因为长期注视目标造成的,视力不专注不会疲劳;

23.细菌间接传递抗药性因子靠嗅觉,这在后边的微生物也有嗅觉的文章里有专门论述;

24.气味是一种分子波,具有波的三要素:发生源,放射性,可接受性。传递速度与分子量成反比。受风的影响,但是能逆风传播。气味是一种分子波,可以在空气和水中传播,与光电磁波或声波都不相同,这两种波是能量波,光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声波不可以在真空中传播,气味波在真空中是扩散,速度最快;

25.味是一种感受,气味是嗅觉感受,口味是舌头味觉的感受,品味、滋味和韵味是心灵的感受,都是气味的“味”的延伸;

26.气味与口味的关系。两者同是感受,同是化学反应但受体不同,口味辨营养和酸硷咸苦等是否适度,气味专门辨毒。鼻子为口把关,食物进口以前鼻子先闻到味,难闻的东西就拒食,鼻子长在口上方即为此。猫、牛、狗、猪的嗅觉区延伸到鼻端,表面布满粘液利于扑捉气味分子,其温度低能减少粘液挥发。食道与气管为什么要有交汇处会厌?已经入口的食物或咽下的食物有怪异气味时,气味可以通过会厌到达鼻腔再次感受有无毒性,决定吐出或呕出,这叫二次把关;

27.香与臭有量的界限,香极则臭,臭味极淡则香。麝香近闻极臭,远闻则香。柳桂花开花季节树下臭如大便,远闻芳香扑鼻。化工产品香蕉水淡时香浓时臭。

生命科学还有许多盲区和误区,这里不再赘述。




欢迎来到(www.dangdaizhongyi.com)当代中医网(jk.fqyg.net)养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当代中医-全意识正名学 ( 闽ICP备16014487号-1 )

GMT+8, 2024-11-1 09:33 , Processed in 0.109706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