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医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586|回复: 1

当代中医学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0-11 12:31: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公元2008年中医当代化的奠基之作《中医内象结构学》、《中医象数学》在香港正式定稿,公元2011年《中医现代化生理学》、《中医当代化病理学》、《中医当代科普》等在国内正式定稿。
  销售联系:
1、北京海淀区杏石口路98号,北京中医当代科普基地,电话:010-88402119,手机:15321281119
2、福建省福清市江滨路融武大厦1109号,芬笙山人工作室,电话:0591-85891896,手机:13328677783

1122.jpg (98.66 KB, 下载次数: 165)
本 书 点 评
(作者周江川、山下小林子、山下芳子)
    到本书为止,芬笙山人的中医基础理论现代化科学解构的任务已基本完成。她由Ⅰ《中医内象系统解构》;Ⅱ《中医象教学》;Ⅲ《中医现代化生理学》;Ⅳ《中医现代化病理学》等四部不同内容的中医基础理论专集,以及本书《全国通用中医当代科普》等组成。
    做为中医理论系列,她具有几项世界或国内首创:
    (一)中医人体结构学
    第一次应用意象科学知识,“发现”了属于中医自己的“人体结构学”,即《中医人体内象结构系统》。从而彻底打破,西医解剖学为人体唯一结构学的神话。指明了中医的人体结构是人生命存在时所存在的一种“人体内意识静态结构系统”其物质基础为“内意识结构现象”。
    (二)中医象数学
    第一次把传说中具有一万年以上历史的神话,中华民族祖先伏羲画八卦;六千年传说的黄河出龙图、洛水现龟书;四千多年前夏、商、周的《连山》;《归藏》;《周易》;二千多年前《黄帝内经》的阴阳、五行、《道德经》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宋朱子的理一;现代的《唯物论》;《矛盾论》;《零点学说》等,归结为一门哲学学问,叫做《中华象数学》或《中国象数学》。从史上传说开始到现在,先后连续不断,时间跨度长达万年以上。涉及到伏羲、文王、孔子、老子、朱子、毛泽东、任恢忠等,我国古今不同时代的哲人、伟人、与名人、其一脉相承的各种不同象数知识,以其高度、深度与难度,彻底打破了哲学源自西方。并只在西方发扬光大流传至今的又一神话。
    如今我们应用《中华象数学》的象数原理,力排各种误解与阻力,从哲学与科学的高度,理解与解释了“中医圣经”《黄帝内经》中的阴阳、五行、五运六气等学说,用《中医象数学》,生动  地说明了《黄帝内经》的核心法则,而成为《内经》的灵魂。
    (三)中医基础学
    第一次让中医拥有了自己知识产权的现代化科学解构的中医基础学,即《中医现代化生理学》与《中医现代化病理学》。
    (四)中医临床学与中医科普
    第一次让中医有了自己的现代化科学解构的“中医临床学”即《中医诊断学》与《中医治疗学》的《全意识学》与《中华象数学》理论框架,以及中医科普《全国通用中医当代科普》等。
    (五)用于解构中医的各种知识(见本书上篇开头文)
    第一次应用《全意识学》(首创);《中医象数学》(首创);《中医正名学》(首创);《中间意识思维学》(首创);《现代中医系统论》(首创)等,全面规划,解释与论证了中医。扯开了中医的神秘面纱,让中医再也不是“一盘散沙”,从而开天辟地第一回名正言顺地坐上了现代化的科学直通车,进入了现代化的快车道。做为一门学问一洗封建、迷信、落后等各种无理指摘,从此扬眉吐气、抬头挺胸,重新站起来了。
    (六)纯中医理论的认可
    第一次让纯中医理论,这样广泛地得到上至国家相关领导人,下至众多的专家、学者、业者、广大中医爱好者的一致认可。开古中医学与现代科学结合的先河,打破了中医无法用现代科学知识来解释的神话。涌现了以芬笙山人等为首的一批中医理论界新人,让古老的中医药从此进入了现代化的新时代。
    总之,中医理论的现代化科学解构工作在大家的一致支持与拥护下,通过上下一心的共同努力,已经走上正轨并翻开了新一页。绿色低碳经济的中医药事业,从这几本书(包括本书)开始,总会让中医从古代的神坛中走下来,成为中华民族的骄傲。我国人民数百年来所祈盼的中医伟业的重建,与中医真正的胜利大反攻,在党和国家政府的关心与领导下,即将开始。她与西医共同拥有科学,共同走向现代,并进而走出香港而走遍祖国,走向世界,走向未来。
    有人说,西医象太阳,中医象星星。按我们理解,西医原理清晰可见,当然可以贴近现代人,因此它是近距离的太阳。而中医的“老一套”谁也说不清,连中医的专家也不能,因此它是远距离的星星。而事实上这些都是当代化和科学化的问题。
    中医如何插上科学与当代化这二只腾飞的翅膀呢?其实未来的医学科学的进步,并不完全依赖于广泛的人类知识,而是依赖于人类广阔的意识,因为知识也只是人类意识中的一个很小部分。这是一种,唯一可以让自然生命与心灵,有机地交织起来的东西。老子曰: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我们大体上已经有了西医现代化的知识,而现代化对中医知识却几乎一无所知。人类最根本的倾向就是用科学知识来把握世界,当然也包括对中医学的最终把握,并且这种能力随着人类文明史的进程将不断扩大。
    人必须通过意识来把握事物,因此一切“事物皆幻”。事物通过有限的意识来把握,因此一切事物皆存在有局限性。也就是说,其实一个人所知道的范围便是他的世界,因此所有人都不可能伟大,与历史、自然、天空和大地相比,人类只不过是一些微不足道的粉尘,但是人会思想,因此思想就囊括了世界。但是就象谁都无法选择一个属于自己的世界一样。那些已有的医学法则、医学规律与医学知识,当然也包括西医的知识都只能适用于他们自己已经知道了医学世界。而对西医来说未知的中医学世界与中医学知识是什么?有没有一条西医学法则与医学规律可以预告中医学的未知或宣告中医学的不可知?显然没有,因此我们中医(和西医以及现代科学的可比性)只能知难而退。以致像一只受伤于“现代科学”致命打击受伤后而流淌着鲜血的野兽,毫无抵抗地回到了《黄帝内经》的“原始蛮荒”。并无可奈何地让中医这种数千年的文化沉淀,从虚无飞向了毫无价值的“伪科学”。也就是成为了让后代为之惋惜的“文物”,我们“安静”地躺在祖先伟大的自我陶醉和安慰中,终于让现代科学的列车飞驰而逝……。让子孙们去抢天呼地吧,那曾经拥有又痛失的辉煌。
    对一千年一万年后的人来说,现在的人们的相对无知是绝对的,其知识也是极其贫乏有限的。因此不管谁也不管其主观态度如何,客观上也许形式不同,但医学的多方面探索(包括中、西医等)将继续长期地存在和发展下去,直到永远。
    许多人认为医学是应该看得见摸得着,说穿了那就是现代科学所已知的东西。而对那些现代科学或西医中未知的知识如中医学中的许多知识,则视无不见,这显然是一种片面狭隘的自高自大思想。有人说终结中医“黑暗”的是中医当代化之“光”,于是我们只能循光而行。我们高举着微小的中医当代化照明之灯,漫步前进在艰难探索的路上,尽管灯光只能把亮光投射到多么微不足道的地方,我们仍会知足地继续前进。因为我们已经注定了要为中医当代化而奋斗,那怕那已经知道的只会是一点点或只是一点点,一点点地扩大。但随着一小片一小片中医当代化面目的最后清晰,我们都会为之而欢欣鼓舞。中医学的光芒和其庞大的学术世界和西医一样地辉煌广大,一样地没有边界。这里面没有人能让它终结或中断,它总是发展,不管谁,也不管他愿意不愿意,它总是那样无限扩展、延伸。
    二千年前《黄帝内经》诞生后,让中医在中国成为了主流;
    二百年前西医在中国才有了星星之火;
    二十年前现代化的西医在中国已成为主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0-11 12:55:54 | 显示全部楼层
=============================================================
开篇引子        5
    一  郁德水同志畅谈中医当代化        6
    二  中医复兴二三事        7

上篇  中医当代科普        1
第一章  中医原理(理)        2
  第一节  中医当代生理学        2
    一  中医人体结构学(藏象)        2
    二  中医象数生理学(阴阳、五行等)        5
    三  中医自然生理学(天人合一)        8
  第二节  中医当代病理学        9
    一  中医病因病理学(病因)        9
    二  中医病机病理学(病机)        10
    三  中医病候病理学(病候)        11
第二章  中医方法(法)        12
  第一节  中医诊断方法        12
    一  望诊        12
    二  闻诊        12
    三  问诊        12
    四  切诊        13
  第二节  中医诊断内容        13
    一  辨证        14
    二  病证        17
    三  中医病历        19
第三章  中医用药(药)        20
  第一节  常用中药及剂量歌诀        20
  第二节  常用中药作用归纳        23
  第三节  中药归经        35
  第四节  药性        38
  第五节  用药注意事项        40
  第六节  常用中药功效、用量、注意事项        40
第四章  中医方剂(方)        41
  第一节  中药方剂        41
    一  补益方剂        41
    二  解表方剂        41
    三  攻里方剂        41
    四  涌吐方剂        42
    五  和解方剂        42
    六  表里方剂        42
    七  消补方剂        42
    八  理气方剂        42
    九  理血方剂        43
    十  祛风方剂        43
    十一  祛寒方剂        43
    十二  祛暑方剂        43
    十三  利湿方剂        44
    十四  润燥方剂        44
    十五  泻火方剂        44
    十六  除痰方剂        45
    十七  收涩方剂        45
    十八  杀虫方剂        45
    十九  痈疡方剂        45
    二十  经产方剂        46
二十一  使用杂方、幼科        46
  第二节  中医方剂功用        46
  第三节  中医方剂索引        46
第五章  中医治疗(治)        47
  第一节  中医一般治疗学        47
  第二节  中医辨证治疗学        49
  第三节  中药治疗学        51
  第四节  方剂治疗学        51
  第五节  中医治疗学框架与处方        52
第六章  中医疾病(病)        54
  第一节  内科病证        54
  第二节  儿科病证        56
  第三节  妇产科病证        56
  第四节  五官科病证        56
  第五节  外科病证        57
第七章  当代中医分析与术语解构        58
  第一节  当代中医分析        58
  第二节  介绍几种当代新知识        58
  第三节  象与中西医两种科学观        60
  第四节  中医生理学的术语解构        63
  第五节  中医病理学的术语解构        65
  第六节  中医诊断学的术语解构        66
  第七节  中医治疗学的术语解构        66
  本篇点评:复兴中医伟业的大好形势已经形成        66
下篇  中医临床常见病        67
第一章  内科常见疾病        67
  第一节  感冒        67
  第二节  咳嗽        68
  第三节  喘证        70
  第四节  痰饮        72
  第五节  血证        75
  第六节  心悸        80
  第七节  失眠        81
  第八节  厥证        83
  第九节  郁证        85
  第十节  癫狂        87
  第十一节  痫证        89
  第十二节  胃痛        90
  第十三节  呕吐        92
  第十四节  泄泻        93
  第十五节  痢疾        95
  第十六节  腹痛        96
  第十七节  便秘        98
  第十八节  黄疸        100
  第十九节  头痛        102
  第二十节  眩晕        104
  第二十一节  中风        106
  第二十二节  水肿        108
  第二十三节  淋证        110
  第二十四节  腰痛        112
  第二十五节  消渴        113
  第二十六节  痹症        115
  第二十七节  痿证        116
  第二十八节  内伤发热        118
第二章  儿科常见病        120
  第一节  咳嗽        120
  第二节  肺炎喘咳        121
  第三节  哮喘        123
  第四节  感冒        124
  第五节  风痧        125
  第六节  麻疹        126
  第七节  烂喉痧        127
  第八节  水痘        128
  第九节  痄腮        128
  第十节  顿咳        129
  第十一节  小儿麻痹证        130
  第十二节  胎黄        131
  第十三节  呕吐        132
  第十四节  泄泻        133
  第十五节  厌食        135
  第十六节  积滞        135
  第十七节  疳证        136
  第十八节  蛔虫病        137
  第十九节  鹅口疮        138
  第二十节  解颅        138
  第二十一节  五迟五软        139
  第二十二节  遗尿        140
  第二十三节  惊风        141
  第二十四节  小儿水肿        143
  第二十五节  汗证        144
第三章  妇科常见疾病        146
  第一节  月经先期        146
  第二节  月经先后无定期        147
  第三节  月经过多        148
  第四节  月经过少        149
  第五节  经期延长        150
  第六节  痛经        151
  第七节  经行乳房胀痛        153
  第八节  经行头痛        154
  第九节  绝经前后诸证        155
  第十节  妊娠腹痛        157
  第十一节  胎漏、胎动不安        158
  第十二节  滑胎        160
  第十三节  子肿        161
  第十四节  产后腹痛        162
  第十五节  产后恶露不绝        163
  第十六节  产后发热        165
  第十七节  产后身痛        166
  第十八节  产后缺乳        168
  第十九节  不孕症        168
  第二十节  藏躁        170
  第二十一节  阴痒        171
  第二十二节  经间期出血        172
  第二十三节  闭经        173
  第二十四节  崩漏        174
第四章  外科常见病        177
  第一节  疖        177       
  第二节  颜面疔疮        178
  第三节  手部疔疮        179
  第四节  红丝疔        180
  第五节  痈        181
  第六节  丹毒        182
  第七节  有头疽        182
  第八节  发颐        184
  第九节  流注        185
  第十节  附骨疽        186
  第十一节  流痰        187
  第十二节  瘰疬        188
  第十三节  乳痈        189
  第十四节  热疮        190
  第十五节  蛇串疮        191
  第十六节  鹅掌风        192
  第十七节  脚湿气        192
  第十八节  脓疱疮        192
  第十九节  隐疹        193
  第二十节  湿疮        194
  第二十一节  牛皮癣        195
  第二十二节  药疹        196
  第二十三节  疥疮        197
  第二十四节  松皮癣        198
  第二十五节  风热疮        199
  第二十六节  风瘙痒        199
  第二十七节  油风        200
  第二十八节  粉刺        201
  第二十九节  酒渣鼻        201
  第三十节  内痔        202
  第三十一节  外痔        202
  第三十二节  臁疮        203
  第三十三节  褥疮        204
  第三十四节  脱疽        204
第五章  中医保健养生        206
  第一节  中医与亚健康        206
  第二节  中医保健养生方法        209
本书点评        211
参考与引用的文献        265
后记        268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当代中医-全意识正名学 ( 闽ICP备16014487号-1 )

GMT+8, 2024-12-22 00:39 , Processed in 0.479507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