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负疚 〈摘自《沉重的肉身》〉 伊利莎白是犹太人。 1939年纳粹占领华沙,犹太人统统被送往集中营。伊利莎白只有6岁,父母已被送去集中营。一个好心的非犹太人把伊利莎白藏起来。他单身一人,是个裁缝。 圣诞节快到了,盖世太保开始大搜捕,裁缝需要为伊利莎白搞一张出生证明书,才能躲过搜捕。时间很紧迫,戒严的时限只剩几个小时。裁缝找到一对年轻的信仰天主教的夫妇,请他们为伊利莎白出具一张假的出生证明。这对天主教徒夫妇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在约定好的时间,裁缝领着伊利莎白来到法律事务所,那对年轻的天主教夫妇已经赶到了。他们看见裁缝和伊利莎白进来,那个男的站着一动不动,一双疲倦不堪的眼睛紧盯着裁缝的脸。那个女的脸上显出模糊不清的犹豫。她走过来,伸手摸着伊利莎白的头,仔细地看着她,想说什么又没有说出来。 过了好一会儿,她对裁缝说,他们很遗憾,不能为伊利莎白提供假的出生证明,因为天主教徒不能说谎,不能作假见证。 裁缝牵着伊利莎白的手离开法律事务所,伊利莎白觉得走在通往地狱的路上。“不能作伪证”的道德戒律使伊利莎白唯一的一线求生希望破灭了,她浑身发抖,紧紧拉着裁缝的手。在“不能作伪证”的道德教条与这只温暖的手之间,是伊利莎白6岁生命的生或死。 在一个幼小生命生死存亡的时刻,“不能作伪证”的理由道德吗?一个幼小的生命与一个道德信条,哪一个更重要? 裁缝让伊利莎白在浴池里躲藏了两个星期,终于找到一位逃亡者带她逃离波兰去美国。裁缝牵着伊利莎白的手,穿过好多小巷,去找那个逃亡者。裁缝的手——令伊利莎白难忘的手,牵着她走过好多黑暗的小巷。 伊利莎白得救了,但她的心灵像清水染上混浊的颜色,一直被笼罩在不可说谎的道德教条对她幼小生命的欠负和一只温暖的手对她幼小生命的恩情之中。 她的生活沉重不堪,童年生死经历带来的恩与欠压在心头二十几年,像一道若明若暗的光晕,窒息了她的生命感觉。她觉得,生活在欠负和恩情之中是一种伦理上的不平等。伊利莎白心灵的受伤不仅因为被抛弃,也因为自己被人救护。他人的恩典是一种债务,伊利莎白感到欠债的重负。从念中学时起,伊利莎白就想找寻裁缝和那个自称天主教徒不能作伪证的女士。 那位年轻的天主教徒叫索菲娅。一天,伊利莎白在书店看到索菲娅写的伦理学著作,知道她如今是华沙大学哲学系的伦理学教授。伊利莎白决定马上去华沙找她。 索菲娅老了,不是自然的衰老,是生活摧残的老。她面相祥和,看起来还葆有温爱天性,沉毅的面色中透出隐隐的慈情。 索菲娅请伊利莎白到家里做客,让她住在一直为自己的儿子准备的空房中。她儿子在战争中死去了,索菲娅每天要在这间空房中放上一束补赎过去的鲜花。索菲娅对伊利莎白讲了过去的事。 “二十多年来,我当时的拒绝一直折磨着我,夜里时常因梦见你而惊醒。我的一生都为那次说谎不安。这倒不是因为说谎本身,而是说谎的后果。你一定记得,那个裁缝来找我们出具假出生证明书时,我们没有犹豫就答应了。就在我们去法律事务所之前接到消息说,收养你的裁缝是盖世太保的线人。当时我和丈夫参加了一个秘密组织,专门营救受纳粹迫害的人。知道这个消息后,我们就不敢为你出具证明书了。我当时以天主教徒不能作伪证为由拒绝出具证明书,本身就是说谎。说谎都是有意的,生活的偶然事件让人一生要做到不说谎很难。为了我们的秘密组织不被盖世太保破坏,我说了谎。我们当时清楚地知道这样做对你的后果。 “尽管当时说谎是有理由的,你的生命毕竟因为我们被抛回险境。我们后来搞清楚了,说裁缝是盖世太保的线人的消息搞错了。就算这消息是真的,我的一生也被这有理由的说谎伤害了,令我负疚终生,一生都带着它的伤痕。一个生命的受伤,经常是出于一个偶然的误会,但我并不觉得自己当时有理由的选择是心安理得的。我一直期待着你的出现,说明真相,虽然这并不能释解自己的负疚。“什么是负疚?负疚是个人对自己生命的欠缺的道德承负。负疚出于如果我当初……那么就……的假设心愿,一种修改自己生命痕迹的愿望。如果不是因为一个人心中有与自己实际有过的生活不同的生活想象,就不会有这样的心愿,也就不会有负疚。人尽管不能支配生活中的各种机缘,偶然的误会造成生存裂伤,是生活中自然而然的事,但人应该以一种情感对待撞到自己身上的生存裂伤。负疚是信念性的情感,对生存裂伤感到歉疚的情感。我觉得心里有一双上帝的眼睛在看着自己,虽然我的上帝从来不说话,但他一直里在我心里。” 伊利莎白找到裁缝,他也老了。 伊利莎白其实已经记不清他的模样。伊利莎白告诉他,自己就是他当年救过的女孩子,想对他说一句感激的话。裁缝避而不谈过去的事,只愿谈服装,他不觉得自己有让人欠恩的权利。 恩是一种义,对于基督徒来说,义在上帝手中,不在人手中。自己拥有的恩不过是另一个人生命中偶在的裂伤,老裁缝不接受伊利莎白的恩情。 2 感恩 〈摘自《人民日报》〉 一直以来,“感恩”在我心中是“感谢恩人”的概念。“恩人”者,乃于己有大恩大德者。而在美国的一次偶遇却让我悟出了感恩的另一层意味。 那是在洛杉矶的一家旅馆。早展,我在大堂的餐厅里就餐时,发现自己的右前方有三个黑人孩子,在餐桌上埋头写着什么。在就餐的时间、就餐的地方,这三个孩子却没做与吃饭有关的事。我难以按捺心中的好奇,试探着走了过去。在这些孩子的应允下,我坐在了他们旁边。看到我这样一个肤色不同的外国人到来,他们没有一丝扭捏,而是落落大方地和我谈了起来。这三个孩子中一个约莫十二三岁戴眼镜的男孩是老大,女孩八九岁是老二,另外一个小男孩五六岁是老三。从谈话中我了解到他们和母亲是暂时住在这家酒店里的,因为他们正在搬家,新房还未安顿好。 当问他们在做什么时,老大回答说正在写感谢信。他一副理所当然的神情让我满脸疑惑。这三个小孩一大早起来写感谢信?我愣了一阵后追问道:“写给谁的?”“给妈妈。”我心中的疑团一个未解一个又生。“为什么?”我又问道。“我们每天都写,这是我们每日必做的功课。”孩子回答道。哪有每天都写感谢信的?真是不可思议!我凑过去看了一眼他们每人手下的那沓纸。老大在纸上写了八九行字,妹妹写了五六行,小弟弟只写了两三行。再细看其中的内容,却是诸如“路边的野花开得真漂亮”、“昨天吃的比萨饼很香”、“昨天妈妈给我讲了一个很有意思的故事”之类的简单语句。我心头一震。原来他们写给妈妈的感谢信不是专门感谢妈妈给他们帮了多大的忙,而是记录下他们幼小心灵中感觉很幸福的一点一滴。他们还不知道什么叫大恩大德,只知道对于每一件美好的事物都应心存感激。他们感谢母亲辛勤的工作,感谢同伴热心的帮助,感谢兄弟姐妹之间的相互理解……他们对许多我们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事都怀有一颗“感恩的心”。 其实,“感恩”不一定要感谢大恩大德,“感恩”可以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善于发现美并欣赏美的道德情操。人生在世,不如意事十有八九。如果我们囿于这种“不如意”之中,终日惴惴不安,那生活就会索然无趣。相反,如果我们像这些孩子一样,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善于发现事物的美好,感受平凡中的美丽,那我们就会以坦荡的心境、开阔的胸怀来应对生活中的酸甜苦辣,让原本平淡的生活焕发出迷人的光彩! 3 牵挂组文 牵挂一般指亲人之间放心不下的牵联与想念。 (1)牵挂 〈摘自《读者》〉 牵挂萦绕。不管是默坐窗前,还是静卧床上,心甘情愿地任由无声无息去牵挂着,就象春风的纤纤细手,痒痒地摩挲着我们躁动不安的灵魂。 牵挂是一种几乎接近理智的思维,它不需要相约,一首缠绵的老歌,一张冷黄的照片,一星如豆的灯光,一声脆亮的蝉鸣,都可以在我们心灵的湖面溅起一朵朵浪花,打湿思念的跫跫足音。 牵挂像一片葱郁葳的树林,数不清的枝丫横伸斜逸,其间涵蕴着春天亮丽的绿影,夏天惊魂的雷声,秋天迷人的丰饶,冬天萧飒的冷峻。我们每一个凡夫俗子,都在有意无意中创造痛苦和希望,汇集平淡和灿烂,任生命变幻的四季在沉静中如水而逝,将岁月的道道犁痕在人生的底片上感光。 夜有多长,牵挂就有多长;爱有多深,牵挂就有多深。 牵挂拒绝慷慨陈辞,也毋需自我标榜,来去自如,无影无踪,恍若一坛弥足珍贵的陈年老酒,愈久愈香;那沉了底的心事,经年累月不曾摇晃,慢慢地,演绎成了纺锤形的忧伤。 牵挂是歌曲中一个个跳荡的音符,错落跌宕,弹奏着人世间的月圆月缺,悲欢离合;牵挂是窗台上那株永不凋谢的百合,越开越水灵耀眼,越开越鲜活诱人;牵挂是江上不灭的灯盏,光芒四射,指引我们正确的航向;牵挂是伊人如丝如缕的诉说,回肠荡气,让生活溢满甜蜜的温馨和豪迈的激情…… 只要有爱的雨露阳光,牵挂之树就会永远枝繁叶茂;只要生命的脉搏还在律动,牵挂之花便定然不会零落为泥。 感悟牵挂,就是真真切切铭心刻骨地体验生命潜匿的特质;感悟牵挂,就是于不经意间提升人生的质量。 那份难以割舍的牵挂哟,你其实是一种无法捉摸的伤痛,游移不定,时近时远,我们在牵挂着别人,同时也被别人牵挂。 (2)牵挂 〈摘自《思维与智慧》〉 牵挂,是一颗心对另一颗心的深深惦记,是联结亲情、联结友情、联结爱情的纽带。牵挂是一份亲情,一缕相思,一种幸福。 牵挂是一种生命形态,是所有人都要寻找,都会珍爱的精神场所和心理磁场。鉴别感情深浅的最好方法是牵挂的长短。“孔雀东南飞”的美丽传说,“孟姜女哭长城”的千古绝唱,“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悲欢离合,“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的妙句佳章,都描述着因牵挂终致面容渐消瘦,直至付出生命的故事,留给我们一份至真至诚的悲凉的美丽。 牵挂,是一杯浓郁的感情琼浆,是一句依依惜别的殷殷祝福。父母对子女的牵挂,就像一片云,随着天空中的飞鸟四处飘荡,穿越千山万水,萦绕在子女心头。兄弟姐妹之间的牵挂,有如山间小溪,清澈透明,只要青山不老,它就会淙淙流淌不息,唱一路欢歌,激一路浪花。夫妻之间的牵挂却似一首婉约的词,缠绵幽远,相思常使泪沾巾。还有朋友之间那份不含有血缘关系、不掺杂私心杂念的牵挂,常能给人以无穷的力量和勇气。 牵挂,是人与人之间一种珍贵的情感。它没有虚伪的杂质,也没有功利的色彩。牵挂,是慷慨的给予与无私的奉献,是深深的祝福和默默的祈祷。牵挂,不是虚无缥缈的海市蜃楼,而是一种实实在在的真真切切的细节与作为。买一粒药九,挤一点牙膏,是牵挂的表现;问一声“早上好”,道一声“晚安”是牵挂的表达;一张贺卡、一封家书、一个电话、一句留言……是牵挂的体现。 牵挂是灵魂絮语,是心灵对话。 4 添堵 〈摘自《今日东方》〉 添堵是句北京话,招人烦的意思,就像挺好的心情里突然放块儿石头,气儿都出不顺。 这些年石头不少。 先是韩国人。咱这儿闹风沙,韩国人先受不了了,原来风沙过去之后,飘洋过海,顺道儿也上他们那儿荫翳蔽日去了,韩国人不干,决定要到西北去帮我们种树。 韩国人直,办事也不会拐弯儿,射人射马,说干就干,一点客气的意思都没有。据报,韩国的专家已去西北,落实造林的规模和树种,回去就打报告,拨钱,一副大干快上的样子,也不管友邦的感受。 感受当然有。往好了想,人多力量大,众人拾柴火焰高,搁到锅里就是肉;往坏了想,这事我们自己也能干,用他这么积极! 也不知道这种树的钱在韩国那儿是闲钱还是紧钱,反正看来人家把环境这事儿真当事儿了,当事儿就认真,认真就着急,着急了也不跟咱商量一下。 比起来,日本人心眼儿就多了,有事儿憋在心里也不着急。早些时候,要不是互联网,谁知道日本东芝笔记本在美国消费者那儿悄悄服了个软儿,一下子赔人家10.4亿美元! 消息传回来,咱当然不干:都是消费者,都是同一型号笔记本,凭什么赔他不赔咱?数据容易丢失,那是小事吗?等到指着鼻子问急了眼,日本人也才只说了两句话:第一,东芝笔记本不存在缺陷;第二,中国和美国法律不同。 产品有没有缺陷,可以在全国征集一下受害者,这好解决;法律不一样,确是真的。东芝笔记本只有在极端情况下才“有可能”出现存盘错误,这在美国是不允许的,而我们呢,以事实为依据,我们的法律制裁“有可能”吗? 当然不,我们的法律还没有细化到这种程度。凭感情办不了事,要是找不到事实的受害者,东芝笔记本该怎么卖还怎么卖。而最近的日本人干的几件事,什么日航事件、奥林巴斯侵犯“千禧龙”的知识产权,更是让我心里堵得难受,这事大家都知道,我就不在这儿啰嗦了。日本人的傲慢是有道理的:群情激奋没用,咱讲法制。这当然不用和你商量。 还有一个外国人办事不和咱商量,当然,他办的是好事,但办得让咱脸红。 这人是挪威人,现任驻华大使,中文名叫叶德宏,今年51岁。叶大使有个特殊的爱好,休息日喜欢去长城拾垃圾。第四次去时,正巧有个中国孩子摔下长城,叶大使第一个滑到崖底去救人,但是由于坡陡,抱着孩子爬不上来。救援人员赶到,顺着陡坡往下滑时,带下来许多石块,叶大使愣是一下躺在孩子前头,用肩膀挡住石块。孩子放上担架后,叶大使套上绳索,奋力向上爬。 孩子得救了。干完这事后,叶大使就像什么都没干似的,接着拾垃圾去了。有游客拍下照片,报上发了,才被认出:这人是大使。大使对记者说:“这事很简单,你也能做到。” 听大使这话,脸上像被人快速“抚摸”了一下,也热,也辣。我不知道大使说的“这事”是指拾垃圾还是指救人,但无论是什么,大使都说错了。 ——这事很复杂,好多人做不到。 做不到,就堵。外国人添的堵,比一般的堵,还堵。 5 温馨 梁晓声 温馨是纯粹的汉语词。 近年常读到它,常听到它;自己也常写到它,常说到它。于是静默独处之时每想:温馨,它究竟意味着什么呢? 是某种情调吗?是基种氛围吗?是客观之境?抑或仅仅是主观的印象?它往往在我们内心里唤起怎样的感觉?我们为什么不能长期地缺少了它? 那夜失眠,倚床而坐,将台灯罩压得更低,吸一支烟,于万籁俱寂中细细筛我的人生,看有无温馨之蕊风干在我的记忆中。 从小学二三年级起,母亲便为全家的生活去离家很远的工地上班。每天早上天未亮便悄悄地起床走了,往往在将近晚上八点时才回到家里。若冬季,那时天已完全黑了。比我年龄更小的弟弟妹妹都因天黑而害怕,我便冒着寒冷到小胡同口去迎母亲。从那儿可以望到马路。一眼望过去很远很远,不见车辆,不见行人。终于有一个人影出现,矮小,然而“肥胖”,那是身穿了工地上发的过膝的很厚的棉坎肩所致,像矮小却穿了笨重铠甲的古代兵卒。断定那便是母亲。在路灯幽蓝清冽的光下,母亲那么快地走着。她知道小儿女们还饿着,等着她回家胡乱做口吃的呢! 于是边跑着迎上去,边叫:“妈!妈……” 如今回想起来,那远远望见的母亲的古怪身影,当时对我即是温馨。回想之际,觉得更是了。 小学四年级暑假中的一天,跟同学们到近郊去玩,采回了一大捆狗尾草。采那么多狗尾草干什么呢?采时是并不想的。反正同学们采,自己也跟着采,还暗暗竞赛似的一定要比别的同学采得多,认为总归是收获。母亲正巧闲着,于是用那一大捆狗尾草为弟弟妹妹们编小动物。转眼编成一只狗,转眼编成一只虎,转眼编成一头牛……她的儿女们属什么,她就先编什么。之后编成了十二生肖。再之后还编了大象、狮子和仙鹤、凤凰……母亲每编成一种,我们便赞叹一阵。于是母亲一向忧愁的脸上,难得地浮现出了微笑…… 如今回想起来,母亲当时的微笑,对我即是温馨。对年龄更小的弟弟妹妹们也是。那些狗尾草编的小动物,插满了我们破家的各处。到了来年,草籽干硬脱落,才不得不一一丢弃。 我小学五年级时,母亲仍上着班。但那时我已学会了做饭。从前的年代,百姓家的一顿饭极为简单,无非贴饼子和粥。晚饭通常只是粥。用高粱米或苞谷楂子煮粥,很费心费时的。怎么也得两个小时才能煮软。我每坐在炉前,借炉口映出的一小片火光,一边提防着粥别煮糊了,一边看小人书。即使厨房很黑了也不开灯,为的是省几度电钱…… 如今回想起来,当时炉口映出的一小片火光,对我即是温馨。回想之际,觉得更是了。 由小人书联想到了小人书铺。我是那儿的熟客,尤其冬日去。倘积攒了五六分钱,便坐在靠近小铁炉的条凳上,从容翻阅;且可闻炉上水壶嗞嗞作响,脸被水蒸气润得舒服极了,鞋子被炉壁烘得暖和极了。忘了时间,忘了地点。偶一抬头,见破椅上的老大爷低头打盹,而外边,雪花在土窗台上积了半尺高…… 如今想来,那样的夜晚,那样的时候,那样的地方,对于少年的我便是一个温馨的所在。回想之际,觉得更是了。 上了中学的我,于一个穷困的家庭而言,几乎已是全才了。抹墙,修火炕,砌炉子,样样活都拿得起,干得很是在行。几乎每一年春节前,都要将个破家里里外外粉刷一遍。今年墙上滚这一种图案,明年一定换一种图案,年年不重样。冬天粉刷屋子别提有多麻烦,再怎么注意,也还是会滴得到处都是粉浆点子。母亲和弟弟妹妹们撑不住盹,东倒西歪全睡了。只有我一个人还在细细地擦、擦、擦……连地板都擦出清晰的木纹了。第二天一早,母亲和弟弟妹妹们醒来,看看这儿,瞅瞅那儿,一切干干净净有条不紊,看得他们目瞪口呆…… 如今想来,温馨在母亲和弟弟妹妹眼里,在我心里。他们眼里有种感动,我心里有种快乐。仿佛,感动是火苗,快乐是劈柴,于是家里温馨重重。尽管那时还没生火,屋子挺冷…… 下乡了,每次探家,总是在深夜敲门。灯下,母亲的白发是一年比一年多了,从怀里掏出积攒了三十几个月的钱无言地塞在母亲瘦小而粗糙的手里,或二百,或三百。三百的时候,当然是向知青战友们借了些的。那年月,二三百元,多大一笔钱啊!母亲将头一扭,眼泪就下来了…… 如今想来,当时对于我,温馨在母亲的泪花里。为了让母亲过上不必借钱花的日子,再远的地方我都心甘情愿地去,什么苦都算不上是苦。母亲用她的泪花告诉我,她完全明白她这一个儿子的想法。我的心使母亲的心温馨,母亲的泪花使我的心温馨…… 参加工作了,将老父亲从哈尔滨接到了北京。十几年的一间筒子楼宿舍,里里外外被老父亲收拾得一尘不染。经常地,傍晚,我在家里写作,老父亲将儿子从托儿所接回来。但听父亲用浓重的山东口音教儿子数楼阶:“一、二、三……”所有在走廊里做饭的邻居听了都笑,我在屋里也不由停笔一笑。那是老父亲在替我对儿子进行学前智力开发,全部成果是使儿子能从一数到了十。 父亲常慈爱地望着自己的孙子说:“几辈人的福都让他一个人享了啊!” 其实呢,我的儿子,只不过出生在筒子楼,渐渐长大在筒子楼。 有天下午我从办公室回家取一本书,见我的父亲和我的儿子相依相偎睡在床上,我儿子的一只小手紧紧揪住我父亲的胡子——他怕自己睡着了,爷爷离开他不知到哪儿去了…… 那情形给我留下极为温馨的印象;还有老父亲教我儿子数楼阶的语调,以及他关于“福”的那一句话。 后来父亲患了癌症,而我又不得不为厂里修改一部剧本。我将一张小小的桌子从阳台搬到了父亲床边,目光稍一转移,就能看到父亲仰躺着的苍白的脸。而父亲微微一睁眼,就能看到我,和他对面养了十几条美丽金鱼的大鱼缸。这是父亲不能起床后我为他买的。十月的阳光照耀着我,照耀着父亲。他已知自己将不久于世,然而只要我在身旁,他脸上必呈现着淡对生死的镇定和对儿子的信赖。一天下午一点多我突觉心慌极了,放下笔说:“爸,我得陪您躺一会儿。”尽管旁边备有我躺的钢丝床,我却紧挨着老父亲躺了下去。并且,本能地握住了父亲的一只手。五六分钟后,我几乎睡着了,而父亲悄然而逝…… 如今想来,当年那五六分钟,乃是我一生体会到的最大的温馨。感谢上苍,它启示我那么亲密地与老父亲躺在一起,并且握着父亲的手。我一再地回忆,不记得此前也曾和父亲那么亲密地躺在一起过;更不记得此前曾在五六分钟内轻轻握着父亲的手不放过。真的感谢上苍啊,它使我们父子的诀别成了我内心里刻骨铭心的温馨…… 后来我又一次将母亲接到了北京,而母亲正病着。邻居告诉我,每天我去上班,母亲必站在阳台上,脸贴着玻璃望我,直到无法望见为止。我不信,有天在外边抬头一看,老母亲果然在那样望我。母亲弥留之际,我企图嘴对着嘴,将她喉间的痰吸出来。母亲忽然苏醒了,以为她的儿子在吻别她。母亲的双手,一下子紧紧搂住了我的头。搂得那么紧那么紧。于是我将脸乖乖地偎向母亲的脸,闭上眼睛,任泪水默默地流。 如今想来,当时我的心悲伤得都快要碎了。所以并没碎,是有温馨粘住了啊!在我的人生中,只记得母亲那么亲爱过我一次,在她的儿子快五十岁的时候。 现在,我的儿子也已大三了。有次我在家里,无意中听到了他与他同学的交谈: “你老爸对你好吗?” “好啊。” “怎么好法?” “我小时候他总给我讲故事。” 其实,儿子小时候,我并未“总给”他讲故事。只给他讲过几次,而且一向是同一个自编的没结尾的故事,也一向是同一种讲法——该睡时,关了灯,将他搂在身旁,用被子连我自己的头一起罩住,口出异声:“呜……荒郊野外,好大的雪,好大的风,好黑的夜啊!冷呀!呱嗒,呱嗒……爪子落在冰上的声音……大怪兽来了,它嗅到了我们的气味儿了,它要来吃我们了……” 儿子那时就屏息敛气,缩在我怀里一动也不敢动。幼儿园老师觉出儿子胆小,一问方知缘故,曾郑重又严肃地批评我:“你一位著名作家,原来专给儿子讲那种故事啊!” 孰料,竟在儿子那儿,变成了我对他“好”的一种记忆。于是不禁地想,再过若干年,我彻底老了,儿子成年了,也会是一种关于父亲的温馨的回忆吗?尽管我给他的父爱委实太少,但却同一切似我的父亲们一样抱有一种奢望,那就是——将来我的儿子回忆起我时,或可叫做“温馨”的情愫多于“呜……呱嗒、呱嗒……”。 温馨,不是设计与布置的结果,不是刻意营造出来的。它储存在寻常人们所过的寻常的日子里,偶一闪现,转瞬即逝,融解在寻常日子的交替中。它也许是老父亲某一时刻的目光;它也许曾浮现于老母亲变形了的嘴角;它也许是我们内心的一丝欣慰;甚至,可能与人们所追求的温馨恰恰相反,体现为某种忧郁、感伤和惆怅。 它虽融解在日子里了,却并没有消亡,而是在光阴和岁月中渐渐沉淀,等待我们不经意间又想起了它。 6 羡慕 〈摘自《思维与智慧》〉 有这么一则寓言:猪说,假如让我再活一次,我要做一头牛,工作虽然累点,但名声好,受人爱怜;牛说,假如让我再活一次,我要做一头猪,吃罢睡,睡罢吃,不出力,不流汗,活得赛神仙;鹰说,假如让我再活一次,我要做一只鸡,渴有水,饿有米,住有房,还受人保护;鸡说,假如让我再活一次,我要做一只鹰,可以翱翔天空,云游四海,任意捕兔杀鸡。 这是挺有意思的一种现象,可谓风景在别处。 总是在羡慕别人,这大概是人们的一种共同天性,只是程度不同罢了。小孩子仰慕大人的成熟持重,大人也会顾念小孩子的清纯率真;女孩子向往男孩子的坚强豪纵,男孩子也会偷偷艳羡女孩子的娇嗔灵动;普通人往往钦慕名人的卓越尊显,名人又何尝不垂涎普通人的平凡自适…… 生活中,有些人常常抱怨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千里马遇不到伯乐,并感叹上苍的不公,名利与自己无分,富贵与自己无缘,却对自己的拥有视而不见。其实,一个人能来到这个世界就是一种幸运,有一个好身体更是一种福气,拥有和睦的家庭则是大福气。无论你是谁,身在何处,一定会有许多熟识的或陌生的人在由衷地羡慕着你。我们在羡慕别人的时候,如果能想想自己也许正在被别人所羡慕,自己也是别人眼中的风景,那么,我们就会心平气和一些,心满意足一些。 你是否想过,羡慕别人所得到的,不如珍惜自己所拥有的,哪怕是失败的经历、肤浅的想法、无奈的伤感,甚至是悲痛的追悔、悄无声息的平平凡凡。当你蓦然回首时,这一切都会变成永久的人生积淀和生命印迹,美好真挚,深切感人。 你是否知道,羡慕是一匹烈马,如果你是一个好的驭手,它就可以带着你饱览草原风光;如果你是一个失去理性的驭手,就可能信马由缰,引你走向峭壁悬崖。 你是否懂得,羡慕是一道十字路口,向左通向欣赏,向右通向妒嫉。乘着羡慕的快车驶向欣赏的站台是福分,乘着羡慕的快车驶向妒嫉的站台是灾难。积极而有分寸的羡慕能够提升你的品质,消极而无节制的羡慕只能诱你堕落。 羡慕别人没有错,但不要轻视自己、迷失自我。 7 想念 逸之 常常会无端地想念一些人,也许是三四年前、十几年前,甚至二三十年前的故人。每当失眠夜,独处时,想起划过自己生命的这些可爱的人,他们并不知道一个友人在想念他们,常常便无端的感慨。 临来香港之前,一位朋友在送行的时候说:到了新的地方又有新的朋友了。一句平常的话,至今想起还令人心酸。的确,到了新地方又有新朋友了,而旧朋友,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也渐渐疏远,甚至完全失去联系了。 剩下的也只是想念而已。 想起一些人时,总感觉自己的生命是切成一段段的,每一段都和一些人联在一起,没有了这些人,生命似乎也就苍白贫乏,没个着落了。 当然,也不单朋友,一些不是朋友而不得不与他们发生关系的人,甚至一些僧恨的人,也常常要想起他们的。所以生命便可以分解成这样:一些被你所爱的人分去了,一些被你恨的人分去了,一些被你无所谓爱或恨的人分去了。 你的生命被这三种人分解了,你在漫长的岁月里想念他们,因此你觉得自己的生命实在而丰足。 悠悠的想念,不为人知,带着往昔的感情色彩,或爱或恨,或浓或淡,或长或短,当你想念着一个人时,便觉在极深极深的心底,有一些莫名的颤动,若隐若现,欲升还沉,你想紧紧地抓住它们,但它们稍纵即逝。 经过大悲大喜,在苦水里浸三次,被罪恶的火烧伤又烧伤,你便可以泰然地来对待自己的生命了。当你想念划过你生命的那些人时,所有的爱憎都蒙上一层淡淡的晕光,透过晕光你再看他们,爱和僧都化作一种体验生命的深广的欣慰了。 8 珍惜 〈摘自《思维与智慧》〉 生命值得珍惜,它是人生大厦的基石。健康值得珍惜,它是奋斗的本钱,成功的前提。成绩值得珍惜,它是往日辉煌的见证,美好未来的起点。亲情值得珍惜,它是我们所有甘心付出的最直接的动力。友谊值得珍惜,它是我们生命中的另一轮太阳。 很多时候,我们要懂得珍惜。珍惜让我们的生命之旅充满快乐和幸福,使我们有足够的勇气穿越并不平坦的每一段旅途。珍惜春华,收获秋实;珍惜涓流,江海无涯;珍惜相聚时光,重逢必然欣喜;珍惜时常翩然浮现的往事,可以领略人生滋味的醇厚;珍惜一闪而过的灵感,从容谱写隽永的诗篇;珍惜最初的梦想,生命的领地将更加辽阔丰饶…… 重情重义者惜缘,勤奋上进者惜时,洞明世事者惜福。懂得珍惜的人是充实富有的,因为他拥有博大的心灵,宽阔的胸怀。一个达观开朗的人会在看似单调乏味的日常生活中发现那些弥足珍贵的点点滴滴。窗外飘进一片落叶,他可以把它轻轻拾起,夹在书册中成为一枚精美的书签。与好友或同事郊游,拍照留念的时候,他的笑容最为灿烂,因为他知道这瞬间将会成为定格在生命底片上的一道风景。生活上遇见困难,工作中有了麻烦,他总会沉着应对,主动把握机会,积极做出正确处理,他明白这样的时刻正是在为日后的成功做积淀。 在形形色色的心仪之物中,我们要学会自觉珍惜那些真正值得珍惜的,自觉与不该挂在心头的东西划清界限。珍惜那些真的、善的、美的事物的人,心灵一定是美好安宁的。 真正懂得珍惜的人,其实也是懂选择明事理的人。面对美好的有价值的东西,他知道如何在心灵开辟一角作为安放这些精神财富的贮存地,既不像儿童故事中下山的猴子那样,对到手的果实不分主次,不辨优劣,一味丢弃,不愿珍惜;也不像唐代柳宗元在寓言中描绘的一种叫蝂的虫子那样,所到之处,什么东西都一股脑儿背在身上,最终被活活压死。明白珍惜真谛的人知道,值得珍惜的东西应该成为自己奋斗的有利凭借,而不会成为一种负担和累赘。 请学会珍惜吧,唯有如此,你的人生才会绚丽多姿,一片灿烂辉煌! 9 嫉妒(男人的) 梁晓声 正如大家所知道的那样——我是一个男人。 也许因为我是一个男人,所以我一向认定,某些品质是男人起码应该具备的。诸如真诚。诸如善良。诸如正义感。诸如爱憎分明。 也许因为我是一个男人,我常审视男人们的弱点。这种审视首先是通过自审和自省而达到的。有些弱点有些缺点我已经克服。有些我已经改正。有些至今仍是我的弱点仍是我的缺点。甚至将来可能还是,最后只有带着它死掉。正如某些男人带着假牙假发死掉一样。有些弱点有些缺点改正起来真是很难。难在你明明知道是弱点是缺点,但因它对人起保护作用,你便渐渐习惯了把它当成你的铠甲。好比秃头和假发的关系,很难说是假发伪装的秃头,还是秃头使假发变得重要…… 世人认为嫉妒是女人的本能。 我认为多数的男人,甚至更多的男人,也都是非常有嫉护之心的,都曾被嫉妒啮疼过灵魂。事实上摆脱不了嫉妒心的男人,一点儿不比摆脱不了嫉妒心的女人少。男人之嫉妒,一点儿也不比女人之嫉妒微小。 阿伽门农说:‘嫉妒的毒一旦深入心灵,便使患此病的人加倍地患病。” 难道我们不是常常当遭我们所妒的人转过身去,就不失时机地进行贬损么? 仅止于此,则罢了。而有些男人往往做得使我们感到羞耻得无地自容—贬损几声无济于事,则反过来向所妒之人作叭儿状。 细微观察生活我们会发现,大多数女人并不这徉。一般来说她们远离她们所妒之人。而且,当她们所妒之人遭到某种厄运,比如一美丽的女人由于横祸而损毁了容颜,她们的嫉护往往转化为同情。她们甚至会因她们的嫉妒而忏悔。女人的心十分容易产生嫉妒。女人的心十分容易在男人认为不足论道的小事方面产生嫉妒。但女人的心也十分容易消除嫉妒。嫉妒一旦在男人的心内萌芽,则往往迅速长成巨大的毒藤。女人的嫉妒通常情况下导致女人的自卑。男人的嫉妒通常情况下导致男人的隐恨。如果绝对没有泄恨的契机,他们便会铤而走险,以报复现实来平衡倾斜的心理。 报载某偏远乡村,几个未婚男青年,合谋杀害了自愿到那里当小学教师的一位大学毕业生,然后一起投案自首。他们的杀人动机简单得令审讯者震惊——他们对所杀害的小学教师不但无冤无仇而且颇怀敬意,只是不能忍受村里的姑娘们对小学教师的普遍好感。 “你们不知道杀人是犯法的么?” “知道。所以我们来投案自首。我们偿命就是了嘛!我们几条命还抵不上他一条命吗?” “因为他来了,姑娘们才开始看不起我们,议论我们没文化。我们愿意没文化吗?我们不杀他杀谁?” …… 如果说女人的嫉妒之陪衬物常常是眼泪,那么男人的嫉妒之陪衬物却极可能是鲜血。 亚里士多德对嫉妒作过很直白的说明——我们嫉妒那些在时间、空间、年龄或声望方面接近我们的人,也嫉妒与我们竞争的对手。我们不会嫉妒那些生活在一百年以前的人,那些未出生的人,那些死人,那些在我们或他人看来,远低于或远高于我门的人。我们恰恰嫉妒那些和我们有相同奋斗日标的人。 上一个世纪美国有两个杀人不眨眼的强盗。他们的罪行使他们成为新闻媒介的热点。他们神通广大,令警方形象难堪。后来警方中一个足智多谋、对男人心理颐有独到研究们老警员献计献策,巧妙利用新闻媒介,大肆渲染一个强盗如何身手不凡,仿佛超人,引起了多少多少女性的关注甚至崇拜。对另一个强盗却很少提及,如附带一句话,用的也是讥诮之词。于是另一人强盗出于嫉妒杀死了同伙。作为孤家寡人的这个强盗很快被捕归案。 中国古代有一则成语——“一桃三士”。讲一个桃子不知究竟该赐给三个有功的大将中的哪一个。结果他们互不相让,以决斗分雌雄,最后皆死于对方的刀剑之下…… 女人在没有参与社会事务没有成为社会人以前的漫长世纪,她们的嫉妒通常不过表现在感情方面。而男人们却早就开始为权力,为荣誉,甚至仅仅为了争凶斗狠而互相残杀。女人不太会由于嫉妒男人的权力和荣誉而杀人。但男人却会,而且会因此产生杀女人的念头。这比因情感缘故而杀她们更为丑恶。现代社会使女人开始向一切原先仅只属于男人的事业进军。她们的成功系数一点儿也不比男人小。男人们在她们尚未成功的时候,往往虚伪地鼓舞她们,怂恿她们。在她们成功之后,她们便注定成了男人嫉妒的对象。除非她们的成功也标志着某些男人们自己的成功,足以使他们心安理得地分享她们的喜悦、骄傲和荣誉。 一次,我问一位美国朋友她对中国男人的印象如何? 她说了一些褒话,余下的就是“嫉妒”。她说:“梁先生,其实我对中国人并无成见。国际上十分重视嫉妒对人的心理危害,以种种科学方法加以证明,并将其不良结果告诉人们。而你们的某些报刊却要公开宣扬嫉妒的好处,并要12亿中国人都相信,嫉妒也是促使人类进取的某种动力。” 我默然。我似乎明白了我应该为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中国人做些什么。尽管我个人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但我仍应该这祥去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