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医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082|回复: 0

[方外杂谈] (三)﹒含德之厚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0-31 09:07: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老子《道德经》第五十五章:“含德之厚,比于赤子。毒虫不螫,猛兽不据,攫鸷不搏。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朘作,精之至也。终日号而嗌不嗄,和之至也。知和曰常,知常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气曰强。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这段话明确强调了“修为德、行”的重要性。讲的是:道德涵养浑厚的人,就好比初生的婴孩。毒虫不螫他,猛兽不伤害他,凶恶的鸟不搏击他。他的筋骨柔弱,但拳头却握得很牢固。他虽然不知道男女的交合之事,但他的小生殖器却勃然举起,这是因为精气充沛的缘故。他整天啼哭,但嗓子却不会沙哑,这是因为和气纯厚的缘故。认识淳和的道理叫做“常”,知道“常”的叫做“明”。贪生纵欲就会遭殃,欲念主使精气就叫做逞强。事物过于壮盛了就会变衰老,这就叫不合于“道”,不遵守常道就会很快地死亡。

其中,“精之至”是形容精神充实饱满的状态,“和之至”是形容心灵凝聚和谐的状态。“初生牛犊不怕虎”。是因为他们心境中根本就没有“虎”。意识中的知、意、行活动没有了。他们只有本能的冲动,只有“快乐”。

返回到婴儿般的纯真柔和。外界的一切干扰都不存了。“神(潜意识)”的本质与本性就得以自然体现了。这正是中国古代养生家要求的最高境界。

所以老子又言:“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余;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国,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

        老子《道德经》为道家经典。中国自古 “医”、“道”合一。但中医重“生”,关心的是情志对后天生理的影响;而“道”家偏重于“命”,关心是先天对于后天的主导。在东方,正是“医”、“道”合一,才使中华医道的内涵如此的博大精深。




欢迎来到(www.dangdaizhongyi.com)当代中医网(fqyg.net)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当代中医-全意识正名学 ( 闽ICP备16014487号-1 )

GMT+8, 2024-12-22 13:48 , Processed in 0.093609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