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怀念祖父冯济卿和父亲冯国英
我的祖父冯怀宽,字济卿。幼读诗书,稍长考取功名,后入太医院。科班出身,补医士,任吏目。经过系统学习,临床实践(太医院每月都有固定几次由太医院老师出题的考试,考试的内容都是对中医理论临床的论述),逐步成为能够理论指导临床。由于和师兄弟讨论,又有明师指导,所以对理论和临床都有很大的提高。在教学中,给学生系统讲授中医,教学互长,对中医有更深刻的认识并且应用到临床,提高了疗效。
由于临床经验丰富,有独到的见解,能起沉疴愈大病。得到大家的信任和爱戴。从辨证论治、四诊合参到审因论治再到与人体内在联系是认识疾病的几个层次,这是由浅入深的几个层次。应该强调论治,不是诊断治疗,这是包含着中医的内涵。
八十多岁时,已经不大看病了,但很多老病号生病了还是来找爷爷看。在崇文区小市口地区官称四爷、四大爷。由于技术精湛,也得到同行的赞许。我爷爷为人谦和,从不吹嘘自己,看病时心里有底。爷爷收的徒弟中有名家之后,有学有所成在临床有所建树的同行。有一名医患胁痛,遍请名家医治不效。正好爷爷出诊回来,有人提议让这老头看看吧。爷爷谦虚地说:“众位都是先进,我已老朽,不行,不行。”众人齐声说:“我们瞧不了,您给看看吧!”爷爷从众人开的方子里,挑出一张逍遥散加减的药方,加上一位牡蛎。“先开三剂,试试。”病人服药后,痛止。但三日后复发,再服原方无效。大家一齐登门,进门就说:“您是我们大家的老师。”爷爷加上一味赤包炭,说:“这回你们不用来了。”
三十年代,我父亲冯国英在祖父那里学习,有病人的时候侍诊,没有病人时和爷爷一起总结经验、整理医案。爷爷的老伴去世后,爷爷的精力不如以前了。到了四十年代基本上就不收徒弟了。经过再次整理医案,提高对临床的认识,增订了很多内容。学无止境,活到老学到老,爷爷八十多岁时,还每天早晨起来,披着衣服,把书放在炕桌上背书。
爷爷民国三年在外行医后,医案全部保存。在爷爷的指导下,我父亲按照爷爷的思路一边学习一边整理医案。后来有两本医案我因故送人。
冯存惠
本主题由 (www.dangdaizhongyi.com)当代中医网(jk.fqyg.net)养身 于 2011-7-19 10:44 审核通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