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医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868|回复: 0

[医理探讨] 中西医学明理沟通的基础是理气阴阳论与生态系统论【九】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1-1 08:42: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西医学明理沟通的基础是理气阴阳论与生态系统论【九】

              山西医科大学附属晋中第一人民医院主任医师兼副教授(退休)郝守玉

    中医学的阴阳五行学说主要说明事物对立双方的互相依存、互相消长和互相转化的关系;五行学说是用事物属性的五行归类及生克乘侮规律,以说明事物的属性和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在中医学里,二者皆以气血津液等为基础;从宏观自然现象(生态系统)人体的变化规律,用取象比类的方法,来分析、研究、解释人体的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及人体内外的各种关系,并指导临床辨证与治疗。

    这里应该注意的是,不能把五行认为是西方文化还原论、原子论、机械论的物质概念。中国文化的阴阳五行概念、气概念、甚至万物或器物概念都与西方文化还原论、原子论、机械论的物质概念不同,后者忽略了物质之间的动态有机关系,把物质当成静止的、孤立的、分割的、机械的东西来对待,这与中国文化的上述概念是有区别的,中国文化的上述概念强调的是事物之间的动态有机关系,是从整体论、系统论的观点上出发考虑上述概念的。

    正如金可先生在阴阳系统论一文中说【因此,现代科学的“系统”同古人说的“物”为同一个概念。现代系统论专门讨论“系统”问题,而古代阴阳理论讨论万事万物,其实还是系统,因此,现代系统论和古代阴阳论所讨论的是同一个对象,同一个层面的问题】。? 

    【那么,古人究竟有一套什么样的理论体系呢?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到,古人思维中处处闪现着的系统科学之光,他们无疑就是以系统观来看待宇宙万物,看待人体的。在这个基础上发展出了一整套研究认识自然的方法体系,这个体系的本质,必然是基于系统观和系统方法的,因此可以说,中国古代先贤已然发展出一套他们自己的系统科学体系,这个体系有着鲜明的特点,其语言,概念,理论与方法自成一体,是古今中外独一无二的】。万物、器物概念尚且是系统,可见阴阳五行也是指系统而言。

     天津医科大学王英博士,撰著了《儒医理论与心身疾病治疗》,对阴阳五行学说进行了全面训诂和重新解析。引起学术界重视。他认为;

    【早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台湾学者徐复观就注意到,先秦文献中凡提到“五行”时大都是用“阴阳五行”,而提到阴阳则经常不带有五行,这说明五行是依附阴阳存在的 。遗憾的是徐复观对阴阳五行理论的考察没有关注到还有中医学的存在,也没有提及到《黄帝内经》中的相关论述。因此对阴阳理论如何驾驭五行学说没有做出进一步的探讨。实际上,阴、阳、木、火、土、金、水,在原本体系内都是抽象的概念,其中的木、火、土、金、水并不是指有形的物质。本观点的相关证据如下:   

    第一点,早期文献上不支持五行是五种物质的说法。   

行,古文是走的意思。《洪范》原文:“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郑玄《洪范注》:“行者,顺天行气也。”《春秋繁露》解释说:“行者,行也。”五行的“行”首先是动词,然后转化成描述“动”的名词。五行,也就是五种基本走势。所以接着就用了五种运动方式来说明木火土金水。可见汉代儒家理解的木火土金水,是基于阴阳运动方式作出的定义,而不是五种基本物质。至于《左传》中才出现“五材” ,这并不表示五行就是五材。“行”字在古代从来就没有“材”的含义,把“五行”解释成“五材”也就没有任何根据。这种把不同的文献的内容没经过文字训诂而硬放到一起解说的做法,在学术上是不严谨的。   《尚书 甘誓》中提到“五行,”《尚书 洪范》又细论五行。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洪范》是西周时期就成书的作品。“很多人觉得《洪范》晚出,是由于篇中首列五行,而近人的一项成见,是以为五行的出现很迟。这种论证方式,在逻辑上是颠倒的。” 建国后的中医教材中把五行和五材硬拉到一起,也因为文献考据不足而承认是一种推测 。对五行理论发展的“疑古”考证,逻辑上是错误的。根据“疑古派”的逻辑,凡是涉略五行的先秦作品,大都是汉代以后的伪作。凡是有金、木、水、火、土之类文字出现的,就必然是讲古代的五行理论。按照这些考证,很多文献被认定为西汉以后完成却伪称是先秦作品。随着郭店楚墓竹简出土,证明《尚书》确实为周代作品而非汉代人伪作的。   

   第二点,五行学说在儒学和中医学上发挥的只是哲学作用,而不是物质作用。   

近年来,中医学者也说明在用于疾病研究的方法论中,五行已经不再是五种物质,而是哲学概念 。更重要的是,中国古代在《黄帝内经》以后一直把用于分析生命现象的阴阳五行当成哲学概念解说,而不是当成朴素唯物论来解说。这就导致了五行学说对秦汉之后的儒学发展也就一直发生了方法论上的作用 ,而不是五种物质的作用。从战国到明清,各种医学、儒学著作大都是用变化和作用来理解五行关系,如《黄帝内经》 、董仲舒的《春秋繁露》 、班固的《白虎通》 等都是类似的理解。   

   第三点,五行理论本身不支持物质说法。   

五行表达了阴阳之间的关系。五行在生命体内的相互依存,表达了阴阳之间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关系;五行之间的相互制约,表达了生命运动所具有的内部规定性;五行的运动和转化,表达了阴阳之间不断发生力量变化的消长关系;五行不能独立存在,同生同灭,表达了阴阳并行不悖的关系。阴阳之间的这种重要关系,也无法用五种物质关系来理解。五行所描述的是不能分割的一体关系 ,是生命体内的互相支持、互相制约又不断变化的关系,而不是五种独立个体之间的关系。金、木、水、火、土,这五种物质之间缺乏严格的互相支持关系,可以独立存在。而在五行学说中,没有一“行”可以离开其他的四“行”而存在。因此把五行说成是五种物质是牵强附会的。   

   第四点,五行理论的功用不支持物质说法。   

五行理论是用来解说天地万物变化的。所以中医学总是用运行不息来理解五行。中医学的阴阳关系,是通过五行(木、火、土、金、水)来表述的。阴阳五行,描述了生命系统内部所必须具有的相互支持和相互制约力量,因而形成了对生命特殊的看法。五行理论把生命描述成活的、不断运动发展和能够维护自身平衡的生命,而这一作用无法用把五行看成五种物质的理论来完成。】

    这样看来,五行不能与阴阳分开而认为是还原论、原子论、机械论的物质概念。实际上阴阳五行与阴阳八卦同样都是阴阳系统论,都是属于系统论的概念范畴。我们也认为阴阳五行学说的金木水火土已经上升为具有哲学层面的系统状态含义。

    可见,金木水火土这些五行的名称,其实就是古人所取的象,每一组象取一套名字,五行之木火土金水,六气之三阴三阳,八卦的天地风雷山泽水火。这种命名法其实是从比类取象思维发展而来,因为只要是用上述五种或八种阴阳态势来描述系统,他们都有一一对应的特征相似性,即特征“象”的相似性,很自然的,我们用最常见,最熟悉,最易理解的系统“象”加以命名,那就极容易获得“触类旁通”的效果。当我们看到金,木,水,火,土时,千万不要理解为五种或五类具体物质。,他们不过是五种阴阳状态的“标准象”罢了,也就是说古人把这几个象选作标准的特征状态,以便人们更好的理解并准确的类比。用象来描述系统的运动变化状态,可以去繁就简,把握大局,这是古人研究自然的基本方法,也是中医理论研究的基本方法。

 阴阳五行与阴阳八卦的象概念,按现代系统论的观点,就是系统状态的描述,与现代生态系统论所说的水、碳、氮、矿物等物质,随着能量的转换,而循环在土壤、植物、人体之中的状态过程的认识,是一致的,中西文化、中西医学面对这些共同的客观现象、客观规律,虽然表达时所应用的概念、语言不同,但是这些障碍,并不能阻止它们之间的沟通。马桢伟先生认为,

  【现代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告诉我们,物质、运动、秩序(质量、能量、信息)是组成世界的三大要素,世间万事万物(小到电子、大到宇宙)都是此三要素的的复合体。物质和能量是信息的载体,信息是物质能量在时空中存在和变化的秩序,物质能量一旦成“物”即构成系统,就表现为相对有序性,其有序状态又是通过信息控制来实现的。故任何“物”物质能量系统中都同时存在着信息控制系统,都是在信息控制系统的控制下进行运动】。

   生态系统中,以水及其溶解物质为基础,在能量信息的推动控制下的运动变化,是生态系统万物阴阳互根、正负反馈,系统状态初生.上升.鼎盛.转折.下降.衰亡阶段发展变化的核心,对于肉眼能观察到的生态系统的这些宏观状态,阴阳五行学说做了一些国画泼墨式的、系统黑箱式的、整体模糊式的轮廓勾画。并且指导了中医学的创立与发展。为了实现中西医学的明理沟通,首先应明确阴阳五行学说在生态系统研究中,应该具有的地位。



本主题由 (www.dangdaizhongyi.com)当代中医网(jk.fqyg.net)养身 于 2011-9-16 13:13 审核通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当代中医-全意识正名学 ( 闽ICP备16014487号-1 )

GMT+8, 2024-5-12 16:44 , Processed in 0.402519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