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医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137|回复: 0

[医理探讨] 三焦即胰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1-1 08:52: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医脏象学说中的三焦为六腑之一,但三焦的部位在哪里?指的是人体内哪一个脏腑?中医学术界至今也没有定论。有的只是一些猜测,如有的说三焦有名无实,有的说心肺属上焦,脾胃属中焦,肝肾属下焦,有的则说三焦是指从咽喉至肛门、尿道口的一个大皮囊,是水液之通道等等,总之没有一个固定的说法,都是猜测。我们认为“三焦就是胰腺”。这句话,既不是空穴来风,也不是异端邪说。我们之所以提出这个问题是因为这一问题既涉及如何运用中医理论来治疗胰腺病变,也涉及中医理论的完整性,因此必须论述清楚。

    为什么说三焦即胰腺?为什么说三焦与胰腺是同一个脏腑的两个不同名称?我们经过长期探索与实践后认为“三焦”是“胰腺”的古代名“胰腺”是“三焦”的现代解剖学脏腑名。自古至今,当西医未传人中国之前,中医典籍中从未出现过“胰腺”这一名称。中医和西医对同一事物使用不同的称谓是常有之事,并不奇怪。

    中医数千年来一直将胰腺称为三焦,那么胰腺之名从何而来?胰腺是西医的脏腑名,西医是外国医学,汉语与外语是不同的,胰腺是翻译过来的一个脏腑名。由于西医的普及,故被广泛引用而得到普遍认可。又如中医的湿温病被西医称之为“伤寒”,中医的“病”字被西医称之为“炎”字,致使有些医生一味的使用清热解毒药来治疗炎症,导致不良后果等等。翻译的错误,导致了医学内容的混乱,因此必须提醒那些研究医学的专家们,应该对此引起重视。

    三焦的“焦”字作何解?“焦”作字形分析是一张胰腺的位置图,以功能分析“三焦”是一张胰腺的生理功能图。“焦”字经拆解后,“焦”字中的“人”字代表胰腺本身,二个“土”字代表脾胃,下面“四点”代表肾脏,胰腺在人体的位置是在横隔之下,旁靠脾胃,下面是肾脏,“焦”字就是一张完整的胰腺位置图。从经络学角度来讲,手少阳三焦经从头上的丝竹空穴,经耳后下人肩,走臂外正中到无名指端关冲穴,其支者从缺盆下入胸中,络心包,下幅属三焦。而且三焦俞的穴位在膀胧经上排列的与内脏对应的位置在隔下胃俞之下,肾俞之上。《灵枢·经脉》亦明确指出:“手厥阴之脉,出属心包络,下隔,历络三焦。手少阳之脉,散络心包,合心主”。从这里可以清楚地看出三焦的部位在幅下。既然《内经》有关条文已指明三焦的部位在隔下的脏腑除胰腺之外都有归属,故三焦所指非胰腺莫属,再作其他猜测就毫无意义。

    三焦的功能:三代表了天地人、上中下三才,即全身,三焦主管全身的脏腑功能。《灵枢·本输篇》曰:“三焦者,中读之府也,水道出焉,属膀胧,是孤之府也。”这里“是孤之府也”是说三焦独有的主水功能有别于其他脏腑。即它的生理功能既不同于脏,也不同于腑。“疏通全身水道,将水液归属于膀胧,排出体外”是三焦独有的生理功能,因此称为“是孤之府也”。三焦主水道的功能是如何实现的?《脉诀汇辨》曰:“谓之中读者,以其如川如读,源流皆出其中,即水谷之入于口,出于便,自上而下,必历三焦,故曰,中读之府,水道出焉。膀胧受三焦之水,而当其疏泄之道,气本相依,理同一致,故三焦下输出于委阳,并太阳之正,入络膀胧,约下焦也。然于十二脏之中,惟三焦独大,诸脏无与匹者,故曰是孤之府也。要知三焦虽为水读之府,而实总护诸阳,亦称相火,是又水中之火府”。从“入络膀胧,约下焦也”这几个字可以看出,三焦非但有疏泄水道之功,还有约束控制下焦膀胧排尿之功。这与胰腺病变之糖尿病(消渴病)的下消病变多尿证相吻合。从“要知三焦虽为水读之府,而实总护诸阳,亦称相火;又是水中之火府。”可以看出三焦主水(维持人体水液代谢)的功能是靠阳气、靠火的动力。肾为水火之脏,水中有火,这就是焦字下面四点之含义。焦字中之二个土字,即脾胃,脾主湿胃主燥,脾主运化水湿的功能与三焦相同,但三焦之火盛会使胃火旺而致多食,这又与胰腺病变之糖尿病(消渴病)的中消病变多食证相吻合。正常的火为生理之火(少火),少火生气;火过盛则为病理之火(壮火),壮火食气则气衰。气为肺所主。气衰火盛则水为之消,出现求水自救之多饮证。这与胰腺病变之糖尿病(消渴病)的上消病变多饮证相吻合。故三焦(胰腺)火盛(炎)则气衰,气不生血能使血为之变,即营中之糖不能转化为血,致使血糖过高,形成糖尿病。因此糖尿病的病因是火盛气衰,气不化血,使血糖超标。皆是三焦(胰腺)生理功能失常的表现。

    三焦之实体与功能:中医的脏象学说是基于天人合一的整体观以及脏象经络等理论的黑箱理论,而西医的脏腑学说是基于生理解剖学的白箱理论,对人体内脏腑功能的理解,中医与西医不可同日而语。脏腑学说专讲脏腑实体,脏象学说既讲脏腑之实体,但重点却落实在“象”上,讲究的是“病生于内,必形之于外”之脏腑功能,认为外部形体及精神的一切变化都是内部五脏功能正常或病变的反映,信息通过经络传递。如中医对“喜、怒、忧、思、悲、恐、惊”等神志活动分属于五脏的理论,中国人人人皆知,如“心里想”“心想事成”“肚里做文章”“满腹经伦”“肝主谋虑,胆主决断”等等,西医皆不可理解,认为是脑子的功能。又如“肝开窍于目”等五脏在人体开窍的理论,西医用解剖的方法皆不能证明。更不用说对同一个脏腑中西医使用了不同的名称,对它赋予的中医生理功能,西医更不能理解。当今研究医学的专家们都是用研究西医的方法来研究中医,来求证中医,故对“三焦即胰腺”这一事实不能接受,无法认同。都是以三焦的功能来猜测三焦之实体。

    对西医不能理解“胰腺即中医之三焦”可以谅解,但对中医界将三焦的功能误认为是三焦的实体这一现象我们觉得奇怪。在中医界古人与今人为何不同?今人都将古人所讲的三焦功能误认为三焦之实体,而且写人《中医基础理论》第七版教材就不得不让人深思。《灵枢·营会生会》开头第一、第二段讲的是营卫二气之生成及昼行阳、夜行阴,阴阳相贯,如环无端之运行与寐痞之关系;第三段开始讲到三焦,并进一步讲述营卫二气“卫出上焦,营出中焦,皆出于胃之上口”的运行路线,最后一段讲的是三焦疏通水道的功能,而且讲明“下焦者,别回肠,注于膀胧而渗入焉”,小肠的功能是分清泌浊,三焦将小肠泌浊而来的无用浊液注于膀胧而排出体外,最后一句“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读,此之谓也。”中的“如雾、如沤、如读”讲的都是三焦功能,“此之谓也”是说最后一句是整篇文章的总结。文章中“卫出上焦,营出中焦,皆出于胃之上口……下焦者,别回肠”指出了三焦的具体部位,即胰腺。清代温病学家薛生白《湿热病篇》谈的是三焦的功能与治法,吴鞠通的《温病条辨》讲的是三焦的功能,并提出治法“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治中焦如衡,非平不安;治下焦如石,非重不沉。”。难道这些都不是事实?为何要视而不见?曲解为三焦之实体。

    三焦脉象及在寸口之定位:足少阳为胆经,与厥阴肝经相表里;手少阳为三焦经,与厥阴心包经相表里;从解剖位置看,胆附于肝,胰附于脾,居中焦;从三焦之功能看,上、中二焦主要是将中焦脾胃化生的营卫二气,宣发输送到全身,下焦重点是疏通水道,排泄尿液;从五行角度看,肝属木,心包属火,脾属土。故三焦之生理脉象应以弦为主兼带缓象(弦为肝脉、缓为脾脉)居中部,其他皆为病脉。在寸口之定位应在右关稍后尺前的关尺之间。

    《伤寒论》中不讲十二经病而只讲六经病之足经,是对《内经》理论的发展,因仲景先师认识到同名经所属腑腑的生理功能基本相同而病理变化同中有异,足经长而手经短,足经可以概括手经,故只论足经而不论手经。如胆藏精汁而主消化,胰(三焦)亦藏精汁而主消化,同居中焦;胆附于肝与肝相表里,五行属木,主疏通气机,肝体阴而用阳,故胆之诊脉部位在左关,而胰(三焦)虽与厥阴心包相表里,五行属火,但附于脾,内藏少阳相火而主疏通水道,故三焦之诊脉部位在右关稍后之关尺之间(木生火,火生土)。胆与三焦(胰)同属少阳同居中焦(半表半里),故具有管理全身脏腑功能的共同特征(十一脏皆取决于胆,三焦者,中读之府也,水道出焉),人体生命活动中的全部(十一脏)行为及思维皆要依靠胆的决断功能,而全身的水液代谢正常,要依靠三焦的决读功能。少阳证的主方为小柴胡汤。故三焦(胰腺)病变可以根据三焦特有的主水功能对小柴胡汤进行加减治疗,如采用苍术化湿,黄茂补气,玄参、二冬滋阴,石膏、知母清热,丹参、桃红活血等等,抓住六腑以通为补,以通为顺的特点,抓住三焦疏通水道的特点,随证加减治之,或通中有补,或通中有清,或通中有温,或通中有化,关键全在一个通字。

    要为胰腺正名:在治疗糖尿病的治法上,既然古人对三焦即胰腺这一问题已有深刻认识,为什么不直接将三焦称为胰腺,道理很简单,因古时还没有胰腺这一脏腑名,胰腺是西医的现代解剖学器官名。而且将胰腺称之为三焦,更符合胰腺的实际情况。是胰腺的一种巧夺天工的中医脏腑名称,故中医没有必要将三焦改称为胰腺。

    弄清“三焦即胰腺”的积极意义:由于弄不清楚三焦即胰腺这一事实,致使目前的中医对胰腺在脏象学说中的地位不明,导致对胰腺的病变不能明确治疗途径。看清了三焦即胰腺这一事实,就能明白:胰腺属六腑之一,治疗胰腺病变应以通为补,以通为用;也可以应用经络学说,用首尾循经取穴法,用五输穴、原穴、络穴、合穴、郑穴等理论,直接用治疗三焦的理论来治疗胰腺病变,能够有效解决目前医学上存在的治疗胰腺病变的难题。我们相信“三焦即胰腺”这一问题的提出,必将导致三焦胰腺理论探讨与研究的热潮,为治疗胰腺病变作出有益的贡献。

    此文为我诊所对三焦的一得之见,仅作抛砖引玉之举,希中医界同仁共同探讨,共同为发展中医事业出力。




欢迎来到(www.dangdaizhongyi.com)当代中医网(jk.fqyg.net)养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当代中医-全意识正名学 ( 闽ICP备16014487号-1 )

GMT+8, 2024-12-23 00:48 , Processed in 0.102760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