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医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415|回复: 0

中医、气功科普连载第八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7-23 14:47: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医、气功科普连载第八期
                     作者:山下小林子  2017.7.20 芬笙山人工作室,于福清市
第二节    上焦府中的藏象系统(心与肺)
内意识藏象系统的上焦或称上焦象,也可称为上焦府,大体上的位置在胸横膈以上的胸腔中。府内“住着”两个藏象。一个在左边叫心藏象,一个在右边叫肺藏象。
一  心藏象系统
内意识系统五藏象之一的心象在上焦府中,即在胸横隔的胸腔左边。
(一)经典原著的分析与点评
1  经典原著
(1)《黄帝内经·素问·灵兰密典论篇第八》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
(2)《黄帝内经·素问·六节藏象论篇第九》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其华在面,其充在血脉,为阳中之太阳,通于夏气。
(3)《黄帝内经·素问·五藏生成篇第十》心之合脉,其荣色也,其主肾也。……诸血者皆属于心……。
(4)《黄帝内经·素问·脉要精微论篇第十七》心为牡藏,小肠为之使……。
(5)《黄帝内经·素问·平人气象论篇第十八》藏真通于心,心藏血脉之气也。
(6)《黄帝内经·素问·宣明五气篇第二十三》心恶热……五藏化液;心为汗……五藏所藏;心藏神……五藏所主;心主脉……。
(7)《黄帝内经·素问·解精微论篇第八十一》夫心者,五藏之专精也,目者其窍也,华色者其荣也……。
2  白话(解释上文)
(1) 在人体内,心是主宰全身的君主之官,它是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的由来。
(2) 心是生命的根本,为神所居住的地方;其华表现在面部,其功用是充实血脉,是阳中的太阳,与夏气相应。
(3) 心与血脉有特殊的联系,其荣华表现在面的色泽,制约心的是肾。……所有的血,都灌注于心……
(4) 心是阳藏,和小肠互为表里。
(5) 夏天是藏真之气通心的季节,心藏血脉之气。
(6) 心厌恶热……五藏各有所化之液;心之液化为汗……五藏所藏:心藏神……五藏所主:心主血脉。
(7) 心是五藏的专精,两眼是它的外窍,光华色泽是它的外荣……阳。
3  现代基础分析
精神意识、思维、阳,太阳,夏;两眼、脸部、气、血脉、汗;心、肾、小肠等都分别具有完全根本不同的心理学、季节、生理学与解剖学意义,为什么会混为一谈?实在无法理解,中医学真是奇怪极了。
4  山人点评
看起来中医与西医是在不同文化背景下所发展起来的两种则然不同的“医学”。随着现代基础分析和本笔者的点评不断深入,这种分岐越来越明显。我们完全可以看出,以中医为代表的中国传统医学,从意识学与全意识学的角度出发,总是把许多复杂的事物非“独立”性地与事物的整体联起来进行研究。他们显然认为若把复杂的物质与整体联系简解成最基本的单元,就要把许多重要的信息都去掉,认为这样做的结果,其复杂的物质与事件的构成方式和组合,以及连接的本质就完全变了样。因此,复杂的事物是不可分割的,这就是整体观的优势。而持还原论的西医则把存在于整体中已有的不可分割的复杂事物残酷地切割出来,然后进行层层分割(剥离),推理(丧失)和抽象(精简现象),经这样地研究后而得出来的整体肯定不能代表原本存在的本来事实,而只是真实局部。真正的事实,已经被“强行”“阉割”,经扭曲后的它已经与本来事实相去甚远,或是已经变了调和面目全非了。因此持整体观的中医学对西医来说,无疑是现代西医的新医学领域,我们可以从现代的乙脑、流行性出血热、“非典”等病的防治看到中医优越性的冰山一角。
(二)经典原著的分析与点评。
1  经典原著
(1)《黄帝内经·灵枢·精神第八·法风》心藏脉,脉舍神……
(2)《黄帝内经·灵枢·脉度第十七》心气通舌,心和则舌能知五味矣……
(3)《黄帝内经·灵枢·口问第二十八》阳气和利,满于心,出于鼻……
(4)《黄帝内经·灵枢·师传第二十九》五藏六府心为之主,缺盆为之道,骨有余,以侯。
(5)《黄帝内经·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第四十四》心为牡藏,其色赤,其时夏,其日丙丁,其音微,其味苦……
(6)《黄帝内经·灵枢·本藏第四十七》心小则安,邪弗能伤,易伤以忧;心大则忧不能伤,易伤于邪。心高则满于肺中,悗而善忘,难开以言;心下则藏外,易伤于寒,易恐以言。心坚则藏安守固;心脆则善病消瘅热中。心端正,则和利难伤;心偏倾则操持不一,无守固也。……黄帝曰:何以知其然也?岐伯曰:赤色小理者,心小;粗理者,心大。无者,心高;小、短,举者,心下。长者,心坚,弱小以薄者,心脆。直下不举者,心端正;倚一分才,心偏倾也。……心合小肠,小肠者,脉其应……心应脉,皮厚者,脉厚,脉者厚,小肠厚;皮薄者,脉薄,脉薄者,小肠薄,皮缓者,脉缓,脉缓者,小肠大而长,皮薄而脉冲小者,小肠小而短;诸阳经脉皆多纡屈者,小肠结。
(7)《黄帝内经· 灵枢·论勇第五十》勇士者……其心端直……怯士者……短而小……
(8)《黄帝内经·灵枢·天年第五十四》人生……六十岁,心气始衰,苦状悲,血气懈惰,故好臣人。
(9)《黄帝内经·灵枢·邪容第七十一》心者,五藏六府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其藏坚固,邪弗能容也……
(10)《黄帝内经·灵枢·九针论第七十八》心恶热……五液:心主汗……心存神……心主脉……
(11)《黄帝内经·灵枢·大惑论第八十》目者,心之使也,心者,神之舍也……
2  白话(解释上文)
(1)心主藏脉,脉中舍神……
(2)心气与舌相通,心气调和,舌就能辨别五味。
(3)阳气和畅,充满心胸,从鼻孔中喷出。
(4)心是五藏六府的主宰……
(5)心是牡藏,在五色中属赤,在五时中属夏,在五音中属微,在五味中属苦……。
(6)心小会神志安定收敛,邪气不能伤害,但如果忧愁过度则容易伤害之。心大,忧愁不能伤害,但易受到邪气的伤害。心高会使肺部胀满,心中烦闷,容易忘事,因为神高,难以用语言开导。心低会内部心阳涣散,易受寒邪伤害,易受言语的恐吓。心坚守,就神志安定,神守坚固。心脆弱,则血脉上行,容易患消瘅胃热的病。心端正,就神志平和,顺利,不易受到邪气的伤害。心倾斜,就言行动摇不定,缺乏主见。
黄帝问:如何知道是这样的呢?岐伯答:肌肤纹理色红,细密的,心小,纹理粗糙的心大。没有胸前蔽骨的,心高;胸前蔽骨短,小而高的,心低。胸前蔽骨长的,心坚实,胸前蔽骨弱小而单薄的,心脆弱。胸骨剑突直向下而不突起的人,心端正,胸骨剑突偏向一边的人,心倾斜不正。
心是与小肠相对应的,脉又和小肠相对应。
因为心应脉,皮肤厚的,脉管壁厚,脉管壁厚的,小肠就厚;皮肤薄的,脉管壁薄,脉管壁薄的,小肠就薄;皮肤驰缓的,脉管松缓,脉管松缓的,小肠大且长;皮肤薄而脉虚小的,小肠小且短;诸阳经的络脉,显现在肤表盘曲不舒的,小肠就曲解不舒。
(7)性格勇敢的人……心是端正而直的……怯懦的人……胸部剑突短,而且小……
(8)人生……六十岁时,心气开始衰弱,这时人容易产生忧愁悲伤的情绪,血气下降,因此喜欢静卧。
(9)心是五藏六府的君主,是精居住的地方。心坚固,则会是不容邪气侵入的。
(10)心厌恶暑热……心主汗……心藏神……心主宰脉……
(11)眼睛辨别物体的能力,是心指使的,而心藏是神气寄居的处所。
3  现代基础分析
意识有显意识(清醒)、钝意识(模糊)、潜意识(睡眠)等三种,合称叫全意识。
有关意识,法国哲学家笛卡儿(1596~1650)说:“我思故我在”。这句话开启并仍然是现代最大争论之一,这场争论直到现在还在热烈地进行中,跟笛卡儿在世时一样,这场争论正进入白热化,距离完全解决它仍遥远无期。许多人争论的要点是:人类存在有意识,能进行思考,能感受各种情绪变化,能对客观世界有主观的看法和经验,这些种种到底意味着什么?难道还有其它科学问题比这些事实的存在更重要?意识是什么?我们已有的许多科学精英会了解意识吗?这是一个唯一的甚至我们不知道如何提问的重大科学问题,毫无疑问的是如果它能有任何技术或学术上的重大发现与发展,都会对人类社会做出完全改天换地的贡献。因此我们可以大胆地说意识将会是21世纪头号的科学问题。中医学的藏象学说,在两千多年前已经为我们开了一个好头。
因此,可以说:谁能理解与明白意识,并能从基础上主宰了意识,谁就是世界的主人。有关中医学中与现代人完全冲突的种种说法,难道会是数千年前的古中国人就已经掌握了意识的知识?并已经利用所谓《全意识学》中的“内意识学”研究了人体结构,这绝对代表先进与超前,对此我们现代人如何评价与看待中医学,结论如何?都将让人们拭目而待!
4  山人点评
众所周知,现代心理学的研究已经相对成熟,并且看来心理学事实上仍还无法解释中医学理论中的种种现象和奇迹,因此我们只能等待!而源于心理学又高于心理学的《全意识学》则只是刚刚起步。而且目前它只是处在一种新生的萌芽状态,被我们随手用来点评中医学尚有许多不足之处,因此在无形中,的确困难重重。但是我们决心已下,破釜沉舟,没有退路,只能做下去。全国中医团结起来,中医现代化的重担已经在肩,那怕千难万险,非我莫属,任重而道远。
(三)经典原著的分析与点评
1  经典原著
《针灸甲乙经》心……在气为噫,在液为汗。
2  白话(解释上文)
心在气方面的表现为噫,在体液方面的表现为汗。
3  现代基础分析
如果说西医是分析、推理的科学,那么实在无法理解,中医中所说的心和气,又怎么和体液中的汗之间产生了最直接的关系。
4  山人点评
都说中西医结合,怎么结合?如果不知道自己“性”什么?那就只能接受西医“改造”,象近百年所做的“改造”那样,一事无成。因此在未明白中医是怎么回事的情况下,特别是中医能在当代科学中充当什么“角色”,并在它未占领其所应有的现代医学地位的情况下,强制接受用西医改造,彻底地让中医来个西医式的改变。显然是放任“无知”的小孩子去推还没有在悬崖边站稳脚根的大人,真正如此,中西医结合之路便会是一条绝路,中医将真正走向末日。中西医结合的学子,将是中医的掘墓人。
(四)经典原著的分析与点评
1  经典原著
(1)《难经·三十二难》心者血……血为荣……
(2)《难经·三十四难》心色赤,其臭焦,其味苦,其声言,其液汗。
(3)《难经·三十五难》小肠者,心之府……
2  白话(解释上文)
(1)心主血的循环……血为荣气所化的营养物质……
(2)心所主的颜色是赤色的,在五气中属于焦气,苦味先入于心,生病时发出的是澹言乱语的声音,所化生的体液是汗。
(3)小肠是六府之一,它和心是相互成表里关系的。
3  现代基础分析
随着中医经典原著的展开,我们看到了一个根本不同于西医的东方医学新世界。
4  山人点评
中医根本不同于西医,我们可以从心藏象的功能如心为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心与小肠相互表里,心色赤……等等与西医心脏功能完全不同。但是把它们做为全意识学的内意识系统中的心藏象各种功能却又是句句“合理”样样可能。
(五)经典原著的分析与点评
1  经典原著
(1)《脉经·卷第三》心象火,与小肠合为府。其经手少阴,与手太阳为表里。其脉洪。……其候舌……其宜甘,其恶咸。
(2)《脉经·卷第六》少阴,心脉也,心主血脉。
2  白话(解释上文)
(1)心属火,与小肠府相表里,经络中的手少阴经为心经,手少阴与手太阳经是互为表里的。心其脉的表现为洪……心开窍于舌……适宜甘味,恶咸味。
(2)心主血脉,少阴脉为心脉。
3、现代基础分析
中医学的心象部分,与现代心理学、解剖学等基础知识中的大脑、心脏等“无关”。
4  山人点评(小结)
全意识的内意识系统象的心象,位于胸腔,胸膈膜之上的左边,外边有“心包象”护卫着。心象为神之居,血之主,脉之宗;心象属火,有主宰生命活动的作用。心藏象的生理功能有二,一是主血脉;二是主神志。心藏象与其它人体结构的关系为:心藏象开窍于舌,其华在面,在志为喜,在液为汗。手少阴心经与手太阳小肠经在心与小肠之间相互络属,故心与小肠相互为表里。
(六)心包藏象
心包藏象顾名思义,便是包裹在心象外边的包膜,具有保护心象的作用。当外邪侵袭,心包藏象应替代心藏象而得病,而出现温病学中热病出现神昏、谵语等症被称为“热入心包”,或“蒙蔽心包”等。
古代医论如下:
1《医学正传》说:“心包络、实乃裹心之包膜也,包于心外,故曰心包络也。”
2《医贯》说:“心之下有心包络,即膻中也,象如仰盂,心即居其中。”
3《黄帝内经·灵枢·胀论》膻中者,心主之宫城也。
4《黄帝内经·灵枢·邪客第七十一》心者,五藏六府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其藏坚固,邪弗能容也。容之则心伤,心伤则神去,神去则死矣。故诸邪之在于心者,皆在于心之包络,包络者,心主之脉也,故独天腧焉。
二  肺藏象系统
内意识系统中的肺象位于上焦府(象)的右边是五藏象中的最高位,因此被人称之为华盖。
(一)经典原著的分析与点评
1  经典原著
(1)《黄帝内经·素问·秘典论篇第八》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
(2)《黄帝内经·素问·六节藏象论篇第九》肺者……为阳中之太阴,通于秋气。
(3)《黄帝内经·素问·五藏生成论篇第十》肺……其主心也。……诸气者皆属于肺。
(4)《黄帝内经·素问·平人气象论篇第十八》藏真高于肺,以行卫阴阳也。
(5)《黄帝内经·素问·宣明五气篇第二十三》肺恶寒……五藏化液……肺为涕……五藏所藏……肺藏魄……
(6)《黄帝内经·素问·痿论第四十四》肺主身之皮毛……肺者,藏之长也,为心之盖也……
2  白话(解释上文)
(1)肺,是相傅之官,犹如相傅辅佐着君主的官员,主一身之气,以调节全身的活动。
(2)肺……是阳中之太阴,与秋气相应。
(3)肺受心的制约……所有的气,皆注于肺。
(4)秋天时藏的真气高藏于肺,用以运行?卫阴阳之气
(5)肺厌恶寒……五藏各有所化之液:肺之液化为涕……五藏所藏:肺藏魄……
(6)肺主管全身的皮毛……肺是各种藏器之首,是心藏的华盖。
3  现代基础分析
中医肺象中的部分功能与西医的肺脏基本相似,然而还有一些东西如肺藏魄,是阳中之太阴,运行?卫阴阳之气与秋气等等之关系则是不知所云了。
4、山人点评
全意识学的内意识系统象的肺象是内意识系统结构的一个形态组成部分,其中许多论述只能由具有“内意识视听”等功能的人去实行,才可能做到。
(二)  经典著作的分析与点评
1  经典原著
(1)《黄帝内经·灵枢·九针十二原第一·法天》阳中之少阴,肺也……
(2)《黄帝内经·灵枢·?气第十六》营气之道,纳谷为宝。谷入于胃,气传之肺,流溢于中,布散于外;精专者行于经隧,常?无已,终而复始,是谓天地之纪。
(3)《黄帝内经·灵枢·脉度第十七》肺气通于鼻,肺和则鼻能知臭、香矣……
(4)《黄帝内经·灵枢·?常卫生会第十八》人受气于谷,谷入于胃,以传与肺,五藏六府,皆以受气……
(5)《黄帝内经·灵枢·师传第二十九》五藏六府者,肺为之盖,巨肩?咽,候见其外。
(6)《黄帝内经·灵枢·阴阳清浊第四十》气之大别,清者上注于肺,浊者下走于胃。胃之清气,上出于口;肺之浊气,下注于经,内积于海。……手太阴独受阴之清。其清者上走孔窍……
(7)《黄帝内经·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第四十四》肺为牡藏,其色白,其时秋,其日庚辛,其音商,其味辛……
(8)《黄帝内经·灵枢·本藏第四十七》肺小则少饮,不病喘喝;肺大则多饮,善病胸痹、喉痹逆气。肺高则上气,肩息咳;肺下则居贲迫肺,善胁下痛。肺坚则不病咳上气;肺脆则苦病消瘅易伤。肺端正则和利难伤;肺偏倾则胸偏痛也。……白色小理者,肺小;粗理者,肺大。巨肩反膺?喉者,肺高;合腋张协者,肺下。好肩背厚者,肺坚;肩背薄者,肺脆。背膺厚者,肺端正;胁偏疏者肺偏倾也。……肺合大肠……肺应皮。皮厚者,大肠厚;皮薄者,大肠薄;皮缓、腹裹大者,大肠缓而长;皮急者,大肠急而短;皮滑者,大肠直;皮肉不相离者,大肠结。
(9)《黄帝内经·灵枢·天年第五十四》人生……八十岁,肺气衰,魄离,故言善误。
2  白话(解释上文)
(1)阳中的少阴是肺,因为肺是阳部的阴藏。
(2)营气的通道,能够容纳谷物是最重要的。谷物进入胃中,变成了气传送到肺部,流溢于五藏发散到六府。谷气的精华部分,流传于经脉里,一直运行而不停止,周而复始,这就是天地的运行规律。
(3)肺气和鼻相通,肺气调和,鼻就能辨别香臭。
(4)人是从谷物那里接受气的。谷物进入胃里,胃里的谷气就传到肺里,接着连五藏六府也因此接受了气。
(5)五藏六府中肺的位置最高,因此肺又被称为五藏六府的华盖,人的肩膀有高低,咽头会升,从这些外部特征,就可以看出肺气的虚实。
(6)气的大体上的区别是:谷物的清气上注入肺,谷物的浊气下流入胃。胃的浊气所化生的清气,又能上升于口。肺中清气,清而浊的,下行注入十二经脉,并内积于气海膻中。……手太阴肺经接受的清气最多,其中清气上走耳、口、鼻而成为视、听、味、嗅等感觉。
(7)肺为牡藏,五色属白;五时属秋;在日属庚辛;在五音属商;五味属辛。
(8)肺小,饮水就少,不易患喘喝病。肺大,饮水就多,易患胸痹、喉痹、气逆的病。肺高,气就上冲,两肩抽动喘气、咳嗽。肺低,就居于横膈之上,下逼肝藏,易发生胁下疼痛。肺坚实,就不会咳嗽,气上冲的病。肺脆弱,就易患消瘅病,易受到邪气的伤害。肺端正,肺气和顺,不易受到邪气的伤害。肺倾斜。胸部半边疼痛。……肌纹理色白,细密的,肺小;纹理粗糙的,肺大。肩宽胸突而咽喉深陷的,肺的位置偏高;两腋相距离近,两胁外开的,肺的位置偏低。肩背宽厚的,肺坚实;肩部,背部肌肉单薄的,肺脆弱。背部,胸部肌肉厚实的,胁肌偏且稀疏的,肺偏歪。……肺对应大肠……肺对应皮肤,又与大肠相合。皮肤厚的,大肠厚;皮肤薄的,大肠薄。皮肤松驰,腹围大的,大肠松驰而长;皮肤紧的,大肠紧而短。皮肤滑的,大肠平顺;皮肤不相依附的,大肠结曲。
(9)人生80岁时,肺气衰竭,丧魂,失魄,因此说话容易错乱。
3  现代基础分析
中医理论中的部分肺象功能与现代肺脏功能的论述大体上是相合的。
4  山人点评
内意识系统中的肺象其位置居五藏的最高位,因此被人称之为“华盖”。黄帝、岐伯等古人从人的全意识的内意识中,可以感知到肺叶娇嫩,不耐热,因此他们认为肺藏象是易感受到外邪侵害的,因而又被称为“娇藏”。肺藏象是魄所居之处,气之主,其五行属金。功能是:主气,主呼吸,主宣发肃降,通调水道,肺,朝百脉而主治节,以辅佐心去调节气血的运行。肺上通喉咙,外合皮毛,开窍于鼻,在志为忧,在液为涕。手太阳肺经与手阳明大肠经相络属于肺与大肠,故肺与大肠为表里关系。
(三)经典原著的分析与点评
1  经典原著
(1)《难经·三十二难》肺者气……气为卫……
(2)《难经·三十三难》肺者,非为纯金也……。大言阴与阳,小言夫与妇。释其微阴,婚而就火,其意秋,又行阳道多,故今肺得水而浮也。
(3)《难经·三十四难》肺色白,其臭腥,其味辛,其声哭,其液涕。
(4)《难经·四十难》肺主声…
2  白话(解释上文)
(1)肺调一身之气……气是卫气行于脉外有卫外的功能。
(2)肺并不完全属金……从大的方面去看以阴阳来说,从小的方面去看以夫妻来说。因其属性与火亲近,所以往往有少量的肺阴与火结合,但肺主要的属性还是以阳为主,所以肺得到水就浮了。
(3)肺主白色,在五气中属腥气,在五味中辛味先入于肺,生病时发出的声音是哭泣的声音,所化生的液体是涕液。
3  现代基础分析
肺与白的颜色、辛味、腥气、阴阳、气、卫、属金、属水等等,做为西医根本不明白这些东西为什么会“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4  山人点评(小结)
内意识系统中的肺象,象“华盖”一般地位于上焦府右边的最高位的上胸腔中。肺象为魄之处,气之主,五行属金。主要功能:主气、司呼吸,主宣发肃降,通调水道,朝百脉而主治节,以辅心气血的运行。肺上通喉咙,外合皮毛,开窍于鼻,在志为忧,在液为涕。手太阴肺经与手阳明大肠经相互络属于肺与大肠,故肺、大肠互为表里。
单以肺主气这点来说,中西医是贯通的。因此从另一个侧面也证明了中医理论的正确性,你看它不是无据可查的,也不是无中生有的,而是有的“放矢”的。问题是中医肺象的理论是全意识学的《内意识系统》(见上文)的一部分,而内意识又是《全意识学》的一部分。而所谓的现代科学则刚好在意识学这一块是个“空白”,因此它们是“无知”、“无辜”与非“万能”的,是应当对“意识学”进一步学习和研究的。而我国古先贤都早在二千多年前就知道了内意识学的“内意识”秘密,并系统地写在《黄帝内经》、《难经》等古医书中,谁是谁非!谁优谁劣,这还不是明摆着!………做为中国人真光荣!伟哉!华夏的祖先们!
5  山人讲故事:西医吓唬中医
有一个幽灵叫西医,已经在中国游荡了两百年。毫无疑问,西医与中医不同,也已经为中国人的健康做出极大贡献,彻底改变了中华大地的卫生面貌。但你们可以问一下老中医们,他们已经全部被这个幽灵吓唬过度,彻底没了自信心,魂飞魄散,胆战心惊,而且全部见西就“化”。
虽有政府支持中医,但全中国的中医院与在校的学子,都已西化。他们异口同声,中医落后、不科学,愿意把所有的中医知识,进化成西医。然后转型成西医,最后坚决不做中医?!嗨!我们不得不说,他们的反应实在太偏激,过度了!
马车见汽车、扇子见电风扇、天然冰见冰箱,“民不聊生、天下大乱”,马车、扇子、天然冰会全没了,有必要有可能吗?达尔文进化论,说的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但雄孔雀是动物界的奇葩,没事就拖着长长的尾巴,漂亮的羽毛,嘚瑟着。既妨碍进食,又消耗能量,还不利于逃跑,达尔文伤透脑筋。
原来是雌孔雀喜欢漂亮长尾巴的雄孔雀,没有长尾巴不漂亮没人要。最终长尾巴的雄孔雀就把基因传承下来,让孔雀传宗接代直到如今。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短时间的胜负强弱并不重要,许多因素与环境变量、人为因素、实际情况等的互叠相加相绕,最终的游戏规则与结局往往出人意料。
中医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代的这个节骨点上,将起到重大关键作用。西医正确、中医伪科学与迷信这个老皇历,肯定过时。
因此对西医来说,有当代中医这个“新物种”出现时不必惊奇,环境变了一切都变,中医的出现谁都无法改变,那怕何方张马!我们中医不需要转型与西化,时代在进步,形势天天变,该死的“去死”,象何方张马,该活的照样活,象中医。
做中医是我们的命,命运已定跑不了,该做什么,就做什么,“适者生存”。我们不做西化,我们要进化与现代化,欢迎所有人参与我们的长征进程。这事情很难,很难!但需要我们长期,坚定不移地把它做下去,这叫命,它的前途是命运。让西医 “吓唬”见鬼去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当代中医-全意识正名学 ( 闽ICP备16014487号-1 )

GMT+8, 2024-12-22 13:18 , Processed in 0.080515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