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医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865|回复: 0

中医、气功正名科普连载第十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8-4 14:55: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医、气功正名科普连载第十期
                     作者:山下小林子  2017.7.28 芬笙山人工作室,于福清市
第四节  下焦府中的藏象系统(肾)
下焦或称下焦府象,也可称之为下焦府,大体在脐水平线横切面以下的下腹腔中。内意识象系统的肾藏象即居其中,共二枚,左右各有一枚。
一  肾藏象系统
肾藏象为内意识象系统的五藏象之一,肾藏象有二个,左右各一。
(一)经典原著的分析与点评《黄帝内经·素问》
1  经典原著
(1)《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篇第一》帝曰:人年老而无子者,材力尽邪?将天数然也?岐伯曰: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发有子;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三八肾气平均,筋骨强劲。故真牙而长极;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满壮;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六八阳气衰竭于上,面焦,发鬓颁白;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天癸竭,精少,肾藏衰,形体皆极;八八则齿发去、肾者主水,受五藏六府之精而藏之,故五藏盛乃能泻。今五藏皆衰,筋骨解堕,天癸尽矣,故发鬓白、身体重,行步不正,而天子耳。
帝曰:有其年已老而有子者何也?岐伯曰 :此其天寿过度、气脉常通,而肾气有余也。此虽有子,男不过尽八八,女不过尽七七,而天地之精气皆竭矣。帝曰:夫道者,年皆百数,能有子乎?岐伯曰:夫道者,能却老而全形,身年虽寿,能生子也。
(2)《黄帝内经·素问·灵兰秘典论篇第八》肾者,作强之官,技巧出焉。
(3)《黄帝内经·素问·六节脉象论篇第九》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其华在发,其充在骨,为阴中之少阴,通于冬气。
(4)《黄帝内经·素问·五藏生成篇第十》肾之合骨也,其荣发也,其主脾也。
(5)《黄帝内经·素问·脉要精微论篇第十七》夫五藏者,身之强也……腰者,肾之府,转摇不能,肾将惫矣。
(6)《黄帝内经·素问·平人气象论篇第十八》藏真下于肾,肾藏骨髓之气也。
(7)《黄帝内经·素问·经脉别论篇第二十一》阳并于上,回脉争张,气归于肾……
(8)《黄帝内经·素问·宣明五气篇第二十三》肾恶燥……肾为唾……肾藏志……肾主骨……
(9)《黄帝内经·素问·逆调论篇第三十四》肾者水也,而生于骨……肾孤藏也……
(10)《黄帝内经·素问·水热穴论篇第六十一》肾者,至阴也,至阴者盛水也……肾者,胃之关也……
2  白话(解释上文)
(1)黄帝问:人老了,不会再育子女,是精力不足呢?还是因为人体生长衰老的自然限度呢?
岐伯答:女子到了7岁,肾气就充盛,牙齿更换,毛发也长。到了14岁时,天癸发育成熟,任脉通畅,冲脉旺盛,月经按时而行,所以能够生育。21岁,肾气平和,智齿生长,身量也长到极限。到28岁,筋骨坚强,毛发长到了极点,身体非常强健。到了35岁,阳明经脉衰微,面部开始焦枯,头发开始脱落。到了42岁,三阳经脉都衰退了,面部枯槁,头发变白。到了49岁,任脉空虚,冲脉衰微,天癸枯竭,月经断绝,所以身体衰老,不能再生育了。
男子8岁时肾气盛,头发长长,牙齿更换。到了16岁时,天癸发育成熟,精气充满,男女交合,所以有子。到了24岁,肾气平和,筋骨坚强,智齿生长,身材也长得够高了。到了32岁,筋骨精壮,肌肉充实。到了40岁,肾气衰退下来,头发初脱,牙齿枯竭。到了48岁,人体上部的阳明经气衰退了,面色憔悴,发鬓半白。到了56岁肝气衰,筋骨迟滞,因而导致手足运动不灵便了。天癸枯竭,精气少了,肾藏衰,身体形态都感到痛苦。到了64岁,齿发脱落,人身的肾藏主水,它接受五藏六府的精华以后贮存在里面。所以藏府旺盛,肾藏才能有精气排泄。当年岁大时,五藏皆衰,筋骨无力,天癸竭尽,所以发鬓白,身体沉重,行步不正。不能再生育子女了。
黄帝问:有人年纪已老,还能再生子女,这是什么原因?岐伯说:是因为他的先天禀赋超过了一般的人,气血经脉经常畅通,而肾气还多。这种人虽然能够生育,但一般情况是男子不超过64岁,女子不超过49岁,男女的精都竭尽了。
黄帝问:善于养生的人,年纪活到百岁,还能生育吗?
岐伯答:掌握养生之道的人,可以防止衰老,并身体健旺,虽然高龄,仍然能够生育子女。
(2)肾是精力的源泉,能产生出智慧和技巧。
(3)肾是真阴真阳蛰藏的地方,是封藏精气的所在;其荣华表现于头发,其功用是充骨髓,是阴中之少阴,与冬气相应。
(4)肾与骨有特殊的功能联系,它的荣华表现在发,制约肾藏的是脾。
(5)五藏的精气充足,为身体强健之本……腰是肾之所在之处,如果腰部不能转动,那是肾气要衰竭了。
(6)冬天的时候藏真气下藏于肾,肾主藏骨髓之气。
(7)虚阳并越于上,心脾肝肺的脉气争张的缘故,病的根本在于肾。
(8)肾厌恶燥……肾之液化为唾……肾存志……肾主骨……
(9)肾是水藏而主骨……肾属阴是孤独的一个藏。
(10)肾是至阴之藏,至阴之藏,水气旺盛。……肾是胃的关门……
3  现代基础分析
现代西医就是那么几门学科,遍读之这些东西中,都没有有关肾主骨的理论,事实上西医决不明白,肾为什么会主骨。
4  山人点评
中医基础学里的肾藏象和西医解剖学中的肾脏是两种根本不同的科学概念。
(二)经典原著的分析与点评《黄帝内经·灵枢》
1  经典原著
(1)《黄帝内经·灵枢·九针十二原第一·法天》阴中之太阴,肾也……
(2)《黄帝内经·灵枢·本输第二·法地》肾合膀胱……少阴属肾,肾上通肺,故将两藏。
(3)《黄帝内经·灵枢·本神第八·法风》肾存精,精舍志……
(4)《黄帝内经·灵枢·脉度第十七》肾气通于耳,肾和则耳能闻五言矣。
(5)《黄帝内经·灵枢·师传第二十九》肾者主为外,使之远听,视耳好恶,以知其性。
(6)《黄帝内经·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第四十四》肾为牡藏,其色黑,其时冬,其日壬癸,其音羽,其味咸……
(7)《黄帝内经·灵枢·本藏第四十七》肾小则藏安难伤,肾大则善病腰痛,不可以俯仰,易伤以邪。肾高遇苦背膂痛,不可俯仰;肾下则腰尻痛,不可以俯仰,为狐疝。肾坚则不病腰背痛,肾脆则善病消瘅易伤。肾端正则和利难伤;肾偏倾则苦腰尻痛也。……黑色小理者,肾小;粗理者,肾大。耳高者,肾高;耳后陷者,肾下。耳坚者,肾坚;耳薄不坚者,肾脆。耳好前居牙车者,肾端正,耳偏高者,肾偏倾也。……肾合三焦,膀胱、三焦、膀胱者,腠理毫毛其应。……肾应骨,密里厚皮者,三焦,膀胱厚;粗理薄皮者,三焦,膀胱薄。疏腠理者,三焦,膀胱缓;皮急而无毫毛者,三焦,膀胱急。毫毛美而粗者,三焦膀胱直;稀毫毛者,三焦,膀胱结也。
(8)《黄帝内经·灵枢·天年第五十四》人生……九十岁,肾气焦,四藏经脉空虚。
(9)《黄帝内经·灵枢·九针论第七十八》肾恶燥……肾藏精志也。
2  白话(解释上文)
(1)肾是阴部的阴藏,为阴中的太阴。
(2)肾与膀胱相应……肾经上膈联肺,所以手少阳经也属肾。肾是水藏,兼领三焦和膀胱两府。
(3)肾储藏精,精包容志……
(4)肾气通到耳,肾气平和,耳就能听到五音。
(5)肾是主宰外部的,管听远处的声音,察看听觉的好坏,就可以测知肾藏的强弱和人的性情。
(6)肾属水,为阴中的太阴,也叫牡藏,在色为黑,在时为冬,在日为壬癸,在音为羽,在味为咸。
(7)肾小,肾就安定,外邪不入,且很难受到伤害。肾大易患腰痛,且容易受邪气的伤害。肾高,就苦于脊痛;肾低,则人会腰尻部疼痛,不能俯仰,甚至患狐疝病。肾坚实,就不会患腰背痛。肾脆弱,易患消瘅病,容易受伤。肾端正,就平和顺利,很难受到病邪的伤害,肾倾斜,则易患腰局部疼痛。……肌肤纹理色黑,细密的,肾小;纹理粗糙的,肾大。耳高的,肾高。耳向后下陷的,肾低。耳坚实的,肾坚实。耳朵既薄又不坚实的,肾脆弱。耳朵发育好,居于两侧牙车之前的,肾端正;耳偏高的,肾偏歪。……肾对应骨,又与三焦、膀胱相合,三焦、膀胱又外应于皮毛。纹理细密、皮肤厚实的,三焦、膀胱厚实;纹理粗糙,皮肤薄的,三焦、膀胱就薄。皮肤纹理松的,三焦、膀胱缓;皮紧而无毫毛的,三焦、膀胱薄,毫毛长得好而粗糙的,三焦、膀胱平直;毫毛稀疏的,三焦、膀胱结曲。
(8)人生……90岁时,肾气枯焦,其余四藏和经脉都已空虚。
(9)肾厌恶干燥……肾藏精与志。
3  现代基础分析
对于中医的现状与未来发展,当前,真正纯西医界专家们,甚至包括我们中国的许多西医临床专家都无人反对。说得更明白点,就是漠不关心。或讲得更严重点,即都已经无视中医存在了,这是个危险的信号。但当代真正愿意取消中医、“废医验药”,或让其消亡的只有何方张马,这几个中国败类。
4  山人点评
把五藏象为中心,所形成的五大功能活动系统,归结成内意识系统的五藏象,确实会使现代人感到“意外”和惊奇。但在当时的条件下,又确实是古人所能掌握和利用的唯一“尖端技术”。
内意识系统形态(静态)结构的肾藏象部分,不单纯就是西医解剖学意义上的肾脏,它只是以五藏象为中心的功能活动系统的肾藏象活动部分。
(三)经典原著的分析与点评《难经》
1  经典原著
(1)《难经·三十四难》肾……其臭腐……其声呻
(2)《难经·三十五难》膀胱者,肾之府。
(3)《难经·三十六难》藏各有一耳,肾独有两者,何也?然,肾两者,非皆肾也。其左为肾,右者为命门。命门者,诸神精之所舍,原气之所系也。男子以藏精,女子以系胞。故知肾有一也。
(4)《难经·三十七难》肾气通于耳,耳和则知五言矣。
2  白话(解释上文)
(1)肾……气味是腐烂味……声音是呻吟。
(2)膀胱是贮存尿液之府。
(3)问:一般的藏只有一个,为什么肾者有二枚,这是什么道理呢?答:肾有二枚,其左侧称为肾,右侧称为命门。命门是全身神气和精气藏舍的地方,也是维持原气不断化生的地方,又是生殖之精的源泉。男子赖以维持精子发育和精液的藏泻,女子赖以维系胞宫等生殖功能的成熟。所以说肾只有一枚。
(4)肾的真气上通于耳,耳的听觉功能正常,就会鉴别、角、微、宫、商、羽等五音了。
3  现代基础分析
西医注重实体,要看得见,摸得着、有解剖等实验基础为证明。而中医的肾藏象,在许多方面与西医中的肾脏根本不同。当然全中国绝大多数在校学子,与在岗已全部西化的所谓中医,对此则有自己“独立”见解,我们也一样。
4  山人点评(小结)
中医内意识系统的肾藏象,位于下焦府(图1-30)其主要功能为:藏精、主生长、发育、生殖和水液代谢;主骨,生髓、外荣于发、开窍于耳与二阴,在志为恐。
到此我们已经明白了,一个最简单,却又最复杂最根本的道理:中医藏象学说与西医解剖学,是不同时代、不同背景情况下所形成的两门,出发点、观察点、立足点与理论基点,都完全不同的人体结构,和形成的理论事实。
做为一种学问,中医藏象学说,只能从意识角度去理解;西医解剖学则可以从物识角度理解。但象古人一样,只强调意识,比如用物识替代意识理解中医藏象学说,所产生的当代西化中医,不管站在物识或意识立场上讲,都可以把他们称为“伪科学”,属“老鼠进风箱,两头受气”,或里外“不是人”这一类。当年何方张马能够理直气壮说中医是伪科学,必须“废医验药”的根本原因,也在这里。并因此造成千古奇冤,世纪“惨案”,数十万中医师被当成“贱民”,与最下等的人,“暗无天日”,需要“解放”。
二命门象、天癸象
(一)命门象
命门由《难经·三十六难》提出:“肾两者,非皆肾也,其左为肾者,右为命门。”按现代中医看法,一般都认为肾藏象分左右两个象。左为肾阴象,即为“命门之水”;右为肾阳象即“命门之火”。肾阴、肾阳、亦即是真阴、真阳和元阴、元阳、古代医家之所以称之为命门,无非是强调肾象中的阴阳重要性而已。
(二)天癸象
《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说: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因此天癸是肾中精气充盈到一定程度时的产物,女子生殖器官的发育,全有赖于“天癸”,因此具有促使女子性腺发育乃至成熟的作用。而且“天癸”的至与竭,也是月经来潮与否的前提条件,以及引起冲、任二脉的相应生理效应。
(三)命门与天癸存在吗?
从意识上理解,我们可以把命门与天癸看成,中医术语、中医概念总结,或人体某种生理现象系统存在与变化的归类,而不必“大惊小怪”地看成物识的某种结构,并因其“不存在”,而彻底否定中医。请一定记住中医重现象即意识;西医只“唯物”即物识,然后一切都可迎刃而解。
说白了就是当现象事实存在时,去找具体物识,不然就不存在不科学,这就是西方科学或西医。因此对西医来说,命门与天癸并不存在,这也是中医是伪科学与迷信的根本依据。如:科学是一种意识,何院士与方科普是一种“物识”。当然方科普与何院士都胜利,并代表科学,是绝对正宗无限极端是非标准的科学。但两个人谁更科学,却又是一种意识了。还有张哲学、马打手,“一丘之貉”,他们科学吗?不懂不怕,只怕装懂,更可怕的是,装懂的比懂还懂!
三  中医学(习)者沙龙
公元2007年12月25日晚六时许,恰逢西历“圣诞”,高山休闲阁里热闹非凡,有院内西医内科同仁数十人也一并参加聚会。郑院长向老林医师、小林医师等打个招呼,就一起来到很“清静”的一个小包廂中,聚坐在一起。
郑院长(举起“大红袍”热茶,面对诸人)各位同事,难得聚会,特以茶代酒向诸位共贺节日快乐!
老林医师、小林医师等(恭敬地一起站起来):谢谢领导!
郑院长:在西医的“追逼”之下,中医已经“日幕途穷”,面临着急速衰退的严重局面。为此中医今后应如何发展,也就是说中医之路应当向何而去?
小林医师:目前社会上的中医存在有三种情况,第一种:“传统”型——纯中医特色的老一套。第二种“洋鬼子”型——用西医的老一套来改变中医。第三种 “工农兵”型——你做你,我做我,井水不犯河水,中医、西医各走各的路。我认为这三种类型目前都遇到了极大的困难。
郑院长:你说的极对,比如传统型,至今仍用“肝风内动”“邪入心包”等来说明病理,仍用“苦翻天”的中药汤来灌病人,这些都要面临娇生惯养的现代人如何去适应的问题。再比如“洋鬼子”型,(说到这里时郑院长面上略显好笑面容)他们把心藏象、肝藏象、脾藏象、肺藏象等改成了心脏、肝脏、脾脏、肺脏;把八纲变成了“无用”;把黄连麻黄等中药变成了黄连素、麻黄素等西药;又比如各走各的“工农兵”型,更是把中医看成医者的异类,让其自生自灭,眼睁睁地让其走向“死亡”。因此这三条路的确非“善路”,然而你认为真正的中医未来之路是应当如何发展的?
小林医师(欲言又止,为难地看着老林):
老林医师:中医未来真正的发展方向,应当是中医现代化。在保留“传统型”、“洋鬼子型”、“工农兵型”的条件下,特别强调的是坚决保留“传统型”,并让经典理论,长期并存的情况下,实现中医现代化,其特点如下:
1  中医是东方文化的产物,也是中华文化的源头和中国人的根。
2  中医学涉及到中华象数学(待后述),这是能够实际应用于实践的哲学(如阴、阳;五行);和全意识学中的内意识系统现象学(如藏象)。这是两门极其高深的理论,可产生极大极多效益,应政府出钱出力,并在中医专家带领下,由当代汉学家、哲学家、意识学家,及各有关的科学家等众多专家学者,群策群力、协同作战,并具体预先地进行研究和评估。
3  中医学广大博深,除上述两种高深的理论让人们肃然起敬外,还有许多现代根本尚未知道的“神秘”现象。如“五运六气”、中药、中医病名、中医诊断等,都需要深入探讨研究,让其恢复本来面目。而不是因不知,把他们全部说成迷信与伪科学,象何方张马一样,成为民族罪人。
郑院长:呀!中医真是奇妙极了!不知不觉这壶热茶也喝干了,时间也不早了!就此谢谢大家,再见!
四   本章小结(五藏象主大系统)
如果说复兴东方文明的希望在中国,那么复兴华夏文化、恢复民族自信心的希望则尽在传统的古中医学。而中医学的核心只在藏象学说,因此藏象学说的现代化,就成为中医现代化,这个世界文明王冠上的璀璨明珠。中医人体内意识五藏象主大系统——藏象部分由心藏象系统、肺藏象系统、肝藏象系统、脾藏象系统、肾藏象系统等组成,其五行属性及归类如下(图1-31)
  
自     然     界
  
五行
人          体
五音
五味
五色
五化
五气
五方
五季
五藏
六府
五官
形体
情态
五声
变动
小肠
西
大肠
皮毛
湿
长夏
膀胱
(图1-31
五   讲故事:信西医与信中医  
  我爸“土郎中”乡下人,他讲60年前乡下盛行中医,老家有两个出名医生。一个西医叫陈道安,另一个中医叫郑万龙,归根结底郑万龙的名望比陈道安高。
传说陈道安已“得道神化”日看病人,夜诊“病鬼”,属神医之列,名传八方。某一日有年轻妇女求其出诊,道安骑自行车随行(当时私人可拥有的最现代化交通工具)。车快人慢,驶到梁厝大王沟(大水沟),忽听见扑通一声,有人跳沟?忙回头一看,什么也没有,道安惊出一身冷汗,回来大病,躺了三天。
东山大姨公芦芦,当地名厨,腹痛欲死四肢发冷,大汗淋漓,万龙断为少阴症,三天无效垂危。道安出手,诊为阑尾炎,马上开刀,转危为安,全家认为救命恩人,众人传为美谈。
话说万龙某一日,为长安乡高某看病,到其家,病人已昏迷。万龙诊脉开方,病家无钱抓药,观病人已将求死,逐死马当活马医,将药方烧灰熬汤送服,一剂而愈。
街中少年名建安,患附骨症五年,现肉芽肿反应,组织坏死,干酪化。道安断为结核性骨髓炎,绝症,长期用西药治疗无效;逐服万龙中药、应用中医方法,半年好转,两年治愈。
我爸这个(中医)“土郎中”,一日到北京开会。在59次特别快车上碰到一个重症昏迷病人(癫痫),只针人中,当场醒来。讲针灸我爸认为:急救昏迷病人,不管中暑、疲劳、高热、低血糖,当身边无任何医疗设备与药品,在保持平卧,呼吸道通畅情况下,都可首选针刺人中,重症加涌泉、十宣,可救人无数。
坑柄人依道妹,牙关无由紧闭七天。针合谷见效,三天愈。西江人某,年70,五年无法下蹲,环跳一针而愈。中风后遗症半身不遂,面神经麻痹面瘫,都可以用针灸治疗。
老慢支,中医称咳嗽。我老祖母灯宋,爷爷光枢,父亲本人等,三代人到老年时,都有天凉时发作的咳嗽病,这老毛病西药有效,但好不了。到我爸手,他认为这病应从保健入手,“肾为先天之本”,遗传病属先天所传,即长期服用“肾气丸”,三年见效,五年渐愈。
中医肯定有效,有着西医无法替代的许多优势。但不万能,还有许多缺憾。如:外科手术;某些大规模流行病如:上世纪的回归热,鼠疫、流脑等;还有中医最怕治“劳、鼓、隔”(肺结核、肝硬化腹水、食道癌),此病“神仙”医不得。中医提倡“天人合一”,即人是活的并与大自然融合在一起,如:藏象学说。而西医提倡“唯物”,如:解剖学,解剖的是尸体。
以上事实有中有西,信中医、信西医各有优劣,但不管“白猫黑猫”,我们老百姓有权选择都信。而中国卫生界精英却因种种原因,而都在观望。嗨!你们准备把中医复兴这件大事拖多久? “西化”已经耽搁了60多年,请不再做中华民族罪人!时不我待放下包袱,还我中医!!
第三章   六腑象大系统
内意识系统形态(静态)结构中的六腑又可称之为内意识“静态现象”的六腑象,它包括:小肠象、大肠象、胆象、胃象、膀胱象与三焦象等六种。(图1-32)
第一节  六腑象大系统总论
六腑中三焦腑象是个大腑或称“独腑”(有关的内容见三焦节)。而其它的五个腑则都在人体的腹腔中,即三焦腑中的中焦腑和下焦腑的位置,按脉诊中的脉象情形,依次地以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原则排列如下:
小肠象、大肠象;胆象、胃象;膀胱象(图1-32)。
一、经典原著的分析与点评《黄帝内经》
(一)经典原著
1 《黄帝内经·素问·六节脏象论篇第九》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者……名曰器,能化糟粕,转味而入出者也。
2 《黄帝内经·素问·平人气象论篇第十八》人以水谷为本,故人绝水谷则死……
3 《黄帝内经·灵枢·本脏第四十七》六腑者,所以化水谷而行津液者也。
4 《黄帝内经·灵枢·卫气第五十二》六腑者,所以受水谷而行化物者也。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2.gif


(二)白话
1 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这些腑象……名为器,能排泄水谷的糟粕,是转化五味而主吸收、排泄的。
2 人体必须由谷物等组成的食物和水分来滋养,如果断绝没有了,人就会死亡。
3 六腑的功能是传化水谷和输送津液的。
4 六腑的功能是用来接受水谷,和输送食物的。
(三)现代基础分析
胃、小肠、大肠是容纳、消化的和传导食物的,膀胱是贮存尿液的,这几种功能大体上和西医是一致的。但好象又不尽相同,例如:中医中的五脏与六腑的表里关系等。
(四)山人点评
六腑象属内意识系统中的腑象结构部分,它们只是一些“象”,因此和西医解剖学意义上的胃、大肠、小肠、膀胱等是有本质上的不同的。
二、经典原著的分析与点评《难经》
(一)经典原著
《难经·三十五难》又诸腑者,皆阳也,清淨之处。今大肠、小肠、胃与膀胱皆受不淨,其意何也?然,诸腑者谓是,非也。经言小肠者,受盛之腑也;大肠者,传泻行道之腑也;胆者,清淨之腑也;胃者,水谷之腑也;膀胱者,津液之腑也。一腑犹无两名,故知非也。
(二)白话(解释上文)
各腑都属于阳,这是对的,但若把它们都称为清静的地方,那就不对了。医经上说,小肠是接受容纳胃初步消化的食糜之腑;大肠是传导糟粕、排泄大便之腑;胆是贮藏澄清洁淨的胆汁之腑;胃是受纳和消化饮食水谷之腑;膀胱是蓄藏尿液之腑。一个腑不会有两个含混不清的概念。所以,把腑都称作清静之处的说法是不对的。
(三)现代基础分析
在没有现代西医解剖学的古时代,古人能清楚地了解并认识到胃、胆、小肠、大肠等的消化与传导功能,真是妙不可言与不可思议。
(四)山人点评
中西医第一次在这里有了基本相同的看法,而中医的这些看法是在二千多年之前形成的,因此古中国人的这些结论,从理论上说如果在没有解剖众多尸体的条件下,就只能从内意识中来。
第二节   小肠象系统、大肠象系统(图1-32)
内意识系统的小肠象与大肠象位于,中焦腑的上腹部。小肠象位于左边,大肠象位于右边。
一、小肠象系统
内意识系统的小肠象在上腹部的左边。
(一)经典原著的分析与点评《黄帝内经》
1  经典原著
(1)《黄帝内经·素问·灵兰秘典论篇第八》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
(2)《黄帝内经·素问·脉要精微论篇第十七》心为牡脏,小肠为之使……
(3)《黄帝内经·灵枢·师传第二十九》唇厚人中长,以候小肠。
(4)《黄帝内经·灵枢·胀论第三十五》咽喉小肠者,传送也。
(5)《黄帝内经·灵枢·阴阳清浊第四十》手太阳独受阳之浊……
(6)《黄帝内经·灵枢·本脏第四十七》心含小肠,小肠者,脉其应……心应脉皮厚者,脉厚,脉厚者,小肠厚;皮薄者,脉薄,脉薄者,小肠薄;皮缓者,脉缓,脉缓者,小肠大而长;皮薄而脉冲小者,小肠小而短;诸阳经脉皆多纤屈者,小肠结。
2  白话(解释上文)
(1)小肠的功能是,接受脾胃消化后的食物,从而起到分化作用。
(2)心为阳脏,和小肠互为表里,小肠位于小腹中。
(3)嘴唇的厚度,人中的长度,可测小肠的长短。
(4)咽、小肠是传送水谷的通道,喉咙传送气的通道。
(5)小肠接受胃传下的水谷最多,所以在诸腑中小肠受浊最甚。
(6)心与小肠相表里,因此相合,小肠又与脉相应。……因为心应脉,皮肤厚的,脉管壁厚,脉管壁厚的,小肠就厚;皮肤薄的,脉管壁薄,脉管壁薄的,小肠就薄;皮肤弛缓的,脉管松缓,脉管松缓的,小肠大且长;皮肤薄而脉虚小的,小肠小且短;诸阳经的络脉,显现在肤表盘曲不舒的,小肠就曲结不舒。
3  现代基础分析
总之,中医理论不是现代西医所可知的,至今几乎已成定论。
4  山人点评
想让现在的西医来改造中医,至少在现代来说还为时尚早。
(二)经典原著的分析与点评《难经》、《中藏经》
1  经典原著
(1)《难经·三十五难》小肠者,心之腑……小肠谓赤肠……
(2)《中藏经·论小肠虚实寒热生死逆顺脉证之法第二十五》小肠主于舌之官也,和则能言,而机关利健,善别其味也。
2  白话(解释上文)
(1)小肠是与心表里相合的腑。……小肠叫做赤肠……
(2)小肠主舌,它们之间的功能正常,则言语正常,功能利健,并能较好地辨别食物的味道。
3  现代基础分析
小肠具有消化、吸收、传导的功能。
4  山人点评
内意识系统中的小肠象与心象相为表里,其功能是受盛、化物和泌别清浊。
二  大肠象系统
内意识系统中的大肠象在上腹部的右边腹腔中。
(一)经典原著的分析与点评《黄帝内经》
1  经典原著
(1)《黄帝内经·素问·灵兰秘典论篇第八》大肠者,传导之官,变化出焉。
(2)《黄帝内经·灵枢·师传第二十九》鼻隧以长,以候大肠。
(3)《黄帝内经·灵枢·本脏第四十七》肺合大肠,大肠者,皮其应……肺应皮。皮厚者,大肠厚;皮薄者,大肠薄;皮缓,腹裹大者,大肠缓而长;皮急者,大肠急而短;皮滑者,大肠直;皮内不相离者,大肠结。
2  白话(解释上文)
(1)大肠主管输送、食物的消化、吸收、排泄过程由它完成。
(2)从鼻道的长短,可测知大肠的长短。
(3)肺对应大肠,大肠又反应在皮上。……肺对应皮肤,又与大肠相合。皮肤厚的,大肠厚;皮肤薄的,大肠薄,皮肤松驰,腹围大的,大肠松弛而长;皮肤紧的,大肠紧而短。皮肤滑的,大肠平顺;皮肤不相依的,大肠结曲。
3  现代基础分析
西医讲的是解剖学、生理学以及其基础上的现代西医的各个系统与结构。
4  山人点评
中医在脏象学说里讲的是内意识系统及其结构的形态(静态)之象。
(二)经典原著的分析与点评《难经》、《中藏经》
1  经典原著
(1)《难经·三十五难》大肠者,传泻行道之腑也……大肠者,肺之腑……大肠谓白肠……
(2)《中藏经·论大肠虚实寒热生死逆顺脉证之法第二十九》大肠者,肺之腑也,为传送之司,号监仓之官。肺病久不已,则传入大肠。手阳明是其经也。
2  白话(解释上文)
(1)大肠是传导糟粕排泄大便之腑……大肠是与肺表里相合的腑,……大肠叫做白肠……
(2)大肠是和肺相表里的腑,是负责传送来自水谷之仑的传送通道。肺病久不愈,就会传入大肠手阳明大肠经是它的所属。
3  现代基础分析
没有西医知识,许多经典的中医理论只会永久地模糊下去,特别是西医的解剖结构和生理结构,尽管和中医理论间有兼容、可通、互补的地方,但一涉及核心部分,比如脑神经系统、循环系统等,中医和西医的水火不相容就都完全暴露无遗。
4  山人点评(小结)
内意识系统的大肠腑象与肺脏象有经脉相互络属而为表里。其主要功能是传化糟粕。即将糟粕化为粪便,它的传导变化作用,是胃的降浊功能的沿伸,并与肺的肃降有关,心脏跟肾的气化功能有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当代中医-全意识正名学 ( 闽ICP备16014487号-1 )

GMT+8, 2024-5-6 13:57 , Processed in 0.083761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