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一带一路”中国战略(名实) 文化为根,发展为本,根本得,中华兴。 ——某名人日记 “一带一路”以人为本;江山(陆权、海权、空权)、社稷(社会的安定与富足)、人民(安居乐业)是国家之本;人才、市场、法治是治国之本;宪法、政府、军队是(国家)安定之本。 第一单元 “一带一路”让中国成为“新世界中心”(名望) “一带一路”战略由“一带一路”丝路各国的国际秩序,社会规则,地权(包括海权,空权)与经济,理想与自由等不同因素组成。 第一节 基础设施建设改变地缘政治(名实) 摘自《环球时报》2016.7.20,作者:[美]帕拉格·康纳(Parag Khjanna) 一 基础设施是重要的全球公共产品 若以传统视角观之,二战以来最重要的全球公共产品就是安全和稳定。美国既有军事实力又有同盟体系,因此被认为是国际安全的头号供应国。但现在又出现了另一种极为重要的全球公共产品——基础设施建设。就像每个国家都需要安全一样,它们同样也都需要基础设施。在这方面,中国无疑是主要提供方。如对两者加以比较,我认为当前环境下基础设施更为重要。 当今世界,纯粹意义上的国家间跨边界大规模战争几乎不再发生。尽管俄乌或印巴等一些国家间仍有龃龉,但那只能称之为争端或边界争议。某种意义上讲,大规模战争已变成过了时的地缘政治手段。虽然地缘概念仍然重要,但现代意义上的地缘政治运作方式已然改变。国际关系中的博弈说到底还是国力强弱和影响力大小的比拼,这取决于其中一方能在多大程度上对另一方施压。施压方式很多,比如同对方邻国结盟、持有对方债券,甚至还可通过打仗。但我认为,更聪明的方法可能是参与对方国内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打造供应链方面的依赖。在这方面,中国做得比谁都好。 实际上,美国、中国乃至欧洲一直在国际战略层面进行博弈。即便在10年前,中国还相对较弱,美国优势明显。但现在再看,虽然美国仍是世界头号军事强国,但中国的国际战略显得更加“兼容并包”,它把打造全球互联格局看得和军事同等重要,甚至更为重要。还想通过遍布全世界的大规模军力部署、借助核武器和军事干预惠及全球70亿人口?恐怕行不通了,通过基础设施实现这个目标呢?或许可行。这就是基础设施建设对于当今世界的价值所在。 二 中国发展契合国际秩序深层演进 国际秩序正在经历某些常人不易察觉的深层演进。虽然世界各国发展方式和程度不尽相同,但很多国家面临的共同问题在于规划不够合理,至少跟中国相比是这样。可以说,中国是唯一一个如此锐意推动城市化和再规划的国家,这也使其在战略规划层面契合了国际秩序深层演进的两个重要特征。 其一,基础设施较之国家政权更为长久也更重要,“互联”的力量远远强于政治和军事力量。比如,部分中东国家虽然政权更迭频繁,但其已经建设起来的输油管道等基础设施却还在那里。再如,“丝绸之路”虽有3000年历史。但到现在仍以新的形式复兴和存在。实际上,在世界大部分地区,发挥“连接”作用的铁路、输油管道以及通信电缆等都有着比相关国家政权更长时间的存在。它们重塑着不同地区人群和经济体间的关系,同时实现了土地、劳动力以及资本产出的最大化。 其二,城市较之国家变得更加重要。每个国家都要依靠城市,但问题是,很多国家往往都是依靠某一座主要城市作为经济引擎,比如印度依靠孟买,菲律宾依靠马尼拉等。而中国则是依靠多个超级城市群。现阶段中国已有24个超级城市群,这些城市群本身已很富足,它们之间还保持了包括国内直航和高速铁路在内越来越多的互联。之所以中国现在变得更强,是因为这些超级城市群变得越来越强。 现在,美国也应去做中国正在这两方面所做的事。就基础设施而言,100年前或50年前,美国也在建设基础设施,但现在不怎么做了。奥巴马政府8年前曾许诺修建8条高铁线路。可现在呢,一条都没建成。未来美国或许会有改变,虽然希拉里和特朗普在大多数议题上观点迥异,但他们都认为美国需要更加关注基础设施领域。就超级城市群而言,尽管中国国内拥有众多不同方言、文化和历史,但它仍然实现了再规划,形成那么多超级城市群。可是美国目前只有纽约和洛杉矶两个人口超过800万的超大型城市。在这方面,美国还需更多努力。 三 “一带一路”比“亚太再平衡”好 除了以上这些影响,“互联”还使国际政治格局呈现出权力下放的趋势。比如,英国脱欧或苏格兰试图脱离英国,表面上看好像是在逆全球化而动,不利于一体化大趋势。但实际上,大的共同体越是分离成小的国家,越有利于全世界互联互通,因为国家越小,越是需要彼此依靠才能生存。70年前世界只有大约50个国家,现在数量则超过了200个。伴随这个过程,全球化无疑是在向前迈进。 世界终究会向多极化和多文明共存方向发展,权力也会相应分散,不会存在绝对头号强国。美国虽然仍是世界第一,但它如今也已不负当年之勇。在中国、欧洲乃至印度的影响下,美国不再可能重拾它在过去某些特殊时期所拥有的那种权力。放眼未来,权力分散和“多极”共存不会是零和博弈,而是相关各方相互依存,实现共赢。 比如,基于有限历史逻辑、民族主义或地缘政治思维,中美之间似乎有足够多的理由互不相让。但事实是国际政治的结构正在改变,谁都无法控制这种结构性变化。这个世界既不属于美国也不属于中国。而是正在形成一种多极秩序。就在几个月前,中国有史以来首次采购美国原油。这个交易从侧面反映出某种有别于传统地缘政治的战略和心理转变,表明中美不应总是瞄着对抗,而是可在能源、技术、金融以及气候变化等诸多领域展开合作。另外,有关中俄联手对抗美国的说法也有待商榷。中俄之所以走近,主要是因为双方在打造欧亚大陆的供应链方面具有互补效应。这种关系或许可称之为“供应链同盟”。但绝非传统意义上的军事同盟或意识形态同盟。 无论如何去看,“一带一路”都比“亚太再平衡”更好,只可惜美国人过去并未充分意识到这一点。不过现在,美国已经开始反思,想弄清楚下一步该如何走了。 第二节 “一带一路”丝路秩序与规则(名实) “一带一路”(YFS)国际社会秩序与规则实体的形成,与权力、规则及相关的各种秩序现状,以及主导国所主导的政治、经济目标、价值观、实行状态等有关。 1 世界各国社会秩序与规则 当代世界有二百多个国家,各国之间的社会秩序与规则不尽相同。并由此构成了不同的国家秩序与规则,形成不同的国家实体。 世界各国之间,其政治经济目标与价值观都不相同,从而产生了各国不同的国情、民情与社会状态。因此需要一定与其相符的国际体系,与一个客观有效的社会体制系统来进行制约,和国际间所有责任、任务、秩序与权力的有效分配与实行。从而产生规则与各种机构,形成行为格局与秩序。如:大英帝国,美苏两霸,美国独霸等的所有格局与秩序都有所不同等。 2 现代国际社会秩序 现代国际社会秩序、社会格局与国家行为,大多是帝国主义侵略与压迫行为的结果。而所有通过和平方法,民族宗教信仰,文化思想等,来改变国际社会秩序与国家的行为,都是人权“王道”的行为。如:“一带一路”(YFS)所可能带来的国家与社会规则与秩序,以及相关的地权、经济,世界各国所愿意自主接受的和平行为等。 一 美国的大国社会秩序与规则 当代美国的大国秩序与规则的实体,是世界产生动乱的无形根源。 (一)美国在欧洲的安全秩序与规则 在欧洲,美国以北约东扩为名,支持乌克兰危机的爆发与加刷,让俄罗斯与美欧关系恶化,使俄罗斯与欧洲都成为受害者,更使乌克兰陷入内战与分裂。美国则坐收制俄弱欧,插手欧洲的三重目的,彻底扰乱了欧洲的国际安全秩序与俄欧双方的安全秩序与社会规则,而重回“冷战”。 (二)美国在亚洲,非洲的大国秩序与规则 在亚洲、非洲,随着美国反恐的深入,抓了本拉登后,却成了一方面要反恐,另一方面需要撒军。如:需要紧急躲避“战祸”,赶快从伊拉克、阿富汗战争深渊中跳出,却又“百忙抽空”极不负责任地干涉利比亚、叙利亚事务,让北非、中东局势失控,地区各大国竞争加剧,极端恐怖势力异军突起,国际社会秩序与规则失控,祸及欧美。 (三)亚太与中国的美国大国秩序与规则 在亚太与中国,美国以军事进行“亚太再平衡”。不断强化与频繁地军演,深度插手中日钓鱼岛、东海、南海、台海和朝韩等争端,想尽一切办法让各热点加温,让中、日、美三国的大国战略博弈升级加剧,而陷入争执。小国菲、越等则趁机蠢蠢欲动从中得利,让中国的核心利益,在“美国的安排下”从事实上受到极大损害。彻底打乱了二战后所有国际社会秩序与已有规则。 二 “一带一路”的国际规则与社会秩序 “一带一路”(YFS)的国际规则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已有的所有国际社会秩序。建立世界相关各国经济、文化、商贸、金融等全球化、数字化、智能化、系统化、 网络化、自然生态化的实体互联互通网络系统,让世界各国人民,走上自由和平、理想、幸福的康庄大道。 (一)美国的国际规则、社会秩序与战争 美国用战争威协来挑起的欧、亚、非之间的中、美、日、俄、欧等大国与地区紧张关系,如乌克兰、东海、南海、台海等,都将对国际和平秩序与进程,产生极其严重的反面影响,成为世界“麻烦制造者”。当前全球的贸易、金融、环境、安全等方面谈判,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控制异常困难等,都与此有关。大国之间的和平与信任,已因美国带头违反,遭到严重冲击与破坏。破坏现行的社会秩序与规则,对已高度全球化的今天世界而言,就不但是美国霸权的一家悲剧,也是世界被美国牵着走,又陷入矛盾与对抗的所有国家与人民的人间灾难!如:乌克兰、叙利亚、伊拉克等国都因美国的插手,而从和平陷入了战争“怪圈”等。 (二)中美的国际规则与社会秩序选择 不同时期,不同选择,就会有不同的大国国际秩序和世界不同的游戏规则。中美两国之间有着各自不同的需要和要求,与双方可承受的轻重,何去何从强人所难,受亏只会是美国自己。 选择与中国对抗,就不要老抱怨美国受到“中国威胁”(中国古话:防人之心不可无);选择与中国和平,就不要老抱怨,与中国和平竞争(中国古语:害人之心不可有)。好好反思与认真了解一下中华文化。研究一下中华象数学,到底是要顺向的,“合二而一”和平融合思维,还是要逆向的,“一分为二”战争对抗思维。这将决定中、美现在与未来和当代世界人类的前程与发展。 世间事有三种:自己的事,别人的事,全天下人的事。世间本无事,偏有庸人就为了自己能做老大,爱管别人与全天下的事。放心好了,那是你,美国的“专利”。你尽管去作,没人会“乘便车”,更没有人会去干涉。因此,中国的事我们自己做,根本用不着麻烦美国。你这个操心全天下事的大好人,那么关心、好心、用心、苦心,开着“杀人机器”,飞机、航母与军舰到中国。那么辛苦,那么累,万里迢迢,来多管闲事,真是吃饱了撑(自寻麻烦,让美国人担惊受怕;干涉中国,让中国人看透美国)。 (三)国际规则、社会秩序与战争思维 沿用战争解决一切的战争思维,显然已经过时。它违反了中华象数学的“阴阳”哲学顺向和平,和而不同的融合存异科学原理。这是一种客观的自然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用战争思维对待一切的逆世处事方式,既害人又害已,也让倡导者与参与者都尝尽“战争苦果”,又付出极高无法面对的惨重代价。今年(公元2015年)欧洲的难民潮就是“现报”(来自叙利亚与阿富汗的难民潮)。我们可以擦亮眼睛,等着瞧! 权利的来源是实力,不是天赋,是来自彼此之间利害关系与所有参加者,所摸索出来的秩序与规则。并由此界定了所有权利与因果。如:印第安人自古以捕捉水狸为生,水狸皮可制作皮衣、皮靴等。开始时,大家相安无事各干各的。欧洲白人来了后,水狸皮急剧升值,引起印第安人之间的大动干戈。才被迫发展出关于水狸皮的秩序与相关规则。并对特定的地区、季节,捕捉水狸权利等,做出了明确规定。 “一带一路”(YFS),说白了就是为了世界人民两百年的和平与幸福,请世界各国领袖放下国与国之间必须进行战争争霸的心结,让规则与秩序等一切“权力归丝路” ,从政治、经济、思想的极度控制中走出。引入普世价值,让“一带一路”(YFS),在和平安定的基础上,成为实体实质的“互联网”,互赢、互利、互通到全世界。 第三节 “一带一路”打开全球治理新局面(名望) 以下选自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在“2015京城国际论坛上的演讲:若无世界秩序,人类或被摧毁 对于中国在世界秩序中扮演何种角色的问题,我想现在无人能够作答,但是每个人又都清楚必须确定中国角色。世界秩序一个最基本的条件,就是没有任何国家愿意通过武力而非和平方式解决纠纷。现在大国间冲突不断,如果这种状况持续下去,将对人类构成灾难,其参与者也将很难从灾难中恢复。就像一战后的欧洲,如果1914年时欧洲领导人知道大战之后欧洲将变成什么样,他们就不会开始第一次世界大战了。习近平主席把国际挑战定义为创立一种可使潜在敌人成为合作伙伴的体系,这样的例子在历史上不多,这代人承载的一个独特任务就是实现这个目标。 一 历史上从未有过“世界秩序” 整个人类历史上从未出现过这样一种世界秩序,可以让所有国家都参与到创建国际秩序中来。19世纪时,欧洲国家组织了一个国际体系,试图涵盖整个世界,但是它们未能就世界主要问题达成一致。1945年二战后,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也是唯一一个组织有序的国家。随后中国出现了,其他国家也出现在发展中国家阵营中。二战后形成的世界秩序反映了当时的现实情况。 现在我们处在一个独特特期,革命性的变化接连不断。回顾历史,欧洲曾统治世界长达两百多年之久,并形成一个适用于其自身的独特体系。这个体系包括规模差不多的民族国家、经过清晰界定的秩序,还有各种法律准则以及解决冲突的办法。但问题是,世界上没有其他地区或国家能按完全相同的方式组织起来,比如亚洲和中东地区都未曾有过这样的体系。 现在情况又如何呢?在欧洲,相互平等的各国组成欧盟。欧盟现在仍在寻求界定其政治作用,在参与国际事务时既像民族国家,又是区域性组织。在中东地区,同时存在四种形式的革命或称冲突;有因反对现政府的;有发生在现有国家内部的种族、民族、宗教团体间的;有少数民族和宗教团体为组建所谓哈里发体系而跨越国家边界的冲突;还有一种是发生在区域内宗教团体之间或与其他区域之间的。这些冲突同时存在,难以用统一的规则加以阐释。到底它们会呈现何种发展趋势?目前仍不明朗。 二 差异巨大阻碍中美达成一致 美国是个多民族国家,一直觉得自己既属于亚洲又属于欧洲。现在美国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面临诸多变化。尤其是战后时期世界权力以不同方式分化的背景下,美国的权力有所萎缩。 当然还有中国。过去45年来我一直在与中国打交道,亲眼目睹了其经历的三大阶段:首先是毛泽东时期,实现了中国统一;随后是改革开放时期,中国逐渐融入包括全球经济体系在内的国际体系,取得非凡成就;现在,中国正进入以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为代表的新的巨变时期。当中国实现这些目标时,世界上不会再有任何国家如中国那般强大。但中国再强大也到不了足以统治全球的地步,它也不想那样去做。 问题何在?在于我们将构建一个什么样的世界秩序。归根结底,所有国家最后都要参与世界秩序的构建。但我认为,关键一点还是中美两国必须达成一致。这对中美来说都很艰难,因为两国历史如此不同,各自制度又是如此独特。中国在历史上曾是一个了不起的帝国,现在则是全球秩序的主要参与者之一。美国过去是由来自世界各地的人建立的一个崭新国家,其历史在亚洲和欧洲都有体现。现在美国也是全球经济体系的组成部分。 目前来看美国仍是最强的国家,但这种情况显然将会有所改变。现在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中美必须相互理解。两国面临着一些文化方面的挑战。在大多数历史时期,美国从来没有一个非常强大的邻国;但在整个历史中,中国从来不缺强大邻国。美国一直感觉非常安全,没有外敌入侵。但中国却经常面临外国侵略威胁。这种不同的历史经验导致两个看待国际政治的视角有所不同。 在大多数历史时期,美国得天独厚,拥有各种丰富资源,对于动员这些资源也是得心应手。这使美国形成一种思维方式,认为每个问题都有解决方案,均可得到解决。因此美国将更多的努力放在相对短期的问题上。中国则不一样,中国人有系统思维,认为每个问题的解决都会涉及另外一个问题,因此中国人更习惯于概念化地思考问题。 三 我们拥有共同使命 要想弥合两国间的差距并不容易。作为我这样的个人,更不可能解决摆在中美之间的所有问题。但我确定同意并相信习近平主席的话,就是潜在的对手必须学会成为合作伙伴。美国总统也说过同样的话。现在两国面对的问题就是如何将这些大的原则运用在具体事务当中。 对美国人而言,我觉得最大的挑战是要理解中国人思考问题的方式。同时中国人要理解的是,美国人也在学习。有时他们能将一些战略思维应用到新事务中,但有时也会遇到问题。世界上的新生事物层出不穷,比如气候变化、网络问题以及足以摧毁整个人类的核武器威胁等,我们应把应对这些问题变成共同的使命。 有时我也不甚清楚世界秩序内涵何在,恐怕世界秩序最终形成之时我已作古。但有一点我很清楚,那就是我们拥有共同使命。虽然彼此之间可能存在分歧,但我们必须永远牢记目标何在。历史上从未有过一个世界秩序,但必须要有这样一个世界秩序,否则我们就可能面临被摧毁的危险。我们应该为眼前的问题找到解决方法。 第四节 “一带一路”的新“世界中心”(名实) 近现代中国有四大伟人;第一个是孙中山,他推翻了满清王朝;第二个是毛泽东,他建立了新中国;第三个邓小平,他进行了广东与沿海的两次改革开放;第四个是习近平,他创立了“一带一路”(YFS)。前三个影响主要在中国与亚洲,而“一带一路”(YFS)的出现,则已经彻底影响了全世界。 中华史,夏商周汉唐宋、元明清到现在。中国有史可查,比较明确的文明史约为三千年。其中第一个千年的最盛期为汉;第二个千年最盛期为唐;第三个千年最盛期,当然就是当代。习近平开创了“一带一路”,世界丝路新时代。让当代中国继汉、唐之后,又一次走进世界前列,成为无可争辩的,新“世界中心”。 一 人类文明的“世界中心”沿革 人类文明的“世界中心”,古代主要在欧、亚、非三大洲。近现代则在欧、美两大洲。 (一)史前与远、近古人类文明的“世界中心” 史前6000年到3000年的人类文明“世界中心”,在亚洲与非洲;如:古伊拉克、古印度、古中国、古埃及等。远古与近古3000年到300年前人类文明的“世界中心”在亚洲、欧洲与美洲,如:古希腊、古罗马、古中国、古印度、古阿拉伯、古印加等。 (二)中华文明与“世界中心” 中华文明与文化据考古,如:河南省、三峡地区、浙江省等。其中1973年在浙江湾南部发现的河姆渡新石器繁盛期遗址文化,其历史可追溯到公元前5000年到前4500年,即中华文明起源于7000年前。它早于尼罗河文化6000年前的古文明、两河文化5000年前的古文明、恒河文化4000年前的古文明等,为世界古文明之首。 1 公元一世纪到十八世纪中叶的“世界中心” 自公元一世纪到1820年的18个世纪中,站在世界舞台中心位置的是亚洲。中国在1820年前的这一千多年中,中华民族“第一次崛起”,一直保持着世界最大经济体,与全球超级强国的地位。麦迪森综合了公元一世纪到2003年间,20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数据后发现。中国自一世纪到1820年,GDP总量一直保持超过东西欧总和的纪录。以1990年美元价值为基准,1820年中国GDP为2286亿美元,依然超过欧洲总量1847亿美元。 2 十四世纪到十七世的“世界中心” 正民研究明代(1386—1644)时提出:“曾经的世界中心是中国而非欧洲。”从十四世纪末到十七世纪中叶(明朝),中国GDP总量占世界28%—30%,1800年更达到全球总量的33%,同比超过美国2009年占世界GDP总量的26.7%。 3 “鸦片战争”(1840年)与中华文明的“世界中心” 1840年的“英清鸦片战争”,对中国的打击是毁灭性的。此后长达一个半世纪,到20世纪末的邓小平“改革开放”,再到本世纪初的这些年,中国的大国复兴,才重新进入人们视野。 (三)近、现代人类文明与“世界中心” 近现代人类文明“世界中心”主要在欧洲与美洲,如“日不落帝国”的英国;“冷战”时美、苏争霸的美国与苏联;苏联解体后的美国独霸等。 本世纪中国的和平崛起,与习近平在2013年所提出的“一带一路”(YFS),让人类文明从非、欧、美洲等转移到亚洲与中国。并让世界从此告别战争,而过渡到全球一体化、绿色低碳,生态化、自然化、理想化、系统化;科学化、数字化、逻辑化、信息化、网络实体化的和平共赢时代,从而形成新的“世界中心”。并且这个以和平为主导的中心显然比美国在二战后所建立的,以战争与征服为主导的“世界中心”,更重要、更完美,对世界各国人民也更有利。 (四)未来中国能否成为“世界中心”的几个看点与百年关键 “凡是过去,皆为华章”,因此“一带一路”的未来,有几个很关键的“百年看点”与“里程碑”,它直接影响中国能否成为“世界中心”。 1 公元1921年—2021年(小康社会) 公元19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年,到2021年整一百年。它经过了“抗日战争”、“国内战争”、共和国成立、“改革开放”、“一带一路”的创立等。见证了中国从无到有而进入古人理想中的“小康社会”。这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光辉一百年,也是第一个关键的中国“百年看点”与里程碑。 2 公元1949年—2049年(中等发达) 公元194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年,到2049年刚好一百年。它经过毛泽东建国、邓小平“改革开放”与习近平“一带一路”等不同时代。是中国关键的第二个“百年看点”与“里程碑”。 3 公元2013年—2113年(“世界大同”) 公元2013年是“一带一路”创立之年,到2113年整一百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一带一路”经过一百年发展,将形成以欧亚大陆为“世界中心”,以非洲、美洲为两翼,以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为四周的“五洲四洋”万国“丝路互联网”。让以中国为首的欧亚大陆,成为人类理想“伊甸园”与真正的“全球和平幸福中心”,这是中国实现与全人类同命运的“世界大国”第三个关键“百年看点”与“里程碑”。 二 中国是地理气候、自然环境与“三大强权”的“世界中心” (一)中国是地理的“世界中心” 世界表现为两个“世界岛”,即东半球的欧、亚、非与西半球的北、南美洲。陆权的“世界中心”当然在东半球的欧、亚、非三洲;东半球的陆权世界中心肯定在亚洲;亚洲的陆权中心肯定在中国,因此中国是世界陆权无可争辨的“世界中心”;海权的“世界中心”肯定在太平洋,太平洋的“世界中心”肯定在美国的夏威夷。亚洲与中国的位置,恰好在东半球。在陆权的“世界中心”亚洲;与海权的“世界中心”太平洋的结合部。它隔着一个太平洋北部的白令海峡,与西半球陆权北、南美洲相通。因此从地球两个“世界岛”和一个太平洋的角度上看,“一带一路”的创始国中国,肯定会成为未来人类世界的新“世界中心”。 (二)中国是气候、自然环境的“世界中心” 东半球三大洲。非洲有世界最大的撒哈拉热带大沙漠,气候“太热”,自然环境严酷;欧洲近北冰洋与北极圈,自然环境靠北极,气候比较寒冷;亚洲横跨寒、温、热三带,亚洲的中国,其气候更是“不冷不热”,是人类最理想的居住地。许多地方如:长江、珠江、闽江、黄河、辽河、海河等流域与三角洲,自然环境优美天成;还有中国所有的沿海、沿边、沿江、内地、边疆等,山美、水美、人美,都可以(包括改造等)成为全球气候与自然环境的“世界中心”。 (三)中国是“三大强权”的“世界中心” 当代世界“三大强权”是:欧洲的英、法、德三国;北美的美国;亚洲的中国。中国“居中”,因此是全球“三大强权”的“世界中心”。 三“丝路国家联盟”与“世界中心” “丝路国家联盟”(SGL),由丝路沿途各国组成。按“世界岛”布局,围绕太平洋,世界应分成东半球欧、亚、非洲,与西半球北、南美洲两大部分。 (一) 东半球以亚洲与中国为中心;欧、非两洲为两方面的,中国东部诸国、北部诸国、西部诸国、南部诸国等周围各国。 (二) 西半球以太平洋的海权与亚洲中国陆权为中心;北、南美洲为全球两方面之一的,中国东北部诸国,东部诸国与南部诸国等各国部分。 (三)全球以亚洲与中国为中心,欧、非与北、南美洲为两方面的,中国东、西、南、北四方面的世界周围各国。“一带一路”的各洲中心如下: 1 欧洲中心: 俄国的莫斯科(东欧);德国的柏林(中欧);英国的伦敦(西欧);法国的巴黎(西欧);意大利的罗马(南欧)等。 2 亚洲中心 中国的北京、西安、“海西”(大福州);印度的新德里(南亚);印尼的雅加达(东南亚);沙特的利雅得(西亚);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欧洲)等。 3 非洲中心 埃及的开罗(北非);坦桑尼亚的达累斯萨拉姆(中非);南非的开普敦等。 4 澳洲中心 澳洲的达尔文、悉尼等。 5 北美洲中心 美国的纽约;加拿大的渥太华等。 6 南美洲中心 巴西的里约热内卢;阿根庭的布宜诺斯艾利斯等。 (四)世界海洋中心 世界海洋中心在太平洋,太平洋的陆权中心在美国的太平洋小岛夏威夷。 (五)三洋、两洋、一洋一海、两海 1 三洋、两洋地权大国 美国、加拿大(太平洋、大西洋、北冰洋);俄国(太平洋、北冰洋)、墨西哥(太平洋、大西洋);澳大利亚、印尼、(太平洋、印度洋);南非(印度洋、大西洋)。 2 两洋运河、两洋海峡、两洋海角 两洋运河:巴拿马运河(太平洋、大西洋);两洋海峡:白令海峡(北冰洋、太平洋),麦哲仑海峡(太平洋、大西洋);两洋海角:好望角(印度洋、大西洋)。 3 一洋一海:海峡;两海:运河,海峡 一洋一海海峡:马六甲海峡(印度洋、南海),曼德海峡(印度洋、红海),霍尔木兹海峡(波斯湾、印度洋),直布罗佗海峡(大西洋、地中海);两海运河:苏伊士运河(地中海、红海),土耳其海峡(黑海、地中海)。 (六)“一带一路”的陆权“世界中心”与“首都”(西京市或汉京城?) “一带一路”的陆权“世界中心”在亚洲;亚洲的陆权“世界中心”在中国;中国的陆权“世界中心”在西安。海权“世界中心”, 在“大福州”(海西市)。 1 “一带一路”的“中国”世界中心与“首都” “一带一路”中国“首都”与“世界中心” 的条件:应在西安与福州之间的华中一带。应有山、有水、有地,可聚人气、地气与国力国运之气;交通发达,地势辽阔,山川秀丽,前俯后拥,气势万千;和平时有广阔腹地可以建设发展,且水源发达,利于居住大量人口与广交四面; 战时则进可攻,退可守,足以号令四方。 2 “一带一路”的中国“世界中心”——南阳盆地 中国可以作为“世界中心”的华中之地,有“三大盆地” ,即四川盆地,南阳盆地与关中平原。南阳盆地居中,而且从交通,水源、地貌、中国地形等方面全面考虑,南阳盆地为宜。 第五节 “一带一路”全球治理与经济新秩序(名实) 中俄学者对“一带一路”相关的全球治理与秩序非常关心,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一 打造“中国式”全球治理 选自《环球时报》2016年4月19日 作者:金灿荣(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2015年中国外交两方面内容比较突出:一是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另一个是更加关注全球治理……。但同早已涉足全球治理的美国相比,中国的全球治理观有着很大不同,这种差异至少可以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中国的全球治理是“以联合国为中心”,而美国是“以联盟为中心”。中国非常看重联合国的道德价值,看重自身: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地位,对联合国要尊重得多。相对而言,虽然美国在二战后主导建立了联合国,但从历史上屡见不鲜的事实来看,美国一直是将联合国作为工具看待和利用。 第二,从议题上讲,中国是以发展为优先,美国是以安全为优先。虽然和平与发展是当今国际社会的两大主题,但美国更加关注和平,更多从它自身及其盟友的安全着眼,对经济发展的基础和条件看得较轻。中国则认为,长期安全或和平的基础是可持续发展,没有发展便无长期和平可言。习近平主席去年9月26日在联合国发展峰会上指出,全球仍有8亿多人在挨饿,因此“我们必须攥紧发展这把钥匙。” 第三,中国目前强调的是全球伙伴网络,而美国着力于维持一种等级制体系。按照我的观察,美国居于世界之巅;第二个层次是英语国家,比如英国、加拿大等;第三个层次是以日本、德国为代表的盟友;第四个层次是“伙伴”,这个层次国家较多,比如泰国、巴西等;第五个层次是中国,属于“竞争者”;第六个层次是俄罗斯,属于“对手”;第七个层次是“敌人”,比如“伊斯兰国”等非国家行为体和其他恐怖分子;第八个层次相当于印度种姓制度中的“贱民”,是对美国而言微不足道、根本不值得去理睬的一些国家。 第四,中国在全球治理中坚持不干涉内政原则,而美国则致力于在全球范围内推动民主化。中国认为各国选择适合自身的发展道路是既利己又利人的思路,但美国则希望在全球范围内推行“美国化”的基础和条件不管不顾。 二 中国借助“一带一路”战略构建周边经济新秩序 以下选自《参考消息》俄罗斯《导报》2016年1月19日文章,作者:“同路人——资本管理”公司总裁亚力山大·洛谢夫 2013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了“—带一路”构想。“一带一路”战略的任务是建立连接中国与欧亚大陆和非洲国家的过境运输体系。该构想不仅耍建造和发展运输——物流基础设施和广阔的自贸区,还要建立独一无二的金融体系,整合地区内各家开发银行,为资本有序流动和确保扩大使用人民币等货币结算的规模创造条件。 中国并不掩饰自己的主要目标。中国已经是全球经济体系的一部分,如今正努力成为全球影响力中的一极。该国去年3月发布的官方文件《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指出:“中国愿意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承担更多责任义务,为人类和平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中国开始以多极化世界新中心的身份,改革全球经济和政治空间。包括俄罗斯在内的前苏联地区国家以及韩国、日本、印度、伊朗和土耳其等亚洲地区强国处于中国的“力量场”范围内。中国致力于更紧锣密鼓地向欧洲发达国家或处在欧盟影响力轨道上的国家推广本国的商品、服务和资本。 “一带一路”战略不仅能为“世界工厂”提供大量订单,还能将总人口超过40亿的消费市场整合到一起。该市场的规模估计为8万亿美元。统筹这些大规模进程不仅要求中国经济保持稳定,还需要迅速向任意地区或领域集中力量的能力。 在上述官方文件中,中国提到了“资源高效配置”和“经济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这主要指的是劳动力、资本、商业结构、自然资源和信息。管理这种“流动”的任务极为艰难,因为过境运输国之间以及各经济和军事政治联盟之间都存在一系列矛盾和利益冲突。必须展现高超的技巧,才能让俄罗斯与波兰和土耳其、巴基斯坦与印度和伊朗、亚美尼亚与阿塞拜疆、哈萨克斯坦与土库曼斯坦等无障碍对接,重点是在发展情况和世界观方面千差万别的国家中确立统一的标准。 . 当今世界的霸权立足于金融。中国有钱,但目前还没有人能不邀请中国人参与金融项目就将中国的钱拿来用。中国将严格“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来铺设新丝绸之路。 我国政府和金融家们的失望不难理解,他们没能用中国资本取代西方资本,因为根本无法借助惯用手段来获取中国的资金。中国提供投资的条件要么是换取所有权并与中国同志分享权力的准备,那就意味着他们见不到投资。 为什么其他过境运输国同意与中国的联合项目?它们又能怎样呢?就算拒绝,它们的邻国也会同意,全部投资和过境收入都会落入邻国之手。 对中国来说,“一带一路”与其说是路,不如说是中国最重要的哲学范畴——“道”。包含行动、力量展示、创举和社会秩序等多重含义。中国在“一带一路”战略中多多少少提出了“全球治理新模式”,其根基是立足于参与者互相支持和个人联系、家长式统治和传统集体文化等的中国式关系体系。 在上述官方文件中。这一点被定义为“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投资贸易便利化水平进一步提升。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基本形成,经济联系更加紧密,政治互信更加深入;人文交流更加广泛深入,不同文明互鉴共荣。各国人民相知相交、和平友好”,有助于实现全球治理的新模式。 第六节 “一带一路”中西方思想体系的形成与应用(名实) 西方思想体系有三大类,第一宗教(基督教,天主教);第二科学(西方物象科学);第三哲学(原子论,唯物论,“理想国”等)。西方的特点是:民主与科学;市场与法治。西方的优点是:一些国家的“官民平等”,没有官本位与特权,清廉有效,有宗教信仰等(如英、美、以色列等)。 中华传统三大国宝:第一“一带一路”;第二中医中药;第三中华文化。以“一带一路”的亚投行为例,它对世界各国的影响已经体现。因此“一带一路”完全可以改变世界,并引领世界,形成新时尚、新潮流、新“中国风”。“一带一路”的特点:是世界和平。优点:是让世界各国,有了各国不同理想与自由的共同平台。形成全球一体化平等互利,和谐共存,共同发展的基础,与形成丝路各国命运共同体。因此“一带一路”是中西方“世界大同”思想体系,形成的唯一途径。 一“一带一路”的体与用 “一带一路”的体(实体),指地权(包括海权、空权);用,指经济。其思想体系是指陆权与经济的文化主导思想,与应用状况。 (一)“一带一路”的陆权、海权、空权思想体系(实体) 1 “一带一路”的陆权思想体系 “一带一路”丝路文化的陆权思想体系,由东半球“世界岛”欧、亚、非三洲;与西半球“世界岛”北美与南美洲的五大洲各国文化组成。“一带一路”的世界“文明文化中心”在东半球;东半球的“文明文化中心”在欧亚大陆或亚洲;亚洲的“文明文化中心”在俄华印三国文明与文化的结合。 2“一带一路”的海权思想体系 “一带一路”丝路文化的海权有四大洋。世界海权“文明文化中心”在太平洋;太平洋海权“文明文化中心”在夏威夷。太平洋海权关键在于中美两国“握手言和”,与中俄美日等四国文化文明的结合。 3 “一带一路”的空权思想体系 “一带一路”空权,可到达全世界。其文化“文明中心”的建立,主要在于欧美俄华等的结合。其中又以中美之间的信任与结合最为重要。 (二)“一带一路”的文化主导思想体系(用) “一带一路”的世界文化主导思想体系,主要由中西方两大文化思想体系组成。 1 欧洲古希腊的西方思想体系,以白种人为主。其地权范围有欧洲、澳洲与南北美洲等。 2 古中华思想体系,以黄种人为主。地权范围亚洲等。 3 其它:非洲、中亚、西亚、南亚印度等各国文化思想体系。 (三)“一带一路”的经济思想体系(用) 世界经济总量排列:亚洲第一,欧洲第二,美洲第三。“一带一路”世界经济的主导思想体系也由此构成。即以欧美俄华为首,包括日、韩、东盟、印度等国的世界“经济新中心”。 二“一带一路”的新文明中心 “一带一路”地权与经济,这两大因素,无形中决定了新文明中心的形成。从世界地权中心亚洲来看,其新文明中心的形成,首先在于俄华与欧洲的结合;“一带一路”的世界海权中心的形成,首先在于中美的合作。上述两者结合,进而形成“一带一路”地权与经济的世界丝路战略思想体系。 (一)“一带一路”丝路文明思想主导战略 1 “一带一路”丝路文明的世界战略主导思想体系核心与轴心国,应由欧(盟),美(国)、俄(罗斯)、华(中国)等,四大国家与地区组成。 2 “一带一路”主导思想体系核心,应以世界最优秀的两大思想体系:即西方古希腊文化思想体系,与古中华文化思想体系为指南。 3 “一带一路”以全球地权经济一体化,丝路命运共同体做为目标,成为世界各国的共同理想。 (二)“一带一路”的丝路文明背景与思路 远古的世界文明以河流为中心。如:古伊拉克的两河文明;古埃及的尼罗河文明等。后来就有了海的世界文明中心,如欧洲古希腊的爱琴海文明,远近古地中海文明等。再后来近现代,就开始了大洋文明,如美国与欧洲的大西洋文明等。 建立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地权的“世界中心”首先是俄华与欧洲的结合;然后是海权的“世界中心”,太平洋夏威夷的中美结合。关于“一带一路”的世界经济中心首先应该是中、欧、美的结合;然后在亚洲的是,中、日、俄、印、韩、东南亚的结合。 第七节 “一带一路”主导思想体系(名实) 诚信做人,忠孝治国,诗书传世,耕读持家(中华文化)。 ——某名人日记 世界丝路文明陆权以欧、俄、华为中心;海权以中、美为中心;经济以欧、中、美、日为中心。以中华文化为体、以西方文化为用。让“一带一路”丝路网络各国,平等自由共赢的理想,成为全球时尚与“信仰”。 西方主导思想体系,为“个人文化”,它追求民主、自由与法治;中华为“家”文化,它追求对国“忠”,对家“孝”的“忠孝文化”。这也是中西方不同国情的根本由来。 一 “一带一路”与中国人际关系思想体系的形成 中国人重视家,实行“家文化”,擅长意象科学(现象),如:中医等。国人普遍重感性与人情世故,故注重国与家。即以家为中心的人伦结构(小家),和以国为中心的社会结构(大家)。社会通行“天理,人情、国法”等,不同层次的人际思想要素和定势。 (一)人伦结构 人伦与个人的家庭关系密切相关。如:夫妻、父母、儿女、兄弟、婆媳、岳婿、亲戚、朋友、同学、战友、同事等。中国家庭,因其能力大小和导向不同,可大可小,可亲可不亲。因此家可以“富在深山有远亲”,如“红楼梦”的贾府,也可以“穷在闹市无人问”,如拉二胡的瞎子阿炳。 家也是一种以自己和自己一家人为中心的广泛人际关系网,具有重大的社会功能。它容纳了社会上所有人与人之间的长短与是非。见证了社会所有家庭的每个人,同甘共苦的幸福与欢乐。让所有国人都可以从中得到精神与物质的终生依托与归属。因此这也成为中国无法形成强大持久如西方基督教、印度佛教、阿拉伯伊斯兰教等不同的世界性宗教的根本原因。也是中国各地结党营私小集团、帮派、宗族、地方势力不断形成的源泉。 家以自己为中心,就象投进水中的一块小石子。形成了夫妻、父母、子女、婆媳、兄弟、姐妹、亲戚、朋友、邻居、乡亲等,不同层次的亲疏人际关系。象五伦(纹),或六伦(纹)水波纹,波纹愈推愈远,人情与亲疏关系也愈淡。而且这之间层次分明不容混淆(乱伦),组成了中国社会,而让家成为中国社会的最基础细胞。社会上的每个人的利害关系也由此展开,并紧紧与其捆绑在一起,无法挣脱。 (二)社会结构 中国人提倡“天人合一” ,认为国就是千千万万小家组成的大家。即国人以为国就是全中国各民族人民,一同共有的家。所谓家仇国恨,国计民生,保家卫国,国富民强即由此而来。因此数千年来中国国情,人们最需要的决不是碎片分散化的“个人主义”西式民主与自由。而只是“长官”(家长),正确的带“权威性”成熟的,国家导向与英明决策。如:汉天子,唐皇帝,或具有中华文化的日本天皇,或当代的李光耀、习近平等,对各自国家的正确领导治理与发展。 社会结构如:省、市、县、乡镇、街道、社区、部门、团体、组织或相关单位等。分别形成了中国的不同规模与层次的人际社会。 按“原生态”的中国社会传统习惯,这些地区与机构等,与西方社会相比,往往会有一种倾向。即各部门与团队之间,“死板,守旧”各有盘算与山头,是“一盘散沙”,很难走到一块。从历史上的无数事实来看,在中国当官就意味特权、专制与腐败。这些人按传统中华文化的习惯办事,把自己管理的职责范围当成“家”,或家的一部分,并依此形成社会惯例。而让“当官(家)的老爷,躲在大鼓里(家)睡觉。”引起社会之间,讲究生熟情份与亲疏关系。每事或投石问路,心照不宣;或礼尚往来,心领意会。加上各行各业各家各户的潜规则等等。除非国家立法决策,让各部门“一把手”或市长、家长亲自抓。如:卫星、原子弹、氢弹的制造,石油大会战等。否则,所有新生事物,如改革、开拓、进展等,都会是“一句空话”,或变成表面文章,而扼杀在摇篮中。如:“雷锋精神”,很难从事实上在现代中国形成气候。 总之做为中国人,当你在国不在家时,国是第一性的这就是“忠”;而当你在家不在国时,家成为第一性,这就是“孝”。因此忠孝两字,也是中国人安身立命与保家卫国的正道理,都是为了一个家嘛。 二 “一带一路”与西方人际关系思想体系的形成 西方重视个体个人,通行“个人文化”。擅长物象科学,如:西医等。做人理性,规范,人际独立,刻板,“人情味淡薄”简单。强调个人主义与私利,不通人情世故,却遵守市场、规则,法律、贸易利益等诸多规则与限制。西方人共同认定的事,就是国家的理想与社会追求的目标。 (一)家庭结构 西方人强调夫妻关系,具有“排他性”。家庭亲情淡薄松散,尊重妇女,是“儿童的天堂”,“老年人的墓场”(孤单可怜)。实行经济独立均分的AA制,甚至成年人的儿女住在家里,也都得给父母交膳宿费。 (二)社会结构 西方人提倡“唯物论”,强调个人独立自由,做人坦率直接,不习惯帮助别人或关心他人。社会上“团队”成员之间平等民主,按照社会法律契约形式组成,并以此来保障人与人之间的应有权利。因此西方人重法,法在理前,理在情前。西方民主、自由、平等,其实就是把社会结构与个人、团体的独立等,充分地建立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违反者,“无情无义”无道理“无后门”自认倒霉。 西方社会的最基本单位就是团体,包括西方家庭,也算是一个团体。团体与团体之间界限十分清楚,不能模糊。因此西方社会结构也可称之为团体格局。讲透点就是西方人每个人就象一根根柴,捆在团体的这一束束的柴捆中。形成了“柴捆”一样的各种不同团体。包括各种机构乃至国家等,都成为这些机构团体,与团队每个成员取得 “民主自由”利益的“工具” 。因此他们特别需要“以法治国,以法制民”,需要实行法制、法律,需要宪法、法院、国会等机构来对国与民进行约束。或用选举与革命等来进行改变。 总之西方人追求“个人主义”的个人民主与自由;又用法制与法治进行限制。进而产生国家、国会、宪法、法庭等不同机构,以及与其相对应的各种不同团体。 (三) 中华文化圈,包括东亚、东南亚诸国,近现代因大中华帝国中心的“陷落”,已全部西化。其中西化比较成功发达,又能保持中华文化传统的有四个国家,即中、日、韩、新。日本侧重于忠;韩国侧重于孝;新加坡侧重于法;中国侧重于商(功利?钱?)。 马未都(收藏家)认为:同在儒家文化圈,日本人由于忠诚,社会管理成本极低;我们不重忠诚,所以社会管理成本巨高。我常说,一个人在中国能管10个人,到日本就能管500个人。经济危机时,韩国、日本的很多企业员工愿意与企业共存亡,愿意减薪一半跟老板共渡难关,我们可能吗?地震救援时,人家发放矿泉水只需要一个人;我们就得严阵以待,以免哄抢。讲究孝道,我们跟韩国也不能比,你看在韩国电视剧中,孝道是第一位的,每个人进屋的第一件事要向长辈请安。我们有吗?我们的电视剧里,永远是儿女跟爹妈大喊大叫,少有长幼秩序。 我们老说中国的法制不健全,其实是个误读。我们在秦汉时期有非常严明的法律制度,为什么法律在中国漫长的极权社会不能得以实施呢?因为用不上,仅道德一项就能把社会治理得很好。法律是高成本的社会治理手段,当你用一道铁丝网就能拦住人,就犯不上筑一道高墙;当你用一根绳就能拦住人,就犯不上用铁丝网;当你画道线就能拦住人,就犯不上拉那根绳——什么方法成本最低。在国外的机场,地上画条线,没有人会逾越;在中国就得拦着,每个角上站一个人看守。社会若既没有忠又没有孝,就剩下一个功利的“义”时——当我跟你讲义气的时候是求回报的——那我们这个国家怎么治理? 三 中西方文化思想体系与“一带一路” “一带一路”讲的是地权与经济。中西方思想主要体现在哲学。世界哲学体系源流主要有:西方的欧洲古希腊、古中华、古印度等。“一带一路”的思想核心即由此构成。因此“一带一路”的成功开展,将成为中西方文化思想结合的最理想平台。 (一)“一带一路”是世界大事 “一带一路”可组成丝路各国国际团队,然后在全面开放的原则下,让“一带一路”形成丝路各国人民的国际共识。而具有丝路各国权威性与技术“含量”。从文化方面看,西方文化在开创开拓方面,肯定是个强项;中华文化则偏重于执行与守成。因此把两者之间的长处结合,就可以有利于“一带一路”在世界的顺利展开。 不仿让中美两国组成“一带一路”不同的分工组合。然后美国带头,中国跟随。规则与秩序,由两国结合俄欧等平等商定。只要公平合理,就会有利于“一带一路”全局的顺利展开。当然美国不会服气,会想办法杯葛中国,或公开或暗中言三语四搅局捣乱。实在不行,那就应当把美国排除在“一带一路”之外。让东半球“一带一路”由欧盟、印度与中俄等牵头,首先以印度洋为中心,在欧、亚、非三大洲快速展开。让美日等“顽固派”想好了再来。 (二)中西方文化结晶 西方学的最高尚“四大法宝” :哲学、科学、神学与医学;最崇尚“四大行为” :民主、自由、市场、法治。 归根结底地说,中华文化结晶是“家文化”;西方文化结晶是“个人文化”。 1 中华文化结晶 中华文化思想体系的结晶是“家文化”。从国的方面说,家即指中华各民族这个“大家庭”的“各家各户”。因此中国承认各家各户的家长、与社会上的首长、领导、精英,支持国家领袖、伟人意志的英明体现。如:“一带一路”的实施与开展。人民认同并拥护国家领袖的,这种具有开创性的中华盛世汉唐古风,在“一带一路”引领下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总之,《全意识学》认为,中华文化的根是“家”文化,即“忠孝”思想,从而衍生出中华民族文化思想体系,如:韩国人的“孝道”(以“孝”治国);新加坡与日本人的“忠”(尊纪守法)等。 2 西方文化结晶 西方文化思想体系的结晶是“个人文化”,也就是说“个人”是西方文化的根,从而衍生出一系列西方文化思想体系。即西方人所强调的最高尚西方学:哲学、科学、神学与西医学;最崇尚的西方行为,即个人民主、自由市场与法治。 3 “一带一路”让中西方的文化思想体系得到交融 中西方思想体系并无优劣差别。以信仰为例:就象中国人信奉印度佛教;西方人信奉以色列天主教基督教。一个是和尚,一个是牧师。和尚变不了牧师,牧师也变不成和尚。即从宗教信仰方面说,在西方离不开牧师,在中国也少不了和尚。因此“一带一路”需要综合中西方不同的文化体系,并由此构成“一带一路”的总思想(和尚+牧师?!)。 (三)“一带一路”思想体系的历史背景与现实 当代中国人习惯于把我国从秦汉到明清两千多年中国史,叫做封建社会。把中华文化如:中医,中华文化(周易,儒、道、佛)等统称为封建迷信。把当代公认为全世界最先进的西方社会,统称为资本主义社会。把前苏联与改革开放前的中国称为“铁幕”或“封闭落后”的社会主义或共产主义社会。把西方文化统称为现代科学。而成为全球文明文化的代表如:西方科学,神学,西方哲学等。 俱往已,现代世界已经进入了,习近平所倡建领导的“一带一路”丝路文明新时代。它全面集中体现了,中西方文化思想体系的所有优点与特色,是融合中西方最优秀的文化思想结晶。从而产生丝路各国人民自己的总路线、总方针与总政策思想导向。 我们不仿让中西思想体系的优势同在、同好、同发展。至于中西方谁好、谁坏、谁优点、谁优秀、谁是“世界第一霸”,谁当“傻瓜”之类的无谓之争,通通见鬼去吧! 当代美国喜欢用封锁、禁运、武力镇压挑动战争、颜色革命、和平演变等不同方式,插手世界,干涉中国。看那架势,美国为了领导世界一百年,也挺想用经济或武力拆散中国这个“大家”。更想用此来捣乱13亿中国人与全国各地,已经有了幸福生活的亿万“小家”。 请美国人“手下留情” 、“刀下留人”,给我们中国人留一点点“民主、自由”的人权、人情与人道。而且讲实话,自古以来中国的威协都来自北方,只到近代才来自东方如日本。该不会也学日本来真的?其实就算你美国来真的,你行吗?还算是人吗?会得到好处吗?真正想闹事到底谁怕谁?真想同归于尽?!我看知趣识相点,快把军舰侦察机从南海通通开回去,把商船商队开过来!这才是中美之福与中美之间的正事,正道理,与两国人民和平幸福的开始。 第八节 行走50国深思对西方“拿来主义”(名拿) 以下选自《环球时报》2016.5.6 作者:丁刚(人民日报高级记者) 去年年底在南美工作期间,我乘船去麦哲伦海峡。轮船驶入太平洋时,看似平静的海面突然暗潮涌动,船体剧烈摇晃,我呕吐不已。那一刻,我想起500年前麦哲伦的艰难探索。1520年,西班牙人麦哲伦率领探险船队,找到大西洋通往太平洋的通道,完成人类第一次绕行地球的伟大航程。太平洋的名字就是麦哲伦给起的。 30多年前,我们的大门一打开,面对的就是一个标准化了的世界。所以我们一开始搞改革开放就讲与世界接轨,这个“轨”从哪里延伸而来?基本上就是麦哲伦的欧洲后代们一点一点“铺设”而成的。人们往往把南美大陆最南端叫“世界尽头”,这个标准就是500年前从世界尽头开始的,是一场持续到现在的西方文明大传播。这不只是对民族的征服、对土地和资源的掠夺,更是对语言、文化和思想的“殖民”。是什么力量在推动着麦哲伦们走向世界?是对资本的贪婪追求与强烈的宗教传播使命感。遍布南美各地的黄金大教堂就是最好的象征。 一 资本扩张推动西方文明传播 日本人上杉千年所著《郑和下西洋》的封面上印着“我们发现了世界,还是世界发现了我们”。这句话暗示,包括中国、日本在内的亚非拉国家其实是“被发现的”。我2011年到泰国工作时,碰上纪念葡萄牙人发现亚洲500周年。葡萄牙人是1511年到的马六甲,而在这之前差不多一百年的时候,郑和与他的船队也到了马六甲。可当地的博物馆里只有几个瓷盘子,却给英国人、荷兰人,甚至日本人竖雕像。这让很多人慨叹,中国当时错过一个面向海洋的机会。对比郑和船队和麦哲伦船队的“动力”,就明白中国当时为什么未能走向世界。很多历史学家认为,西方的扩张也与七八世纪穆斯林在北非中东的扩张不同。一是传播宗教的劲头更足,要殖民地的民众跟着他们信教,不信则亡。二是在殖民地推行西方法律、制度规范。 世界上有一些文明被打断后整合,或被裹挟后整合。如印第安文明,在秘鲁的库斯科可以看到几百吨重的巨石被切割成多角形,堆成高大石墙,严丝合缝,令人叹为观止,到现在都是谜。还有今天我们食用的很多粮食、蔬菜、瓜果都是从印第安文明中来的,可这个文明被西方文明彻底打断。我常驻过的另一个国家——泰国,虽然还保留着自己的一些文化传统,但整体上,包括法律制度、经济制度等都被裹挟进西方模式中。日本现在的宪法和政治制度等,更是战后被美国人强制改造的产物。幸运的是,中国文明在与西方文明的激烈碰撞与交融中,一直延续到今天,而且成为我们民族复兴的基础。 二 美国模式是资本力量的极端体现 推动今天全球化的主要力量仍是资本,宗教传播没有停止,并引发冲突,“9·11”之后更明显。我在纽约工作时报道了这起震惊世界的恐怖袭击。我2000年到美,恰逢新世纪开始。3年后离开纽约时,我对资本的力量有了更深认识。纽约是一个用钢铁与巨石构建的城市,普通美国人大都不愿意承认纽约代表美国。但在纽约生活得越久,我就越能体会到在那些高耸入云的摩天大楼背后躁动着的欲望。没有哪个美国城市能像纽约那样,更集中而完美地展现出美国向世界扩张的力量。 在美国之前,我在欧洲工作多年,只能更多地参照欧洲来看美国。在西方的发展模式中,瑞典与美国似乎差异最大。从19世纪中到20世纪初,有120万瑞典人移民美国,他们当时认为美国社会没有等级划分,个人有更多自由发展空间。一战后,有两个学者去美国做调研,结果发现美国贫富差距很大,种族矛盾很深,认为瑞典不能像美国那样发展,要限制资本的力量。这两人中有后来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缪尔达尔。他们的看法成为社民党提出的“人民之家”模式的理论来源之一。在社民党支持下,工会与资方达成协议,劳资双方通过法律程序解决问题,同时也将原来的集体工资谈判纳入法制轨道。社民党在这个基础上开始建立福利社会。一直到现在,瑞典社民党开大会还要高唱《国际歌》,仍然提阶级斗争,因为《共产党宣言》中讲过。但社民党不提倡搞阶级斗争,而是要限制资本的力量,管控资本主义,通过高税收的二次分配让社会更公平。很多人认为,这会形成一个鼓励懒汉的机制,但事实上,瑞典目前仍是发展最好的欧洲国家之一。 当然,瑞典有独特的宗教、文化,且以私有制为基础,其他国家要学这个模式不容易,甚至是不可能的。但大多数像瑞典这样的欧洲国家和美国一样,以及后来的日韩等国,都是通过工业化实现现代化,这个过程既强化了西方的价值观,也出现了新价值观,很多国家都建立了以福利保障为基础的稳定社会。我从美国回来后就一直在思考,中国怎样才能建立起一个稳定发展的现代化社会,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小康社会。 当时我们的制造业在世界上已很厉害,国内发展也是蓄势待发。但我们日常生活中,也出现太多美国化的东西,尤其是对资本的贪婪追求。我提出“脱美国化”(见丁刚著《脱美国化:寻找中国现代化的定位》.——编者注),主要就是意识到中国不能走只靠资本推动的道路,而且我们需要更好地发挥中华文明的优势。 三 对非西方文明的整合没那么容易 西方文明对非西方文明的整合,并非总是一帆风顺。500年过去了,复制、反复制和选择性复制的博弈使非西方国家寻找适合自身的发展道路十分艰难。传统的宗教和民族习惯仍然顽强地延续着,甚至使已经落地的西方文明产生了变异。 2008年去蒙古国,一下飞机就看到乌兰巴托乌烟瘴气,贫民窟从郊区一直伸展到市区。蒙古国当时有12万辆汽车。近10万辆集中在乌兰巴托,几乎全是日本二手车。全国250万人,一半以上居住在乌兰巴托,各地脱离农牧业的人口都来到首都,四处搭帐篷。在西方媒体看来,蒙古国是一个“刚摆脱苏联的年轻民主国家”。民主了,多好啊!但更严峻的考验可能是,在民主还没有来得及成熟之前,这个人口膨胀、布满贫民窟的都市已被亢奋无序的城市化撕裂,它破坏了这个城市、这个国家赖以生存的基础。问题的症结不在于蒙古国民众应怎样做,是否应当有自己的模式.而是在资本力量卷起的狂风巨浪中,他们还有没有独立行舟的能力? 2010年和2013年我两次去伊斯坦布尔。我们的土耳其导游叫穆罕默德,染着像欧洲人一样的金发,言必称“我们正在和欧洲接轨”。土耳其和西方的接轨,如果从主张脱亚入欧的凯末尔时代算起,快有一百年的历史。但在我住的旅馆附近,一些年轻人在大批武装警察的严密注视下,以斋月聚餐方式进行抗议,要求有更广泛的世俗化。一位女大学生告诉我,她希望土耳其妇女能像欧洲妇女一样,享受更多的自由。近日我看到有报道说,土耳其议长说土需要伊斯兰宪法,应当终结世俗化国家。从土耳其的反复,我再次看到一个发展中国家要想建立适合自身并且稳定有序的体制是多么困难。 2011年我去泰国常驻。尽管有日本人建的汽车制造厂,但泰国没有形成产业工人阶层,服务业对GDP的贡献率接近60%,曼谷只要天一黑,全是点着小灯练摊的。靠练摊实现现代化还没有先例。在我刚结束任期的巴西,也有同样问题,服务业占GDP近2/3 !工业化没完成,服务业却像发达国家一样,但全是低端的。我还去过阿根廷。有经济学家称阿是战后唯一从“发达”变成“发展中”的国家,原因也是“去工业化”。经济结构的不合理再加上没有适应制造业发展的文化传统,不可能形成稳定而有纪律并有共同诉求的中产。 四 坚守路径选择意味着中国必须创新 走了那么多国家,最终感觉一个国家能不能实现工业化,文化传统是个决定性因素。如瑞典工会和资方通过谈判达成工资协议,如经济不好时,工会就同意不涨工资,与资方携手渡过难关。瑞典文化中有妥协的传统。但南美国家不行,几乎同样的谈判程序和法规,工人可不管企业前景,罢工成了既定程序,非得涨工资,有钱也从不存,入不敷出是常态。很难想像这样的工人能像中国打工者一样,在流水线上一坐就是几个小时,几年如一日。 文化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四个观:家庭观、财富观、工作观和教育观。战后从发展进入发达之列的国家或地区,有日本、韩国、新加坡,以及中国的台湾,它们靠比较优势完成了工业化。有体制的作用,更重要的还是这四个观不同,体制为这四个观的充分发挥提供了可能。2014年底,中国制造的自拍杆在巴西成为最热门商品。我们的记者做了个调查,一个自拍杆中国生产的成本价不到lO元人民币,批发价15元,在巴西要卖到20到40美元。一个自拍杆14个配件,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能做齐,日本韩国可以,但成本肯定会很高。这就是全要素制造业。中国这些年为什么能在全球产业链上占据地位,就是因为我们建立起全要素体系。当然,我们为此付出很大代价,社会保障、环境保护等方面“欠债”很多。尤其是对资本力量的管控,仍在摸索中。 中国的发展还有一个不同——体制。在过去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这个制度展现出巨大能量,使我们民族的文化传统的潜能得以发挥,形成了过去500年来非西方文明对西方文明最强有力冲击。西方人因此发问:中国的发展模式会不会将西方的发展模式给“比”下去?中国的改革开放,也是在学习和接轨的过程中不断深化的,同时我们坚守了自己的路径选择。我们仍要学习和借鉴西方文明中的优秀东西,但现在我们遇到的一些问题与我们的路径选择相关,不是通过学习和接轨就可以解决的。在很多情况下,我们找不到可以借鉴的东西,或是借鉴了也在中国行不通,因为人家是一个完整的体系。还有的时候,大框架可以参考,比如建立社保体制,但具体到中国,这么多人再加上计划经济的影响,往往很难办。我们要在自己选择的道路上走下去,就越来越需要根据中国的实际进行创新,更好地发挥我们文明中的优势。中国体量很大,在改变自身的时候,其实也是在改变世界。我们说英国人教给了世界如何使用机器,美国人教给了世界如何使用计算机,那么,接下来就要看我们中国人教给世界什么了。 第九节 “一带一路”对世界的贡献(名献) 一 中国对世界有五大贡献 选自《环球时报》第4226期 2017.6.27 星期二 回顾历史,中国的文化和政治发展从来都对世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今天,作为全球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中国正在实现“和平崛起”,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升。不少国家及其专家学者都在关注这个国家的未来发展及其影响,研究结论可谓五花八门,“中国威胁论”就是其中之一。但我认为并不存在什么“中国威胁”问题,相反,中国的和平发展将在至少五个方面对世界产生积极影响。 第一,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中国的防御性国防政策以及和平外交政策深入人心,对解决全球安全特别是热点地区问题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国过去30多年来的发展有效促进了世界局势的总体安全与稳定,未来将更加有利于保障世界和平。中国将在国际政治新秩序的建设与变革中,扮演更加积极的参与者和建设者角色,成为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重要力量。 , 第二,促进世界经济发展。中国在过去30多年来快速稳定的经济发展中积累了丰富经验,中国模式已为不少国家所认同和学习借鉴。如今,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吸引世界诸多国家关注和参与,这一倡议有效联结欧亚经济联盟等许多其他区域合作规划,并与沿线国家的未来发展计划实现对接,不少区域项目已有实质性推进并初见成效。这些无疑将给国际社会带来更大合作空间和更多机遇,从而有利于世界经济繁荣和各国共同发展,其积极意义不言而喻。 第三,助力国际政治新秩序发展。快速增长的经济、强大的军事实力、世界第三大拥有核武器国家的地位以及众多的人口,这些将使作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的中国成为现代国际政治的重要领导者,其对现代国际政治秩序的影响将越来越大。未来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将发挥更加明显的作用,世界格局也将因此发生新的变化。许多国家也将同中国一道。共同建设更加公平合理的国际新秩序。 第四,推动世界文明的交流融合。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本身就有很强的包容性,这在“古丝绸之路”中得到充分体现。“古丝绸之路”不仅是历史悠久的贸易之路,也是各国人民交往的通道,促进了科学文化的交流发展,对不同文明的融合交流做出巨大贡献。如今“一带一路”的参与国也来自多个不同文明,它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将促进各地区、民族乃至文明的和谐共处,收获包容互鉴的人文效益。 第五,为国际和地区合作提供新模式。以“一带一路”倡议为代表,中国正在开创国际合作的新模式,其特点在于超越一般自贸区和多边贸易体制,强调政治、经济、社会、人文“全方位、立体化、网络状的大联通”,允许制度、文化、宗教等多样性存在,寻求利益契合点和合作最大公约数。这些新酿发展合作模式,不是借助传统的军事扩张或霸权行为而是通过和平方式,这对国际社会同样具有重大意义。 (作者是卡扎良·达维得,亚美尼亚总参谋部资深参谋军官、中校,本文由国防大学防务学院徐国平、郭成立编译) 二 “一带一路”塑造哈萨克未来 选自《参考消息》2017.6.27 【英国广播公司网站6月25日报道】题:中国如何塑造哈萨克斯坦的未来?(记者瓦斯瓦尼发自阿拉木图) 中国的“一带一路”行动正在中亚步步推进。中国在2013年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宗旨是扩展亚洲、非洲、欧洲以及更广泛地区的贸易联系。这一宏大计划迄今给哈萨克斯坦带来怎样的影响?记者前往哈萨克斯坦金融中心阿拉木图一探究竟。 阿拉木图最大的中国市场内,播放的是时下当地最红的流行歌曲,给身边这番在北京或者上海常见的景象增添了一丝独特的哈萨克感。 大市场像是迷宫,路标由哈萨克语和汉语写成。我找到了黄捷(音),她人很爽朗,在这里做生意已有15年,店里出售的商品五花八门,从梳子到酱油应有尽有。 最初她从中国来到阿拉木图是来参加滑冰比赛,发现商机不错,决定留下来。 黄捷解释说:“我刚来的时候,看到这里几乎没有消费品!我们带来了化妆品、音响、童装、鞋……然后又开始卖食品、锅碗瓢盆,再往后是家具,现在还包括健身器材。我们是一步步发展起来的。” 黄女士店里的所有商品都来自中国。她说,大多数时候,客人主要是俄罗斯人和哈萨克斯坦人,为了方便做生意。她已经学会了这两种语言。不过现在,她和市场上的其他商家都注意到,来买东西的中国人越来越多。这都要归功于“一带一路”。 黄捷告诉我:“‘一带一路’对我的生意来说真是棒极了。(哈萨克斯坦)涌入大量中国人,盖房子的、修基础设施的,他们需要买我的食品。” 在中国的“一带一路”宏大构思中,哈萨克斯坦有时会被形象地称为“搭扣”:关键部位。 中国正在这个内陆国家发展“无水港”;中国银行贷款给哈萨克斯坦;中国公司收购哈萨克斯坦公司股权。 不过.这一切也都是有代价的。中国想耍什么?哈萨克斯坦的矿产资源是其中之一。这里石油、天然气蕴藏丰富,中国也一直在为确保未来的能源安全寻找途径。 中国的投入已经给阿拉木图的中国商人带来可观收益。 白洪(音)是一家矿业咨询公司的首席执行官。10多年前,他从中国辽宁来到哈萨克斯坦创业,现在公司每年经手的生意价值2亿美元。 白洪带我在他的新办公室参观。他说:“已经见到好处了。有了‘一带一路’,现在从中国进货快了很多。过去可能需要40—50天才能进到一卡车的货,现在仅仅需要10—15天。哈萨克斯坦给了我们许多优惠政策,比如加快投资审核。” 但是,伴随着成功,也出现了一些疑虑。 哈萨克斯坦风险评估集团负责人萨特帕耶夫说:“官方的观点充满了溢美之词:中国是我们的吁邻居、好伙伴,中国是我们的未来。……但是,普通人对中国有许多不同看法,因为传统上,哈萨克斯坦内部对中国有不少恐惧。” 尽管存在这种看法,在哈萨克斯坦,中国的影响仍然越来越重要。我去阿拉木图一家中文学校参观时,看到学生年龄差异很大,最小的只有11岁,他们认为中文是通往更加美好未来的车票。 一位名叫阿尔玛的女生说:“我会英语,会俄语,但是这些谁都会。要是我会中文的话,那么雇主肯定会多看我两眼,说‘这是不错的人选!’” 不管存在什么保留意见,有一点很清楚,对大多数哈萨克斯坦人来说,和中国的这种新型关系,一段时期内发生改变的可能性不大。 哈萨克斯坦的中国梦才刚刚开始。 三 日本担心被“中美蜜月”撇在一边 选自《参考消息》2017.6.27 【日本《读卖新闻》6月26日文章】题:美中蜜月 被撇在一边的日本 美国和中国关系正在发生变化。在论坛上,不少人指出,美国和中国日益亲密,日本可能被撇在一边。 记者富坂聪在《呼声》月刊上发表题为《“脱俄入美”的中国》的文章,就4月举行的美中首脑会谈的意义进行了解释。文章指出,美中首脑会谈的主要议题不是日本媒体所报道的北朝鲜问题,而是美中关系。 美中都把北朝鲜视为“必要的负面存在”,即使阻止北朝鲜进行核武装,也会维持现状。对于美国而言,这是驻韩驻日美军存在的最大理由。对于中国而言,邻国最好一直作为小国存在。 对于现在的日本而言,美中蜜月关系可不是理想状态。军事专家北村淳在《呼声》上发表文章,认为美国不得不依赖中国遏制北朝鲜。美国攻击北朝鲜会招来报复,导致日韩平民成为牺牲品,日韩与美国的同盟关系遭破坏。无论从地理位置而言还是情报数量而言,中国都具有压倒性优势。北朝鲜越是采取挑衅行动,美国就越不得不向中国让步。其结果是,中国在南海和东海采取进军海洋的霸权主义行动的难度变小,对于日本而言这是更为严重的负面效应。 熟悉中国经济的德地立人在《外交》双月刊上撰文指出日本人必须知道美中之间存在很深的联系,甚至有“中美国”(Chimerica)的说法。美国海军第七舰队司令约瑟夫·奥库安在《呼声》上发表题为《与自卫队共同战斗》的文章,强调“美中关系也有非常良好的一面”,指出美中两国在各个方面的关系都有所进展。 也有声音指出,警惕美中越过日本联手制造“第二次尼克松冲击”。前外交宫薮中三十二在《文艺春秋》月刊上发表题为《我眼中的金正日和金正恩的不同》的文章指出,特朗普总统最近提及北朝鲜问题之际,90%的情况会提到中国,日本恐被排除在外。富坂在北朝鲜问题上也断言“日本已不是玩家”。中国觉得只要与美国谈妥就好,没有必要与日本进行讨论。美国如果与中国拉近距离,则也可能加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 日本应该怎么办呢?前外交官河东哲夫在日本版《新闻周刊》电子版发表文章,一方面对日本被当作美中之间的棋子来对待感到不安,另一方面呼吁日本应重振经济,不断增强独立的防卫力。 德地也指出,强化日美安保是理所当然的,但不应对美国抱有“错误的期待”或“过多期待”。对于中国,则在明确红线的同时,日本应在经济领域积极打入中国市场。除此之外,也有专家指出,有必要建立制定中长期战略的智库。 第十节 中德为欧亚合作重要“盟友”(名友) 选自《参考消息》2017年7月7日,文《默克尔盼中国助力G20峰会》 一 中国被德视为“重要盟友” 德国《每日镜报》网站7月5日报道题,默克尔说习近平是重要盟友 默克尔总理周三在柏林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会晤。此次会晤也是为二十国集团(G20)汉堡峰会作准备。由于全球的不确定性和危机,默克尔视习近平为重要盟友。 默克尔周三在总理府欢迎习近平时说:“欢迎您在世界动荡的时期来访。”她说,中国和德国能够为平息动荡并让世界变得更安宁作出贡献。她认为,习近平的访问给“扩大和深化我们的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提供了良好机会”。习近平称,中方愿推动中德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不断迈上新台阶。 默克尔想同习近平一起为汉堡G20峰会作准备。此外,朝鲜试射洲际导弹后的半岛局势和联合国的作用等外交议题也在两人的议程上。 德国《世界报》网站7月5日报道,默克尔总理希望在中国的帮助下避免G20汉堡峰会失败。周三她在总理府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会晤后说,G20峰会面临艰难的谈判。 默克尔说:“把发展情况和想法不同的20个成员团结起来并不简单,但三驾马车正在紧密合作。”习近平表示,中方将支持德方办好本届峰会。 G20轮值主席国一直同前任轮值主席国及候任轮值主席国(三驾马车)进行紧密合作,以保证议题的连续性。默克尔说,中国、德国和阿根廷是峰会的三驾马车,“因此我认为并希望我们仍然能够克服一些困难,即便我不知道最终结果如何”。默克尔和习近平的会晤也是为将于周五开幕的G20峰会作准备。 习近平表示,中德建交45年来双边关系的发展是一个“成功故事”。他希望在此基础上推动两国关系迈上新台阶。 埃菲社7月5日电,德国总理默克尔周三对到访的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表示,德方支持推进欧盟与中国间的贸易谈判,推动欧中尽快达成投资协定,为未来与中国之间的自由贸易打开大门。 两国领导人在会谈后共同见证了航天、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数字化、第三方市场、大熊猫合作研究等领域多项双边合作文件的签署,并在共同会见记者时表示将继续推进中德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 默克尔强调了德中紧密的双边经济关系和贸易合作的重要性,表示愿同中方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加强经贸、互联互通合作,密切双边教育、文化、足球、青年、友城等交流。 默克尔还表示,柏林将敦促布鲁塞尔履行《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议定书》第15条义务。 她说:“我们还希望欧盟与中国能够尽快达成双边投资协定,从而打开与中国间自由贸易的大门。” 二 默克尔重书不再依靠美国 美国之音电台网站7月6日报道,德国总理默克尔继续认定欧洲不能完全依靠美国。 早在5月下旬意大利七国集团(G7)峰会后的竞选活动中,默克尔就说过欧洲不能再依靠美国了。默克尔在最近的媒体采访中重申了这一立场。在G20峰会开幕两天前,德国《时代》周报发表了对默克尔的采访。 默克尔说:“这并没有定论。比如在联合国、中东政策、欧洲安全政策或是非洲维和任务等方面,我们未来是否能够和应该依靠美国的大量投入。” 汉堡G20峰会将讨论自由贸易、气候变化和全球化等分歧问题。 默克尔说:“我们虽然在探讨让所有各方受益的合作可能,但在美国当局看来,全球化进程不是一个双赢局面,而是有赢家和输家的。” 日本《朝日新闻》7月6日报道,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德国总理默克尔周三在柏林会谈,双方就通过联合推进自由贸易等方式加强关系达成一致。在美国特朗普政府孤立主义倾向日益明显的背景下,德国和中国正在迅速接近。 外交人士指出:“此次习主席一系列外访中最为重视的就是与俄罗斯和德国领导人的会谈。与和特朗普政府有摩擦的两国建立密切关系,比G20峰会和中美首脑会谈还重要。” 对于德国而言,现在最大的贸易对象是中国。对于中国而言,欧盟是最大的贸易伙伴。 美德关系也有裂痕。在5月举行的北约峰会上,特朗普总统没有明确提及防卫义务,而且对《巴黎协定》表现出消极态度。对此,默克尔总理提出“完全依赖他国的时代正在结束”,引发强烈反响。G20峰会将于7月7日开幕,作为主席国的德国希望在联合声明中写入遵守《巴黎协定》和反对保护主义,默克尔总理现在依赖的是中国而非美国。 德国《世界报》网站7月5日报道,特朗普的保护主义路线令德国和中国愈发紧密地走到一起。德国总理默克尔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相互需要。棘手的议题因此退居次要位置。 随着柏林动物园大熊猫馆开馆,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展示了自己国家可爱的一面。 几十年来,中国领导人就推行着这种熊猫外交。然而眼下习近平在德国根本不需要熊猫外交——反正有特朗普。这位美国总统以及他对气候保护的拒绝态度和对贸易政策的保护主义表述令中国和德国更加紧密地走到一起——并令大量意见分歧退居次要位置。 默克尔需要中国国家主席来确保G20峰会的成功,习近平则主要是出于经济原因而寄希望于柏林。德国和中国作为出口大国支持自由市场。此外,中国眼下已经感受到了几十年来环境污染的影响,并依赖可再生能源来满足国家不断增长的能源需求。 三 中国成为G20核心参与者 德国之声电台网站7月5日文章,除东道主德国总理默克尔外,对本届G20峰会作最全面准备的肯定是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 为了能与俄罗斯总统普京和默克尔详谈,他在前往欧洲途中在莫斯科短暂停留,然后抵达柏林对德国进行国事访问。因此,习近平花费了一整周时间为这场最重要的国际政治会议作准备。他要传递的信息是:我在与所有人交谈。 中国在短短几年内就已成为G20的核心参与者,并且对国际社会具有越来越重要的意义。特别是涉及俄罗斯问题时,中国人的影响力不容低估——两国领导人本周的会晤再次表明了这一点。他们见证了多项合作协议的签署。习近平和普京经常会面,上次会面是在一个月前的上海合作组织峰会期间。正如俄罗斯驻华大使安德烈·杰尼索夫使用外交辞令所说,最近一次会晤当然是为了“协调双方在紧迫国际问题上的立场”。 自从美国总统特朗普在国际问题上转向歧途以来,对默克尔而言,在逐步实现宏伟目标过程中作为可信赖伙伴的中国变得比特朗普重要得多:“创造稳定”、“加强可持续发展”和“承担责任”,这都是非常大的标题。相反,标题下的每一点都很具体:平衡的国际金融架构、单个国家有抵抗力的经济体系,以及在贸易和投资领域更深入的合作。 德国只有和中国一道对抗美国,才可能建立起新的国际金融架构。其他任何国家的实力都不足以做到这一点。新架构主要涉及单个国家不应出于自私而拿国际金融稳定冒险。银行和国家进行风险投资的前提是能够承受相应的后果。中德两国在自由贸易方面也肩并肩。此外,德国还在欧盟内部致力于给予中国市场经济地位。不过,中德两国在投资领域的看法迥异。柏林指责北京对德国投资开放的程度不及德国对华的开放程度。但柏林不应忘记,中国和所有国家一样,首先维护的是本国利益。而且中国越强大,其自身利益就越大。 可持续发展主要指的是气候保护。特朗普宣布美国退出《巴黎协定》后,中德两国预计将扮演先锋角色。即便这听上去仍有些不同寻常,但中国通过努力已经成为气候保护的最大支持者之一,并且在这一领域的投资最多。 希望中国能够鼓舞更多国家参与到气候保护中来。眼下,一些国家更倾向于采纳美国对《巴黎协定》的态度。中国的优势是:作为回报,北京可以给予这些国家更好的中国市场准入条件。 其实只有当20个成员摒弃双边争吵后,G20峰会才可能正常发挥作用。但这很难做到。各国领导人应当明白,国际行为准则也会让政治高官在日常双边事务中的处境变得更加透明。 第十一节 东北亚朝韩之争的利益与务实(名利) 作者:山下美智 一 东北亚与美国 东北亚五国与美国根本利益在和平与发展。但从冷战以来,俄华朝一方,美日韩另一方,始终相争相斗,剑拔弩张。上世纪五十年代,朝韩战重创东北亚,根源是美国。 美国极自私,为了制华、反华、压日,美国需要美韩军演来“保卫韩国”。实际是美国用军演绑架日韩与俄华对抗,进尔施压朝鲜(俄华朝三国,朝鲜最弱)。 美国主子下令,美日韩三国“大军压境”,朝鲜怕极,只能用“朝核”反击,却正中了“美国计”。美国从内心里极愿意实控俄华,乘此“朝核”机会用“萨德”,软硬兼施绑架韩国,韩国(被迫)上当终于被骗上美国与中俄对抗战车,“骑在马上”成为棋子下不来,这下祸惹大了。 美国根本利益,用朝韩之争,保日韩美军(已驻军几十年),美韩共同牵制日俄华。务实做法与根本想法是:不能让朝核炸到美国(炸了韩国与日本则与它无关)。因此用“萨德”护住美军,看住俄华飞往美国导弹,用驻韩日美军继续成为东北亚乱源,“保卫美国利益”。 二 东北亚五国与美之争的大结局 (一)同舟共济 朝核问题,美俄中日韩可同舟共济;萨德问题俄华朝可同舟共济;韩美军演,美日韩可同舟共济;东北亚和平发展问题,俄华朝韩可同舟共济;美军驻日韩是东北亚乱源问题,俄华朝日韩可同舟共济;“一带一路”利益问题,美俄朝日韩中可同舟共济。 (二)同床异梦 朝核问题核心国,美朝两国同床异梦;萨德问题的核心国,韩美与俄华同床异梦;韩美军演问题核心国,朝韩美同床异梦;东北亚和平问题核心国,美与俄华日朝韩同床异梦;美军驻日韩问题核心国,美日韩三国同床异梦。 (三)同室操戈 朝核问题俄华韩与朝同室操戈;萨德问题俄华与韩国同室操戈;韩美军演问题,韩朝两国在美国操纵下同室操戈;东北亚和平发展问题,韩朝日俄华同室操戈;美军驻日韩问题,俄华朝日韩同室操戈。 (四)同归于尽 朝核问题,韩朝美同归于尽;萨德问题俄华韩同归于尽;韩美军演问题,朝韩两国同归于尽;美军驻日韩问题,俄华美日韩同归于尽。 总之,东北亚是是非之地,是缠在美国脖子上的重重绞索、陷井(修昔底德陷井),谁跟美国一起进去谁倒楣,现在美国已经“伤痕累累”,美日韩朝等国,一定要自保自重,不然“机关算尽无甜头,到头来反误了卿卿的生命”,那时就迟了。 2017年7月7日于北京 第十二节 中美两国“战略性靠拢”(名靠) 世界政治、经济、军事三大顶层战略,需要中美两国进行战略性靠拢。 选自《参考消息》2017年7月10日,文《习近平再会特朗普“谈得很好”》 一 拓展多个领域交流合作 台湾联合新闻网7月9日报道,美国总统特朗普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德国汉堡参加二十国集团(G20)峰会,在闭幕后举行会谈。这也是两人自4月在美国海湖庄园会晤后,又一次面对面会谈。“特习二会”开始时,短暂开放媒体拍摄,特朗普对习近平说,“能认识你是一种荣幸”,并说双方建立了良好的关系。 “特习二会”的方式为长桌会谈,不同于特朗普与俄罗斯总统普京等领导人会面时的小型会议,双方坐得很近;“特习二会”可见美中代表各坐一排,美方出席者包括国务卿蒂勒森、白宫国家安全事务助理麦克马斯特、白宫高级顾问库什纳、商务部长罗斯等人。 塔斯社7月8日电,据新华社的报道,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8日在汉堡与美国总统特朗普会晤。 报道称,习近平呼吁双方要共同努力,牢牢把握中美关系大方向,加强在国际和地区问题上的协调。 习近平建议两国国防部长要早日互访。他还提到,中国海军将参加由美国主导的2018年“环太平洋”军演。 习近平指出,自海湖庄园会晤以来,两国各领域交流合作取得新进展,双方要相互尊重、互利互惠,推动中美关系健康稳定向前发展。 德国之声电台网站7月8日报道,中国官媒报道,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周六在G20汉堡峰会闭幕后会见美国总统特朗普,就中美关系及共同关心的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深入交换意见。 这是两人今年4月在美国海湖庄园举行会晤后进行的又一次双边会晤。 习近平表示,中国海军将参加由美国主导的2018年“环太平洋”军演。习近平指出:“两国国防部长要早日互访,要共同做好美军参联会主席8月访华、两军联合参谋部11月举行首次对话、中国海军参加2018年‘环太平洋’军演等工作。” 早在5月下旬,美国海军方面就确认已向中国方面发出了参加2018年“环太平洋”联合军演的邀请。接受此次邀请标志着中国海军连续第三次参加此项军演。 俄罗斯卫星网7月9日报道,据新华社的报道称,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建议中美两国国防部长早日互访。 习近平与美国总统特朗普商定首轮全面经济对话于7月19日举行,并将于近期举行首轮执法及网络安全对话、社会和人文对话。双方将充分发挥4个高级别对话机制作用,增进相互了解,推进务实合作。 习近平指出,中美经济合作百日计划已取得重要进展,双方正商谈开展一年合作计划。双方要共同推动两国经济关系健康稳定发展。要积极推进执法、网络安全、人文、地方等领域交流与合作。 特朗普表示,很高兴同习近平主席建立起良好的工作关系。当前,中美关系发展很好。中国是美国重要贸易伙伴,也是在国际事务中有重要影响的国家。美方愿同中方拓展各相关领域的对话和互利合作,在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上保持沟通协调。 二 重申朝核问题原则立场 俄罗斯卫星网7月9日报道,据新华社消息,8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G20汉堡峰会闭幕后会见美国总统特朗普。双方就朝鲜半岛核问题深入交换了意见。习近平强调,中方始终坚持实现朝鲜半岛无核化、坚持维护朝鲜半岛和平稳定、坚持通过对话协商解决问题。 习近平表示,中方已多次表明自己的原则立场,即国际社会在对朝鲜违反联合国安理会相关决议的活动作出必要反应的同时,要加大促谈和管控局势的努力。中方重申反对美国在韩国部署“萨德”反导系统。 两国元首同意继续就朝鲜半岛核问题保持密切沟通与协调。 双方还讨论了其他共同关心的问题,并就加强中美在G20框架下的协调与合作交换了意见。据“今日俄罗斯”电视台网站7月8日报道,美国总统特朗普说,他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举行了“很好的”会谈。 特朗普周六晚间在推特网站上发推文说:“将离开汉堡返回华盛顿和白宫。刚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见过面,我们就贸易和朝鲜问题举行了很好的会谈。” 根据相关记录,特朗普对习近平说,很高兴同他建立起良好的工作关系。 西班牙《国家报》网站7月8日报道,对中国在推动朝鲜无核化方面缺乏合作诚意表示不满后,美国总统特朗普周六在会见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时展现出了异乎寻常的耐心。 特朗普在会谈中表示,美方赞赏中方在非常重要的朝鲜核问题上作出的努力。为了解决朝鲜核问题,必须采取切实行动。虽然问题的解决可能需要比预期更多的时间,但最终一定会取得成果。 虽然华盛顿表示,不排除对朝鲜4日试射能打到美国阿拉斯加的洲际弹道导弹作出军事回应,但美国的策略眼下也只能再次转向对朝鲜的制裁。 路透社7月8日电,美国总统特朗普当日在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会面时使用了和解的语气,两位领导人一致决定围绕两大紧迫问题保持合作:朝鲜构成的核威胁和棘手的双边贸易问题。 最近,特朗普对中国在朝鲜问题上所发挥的作用表现出了一些不耐烦。 特朗普政府推出了新的对台军售方案,对中国两名公民和一家航运公司实施了制裁。它还指责中国一银行为朝鲜洗钱。白宫还围绕对华贸易举措展开讨论,其中包括对中国出口的钢铁征收关税。 不过当特朗普周六与习近平会面时,他丝毫没有表现出这种不耐烦。 特朗普对习近平说:“和你交朋友是一种荣幸。”他还说赞赏习近平在朝鲜问题上所采取的行动。 特朗普提到了贸易失衡问题,并说这是他要着手解决的一个“非常非常重要的问题”。 特朗普说:“中国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贸易伙伴,我们要采取一些公平而且互惠的做法。” 两国高级官员将于本月19日在华盛顿举行会谈,就经贸问题展开磋商。 三 中美关系已进入成熟期 俄新社莫斯科7月7日电,美国B-1B轰炸机飞越南中国海争议水域。美国有时企图“捋虎须”——在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美国总统侍朗普在G20峰会期间举行会晤前夕飞越这片水域,但北京表现平静。 中国的平静并非偶然。中国海军越来越积极地征服近海,走向远洋。 亚太地区总体上仍是政治稳定、经济持续发展和国际一体化的典范。但美国认为,美国国家安全在亚太地区面临的挑战不断增多。这首先指敏是中国日益强大的经济实力,并且正逐渐转化为相应的政治和军事影响力。华盛顿能遏制北京的经济和军事手段并不多。 美国之音电台网站7月8日报道,尽管最近美国在非常敏感的几大问题上针对中国全面出击,但美国总统特朗普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周六仍然能够在G20峰会上举行友好会晤。来自美国和中国的顶级中美问题专家说,这表明美中关系已经进入成熟期。 曾在奥巴马政府时期担任白宫国家安全委员会亚洲事务高级主管的麦艾文说,美中关系进入第38个年头,已经是很成熟的关系了。 他说:“你不需要看得很远。上周,美国针对中国在四大领域采取了大的行动:台湾、朝鲜、南中国海、贸易,几乎涉及所有敏感领域。但是,美中关系的 底线掉了吗?没有。美中关系转恶了吗?没有。特朗普总统与习近平主席周六还 要会谈,这显示,虽然两国关系会受到政治影响,但这个关系是有边界的。” 不但特朗普和习近平将在德国汉堡举行继海湖庄园后的第二次会谈,而且美中将于7月19日在华盛顿举行全面经济对话。麦艾文说,美中关系目前有两大特征:第一是竞争,第二是韧性。 麦艾文是周四在华盛顿智库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说这番话的。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应中国政府的邀请与中国智库一起合作,探讨未来美中关系的发展方向。周四,美中双方的专家各自出了一份报告。 美国方面的报告强调说,美国不能遏制和孤立中国,中国也不能把美国赶出亚洲。但是,美中之间并非“注定对抗”。 报告说,两个大国之间一定会有很多问题,必须找到办法来建设性地管理这些问题。 中国方面的报告题目为“超越分歧,走向双赢”。报告说,美中关系面临转型,但是中国希望美中关系不应出现严重波动。 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院院长王缉思说,美中关系日趋成熟,虽然美中的战略不互信依然存在。 他说:“我们是否越来越接近冲突,我的答案依然是‘没有’。” 这位中国学者把原因归结为美中之间的深层了解、美中机构之间的频繁交流,以及美中在贸易和全球治理等领域的实际合作,包括美中民众之间的旅游以及到彼此国家留学人数的增加等。他认为这有缓和冲突的作用。 第二单元 “一带一路”让中西方空前伟大(名伟) “一带一路”从地缘、经济入手,让世界人民得到和平、幸福,中西方变得空前团结、空前伟大。 第一节 “一带一路”思想体系与丝路文化联邦蓝图(名实) 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明的延续,必需中华文化与思想的有力传承。 ——某名人日记 “一带一路”可以让中西方思想,产生实质的真正融合。产生世界丝路各国,合作的坚实基础与工作平台。是丝路各国人民人权(民族、宗教、文化)、陆权(含:海权、空权)、政权(国家、军队)、政治、经济、规则与秩序,包括丝路各国不同文化背景的执政党等,走向和平与联合的唯一途径。 一 丝路文化联邦 全球丝路文化联邦(SWL);或丝路文化联合国(SWG)。由欧亚丝路文化联邦(OYL);非洲丝路文化联邦(FSL);美洲丝路文化联邦(MSL)等组成。 (一)欧亚丝路文化联邦(OYL) 欧亚丝路文化联邦(OYL),应该由欧盟、俄华印牵头,由欧洲、亚洲大陆的丝路各国。在中西方文化思想的基础上,组成欧亚丝路文化联邦(OYL)。 (二)非洲丝路文化联邦(FSL) 非洲丝路文化联邦(FSL)。由埃及、南非牵头的非洲大陆,丝路各国组成。 (三)美洲丝路文化联邦(MSL) 美洲丝路文化联邦(MSL),由北美的美国与南美的巴西牵头,南美,北美两大洲的 丝路各国组成。 二 “一带一路”的四大洋丝路文明文化思想体系(SSW) “一带一路”四大洋丝路文明文化思想体系,又称“四大洋丝路文明文化圈”(SSW)。其蓝图计划,应由四大洋沿岸丝路各国共同参加。 (一)太平洋丝路文明文化圈(TSW) 由亚洲、美洲的俄美中日等,太平洋文明文化圈的太平洋沿岸丝路各国共同参加。 (二)大西洋丝路文明文化圈(DSW) 由欧洲、美洲、非洲的欧盟、美国、巴西等大西洋沿岸丝路各国共同参加。 (三)印度洋文明文化圈(YSW) 由亚洲、非洲、澳洲的印度、印尼、澳大利亚等印度洋沿岸丝国各国共同参加。 (四)北冰洋文明文化圈(BSW) 由北美、亚洲的美、俄、加等北冰洋沿岸丝国各国共同参加。 (五)中美五洲四洋丝路联邦 中美两国组成的五洲四洋丝路联邦,将形成全球最大丝路文明文化圈(CMG)。 怎样让“一带一路”的丝路各国,在中西方思想与合作融合的基础上团结起来。组成丝路各国文化联邦,并走上正轨。确系人类有史以来,所面临的最大机遇与挑战,也是人类文明史、文化史的最大福音,它需要世界各国共同参加。 三 “一带一路”思想体系的“四大走廊”与一海两洋战略 “一带一路”思想体系的创立,源自中华文化。它与西方文化不同,但同样重要和优秀。它是新生事物,可以成为丝路各国人民“跑马圈地”的“本钱”,为世界带来和平幸福与发展。 “一带一路”思想体系中的陆路“四大走廊”与海路,一洋、一海两洋战略等,是丝路得到和平发展的重要保证。 (一)太平洋两岸走廓 1 太平洋西岸北部走廓 以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大福州(海西“市” )北上,经上海、北京、东北;俄罗斯白令海峡(海底隧道,连接北美洲美国阿拉斯加)。其中有东北亚,中日韩走廓,由辽宁丹东到朝鲜、韩国、经朝鲜海峡(海底隧道)到日本。 2 太平洋西岸南部走廓 以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大福州(海西“市”)南下,经广州、南宁、越南河内、老挝万象、泰国曼谷、马来西亚吉隆坡、新加坡、经马六甲海峡(海底隧道),到印尼雅加达。 3 太平洋东岸北部走廓 以巴拿马运河为中心点,北上墨西哥城、旧金山、温哥华、阿拉斯加、白令海峡的海底隧道与俄罗斯西伯利亚相接。 4 太平洋东岸南部走廓 以巴拿马运河为中心点,南下哥伦比亚、厄瓜多尔、秘鲁、智利。 (二)中、俄、德、中亚、西亚、北欧、中欧走廓 (三)中亚、西亚、南欧、西欧走廓 (四)东南亚、南亚、阿拉伯、非洲走廓 (五)一海两洋海路战略走廓 一海指南海,两洋指太平洋与印度洋。 (六)太平洋海路大战略走廓 第二节 西(中)方真正强大来自何方(名实) 每个人(包括国家)都有自己的惯例与思想定势,以致成为惯性,无法改变。因此想改变别人(包括国家、民族),只能改变自己。 参考资料《中国人到底想要什么》作者杨佩昌等,时代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2015年3月版。 提起西方,不外欧美,中国历史的潜规则是,最强者说了算。而西方中的美国当今最强大,能对中国构成比较有效的重大威胁与杀伤。但西方的根在欧洲,其最重要的经典与源头,当然也在欧洲。如:德、英、法、意大利等。 西方这些国家为什么会如此强大?让我们必须彻底放下自我自尊,以为感觉良好的“中华偏见”。以德国、以色列等西方国家为例,寻找西方诸国与中国的不同优势,着重比较中国与西方诸国之间的差距,并对此进行认真有效深刻的综合研究。 一 德国、以色列与西(中)方诸国 (一) 德国 德国在中欧,面积35万平方公里,人口8200万。公元2014年人均GDP4.76万美元;同年中国人均为7589美元,德国为中国的6.27倍。 1 国家真正强大来源于自信与软实力 世上国家很多,一种可以赞美,也可以批评;另一种则只能赞美,却不能批评。德国为第一种,美国为第二种。 德国国家的软实力主要体现在政治、经济、文化与国民素质等,方方面面的一系列国情细节,与政府各部门所体现的软实力中。 德国政府的最大软实力,是与其本国国情相符合的合理政治体制,和德国政府官员所学会的,如何向本国国民负责与选民妥协的自我约束,与对自己手中所掌握的权力的敬畏。 当一个国家的人民不用害怕政府与官员,把他们当成自己的“父母官”。当官的除了自己正常的足够工资外,一无所有,社会想不和谐都难,官民之间也减少了不必要的“人情、世故”的内耗。当做官的深刻地认识到“法大于权”时,贪污腐败很容易就得到纠正。官场的清廉也使国家轻装上阵,官民一心发展经济,只想着怎样为人民谋福利。 2 合理的经济制度 德国的核心竟争力,就是德国社会合理的市场经济制度。即德国成功的重要原因,在于社会市场经济制度的建立。并将经济发展的好处,让度给企业与个人;而政府只是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和法律秩序的维护者。 德国政府将自己任务与职责集中在防止经济垄断上。政府鼓励企业自由竞争和和创新,实现社会良性发展,与企业个人财富的合理增长。 3 国家自信与自由的危害度与限度 去过德国柏林旅游的人都知道,可以看到勃兰登堡门有一个小伙子,举着东德(前民主德国)国旗,穿着东德的军服和游客照相。这后果显然就是在平壤穿韩国军服,在朝鲜大街上行走。 杨(作者)在柏林期间,有一群库尔德人披白布聚集在美国大使馆前自由示威。其前提条件不影响交通,不妨碍别人,不在交通要道上。 4 国民素质与教育 德国人有良好的信誉与声誉,其长期一贯高质量的产品与优良服务,有口皆碑,有目共睹。 德国人教育的特点之一是终身学习,即使是老头老太太也进学校学习。许多公立大学,比如获诺贝尔奖的,哥廷根大学44人,洪堡大学29人,维尔茨堡大学14人、海德堡大学10人等。毫无疑问德国的真正强大还来自教育。 国家软实力和做人道理一样,如果其国家和人民讲诚信、包容,其它地区的人就愿意和其来往,也放心进行文化、商贸等交流,其经济就得到活力与发展,社会也随之繁荣。 5 消除城乡差别 德国超百万人口的大城市仅三个,柏林330万、汉堡170万、慕尼黑128万,全国八千多万人口,70%以上生活在10万人口以下的1000—2000人的小城与村镇中。 (1) 德国大中型城市 如:莱比锡的漫天鸟群,森林里处处长韭菜,乌鸦每天早上准时出现。德累斯顿是小巴黎+小瑞士。 (2) 德国中小型城市 如:威斯巴登:常被野兔吓一跳。弗莱堡:胆子最小的松鼠都不怕人。 (3) 德国农村 基础设施与城市设施几无差别,自然环境优于城市。 如果说德国城市象农村,那么德国农村的基础设施堪比城市。如绿化、水电、通讯、交通、教堂、银行、邮局、医院、学校;酒吧、歌厅、体育设施、“街节”、“春节”、聚会等。其物质条件与精神生活与大城市相差无几。 6 完善的医疗体系与医保制度 公元1883年,德国首先颁布了医保法,开创了现代医保先河,同年建立伤残保障法。1889年颁布退休养老法等三大保险制度,构建了德国的现代社会保障基础。 无论医保、退休失业保险制度等,都已建立与完备。 (二) 以色列(杨佩昌) 以色列实际国土面积:2.5万平方公里;人口:625.9万(公元2000年统计);民族:犹太人(76.7%);其余为阿拉伯人等。 以色列人是神的儿子,耶稣的出生地。《圣经》曾这样记载:以色列是一块“流着奶和蜜的土地”,但到过以色列,给人的感觉更多的是绝望和无奈。这是一片荒芜的土地,山丘上零零星星长些灌木,有些地方甚至寸草不长,光秃秃的土坡,毫无生机的沙漠。既没有一望无际而肥沃的大平原,也没有灵秀多姿的山川和丰美的水草。如果要用一个词来形容以色列的话,最恰当的词莫过于“一无所有”。 然而以色列人,却在这块贫瘠无望的土地上,创造了奇迹:让“沧海变成了桑田”。只要是有人居住的地方,全都是郁郁葱葱的树木和草地,一片绿意盎然,昔日的沙漠早已变成瓜果飘香的美丽家园。以色列属于严重缺水国家,人均水资源仅约为290立方米,就是在这样缺水而贫瘠的土地上,以色列创造出了举世闻名的“农业奇迹”,占全国劳动力5%的农业从业人员,提供了全国95%的食物,一些农产品还远销海外。以色列占据了40%的欧洲瓜果、蔬菜市场,享有“欧洲果篮”之称。此外,以色列还成为仅次于荷兰的世界第二大花卉出口国。 2013年,以色列国民生产总值为2915亿美元,全球排名第37位。人均37035美元,2014年人类发展指数高居世界第19名。以色列已经迈入发达国家的行列。 以色列高新技术产业举世闻名,军事科技、电子、通讯、计算机软件、医疗器械、生物技术工程、农业、航空等领域具有先进的技术水平。尤其是电子监控系统和无人机十分先进,在世界范围内享有良好的口碑和声誉。 这个土地贫瘠、人口不多的国家,成了世界第二科技强国,当代科技之父“爱因斯坦是以色列人,还产生出10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以色列人在现代化进程中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出令人瞠目的奇迹。据以色列理工学院研究,以色列研发费用人均全球最高,一个800万人口的小国,2013年研发经费就达25亿美元。目前,以色列共有近4000家新兴科技型企业,密度全球最高(每2000个以色列人就拥有一家企业)。2013年度,在纳斯达克上市的公司中,以色列公司的数目超过中国、印度、日本、韩国和整个欧洲所有公司的总和,例如著名的WAZE公司的导航技术在全球就处于领先地位。 (三) 其它的西方诸国与中国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某名人日记 中国当下的综合国力,确定是世界数一数二的强国。但在人均下来的数字上,与西方相比,差距仍然极大,是个“积贫、积弱”的国家。 公元2013年的世界各国人均国民总收入,用美元购买力平价固定价格,来进行一番中西方之间的比较。中国与西方诸强相比,依然非常落后,这是一种很现实的无奈,值得我们去认真思考(以下阿拉伯数字为世界排名)。如:4.新加坡5.3万美元;5.卢森堡5.05万美元;7.挪威4.8万美元;9.香港4.5万美元;10.美国4.3万美元;21.英国3.3万美元;23.日本3.2万美元;24.法国3.0万美元;27.韩国2.8万美元;30.意大利2.6万美元;31.以色列2.6万美元;34.希腊2.4万美元;94.中国7476美元。 1 政情 学习西方,遵守国家宪法与法律。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如果政府与官员的工资可以“很体面”地“养家糊口”,达到我国的中等偏高生活水平。那么他们就必须亲民做到德才兼备,负起责任,并发扬中华文化对国家“忠”而忘我。进而让人民彻底“放心” ,发自内心地认为,这些人就是他们的“父母官”,是老百姓纳税供养的可以管好国家的自已家里的人。是自己家里出去的,为我们每一个公民大众服务的人。他们会无怨无悔地为我们服务。做到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民主、文明、公正、法治。做得好是应该,做不好也应该受到责难。 2 经济 以下是人均美元购买力平价固定价格的中西方比较: 西方列强:美国第10位;英国第21位;法国第24位;德国见上。 中华文化圈诸国(西化)与中国:新加坡第4位、香港第9位、日本第23位、韩国第27位、中国第94位。 3 “一带一路”世界总战略 (1) “一带一路”丝路总宪章 “一带一路”不属于任何某个特定的国家,因此,围绕着丝路“钱”与“路”的总纲,综合中西方不同国情、民情与政情,根据丝路各国不同的政治、经济、人权(民族、宗教、文化),和各国不同的相应规则与秩序,由欧、美、俄、华出面,联合丝路各国,共同制定“一带一路”丝路总宪章,是“一带一路”所必须的关键。 (2) “一带一路”丝路的扶正祛邪 “一带一路”可从丝路各国的国家、人民与政府三个层面,让“一带一路”,以点带面,从易到难,“扶正祛邪”、“标本兼治”的全面展开。因此,“扶正”如:建立欧、亚、非三大洲的欧、俄、华“经济文化圈”;“祛邪”如:“一带一路”,丝路总战略的“防美”、“观日”的适度应用与实行。“急则治标”如:乌克兰、南海、台海之事的应对与处理;“缓则治本”如:欧、美、俄、华轴心;欧、俄、华、印轴心;中、日、韩轴心的建立等。或进行“标本兼治”,让这些丝路国家的事,按丝路系统全面展开。 二 重建中日相互信赖与尊重是当务之急 [日]宫本雄二(日中关系学会会长、原日本驻华大使) 【本书编者按】欧美日俄印,五大强邻,合则共赢,斗则两伤;欧美利世界(天时),美日利海权,俄欧利陆权(地利),印日利人和;一利强、二利大,天地人三利俱得,中华复兴。 以下选自《环球时报》2015年12月1日文章 (一) 以立体的角度去看待历史 今年正值战后70年。从70年前的1945年再往前追溯70年,回眺1875年的世界,其实更有助于了解2015年的意义。日本的明治维新发生在1868年,德国统一是在1871年。也就是说,英法美这些老牌大国与日德这些新贵悉数登场。距今140年的1875年,殖民地战争仍在进行,之后爆发了“中日甲午战争”、日俄战争、辛亥革命。继而1929年的大萧条使整个世界坠入了深渊。纳粹在德国抬头,进而在1931年夺取了政权。1937年发生了“卢沟桥事件”,1941年日本袭击珍珠港。日美开战。然后是1945年,日德无条件投降。 回首1945年以前这70年的历史,不难理解,这是何等激荡的一个时代。这些事实,都是众所周知的。问题在于如何以立体的视角来看待这么多事实。这就是实事求是,这就是科学的态度。历史往往是根据政治的需要编写的,现实便是如此。 基于这样认识历史的方法,我始终认为日本彻底地错了。毋庸置疑,日本侵略了中国和亚洲,对朝鲜半岛实行了殖民统治。当然要对此进行深刻的反省,当然要由衷地向受害者道歉。我给自己规定了一个终生的研究课题,就是如何防止日本不再犯同样的错误。带着同样的问题意识,我进入了外务省,时至今日。我对日中关系的回顾与展望,也是基于这样一个视角。 (二) 中日应携手承担维护世界稳定的义务 基于对1945年以前历史的痛彻反省,美国主导建立了战后国际秩序。中国是这一战后秩序起主导作用的创始者之一,因而处于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地位。可以说1945年之后这后70年较前70年相当平稳。这是因为整个世界基本稳定,相对的和平得以持续,经济持续空前发展。我认为决定战后秩序的首先是经济上的自由主义,其次是政治上的法制主义,军事力量处于相对次要的地位。诚然,现行的制度和实践还存在许多缺点和缺陷。但是,在美国的主导下,在所有盟国的认可下,这一战后国际秩序毕竟建立起来了,而这一建立是基于一种痛彻的反省,是对于战前的保护主义使国家间对立激化以及强权政治给人类带来悲惨结果的痛彻反省。 如此,大国间的战争得以回避,和平基本上得到维持,经济自由化不断扩展,全球经济取得进展,经济上的相互依存日益深化。也正因为如此.世界至今还维持着和平与发展。对此,我们应该展开科学的分析,根据分析的结果采取维持基本态势的对策。为了维护和发展现行的世界秩序和构架,身为世界笫二和第三经济大国的中国和日本应当携起手来,这是对世界应当承担的义务。整个世界若不能维持和平与发展。日中两国也不会有稳定、和平与发展。 日中两国之间若不存在稳定的合作关系,也不会有东亚的和平与发展。这是显而易见的。为了整个东亚,日中两国也有义务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 (三) 获得对方的信赖与尊重需要真正的相互理解 战后70年间,日中两国一度成功地建立起这种合作性的双边关系,而今却动摇了。原因何在?我认为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在于:两国对对方的信赖和尊敬的水平急剧下降。日中两国的学者应深入地研究这一问题,就如何改善相互信任和尊重,拿出建设性的解决方案。 有人说,日中邦交正常化是美中关系发展的产物。中苏关系恶化,美国想从越战的泥沼脱身,中美的利害趋向一致,两国关系得以改善,因此日中邦交正常化也随之实现。亦即,中美是主要关系,日中是从属关系。 果真如此吗?中美关系的改善的确造就了很好的时机,但日中两国此前有许许多多的人为改善关系付出了努力,正因为如此才抓住了机会。将其视为一种纯战术、功利性的行为,与当时的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与日本客人之间会谈的内容和气氛是不相符的,也无法解释有那么多的日本人对日中邦交正常化所给予的支持。 说到底,还是因为有助于各自的国家利益这样一种信念在起作用,同时也因为对对方国家和国民怀有一定的信赖和尊敬之情。许多日本国民怀有赎罪意识,感觉对不起中国,认为重新站立起来的中国正在向着社会主义的建设迈进。这又引发了日本民众对中国和中国人民的信赖与尊重。 改革开放初期,日本的经济和文化曾给中国带来了很大冲击,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欧美的影响骤增,日本的影响力逐渐减弱。与此同时,日本也在新老交替,对中国的赎罪意识逐渐淡漠,对于深受欧美文化影响的年轻一代来说,中国固有的魅力即中国古典文化和社会主义所具有的魅力也不断减弱。 日中两国稳定的合作关系绝对有助于本国的国家利益。现在我们最欠缺的是一种强烈的信念以及对对方国家和国民的信赖和尊重之情。我认为,让更多的人弥补这种缺失是我们的当务之急。 如何才能获得对方的信赖和寻重?以我本人的亲身感受而言,我对现在的中国和中国人怀有信赖和尊重之情是因为朋友的关系,真正的朋友们使我能够做到这一点。加深交流,扩大日本人和中国人的朋友关系,其重要性正在于此。 而且,还有必要认识到一点:只要努力去理解,就会发现对方固有的值得信赖和尊重的东西。为此,需要进一步了解对方。 因而问题归结到了一点,真正的相互理解。为此需要交流,需要到对方国家去体验。仅仅这样还是流于表面.没有触及核心。决定意义上的欠缺.是交流和接触时有助于理解对方社会和国民的高质量书籍材料,要能从点、线、面上对对方进行深入的挖掘。而更高的要求则是,真正的相互理解是要立体地、综合地理解对方。 日中相互理解存在一个瓶颈,即对对方的基础研究和综合研究都有不足,至少很难说达到了与对方重要性相称的研究水平。曾经在日本有一本获得大奖的有关中国的书籍,但我读了这本书后不禁愕然,想不到这种水平的书竟能获奖。正因如此,日本国民对中国的现状不能正确理解。 两国的研究人员应该编写出能让本国国民深入理解对方社会和国民的材料来,通过这些材料,希望两国社会对对方的理解能够上到一个新的档次。两国的有识之士应该率先为这种真挚的相互理解付出努力。我坚信,只要如此不断地努力下去,日中关系的明天一定是光明的。 三 有雅量发现“对手”日本的优点吗(名点) 选自《环球时报》2016.4.8,作者:王 文(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 (一) 中日社会文明层面的差距仍是全方位的 在东京羽田机场直上三楼出发层的滚梯中段,我回头惊然发现司机还站立在送机口,仍在向我鞠着躬道别。他是大连人,到日本快20年了。第一次受同胞长鞠礼,除了有点受不起外,还对日本优质服务与文明教化惊叹不已。 5分钟后,在换登机牌处,遇到一群“暴买日货”的中国人。他们一句外语不会,询问我在哪打包、如何过关。当他们从我这里知道所有信息后,连声“谢谢"都没有,扭头就走了。那一刻,我感受到的,不只是中日两国个别人群间的教养差异,更是两个社会群体在同样经历过多年快速发展后所呈现出来的文明水平差距。 在日本几天,有数十个亲历事例证明,除了经济总量的超越之外,中国对日本的社会发展差距仍然是全方位的。承认这一点,在中国舆论界一定会挨骂,甚至可能会“政治不正确”。但是,在中国GDP总量迅速超越日本的背景下,如何冷静地察觉到中国本身的不足,发现“对手”日本的某些优点与长处,相当考验智库学者的智慧与责任。 我不愿像游记那样赘述东京城市街头多干净,街道设施多便民,商业服务多么可亲,厕所卫生多么无味……只讲一个例子就够了:2014年中国赴日本旅行达220万人次,比上一年增加82%;2015年更达到500万,再翻一番。去年访问日本的外国游客,中国人占25%,消费额却占近一半,这其中将近1/3的中国人都去过日本两次以上,俗称“回头客”。更重要的是,几乎所有去了日本的中国游客回国后,都在讲同一个故事:日本挺好,印象不错,东西也不贵…… 中国游客“用脚投票",也能反映出中国发展的诸多不足。尽管从2007年以来,对日本厌恶的中国人(主要在政治方面)比例从不到4成增长到接近9成;尽管中国国内无数网络舆论在抨击中国游客的“没有骨气”或“贱”;尽管我们有无数理由相信未来中国会更好,但至少目前看来,中国急需一份研究报告,全面剖析中国游客为何义无反顾地冲向日本,并消费了相比他国的最高平均额度? (二) 中小国家的“命”,却怀大国的“心” 真实地看日本,是让近年来狂热地痴迷于国力上涨的中国人冷静、保持忧患意识与自我批判精神的重要途径。 当我们发现,日本其实只有中小国家的“命”(如它的国土面积排在全球第62位,人口排在全球第11位),却曾经干出过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事”,且仍长期保持全球经济、技术靠前位置的能力,甚至还扬言要“领导亚洲”,中国人更应该拥有敬重日本人的雅量。这种敬重恐怕应与对日本扭曲历史观的憎恶、对其外交“两面人”方式的批判并行不悖。 日本国土约37.8万平方公里,是中国的1/25左右。日本只有1/5不到的土地适合农业和居住,但日本却有1亿多人口。类似人口密度恐怕只有让现在的台湾、海南再增加4—5倍的人口才能体会。 奇怪的是,在东京、京都等城市街头,并没有像香港那样的拥挤感。一位日本朋友告诉我:“日本城市的地下几乎已被掏空了,有的地下还有好几层,民众只需要在地铁、地下商场、各个楼宇间穿梭,就能完成日常生活与工作的衣食住行。”日本人细致合理利用城市空间布局的高明之处显露无疑。 此外,日本以小为美,小山、小花、小脸、小雀儿,还有小确幸。这些精致到极点的状态,甚至让许多中国人产生怜爱感。 “这些‘小’有时会让中国人变得怜爱爆棚,自己似乎被日本无穷尽地吸引住了。”一位迷上东野圭吾的朋友告诉我。在日本城市与村落,我与同行师友们也不止一次感叹,日本人是如此执迷于各个角落、每个空间的捯饬! 因此,我们恐怕要从另一个新角度去观察日本,比如,看看是什么让日本民族心理形成,以及伴随着扭曲而产生的国运延承等等。 (三) 两个并未受中国重视的日本优点 日本这种专注细节、坚忍的民族性情,使其社会呈现出了超级稳定的结构。而这恰恰是除了技术创新、社会文明外,中国还应重点研究,却很少在舆论中得到重视的地方。 首先是“保守服从”的日本大众心理是如何塑造的?日本大众普遍具有明显的秩序意识和从众倾向。一般人比较尊重权威,尤其是在这种大众心理下形成较为均质的社会结构。 19世纪70年代,日本认为自己属于中流阶层的家庭高达90%,这就是所谓“一亿总中流”的说法。当然,20年后,这个比例变成了40%。但上世纪日本长期民权化的经济政策与社会发展进程,对目前中国想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转型时期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其次,更有借鉴意义的是,中国人需要准确琢磨出“一党优位”的日本政治体制的秘密。二战后,日本自民党单独执政和联合执政算起来,已经有六七十年了,这也算得上当代世界各国的政治史上的一个传奇。毕竟,这是在权力开放和竞争性选举的条件下,通过一次次“选战”,才得以蝉联执政、一党独大的。 无论这种长期保持执政地位的背后,是多么令人诟病的政、官和财“铁三角”或金权政治、派系斗争。但这种特殊体制一度让日本获取国际资源和强大治国理政的能力。尤其是上世纪60年代,池田勇人推出《国民收入倍增计划》,开启了日本战后经济发展的“黄金期”。当时日本连续创造了19年国民经济超过两位数增长的奇迹,1960年更是创纪录地实现了21.4%的增长奇效,还实现了社会政策的托底,维护了社会和谐与长期稳定。 无论从政治意义上的理论创新,还是从金融方法论上的资源配置,中国继续学习与钻研日本,与对日斗争博弈显得一样重要。 四 中日企业差距有多大(名距) 选自《读者》2016年第24期22-24 作者:宗晓凯 (一) 在我的印象中,中国的大部分企业家,尤其是江浙一带的企业家,似乎对赚钱有着某种天赋。所以,很多人在主业上小有成就之后,便立马开始“多元化”战略,投资房地产,投资股票证券。好大喜功、急功近利是中国人的特性和习惯,企业家、普通百姓都是如此,所以一点也不奇怪。 而日本的企业家给人的印象是他们似乎对产品本身更感兴趣。2004年我去日本,和日本一位青年企业家交流,他们公司是做汽车轴承的。说实话,汽车轴承在我眼里确实是一个小产品,没什么了不起。但他一说到他们的产品时,就开始手舞足蹈,两眼发光,似乎特别享受产品的设计和生产过程。 我一问,原来他父亲是公司董事长,他哥哥是总经理,他是主管技术的董事、副总。公司的规模不大,一百来人,但是服务的客户却是丰田、本田、铃木这些大名鼎鼎的公司。他们家族好像也没有别的生意。他说,光轴承需要研究的东西就太多了,几代人都研究不透,哪有精力再去做别的? “从二者的区别,我明白了中国人只是在赚钱,而日本人是做事业。结果可想而知:日本有几万家百年企业,而中国真正意义上的百年企业,一家也没有。 其实我们仔细看一看那些全球著名品牌,任天堂、微软、尼康、奔驰、丰田、麦当劳……它们似乎都永远只专注于某一个领域,始终在他们的行业越做越深,越做越有乐趣,越做越大。 记得前段时间中央电视台报道过浙江某个地区,这个地区可以迅速拥有某个产品排名全球前几名的生产加工能力,但同时在很短的时间内又放弃了原来的行业进入另外一个行业,然后又迅速成为另一个行业的前三名。 但是无论做什么行业,它们的厂房永远是那么破旧,设备永远是那么简陋。所以,它们经不起任何风吹雨打,它们确实是赚了一些钱,但是这种财富的积累是不可持续的,它们也不会获得同行的尊敬。 中国的生产科技,众多核心技术和设备都来自日本,并且无法替代。国民生活方方面面也都充斥着日本的技术与产品,即使很多国货产品的核心技术,也大多是由日本提供的,而这一切都是无法替代的。 所以,我要说的是,企业家爱的应该是产品和品牌,而不是钱。赚钱只是经营的结果,而不是经营的目标。 (二) 在中国企业家眼里,技术基本上等于先进的设备,所以中国老板的设备一个比一个先进,但舍不得花钱培训技术员,舍得花钱培训全员的老板更是少之又少。 记得以前给一家家具公司做企业形象设计的时候,听说过一个真实的故事:某家具公司的老板花750万元买了一台日本的设备,但是需要花40万元培训一批技师时却舍不得,以至于不懂操作的人把机器搞坏,只好再花50万元去修。其实。这样的例子在中国比比皆是。 日本人跟中国人不太一样,他们买设备时精打细算,但是在学习技术上比较舍得花钱,而在消化技术上则更舍得花钱和精力。打个不太恰当的比方:我们的设备是100分,他们的设备可能是80分;我们可用的能力可能只有30分,人家会用到95分,这样100×30%,只有30分,而80×95%有76分。他们用80分的设备,效果却胜过我们100分的设备。所以,技术才是最重要的。 运用技术的关键就是全面消化和全员掌握。事实上,如果一家企业长期从事某一种产品的设计和生产,其所掌握的信息、资源和技术就一定越来越系统和深入,优势也就越来越明显,任何一个新的进入者要想在短期内赶超是根本不可能的。 中国企业和日本企业的差距还可以用一句话总结:表面上看得懂,但根本学不会,更坚持不了。 (三) 我们的单位能耗是日本的150倍,也就是说,消耗相同的资源,日本创造的价值是我们的150倍。这值得我们深思:何为快?何为慢? 像中国新兴城市的马路一样,刚刚建好又刨开铺煤气管道,过半年又刨开铺水管,没过几天又刨开铺通信电缆……我们建高速公路的速度之快也令世人惊叹,可惜每每你走到高速公路上就会发现,这里在修补,那里也在修补,高速公路建好没两三年就得翻修。 而这些都计算在GDP里面,建一条路要花一个亿,修一次又得花8000万,再修补一次还得花5000万,我们的GDP就2-3个亿了。人家一次花l亿,或者l-2亿就搞定,表面上看起来人家花的钱是多一点。速度是慢一点,但是一次到位,用不着折腾和浪费。 日本的品牌,比如索尼、松下、丰田、佳能等,最少都花了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时间来打造自己的品牌,而中国除了一些老字号之外(其实品质完全不是那么回事),真正市场化的品牌屈指数来也不过二三十年。 因此,我们不要急躁,不要急功近利,静下心来,耐得住寂寞,专心、专注地发展,再过50年中国肯定会出一批大品牌。 品牌是什么?品牌对消费者而言就是一种体验,或者是一种可以信赖的承诺;而对企业而言,就是获利的工具。所以,做品牌从根本上讲是一种投资。当然,有些投资可以立竿见影,而有些投资可能短期内看不到明显的回报,需要等很长时间以后才能够看到成效。 (四) 截至2013年,全球寿命超过200年的企业,日本有3146家,为全球最多,德国有837家,荷兰有222家,法国有196家。 为什么长寿企业扎堆在这些国家?这是一种偶然吗?它们长寿的秘诀是什么呢? 答案就是:它们都传承了一种精神——工匠精神。 在日本,许多行业都存在一批对自己的工作有着近乎神经质般追求的匠人。他们对自己产品的品质几近苛刻,对自己的手艺充满骄傲甚至自负。对自己的工作从不厌倦并永远追求尽善尽美。如果任凭质量不好的产品流通到市面上,这些日本工匠会将之看成是一种耻辱,与收获多少金钱无关。 说到工匠精神.就不得不提日本一家只有45个人的小公司。全世界很多科技水平非常发达的国家都要向这家小公司订购小小的螺母。 这家日本公司叫哈德洛克工业株式会社,它生产的螺母号称“永不松动”。大家都知道,螺母松动是很平常的事,可对于一些重要项目,螺母是否松动几乎关乎人命。比如高速行驶的列车,长期与铁轨摩擦,造成的震动非常大,一般的螺母经受不住,很容易松动脱落,那么满载乘客的列车没准会有解体的危险。 日本哈德洛克工业创始人若林克彦,当年还是公司小职员时,在大阪举行的国际工业产品展会上,看到一种防回旋的螺母,他带了一些作为样品回去研究,发现这种螺母是用不锈钢钢丝做卡子来防止松动的,结构复杂价格又高,而且还不能保证绝不会松动。 到底该怎样才能做出永远不会松动的螺母呢?小小的螺母让若林克彦彻夜难眠。他突然想到了在螺母中增加榫头的办法。想到就干,结果非常成功,他终于做出了永不松动的螺母。 哈德洛克螺母永不松动,结构比市面上其他同类螺母复杂得多,所以成本也高,销售价格更是比其他螺母高了30%,自然,一开始他的螺母不被客户认可。可若林克彦认死理,决不放弃。在公司没有销售额的时候,他兼职去做其他工作来维持公司的运转。 在若林克彦苦苦坚持的时候,日本也有许多铁路公司在苦苦寻觅有安全保证的螺母。终于,若林克彦的哈德洛克螺母获得了一家铁路公司的认可并与之展开合作,随后更多的企业包括日本最大的铁路公司JR最终也采用了哈德洛克螺母,并且全面用于日本新干线。走到这一步,若林克彦花了20年。 哈德洛克公司的网页上有非常自负的一笔:本公司常年积累的独特的技术和诀窍,对不同尺寸和材质的螺母有不同的对应偏心量,这是哈德洛克螺母无法被模仿的关键所在。也就是明确告诉模仿者,虽然小小的螺母很不起眼,而且物理结构很容易解剖,但即使把图纸给你,它的加工技术和各种参数配置也并不是一般工人能实现的,只有真正的专家级的工匠才能做到。 我前后去过9次日本,以我的认识,还不只是工匠技术问题,我总愿意把它和某种精神结合起来思考。 树研工业1998年生产出世界第一的十万分之一克的齿轮,为了完成这种齿轮的量产,他们花费了整整6年时间:2002年树研工业又批量生产出重量为百万分之一克的超小齿轮,这种世界上最小最轻的、有5个小齿、直径0.147毫米、宽O.08毫米的齿轮被称为“粉末齿轮”。 这种粉末齿轮到目前为止,在任何行业都完全没有使用的机会,真正是“英雄无用武之地”,但树研工业为什么要投入2亿日元去开发这种没有实际用途的产品? 这其实就是一种追求完美的极致精神,既然研究一个领域,就要做到极致。 “技术高超的匠人加工的模具,手感妙不可言。”我虽不是机械行业出身,但我对树研工业创始人松浦元男的这个说法深为理解。上世纪70年代的匠人,技术高超的能加工出比机械加工更高精度的部件,在匠人圈被誉为“蒙骗机械”。 日本职场人用得最多的一个词是“本分”,把手头正在做的事做透是应该的、必须的。 梅原胜彦从1970年到现在始终在做一个小玩意——弹簧夹头,它是自动车床中夹住切削对象使其一边旋转一边切削的部件。梅原胜彦的公司叫“A-one精密”,位于东京西郊,2003年在大阪证券交易所上市,上市时连老板在内仅有13个人,但公司每天平均有500件订单,拥有1-3万家国外客户,它的超硬弹簧夹头在日本市场上的占有率高达60%。 “豪华的总经理办公室根本不会带来多高的利润,呆坐在豪华办公室里的人没有资格当老总。”梅原胜彦的信条是:不做当不了第一的产品。有一次,一批人来到A-one精密公司参观学习,有家大企业的干部问:“你们是在哪里做成品检验的呢?”回答是:“我们根本没时间做这个。”对方执拗地追问道:“不可能,你们肯定是在哪里做了的,希望能让我看看。”最后发现,很多日本公司真的没有成品检验的流程,因为根本无须检验。 第三节 2015,中国外交(名实) 以下摘自中国外交部长 王毅《环球时报》2015.12.14文章(部分)《2015年,中国外交的全面推行之年》 2015年,是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承前启后的重要一年,也是中华民族复兴进程中继往开来的重要一年。…… 第一,国际影响全面提升。中国在全球政治、经济、安全等各个方面都推出了一系列具有广泛和深远影响的中国倡议、中国方案。中国已成为国际关系演变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推动者,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全球发展发挥着建设性作用。 我们成功举办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向世界发出和平与正义之声。习近平主席同世界近60个国家和国际地区组织的领导人及代表一道,共同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战后国际体系,坚定维护以联合国宪章宗旨为基础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坚定维护当今世界得来不易的和平与稳定,共同反对任何企图开历史倒车的错误言行,为人类社会坚持和平、坚守正义提供了强大正能量。 我们继续推动世界经济增长,并为全球金融稳定与改革注入新活力。中国贡献全球经济增量的1/3,作为世界经济增长主引擎的地位无可替代。我们倡导创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金砖新开发银行,开创发展中国家组建多边金融机构的先河。成功实现人民币纳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提升了发展中国家货币的国际地位。 我们积极参与全球性重要议题,作出一系列重要贡献。习近平主席出席联合国成立70周年系列峰会,宣布设立中国—联合国和平与发展基金和南南合作援助基金,加入联合国维和待命机制并组建8000人维和待命部队,免除对最不发达国家债务等一系列振奋人心的重大举措。 我们充分展现负责任大国担当,为应对气候变化全球合作起到重要引领作用。中国同美国、法国、欧盟、印度、巴西相继发表气候变化联合声明,宣布建立200亿元人民币的“中国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基金”。不久前,习近平主席应邀出席气候变化巴黎大会,系统提出应对气候变化、推进全球气候治理的中国主张.为达成全面、均衡、有力度和有约束力的协议作出了重要和积极贡献。 我们努力践行中国特色热点问题解决之道,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发挥建设性作用。深度参与伊朗核问题谈判积极斡旋南苏丹国内和解,提出政治解决叙利亚问题“四步走”框架思路,向世界多个热点地区派驻2700余名维和人员,促成阿富汗政府与塔利班开启和谈,为恢复六方会谈逐步积累共识。我们强烈谴责并坚决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支持国际和地区反恐合作。 第二,外交布局全面推进。在前两年外交布局基本完全覆盖基础上,今年中国外交深耕细作,实现与各主要方向国家关系的进一步深化。 北美方向,习近平主席对美国成功进行历史性访问,继庄园对话、瀛台夜话之后,同奥巴马总统白宫秋叙,确认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重要共识,把握不断增长的共同利益,承担应尽的国际责任,描绘了推进各领域战略合作新愿景。 欧亚方向,中俄元首相互出席对方二战胜利纪念活动,共同维护国际正义与良知,能源、航空、航天等领域大项目合作稳步推进。习近平主席成功访问哈萨克斯坦和白俄罗斯,李克强总理主持上合总理会晤,我国同欧亚地区国家实现高层往来全覆盖。 欧洲方向,习近平主席对英国进行“超级国事访问”,为新兴大国与传统大国深化互信与合作树立了标杆。李克强总理成功访问法国和欧盟,举行欧盟换届后中欧新领导层首次会晤。中德开启首次高级别财经对话。中国——中东欧16+1合作形成1+6合作(共建开放包容、互利共赢的伙伴关系和六大重点合作领域)新格局。中欧合作呈现东西南北均衡拓展,“四大伙伴”建设全面开花的良好势头。 亚太方向,习近平主席出席亚非领导人会议和万隆会议60周年纪念活动。李克强总理访问韩国并重启中断三年之久的中日韩领导人会议。我们成功接待印度总理莫迪访华,对尼泊尔发生强烈地震第一时间伸出援手,首次举行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合作外长会。中韩、中澳自贸协定相继签署并获批准,中国——东盟自贸协定升级版谈判完成,中新自贸协定升级谈判加紧推进,RCEP谈判取得重大进展。 非洲和拉美方向,中国外交以中拉合作论坛开局,以中非合作论坛收官,形成中国同发展中国家合作两翼齐飞的可喜态势。 第三,发展战略全面对接。今年是“一带一路”构想完成规划并启动实施之年。我们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发展战略对接,已同20多国签署“一带一路”合作协议。 “一带一路”在欧亚地区率先取得显著进展。中俄作为欧亚大陆的两个大国进一步协调各自发展战略,签署丝绸之路经济带同欧亚经济联盟合作对接联合声明。 “一带一路”把中国与欧洲的发展更加紧密地连在一起。中欧决定对接“一带一路”和欧洲投资计划。中英探讨“一带一路”与英国基础设施改造和“英格兰北部经济中心”对接。中德建立“中国制造2025”同“德国工业4.0”对接协调机制。 “一带一路”为共建繁荣亚洲的良好愿景注入强劲动力。在东北亚,中韩决定推进四项发展战略对接,中蒙商定对接“丝绸之路”与“草原之路”,中俄蒙就建设三国经济走廊达成重要共识并签署发展三方合作中期路线图。在东南亚,中国与印尼同意对接两国发展战略,中越加紧磋商“一带一路”和“两廊一圈”合作,中新探讨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开拓第三方市场。各国期待已久的泛亚铁路网建设迈开步伐。在南亚,中印加强“一带一路”建设领域合作,中巴经济走廊项目陆续开工,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四方联合工作组工作初见成效.连接东亚与南亚的大通道呼之欲出。 国际产能合作成为互利共赢的重要途径。一年来,我们已同20多个国家签署产能合作协议,初步形成覆盖亚、非、拉、欧四大洲的国际产能合作布局。…… 我们将竭诚为同胞福祉尽责。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外交永远不变的宗旨。让同胞在海外更舒心、更安全,是中国外交义不容辞的职责。我们将以对人民群众的高度责任感和对国家民族的强烈使命感,进一步加快推进海外民生工程建设,全力为中国公民及企业在海外的合法利益与生命财产安全保驾护航。 第四节 东亚安全——中美日俄角色的历史性考察(名考) 作者:冯玉军,凤凰国际智库学术委员,2016.8.16网上 《战略家》是凤凰国际智库最新推出的一档重磅栏目。主要邀请国内外顶尖学者,就国际政治、企业走出去等话题中的战略问题展开讨论,以推动国家、企业大战略的可持续发展。 近来,韩国引进部署美国“萨德”反导系统的决定使本不平静的东亚安全局势再起波澜。绝大多数人认为,东亚安全形势在恶化,热点在升温。如何破解当下的东亚安全困境,是一道短期难有答案的难题。也许从大历史的角度来审视一下东亚安全,从历史的经验教训里得出一些有益的启示,会让我们多少厘清一些纷乱的现实,避免重犯昔日的错误。
1600年以来,东亚国际关系体系经历过数轮重大转变:最初,是以中国为核心的“朝贡体系”,而随着西方殖民者的到来,东亚安全体系又演变为西方主导的殖民地、半殖民地体系。在此过程中,日本在经历明治维新之后异军突起,国力迅速增强、野心极度膨胀,企图建立以其为核心的“大东亚共荣圈”,从而引发了延续50年的中日战争和戕害诸多亚太国家的太平洋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东亚很快就陷入了冷战背景下的两极对立格局,但是随着中苏关系恶化,这一格局很快就变得相对松散了。冷战结束以后,东亚经历了一段多极并存、而且酝酿开启东亚一体化进程的时期,但这一进程很快就被美国所打断。目前,东亚出现了重新两极化的苗头,美日韩同盟体系的强化和中俄两国的日益走近。
在这数百年的格局转换中,中美日俄四国扮演了不同的历史角色。对此进行总结和回顾,对我们理解各方今天的行为,也是有着相当助益的。
历史上,中国作为东亚朝贡体系的核心,并没有以大规模的军事力量和军事行动来维系当代人所理解的所谓“霸权”,而是以文明的力量来影响周边国家,“来者不拒,去者不追”。同时,中国也没有在历史上对周边国家的内政进行过深度干涉。但是鸦片战争以后,不仅东亚的朝贡体系分崩离析,中国自身也沦为半殖民地,成为列强蚕食鲸吞的对象。近年来,中国的综合国力取得了迅速增长,不仅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参与全球治理的能力也不断增强。不可否认,随着国力的增长,中国国内的民族主义情绪也在上升。而很多国家从自己的历史经验出发来看待中国,认为中国“国强必霸”,正在采取“两面下注”的手法来应对中国的崛起。
可以说,中国毫无疑问已成为东亚安全体系最大的自变量,中国的未来走向和战略选择将从根本上影响周边的环境,同时也将影响自身的发展和安全。换言之,中国未来的发展前景既取决于周边环境的变化,更取决于自身的战略选择。
东亚安全的第二个重要变量是日本。自明治维新以来,随着国力的迅速增长,日本从经济上和文化上的一度“脱亚入欧”转向试图在政治和军事上主导甚至独霸东亚。在从19世纪末到二战结束的半个世纪的里边,日本通过甲午战争打败了中国,割占了台湾、澎湖列岛和辽东半岛,将朝鲜半岛纳入了自己的殖民地;之后又在日俄战争中,打败了俄国,在东北亚取得了更大的优势,在中国东北也获得了更大的利益;既而,日本的野心进一步膨胀,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偷袭珍珠港,把战火烧遍了东亚大陆和太平洋。
当然,在经历了二战后的和平改造之后,难以想象今天的日本会重新走上军国主义的道路。但不能忽视的是,日本具有历史意义的战略焦虑感及其引发的一系列行动,极可能成为东亚安全体系中一个不确定性的因素。
第三个重要的行为体是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纵览近代以来美国的东亚战略,其核心是门户开放和防止出现东亚霸权国家。在这种战略的指导下,美国的政策选择更多是作为“离岸平衡手”来保持东亚的力量平衡、保持美国作为东亚最终裁判者的地位。如美国企业研究所亚洲研究部主任卜大年所说,“华盛顿二战后的亚洲战略和政策一直是两党共同努力的结果。自二战结束以来,共和党人和民主党人已经在处理亚洲问题的一些重要原则上达成了一致。第一个目标是防止一个敌对霸主控制亚洲。第二个目标是保持对该地区最大程度的政治、军事和经济介入。第三个目标是建立和形成一种开放的政治和经济秩序。”
但是自21世纪开始,随着中国的快速发展以及以中日韩为核心的东亚一体化进程的启动,美国日益担心被排除在东亚事务之外,因而加速实施“亚太再平衡”战略,并通过挑动中日矛盾、南海争端等一系列行动来阻碍、破坏东亚一体化进程。
今天,很多人认为美国正在衰落,其在东亚的影响力也在下降。但如果我们抛却主观臆断,就可以发现美国在金融危机之后正在凭借着新能源、新工业和新军事革命,实现综合国力的整体提升。而且正如奥巴马所说的那样,美国正以硬实力、软实力和巧实力重塑自己在东亚的全面影响。在美国在东亚拥有巨大利益和广泛影响的情况下,试图将美国排除在外而搞亚洲版的“门罗主义”是不现实的。但是对于美国来讲,怎么样发挥建设性的作用、真正扮演世界领袖和地区领袖的角色,以促进东亚的和平安全和发展,与中国形成良性互动的建设性伙伴关系,而不是借助“可控混乱”来挑动地区纷争以维护在东亚的霸权,是必须承担的义务。
近代以来,俄罗斯在东亚的存在和影响经历过几轮波浪式的起伏。1856年克里米亚战争之后,俄罗斯在外长戈尔恰科夫“韬光养晦”思想的指导下掉头东进,借助中国陷入太平天国起义内乱之机,迫使中国签署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从中国割占了上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真可谓“失之东隅,得之桑榆”。之后,俄罗斯和日本在中国东北和朝鲜半岛展开了日益激烈的角逐,并在日俄战争中被日本击败。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后,俄罗斯借助李鸿章以夷制夷的想法诱使中国签署了《中俄密约》,通过修筑中东铁路等一系列措施迅速增强了在中国东北的存在并在华攫取了大量利益。此后,在日本在东亚的势力直线上升的背景下,俄罗斯东亚战略的核心目标就是引导强势的日本“南下”而非“北上”,最终在1941年成功和日本签署《苏日中立条约》,把日本的扩张能量引向中国、东南亚和太平洋。二战结束之后,尽管苏联没有在打击日本军国主义的过程中发挥关键性的作用,但是却利用雅尔塔协定和出兵中国东北,在东亚、在中国取得了巨大利益,特别是让外蒙古实现了法理上的独立,进而在东亚形成了和美国对立的冷战两极格局。可以看到,尽管历史上俄罗斯在东亚缺乏足够的实力和连贯的战略,但却非常善于调动各方矛盾,以此获得最大利益。
当前,俄罗斯开始了新一轮的“向东转”进程,中俄之间的安全合作也在进一步深化,但是俄罗斯究竟会对解决地区安全问题发挥怎样的作用,还需要拭目以待。
通过以上回顾,我们可以较清晰地了解各大国在东亚安全中扮演的历史性角色,也可以总结出东亚安全的几个非常重要的特点。
首先,近代以来东亚从来没有形成过一国独大的地区安全体系,谁想独霸东亚,就会引发大规模的冲突和战争。
其次,近代以来东亚从来没有形成过整齐划一的地区安全体系,没有任何一种机制能够单独解决复杂的地区安全问题。
第三,近代以来东亚地区安全的稳定性既取决于中、日这样的地区大国之间的关系,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美、俄这样的国家对东亚事务的卷入程度和政策取向。
在安全议题日益复杂、安全结构日趋多元、安全机制基本缺失的今天,维护中国的安全、维护地区的稳定并非易事。对于中国而言,处理好周边国家的关系,同处理好域外大国、包括美国的关系同样重要。当然,这里需要清晰、明确的战略设计和高超的外交艺术。但是有一点可以明确,那就是在东亚安全体系中,形成彼此对立的两极结构是不符合中国利益的。
对于中国外交而言,重要的不是很多国人讨论的所谓“软和硬”、“鹰或鸽”的问题,而是如何发挥外交智慧的问题。晚清时代“以夷制夷”的老套路,早已不再适合今天中国的战略需求了。 第五节 美国主导全球的时代已经结束(名实) 选自《参考消息》2016年9月23日文章 【美国《赫芬顿邮报》网站9月15日文章】题:美国主导全球的时代已经结束(作者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前副主席格雷厄姆·富勒) 你可能记得,中学地理课上学到过“欧亚大陆”这个字眼。西方的政治讨论当中已经很少用到这个字眼,但我们应该用得更多一点。随着我们更深入地迈进21世纪,这个地区将出现全世界最重要的地缘政治活动。美国太过专注于“遏制”俄罗斯、所谓的“伊斯兰国”组织和中国,将会忽视更大范围的欧亚战略图景。 一 “欧亚大陆”更多指亚洲 欧亚大陆是世界上最广阔的大陆,包含欧洲和整个亚洲,其中包括人类文明最古老和最伟大的一些中心。 那么,什么是欧亚主义?它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含义。100年前,当时的基辛格们阐述了关于海上强国(英国、美国)与陆地强国(德国、俄国)之间必定会爆发深层战略冲突的理论。那时的“欧亚大陆”主要是指欧洲和俄国西部。的确,当时有什么必要谈到亚洲?亚洲的大部分地区不够发达,控制在大英帝国或法国手中,没有独立意志。日本是唯一真正的“亚洲强国”。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该国仿效西方,形成了自己的帝国意图,因此在太平洋上与美国发生了冲突。 当然,当前的形势完全变了。欧亚大陆越来越多地指的是“亚洲”,而“欧洲”部分的重要性有限。此外,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如今已经成为欧亚大陆的中心。可想而知,中国如同伊斯兰世界一样,由于在过去200年的衰败期(下滑周期)当中遭受了西方(和日本)的欺辱,所以形成了鲜明的“反帝”倾向。不过,中国如今在很大程度上再度恢复了典型的实力和影响力的“上升周期”模式。印度如今也是一个快速发展、具有地区影响力的大国。日本虽然止步不前,但仍然是个不可小视的经济大国,或许还会因为地区军事影响力增强而更加强大。 “欧亚”这个字眼的意义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但仍然体现了战略敌对状态。美国正式宣布在军事上主导世界(五角大楼2000年的官方原则是“全方位主导地位”)之时,欧亚主义的概念作出了激烈回应。不光在于中国,也在于它对俄罗斯、伊朗乃至土耳其等国家而言的新意义。它表明,面对亚洲的新势力,居于主导地位的西方势力相形见绌。 二 中俄欧亚战略雄心勃勃 不光是军队和资金,还有文化。俄罗斯文化一直在被激烈争论,俄罗斯究竟属于西方还是体现了与西方迥然不同的欧亚文化。欧亚主义者是俄罗斯战略和军事思维中的一股重要势力。 这个理念很含糊,但在文化上十分重要;它涉及俄罗斯身份认同的问题。它展现的是一种斯拉夫文化.其历史中具有深厚的欧亚根基。别忘了,从历史上看,是现代西方两次蹂躏了俄罗斯:一次是拿破仑入侵。一次是希特勒兵临莫斯科城下。北约如今在考虑更加深入到俄罗斯的势力范围内。欧亚主义者即便不怀敌意,至少也在怀疑西方对俄罗斯构成了永久性的威胁。“欧亚主义”将始终潜伏在俄罗斯战略世界观的表象之下。 这就是俄罗斯的新欧亚经济联盟的实质,目标是至少在经济上把白俄罗斯、中亚和其他国家统一成为一个欧亚经济整体。率先提出这个概念的其实是石油资源丰富的哈萨克斯坦。该国将谋求保持与西方的关系。但也会认清自己在世界地图上的位置,以确定哈萨克斯坦有哪些真正的长期选项。俄罗斯如今也许是最值得托付未来的经济明星,但它只是多个欧亚载体之一,而这些载体并不互相排斥。多个选项可以加强安全。 中国正在朝着极其雄心勃勃的方向发展,着手创立了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这就形成了新的以欧亚为重点的中央银行工具,而中国对其具有极大的影响力。中国还计划在欧亚各地建设大规模的交通运输网(“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一带—路”),通过铁路、公路和海路把中国与欧洲、中东、中亚、南亚和远东连接在一起。中国的“欧亚战略”已经是一个迅速发展的现实。没错,俄罗斯、中国、印度与日本之间仍然存在猜忌和敌意。但是,这些建议有着明确的经济和发展目标,与美国比较注重“安全”的组织迥然不同,后者具有令人不安的军事意味。 华盛顿不仅未能击溃中国和欧亚的这些倡议,而且美国的政策(把俄罗斯和中国定为假想敌)促使俄罗斯和中国在许多议题上联手,对美国全球军事野心的不信任感使它们团结在了一起。 三 各国希望加入欧亚世界 顺便说—下,日本在二战前有着自己的“欧亚主义”原则。如果不是因为日本对东亚各国实施野蛮的军事入侵,破坏了日本“大东亚共荣圈”的可信度,这种战略原本可能会非常奏效。如今,日本的处境并未改变,该国仍要应对中国成为东方大国的现实。什么样的日本领导人会认真实施对中国持敌对态度的广泛政策,以支持美国旨在遏制中国的太平洋战略?特别是考虑到中国和日本是彼此重要的贸易和投资伙伴。 伊朗迫切希望抗衡美国施加的地缘政治压力,谋求加入俄罗斯和中国的这些经济发展机构。伊朗是天然的“欧亚”和“丝绸之路”大国。 土耳其再次加入了欧亚博弈。回顾埃尔多安总统的正义与发展党的初期外交政策,在奥斯曼帝国垮台将近100年后,土耳其不再囿于西方大国的身份,还要在中东乃至欧亚表明自己的地缘政治利益。这意味着土耳其要认真发展与俄罗斯和中国的关系,同时伴以与中亚根深蒂固的民族、文化和历史关系。土耳其(如同伊朗和巴基斯坦一样)谋求成为这些俄罗斯和中国网络的一部分。一些土耳其民族主义政客和军官当中存在强烈的“欧亚主义”倾向,希望增加土耳其的地缘政治选项,发展与欧亚大陆的战略和文化关系。这也表明土耳其对西方和美国主导该地区的活动充满了疑虑。 简言之,新欧亚主义不再像19世纪那样以陆地和海上实力为核心,而是承认西方(尤其是美国)主导全球的时代已经结束。华盛顿不再能控制或者在资金上负担主导欧亚大陆的长期企图。从经济角度看,该地区没有一个国家会愚蠢到无视这股不断壮大的“欧亚”潜力,而后者还保障了战略平衡并提供了经济选项。 当然,欧亚大陆各地存在明显的“断层”。不过,华盛顿越是试图把欧亚主义作为一股真正崛起的力量来加以遏制或扼杀,各国就越是会下决心成为这个日渐兴起欧亚世界的一部分。 所有国家都希望可以有所选择,它们不希望受制于试图发号施令的全球单一大国。美国对全球秩序的阐释不再为全球所接纳。此外,这也不再现实。在世界其他大多数国家致力于加强繁荣和扩大地区影响力的时候,华盛顿却仍然专注于扩大军事同盟,这种做法是短视的。 第六节 以“中庸”之道共建亚太共同体(名体) 选自《环球时报》 作者:[澳] 陆克文(Kevin Rudd) 2016.12.1 早在2008年,我曾设想2020年是建立“亚太共同体”较为现实可行的时间,包括拥有成员国、相应授权以及机构实力。然而这些年,亚洲所面临的一系列传统和非传统安全挑战都没有发生太大的根本性变化。随着区域局势的变动,这些问题已变得更为突出、更加紧迫。 如今,一系列悬而未决的领土争端导致大国与大国之间、地区国家与地区国家之间的战略摩擦不断上升,而这一现象也致使亚太地区安全秩序面临重大压力。在经济方面,长久以来借自由贸易之名所建立起来的亚洲经济秩序也逐渐开始出现分裂的现象,如通过建立贸易区块来排除部分国家参与等。 现今,美国大选又给亚太未来带来更多不确定因素。特朗普总统将会如何面对亚洲和中国?目前还没有人能给出明确的答案。未来亚太地区将会如何应对特朗普政府的政策,我们也没有人能够准确预测。 面对这么多的不确定性,古代先贤们也许能给我们哲学上的指引。例如“中庸之道”,这是一个在欧洲与亚洲都熟知的哲学观点。 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能久矣。”“中庸之道”虽然是关于个人修养的哲学,但我认为它也是治世方略。明智的治世方略贯彻“中庸之道”的智慧,懂得不偏不倚地处理问题,谨防落入任何极端。它还告诉我们,治国的成功依赖于任用贤才;它还告诉我们,一个贤君对官对民都应尊重。 这一古老的智慧并不是亚洲所独有的。事实上,孔子的“中庸”一说与亚里士多德的“美德”概念如出一辙。在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第二卷中,他将“美德”定义为两个极端的中间。因此在这一点上,孔老夫子与亚里士多德的关于“平衡”“合适”“中庸”的哲学观点不谋而合。 那么,这个哲学理念怎么能应用在融汇了丰富哲学与宗教传统的亚洲呢?两极之间的取中平衡,或者说将两个极端观点进行协调的方法,可以说是维持区域和平、秩序以及稳定唯一可行之路。 2012年.作为澳大利亚外长,受西方思想和孔子的“中庸”理念启发,我提出了共建“泛亚联盟”(Pax Pacifica)建议。从那之后,我一直努力将“中庸之道”贯彻到亚洲地区安全架构的构建之中,也包括在我努力推广的“亚太共同体”(Asia Pacific Community)之中。 或许没有一个有效的泛区域多元文化机构能完全应对亚洲面临的核心安全问题和经济挑战,但它总是能为缓和紧张局势、处理危机争端创造一个文化间“冲突吸收机制”。 面对共同挑战,“亚太共同体”要有一个愿景,一个完美的设计,但这个方案须包括两个要点:一是涵盖包括美国、日本、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等大国在内的所有亚太地区国家;二是针对共同挑战,应具备积极参与全面对话、合作并采取相应行动的能力。 有些人质疑我所倡导的“亚太共同体”有些像亚洲版“欧盟”。事实并非如此。“亚太共同体”的最初设想并非是要在区内推行一个凌驾于国家主权之上的政府机构,并以此推行泛亚身份的认同感和忠诚度。毕竞,欧亚历史、文化、宗教以及文明背景大相径庭。况且,在近代欧亚历史上更有欧洲殖民主义这些并未被亚洲人民所遗忘的黑暗阶段。 然而,亚洲和欧洲在地方主义上的差异不应让我们忽视这样一个事实:虽然历史不会重演。但它却难免相似。欧洲的历史一直在提醒人们:永远不要把和平视为理所当然。 1914年7月,欧洲出现了一个初期的泛欧洲安全体系。这一体系可能在国家领导人相互假设对方行动、以及做出关键性选择时产生决定性差异。若没有一个区域性的安全体系或一个成熟的安全对话机制,社会将缺少一个有效的政治“减震器”来缓解各国相互竞争的民族主义。我们应该都不会忘记,仅靠欧洲国家之间的经济高度依存关系并没有阻止20世纪初的那场战争。 当然。“亚太共同体”不会复制欧洲的合作模式以及他们逐步演变出的共识。尽管如此,亚太地区需要逐步形成一个共同的政治与安全机制,借此防止、减少并缓解地区紧张局势。 在亚太区域这一广阔的区域下,我们需要有一个共同的发展愿景。圣经上说,没有愿景,人必凋零。当我们对未来,缺少一个共同愿景时,我们会将更多注意力转移到彼此之间的差异上,那就只能导致分裂。实际上,寻求共同发展愿景就是东盟之所以成功的秘诀。 在局势较为稳定、没有真正安全冲突的这个阶段,我倾向于建立一个全新的“泛亚太合作机制”。假以时日,这个机制将可以培养更深的相互依存关系,并协助建立全新的政治透明度、信任以及合作模式。同时。这一新机制也可以缓解中美双方在亚洲地区的战略对立趋向。当然,这个机制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经历相当的过程积累共识,建立基础。 总之,对未来的所有不确定性,恰恰意味着我们应借鉴那些融汇了东西方文化中有关和谐以及中庸思想的古代智慧,在寻求“中庸”之道的过程中广集众智,缔造亚太区域的共同安全、实现亚太区域的繁荣发展。▲(作者是澳大利亚前总理。本文整理自作者在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联合举办的“世界华人经济峰会”上的演讲) 第七节 谈谈国际行为中“人”的因素(名行) 选自《环球时报》作者:傅莹 2016.12.2 美国大选之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上个月14日与特朗普先生通电话时说,合作是中美两国唯一的正确选择,双方应当“推动两国经济发展和全球经济增长,拓展各领域交流合作,让两国人民获得更多实惠,推动中美关系更好向前发展。”特朗普对习主席的意见完全赞同,他相信美中关系“一定能取得更好发展”。这无疑是令人振奋的。 中美两国经过多年交往已经建立起强有力的合作关系,但是两国之间的气氛并不总是很好,我接触过各行各业的美国人,常常为两个大国之间在许多方面存在的不了解和误解而感到诧异。据说,原因之一是有不少美国人认为中国的政治制度不对,总觉得应该朝他们期望的方向改变,而当这种改变没有发生时就非常失望。现在两国新一代年轻人成长起来了,他们更愿意分享思想和彼此了解,这能否使中美之间的民意基础得到加强呢?下面分享一些我的个人经历,从沟通思想的角度,探讨在国际行为当中什么是起决定性作用和最重要的。 多年的外交实践让我观察到,无论是多么富有激情的理念、无论有什么样的道义目的,对国际行为的最终判断要看它对人、对家庭和孩子们带来什么样的影响,是增加他们的福祉,还是破坏甚至剥夺了他们的“一箪食,一瓢饮”? 记得2002年5月初在阿富汗战争之后,我随同中国外长代表团第一次去喀布尔访问。那是一次难忘的旅行。当时我们在大街上可以随意走动,当地人——包括背着枪的士兵——会主动与我们聊天。在长期战乱之后,人们的情绪终于放松下来,对美好生活充满期待,我甚至可以看到土路上被扫帚清扫过的痕迹。路边的建筑残缺不全,二层楼以上只剩下一些框架,然而,在残存的一层房屋和低矮棚子里面,人们已经开始正常生活,能看到袅袅升起的炊烟和出售食品的简易摊位。 有几个孩子手里拿着黄色的野花向我们跑过来,他们把花儿放在自己鼻尖下,脸上绽放着笑容。陪同说,这代表着和平和问候。我永远忘不了当时是如何强烈地感受到,这个国家的人民多么渴望和珍惜安定生活。他们已经准备好从废墟中重建家园。 2011年我再次回到喀布尔却感到有些失望,大街上气氛紧张,不能随意走动了,尽管修建起许多新的楼房,但整个城市就像一个战场,街上布满掩体,我的车里甚至坐着全副武装的“雪豹”突击队员。想到当年那些孩子一定已经长大成人,但喀布尔似乎仍矗立在和平的门外,依赖外部援助:与我交谈的许多阿富汗人希望国际社会更加一致地支持全面和解和重建。 说到和平,我见证过另一个国家从战乱走向和平,那是柬埔寨。上世纪90年代初,联合国五个常任理事国经过一年的艰苦谈判,达成和平解决柬埔寨问题的协议。那是中国第一次参与涉及他国内部冲突的国际努力。与阿富汗不同的是,冲突各方都认可政治和解,支持由联合国牵头谈判,寻找实现和平的路径。 作为中方团队的一员,我目睹了谈判的艰辛和不易。谈判代表处境不同,因而对利害的看法不同,对每个段落都很较真儿,甚至为标点符号而争论。但最终各方达成了协议,授权成立了联合国柬埔寨过渡时期权力机构(UNTAC)监督停火和选举。我报名参加,成为中国第一位维和女性。我发现,在谈判中经过各种复杂的妥协而形成的协议文字非常模糊,因而在维和行动中真正落实条文极为困难。每当出现执行混乱的时候,大家最常用的词就是“混过去”一但在联合国的监督之下,柬埔寨的停火还是保持住了,成功地实现了选举,而赢得大选的是流亡多年的西哈努克亲王之子,而不是冲突的任何一方。这说明,人民通过投票选择了和平。 20多年之后的2012年,我再次访问金边,这个城市已经焕然一新,生机勃勃。我坐的出租车司机英文讲得很好,他来自偏远的农村,是维和战士教他学会了英文。他对现在的生活很满意。我问他是否还记得以前的动荡,他淡淡地说,那都是过去了。 我由衷地为柬埔寨的成功感到高兴。一个国家有了和平,还有什么是人民做不到的呢?而这正是为什么通过外交手段争取和平是如此地重要。现在,每当我在国际论坛上听一些学者争辩说需要用军事手段解决一些国家的分歧时,我会想到当年在柬埔寨看到的缺胳膊没腿的孩子,想到阿富汗人的期待。我认为,没有比珍惜生命更伟大的道理,在我们所处的21世纪尤为如此。 在我的国家中国,过去30多年的改革开放推动了经济实现快速发展,从根本上解决了十多亿人的温饱问题,而我们成功的前提是社会总体稳定,人民享有安全,得以追求他们的梦想。随着现在中国与国际交往增加,越来越多的中国人走向世界,一个新的挑战是如何保护公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2011年初利比亚局势开始动荡,中方不认可西方对利比亚进行武力干涉,这种国际行为多年来已经产生严重后果,但西方高举所谓的“道德旗帜”,不容他人分说。我们当时面临的紧迫问题是,有3.58万中国人在利比亚工作,他们的安危牵动全国人民的心。中国政府发起了一场大规模的撤离海外公民行动,可谓倾全国之力,人力物力毫无保留,租用了多艘巨型邮轮把他们陆续转运到希腊的克里特岛,再派出20多架民航包机和4架军用飞机接回国,在短短十多天里,中国公民全部安全撤回。 一位中国工人回忆道:“工地周围不断发生纵火、抢劫和枪击,我们梦里都能听到枪声。一位老乡在搏斗中失去了生命,我们决定离开,抬着受伤的伙伴躲进附近的山上,忍冻挨饿坚持了几天。当终于看到五星红旗,知道祖国来救我们了,大家喜极而泣。”正如中国承诺的那样,在危难时刻,国家保护人民安全。 中国在未来很长时间,都需要把实现国家的繁荣和现代化作为首要任务。我们与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无论在经济发展、社会管理还是继续扶贫方面,都面临复杂的挑战。中国的外交首先是要为国家的发展保障一个好的、能合作的外部环境。同时,中国人也在思考:中国的成长对世界意味着什么?我们能为世界做什么?习近平主席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这集中代表了中国的思考。确实,我们应该更多地参与国际事务,提供更多公共产品,而我们的贡献必然是符合中国价值理念的,并且是在中国擅长和有能力的领域发生。 中国是国际事务的后来者,缺乏经验和知识。我们现在有30万留学生在美国,在境外的留学生达到100多万,他们很多人学成之后回到祖国,成为连接中国与世界的纽带。中国也需要从全世界吸纳人才和经验,包括要向美国学习。 总之,外交政策是由人,而不是冷冰冰的机器,来决定和实施的。成功的外交政策必然是对人有益的,外交面对的也不是戴着面具的国家,而是许许多多具体的人。国家利益的立足点是人民的福祉。希望世界各国的年轻人能够携手努力,让尊重和保护各国人民追求平安生活的权利。成为21世纪国际事务的共同境界。▲(作者是中国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主任委员,本文整理自作者1 2月1日在美国纽约大学的演讲) 第八节 2016,中国外交攻坚开拓的重要一年(名年) 选自《环球时报》 作者:中国外交部长王毅 2016.12.5 2016年是中国外交攻坚开拓的重要一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攻坚克难,开拓进取,不仅在世界形势乱局中有力维护了我国发展的良好外部环境,并且还在国际体系变局中全面提升了我国的地位影响和制度性权利。总体而言,2016年的中国外交更加主动,更加进取,更加自信,更加成熟。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方位推进,取得一系列让国人自豪,令各方钦佩的重要成果。 一是勇于担当,引领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我们成功主办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推动各方把创新和结构性改革作为开创世界发展新局的主线,引领世界经济和全球治理的前进方向。面对制约世界经济增长的根源性问题,我们开出标本兼治、综合施策的“中国药方”,为推进全球增长注入强劲动力。杭州峰会成为G20历史上发展中国家参与最广泛、发展特色最鲜明、发展成果最突出的一次峰会。峰会首次把创新作为核心成果,首次把发展议题置于全球宏观政策协调的突出位置,首次形成全球多边投资规则框架,首次发布气候变化问题主席声明,首次把绿色金融列入二十国集团议程。峰会达成的29项重要成果,在G20进程中留下深刻中国印记,成为G20发展史上一座里程碑。 在亚太经合组织利马会议上,习近平主席站立历史潮头,发出时代强音,强调反对一切形式保护主义,引领经济全球化进程向更加包容普惠方向发展,推动会议专门通过《亚太自贸区利马宣言》,不仅保持了亚太自贸区建设势头,更为这一进程注入新动力。中方高度重视气候变化问题,交存《巴黎协定》批准书,彰显大国担当。李克强总理出席联大并主持召开可持续发展主题座谈会,对世界各国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发挥了引领作用。 二是抓住机遇,维护周边稳定合作大局。今年周边方向最引人瞩目的成果是中菲关系实现转圜。前几年由于菲律宾前政府在对华交往上采取对抗做法,使中菲关系跌入谷底。今年杜特尔特总统就任后。首次对东盟以外的国事访问就选择了中国,选择了对华友好。中国也向菲律宾人民张开友谊之臂,伸出合作之手。双方就全面改善发展中菲关系达成重要共识。中菲关系的华丽转身,标志着南海问题重回对话协商解决的正确轨道,意味着有关国家利用南海问题搅乱地区的图谋彻底破产,也为中国与东盟国家进一步深化合作扫除了障碍。 今年,我们加强了同周边重要邻国的交往。习主席金边之行,对外发出中国力挺老朋友的清晰信号。时隔30年出访孟加拉国。中国成为孟加拉国选择的第一个战略伙伴。昂山素季国务资政把中国作为东盟以外首访国家,中缅关系实现平稳过渡。斯里兰卡新政府认识到中国是斯发展进步的真诚伙伴,两国重要合作重回正轨。我们还积极推动周边各种机制建设,正式启动澜沧江—湄公河合作机制,为东亚区域合作打造新的引擎。 我们同时坚持通过对话谈判解决朝鲜半岛核问题以维护半岛和平稳定,这一立场光明磊落,不可动摇。我们致力于打破负面循环,主动提出半岛无核化和停和机制转换“双轨并行”,这一主张合情合理,无可置疑。我们坚定维护自身正当权益和战略安全环境,反对以核问题为借口在半岛部署“萨德”反导系统。 三是主动运筹,保持主要国家关系的稳定。今年是美国大选年。习近平主席同奥巴马总统在杭州峰会期间再次聚首,继“庄园会晤”“瀛台夜话”“白宫秋叙”之后,展开“西湖长谈”,继续两国元首的坦诚交流和战略沟通。双方达成35项合作成果。彰显中美共同利益远远大于矛盾分歧、协调合作远远大于竞争摩擦。利马APEC会议期间,习主席再次同奥巴马总统见面,两国元首回顾总结近年来中美关系的发展经验,一致同意确保中美关系继续沿着正确轨道健康稳定前行。 今年是《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签署15周年。中俄元首年内实现5次会晤.对两国关系发展及时作出新的战略规划和部署。中俄战略协作,远远超出了双边范畴,成为维护世界和平稳定的一块重要压舱石。 习近平主席年内两访中东欧,李克强总理出席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里加会晤。奏响对欧外交“中东欧协奏曲”。 四是全球布局,拓展发展中国家朋友圈。我们以发展中国家为重点,以中东、非洲和拉美为方向,推动构建各具特色、各有侧重、相互补充的伙伴关系,今年又同7国新建伙伴关系,同11国提升伙伴关系定位,其中绝大多数是发展中国家,全球伙伴关系网络基本形成并日益完善。 五是积极对接,共建“一带一路”取得新突破。迄今已有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表达积极支持和参与态度,我国已同4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协议。我们加快推进与沿线国家的互联互通和产能合作。泛亚铁路网建设提上日程,中巴经济走廊脉动更加清晰,海上丝路支点正在形成,中欧陆海快线加快推进,中哈、中非产能合作形成示范效应。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开业运营,丝路基金首批投资项目顺利启动。 六是据理力争,坚定维护南海主权权益。今年以来,围绕由菲律宾前政府挑起的所谓南海仲裁案这一披着法律外衣的政治挑衅,我们坚决回击,维护中国主权权益,维护国家民族尊严,维护南海地区的和平稳定。我们的正当立场得到来自近120个国家和240多个不同国家政党的理解和支持。同时,我们以合情合理的双轨思路引导各方聚焦对话与合作,坚持中国与东盟共同达成的地区规则,推动大家一致同意通过直接当事方对话协商解决具体争议。我们采取的一系列正义之举,还了中国以公道。也给南海及亚太地区重新带来了和平、稳定、合作的宝贵环境。 七是心系国内,推出服务改革开放新举措。我们启动外交部省区市全球推介活动,打造服务地方开放发展新平台,使各地方尤其是中西部省份不出国门,也能和世界各国相互对接;多国驻华使节不出北京,就能了解中国各地的开放政策和发展前景。我们全力配合国内主管部门做好国际追逃追赃工作,为全面依法治国和全面从严治党作出积极贡献。我们今年还同10多个国家和地区达成新的便利人员往来安排。同中国实现简化签证手续的国家已有40个,持中国普通护照可以有条件免签或落地签前往的国家和地区已达57个。 八是开拓创新。完善中国外交理论体系。G20杭州峰会上,习近平主席系统阐述以平等为基础、以开放为导向、以合作为动力、以共享为目标的全球经济治理观,为全球治理体系改革描绘了“中国路线图”。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主席继往开来,相继提出中国的发展观、安全观、合作观、国际秩序观和正确义利观,充实完善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论体系。 2017年是中国发展进程中的重要一年,我们将迎来党的十九大,“十三五”规划进入全面深入推进阶段。我们将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强化服务意识,加大战略运筹,狠抓贯彻落实,巩固主动有利的战略态势,拓展互利合作的国际空间,为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有力支撑,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事业作出更大贡献。 九是我们要全力服务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我们将深入总结习近平总书记外交思想和十八大以来的外交实践,从外交角度为十九大的召开提供政治和理论上的准备。建设性参与解决热点问题和应对全球性挑战,积极引导国际社会增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理解和认同,为十九大召开营造有利外部环境。 十是我们要精心筹备“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这将是明年中国主场外交的重头戏.是我们为提振世界经济采取的战略举措,为深化国际合作搭建的重要平台,也是中国践行合作共赢理念的创新实践。我们将通过举办论坛,擘画“一带一路”建设蓝图,为打造开放型经济格局、提振世界经济注入强劲动力。 十一是我们要认真办好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九次会晤。金砖国家合作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将同各方一道。以厦门会晤为契机,总结金砖合作成功经验,规划未来发展愿景,拓展各领域务实合作。同时深化同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南南合作重要平台。 十二是我们要着力巩固良好外部环境。我们将同美国新政府加强沟通协调,拓展务实合作,妥善管控分歧,推动中美关系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全方位推进中俄高水平战略协作,深化两国发展战略对接和重大项目合作。推动中欧关系取得更多进展。加强同东盟国家友好合作,推动澜湄合作走深走实,坚持通过对话谈判解决南海问题的正确方向。积极探寻实现半岛无核化的可行路径,力推核问题重回谈判轨道。坚定不移维护朝鲜半岛和平稳定。 十三是我们要继续深入参与全球治理。落实好G20杭州峰会成果,以推进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巴黎协定》生效落实为抓手。积极引领国际发展与合作议程,推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变革。巩固联合国在世界和平与安全事务中的核心地位。 十四是我们要更加主动服务国内发展。紧紧围绕国内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精准聚焦国内现实需求,切实维护国家经济金融安全。坚定捍卫我国海外正当合法利益。继续办好省区市全球推介活动,创新支持地方对外开放的思路举措,为地方改革发展营造更加有利的条件。 十五是我们要持续打造“海外民生工程”。“外交为民”是我们不变的宗旨和不忘的初心。我们将进一步完善领事保护机制和能力建设,提升中国护照“含金量”,使我国公民海外出行更加顺畅,旅行更加安全,利益更有保障。 第九节 “一带一路”中国地缘总战略与和平(名略) 背叛人民坚持战争反对和平的最稳固政治基础,是由一些麻木、冷漠、自私、贪婪,没有任何政治激情与责任心的政治家与“愚民”组成(美国?!)。 ——某名人日记 “一带一路”地缘国际关系,中国战略核心为俄、华、美(欧、日)三国。俄华已联手,关键看美国。要战要和美国极自私,根本不管十三亿中国人的幸福与死活。如:挑动两岸不和,台湾两千三百万中国人,会不会死于非命这类小事,美国绝不会放在心上。历史经验,中国人民必须严防美国。 三百年来,西方借海权而称霸世界,但海权归根结底,必须依赖陆权,此背景下中国“一带一路”欧、亚、非地缘总战略如下: 一 欧、亚、非丝路 美国大不如前,目前仅胜在海空,而且是“秋后蚂蚱长不了”;俄华胜在陆地。中国取长补短,避其锋芒,宜在西太平洋,即“第一岛链”,或“第二岛链”内与其纠缠,或在东海、南海形成胶着,不必求胜。 至于陆地,俄华大可以中亚、西亚、北非为中心;以印度洋为“内海”,以太平洋、大西洋为两翼,与美国展开长期博弈。欧、俄、华、印联合,结合阿拉伯、中亚、南亚诸国,欧亚非连成一片。让欧、亚、非丝路各国互利、共赢,惠通世界。 二 新疆丝路 中国陆路西去窗口与总基地在新疆。欧俄华印可以联合中亚、西亚、北非诸国,形成以印度洋为“内湖”,以欧、亚、非三大洲为环抱,以太平洋、大西洋、北冰洋为外围的新世界中心格局。如:阿拉伯、欧盟、俄罗斯、中亚、西亚、北非诸国,以“一带一路”为平台,实行大联合。用互利共赢为号召,和平幸福为终极目标,丝路各国同心协力,形成“命运共同体”。 “美帝”已成强弩之未,力不从心,根本无法对欧亚非进行深度干涉。故优先实行,“见缝插针,趁虚而入”。实现“一带一路”地缘大战略的第一大目标,让欧、亚、非三大洲大陆的丝路首先大联通,成为世界新地缘中心。 三 东北亚丝路 东北亚丝路各国,包括中国东三省、俄东部、朝鲜、日本、韩国等。东北亚美国国家利益是:在美国操纵下,让中、日、韩、朝、俄五国“内斗”,因此五国根本利益在以丝路为平台成立俄、华、朝、日、韩、东北亚五国“申根区”。即以五国丝路为平台,共同防美,这是抗美大战略的极重要一步。 为了东北亚五国人民的共同利益与福祉,俄华日牵头,五国政治协商,进行谈判,让东北亚五国的经济领土问题,在丝路框架与“申根区”大原则下,团结起来得到彻底解决。 关于美国,廖一梅在《柔软》中写道:“(当)你遇到一个人,你愿意不愿意跟他对视(交流?),离他多远跟他说话(谈判?),说话舒服还是不舒服(诚意与实情!),其实不是大脑决定”。 美国是东北亚动乱根源,美国在韩、日驻军,主要是怕日本人挨了原子弹,会进行报复。日美仇恨已经深入骨髓,根本无法化解,不能单纯地把中国人对日本人的仇恨,同日本人对美国人的仇恨,进行比较。中日两国同文、同种,“割断血肉连着筋”,中国人应深刻同情日本人,理解日本人潜意识中对美国人的刻骨仇恨。 为了防中,特别是防日,只要不影响到美国(比如朝核炸到美国本土等)美国就打心里希望,五国之间发生战争(美国兵驻日韩,韩布置萨德就为此,而决不是为了日韩等国)。五国之间能产生“血海深仇”或灭绝人寰、惨无人道的残杀更好。离间韩、朝、日与俄华对立或拖俄华日三大国下水,让三国同时无法复兴,是美国国策与国家利益。任何世间正义、道义,美国绝不在乎。 美国需要东北亚五国作“窝里斗”,中日韩,最好加上俄韩朝互相缠斗。或朝韩相斗,“以华”制华;或韩日相争牵制俄华日,五国同败、同输,这都是美国原理与“心里话”。五国要深刻共同认清这种“美国计”。 说白了就是,美国需要五国内乱,不需要“六方谈判”,更不需要中日和解。从东北亚五国根本利益上说,五国加美国,那是“叫鬼治病”;还有朝鲜想与“美帝”直接谈判,更是“小人不知大人志”,异想天开,绝不可能。 可以肯定的说有美国在,东北亚五国就永无宁日。美国最希望日韩与俄华朝双方火拼,最好全部同归于尽,这些都是“美帝”私下几十年没有告诉世界,也永远不敢也不会讲出去的真正“私密”与内心话,东北亚五国已经被美国骗了几十年。 东北亚五国根本利益,需要和平、安定和发展,因此俄、华、朝、韩、日五国的根本利益完全一致。美国不需要东北亚和平,美驻兵韩日的所有“好心与关心”,都极其自私恶毒不怀好意。 四 韩美军演、萨德入韩、朝韩导弹 韩美军演、萨德入韩、朝核导弹,根源在美国。朝韩互掐是被美国利用,迫于无奈不是本意,只能带来更深重灾难,决不能为朝韩带来和平。美国根本动机需要朝韩做挡箭牌,挡住俄华飞向美国的导弹。兼挑动五国“内乱”,制衡中日,拖中、日、俄三大国“下水”。即美国非常需要韩朝反目,“兄弟火拼”,以牵制俄华,或引俄华与日本“火拼”,让美国看戏。但数万美军是人质,最终必然导致,俄华美三国混战或“龙虎斗”。朝、韩、日三国,为何甘愿让美国排布,真傻!最终肯定城门失火鱼鳖遭殃。 东北亚五国“失和”,美国用不战而屈人之兵,极其阴险歹毒。就如用台海牵制大陆一样,确实“一用就灵“百发百中”。东北亚和平发展关键焦点是美国(恶霸),需排除美国。 方法是:五国用“六方会谈”,彻底解决日本帝国主义复活的一切可能性。然后赶走美国,排除“美帝”,根除这个上世纪遗留下来的“冷战”祸端。开启俄、华、朝、日、韩五国“申根区”政治协商和政治谈判,让五国共同形成“一带一路”的和平、安全、发展、共赢共识,让其成为五国共同制度、法律。恢复日本和平宪法,送驻韩日美国兵“光荣”回国(五国内政美国不许干涉)。俄华日牵头,完善五国安全机制,让俄、华、朝、日、韩的五国共同和平安全得到完全保障。东北亚足够强大,不需美国兵,让他们冒着“被宰”的生命危险来“保卫”。 几十年来美国摆布下,让朝、韩、日自愿跳进的“火坑”,和几万美国兵共存亡。终有一天朝韩日会因俄、华、美三国相争,用航母、飞机、导弹甚至核弹(已经用过)进行相斗,最终五国都成“炮灰”。朝韩真傻,为什么愿送死,与俄华美日相争,最终“鸡蛋碰石头,同归于尽”。 五 中美大“卖买” 上世纪“冷战”,“卖方”美国,“买方”中国,找上门的中美间大“卖买”有:东北亚的朝鲜、东南亚的越南、台海两岸的台湾。美国强买强卖,中国被迫连连“上当受骗”,最终场场“皆输”死伤惨重。因此中国与美国结下梁子, “血海深仇”势不两立。当代南海、台海、东海、黄海,美国仍愿意让中国上当受骗,中国忍无可忍,终于在2013年提出 “一带一路”的地缘与经济大战略,让“美国计”一切幻想皆成泡影。 美国现在当然还很想继续贩卖“假货”,把东北亚包括台湾“卖给”中国,但中国愿意继续“上当”?今天中国更愿意揭穿美国,捉拿“奸商”!然后用全意识学对美国进行“公审”,让“美帝”,反华反东北亚的事实与真相大白于天下。 “机关算尽终自害”,美国再不悬涯勒马,终有一天会死在日本人或俄、华手里,“大丈夫报仇十年不晚”,俄华美日四国心里明白,大家只做不说走着瞧! 六 “一带一路”建都防美16字诀 感谢主,赞美主,祝福主,主是万能的。主无坚不摧无力不到,主与我同在,但为什么不睁开眼,看看你的子民,美国在胡作非为喜欢打仗杀人为祸世界。它让东北亚朝韩兄弟恶斗;它让日本军国主义蠢蠢欲动;它让台海台独贼心不死;它让中美俄之间“危机四伏”。这些“歪点子”都会把中美拖入战火,让中美青年子弟热血青年因“美帝”私利,走上战场,甚至成为“炮灰”,或死于非命。中美青年单纯善良不是撒旦,害人把中美拖入战火的人,才是恶魔。因此“一带一路”建都防美16字诀如下: 东防(美、日)、西进(欧、亚、非)、南下(东南亚、南亚、澳洲)、北上(俄、哈、蒙等);“建都”防美,十国共和。具体做法分三种: 只做不说:西进、北上、南下; 只说“不做”:东防; 又做又说(十国共和):第一,“一带一路”中亚“建都”,五国共和(土耳其、伊朗、沙特、哈萨克、巴基斯坦);第二,“一带一路”防美抗美,五国共和(俄、华、朝、日、韩),五国共建“一带一路”和平“申根区”。 七 中国“一带一路”地缘防美总战略 不管陆权还是海权,“一带一路”的前提与基础是和平与发展。 (一)“一带一路”陆权 1“一带一路”欧亚陆权形成期(第一期):欧俄华联合,稳住印日,形成欧亚“一条龙”、“一带一路”西进南下,用和平、共赢、发展、填补美国“真空”地带,欧俄日华印同商共建欧亚“一带一路”。 2“一带一路”欧亚非陆权形成期(第二期):以哈萨克为中心,联合沙特、伊朗、土耳其、巴基斯坦,实行五国共和,建都中亚。形成以中亚为中心,印度洋为内海、太平洋、大西洋、北冰洋为环抱的欧亚非三大洲“新世界中心”。 3“一带一路”欧亚非美陆权形成期(第三期):“一带一路”欧美俄华,以欧亚为中心,以非美为两翼,形成“一带一路”,五大洲陆权地缘命运共同体,让全人类生死与共、福贵同心。 (二)“一带一路”海权 1“一带一路”中国海权战略“第一岛链”期:“第一岛链”,也叫中国海权,战略纵深的“四海连纵”(黄海、东海、台海、南海)。用其拖住美国,即保“一带一路”五十年安全与和平的关键在“四海”,着重点在南海。视中美双方国力军力对比情况,留下“着力点”,如:朝鲜、台湾、菲律宾等。看谁愿做中美相斗的“炮灰”?就让它为美国或美国为他们“卖命”,以逸待劳,长期缠斗,不必求胜。消磨美国及其“仆从国”军事经济实力,疲于奔命,达到“不战屈人之兵”的最高军事战略原则。 2“一带一路”中国海权战略“第二岛链”期:在守住“四海”的前提下,直逼“第二岛链”,进而进驻西太平洋,达到“太平洋够大,足够容纳中美两国”的“一带一路”海权战略总目标。 3“一带一路”海权战略与俄华美日 有俄华联合,除千岛群岛外,不管“第一岛链”还是“第二岛链”,关键因素在日美,有日本与中国联手西太平洋海权中国占上风,有日美与中国联手全太平洋海权非我“莫属”,没有这两国联手,中国则处处被动受制。 主啊!你真善美,是万能的,救救中国人,也救救美国人吧!你是幸福仁慈的化身,求你教美国人如何做人,再问他们为什么不用和平拯救世界,让中美和平相处,共同发展。 主啊,中美携手共建“一带一路”,只会给世界带来幸福。中美两国都只有一个地球,相斗打仗死人,六十多年前的朝鲜战争,日本的原子弹,美国人都干过。主啊!太可怕了,美国肯定是“恶魔”,救救中国人吧。“一带一路”可拯救中美两国,他们都是你的子民,让他们共同平安顺利,没有战争只有和平!阿门! 第十节 美国“恶霸”害中华(臭名) 历史总是惊人地相象,因此历史教训,往往会在现实中再现,但历史不会重演。因此“一带一路”的美,让所有人都有了向真、向好、向善的勇气、决心与力量。 美国是台海两岸中国国土分裂六十八年的第一“仇人”、责任人与罪人! 一 美国“恶霸”害中华, 美国恶霸害中华,六十八年不间断, 五十年代朝韩战,六十年代战越南; 台海神圣我国土,两岸分裂美做孽, 布署萨德挑战争,害及俄华朝日韩; 南海东海美舰机,“世界警察”是罪人(世界恶霸!), 冷看山姆(大叔)耍“花样”,江河日下美国兵; 新愁旧恨说不尽,战吓欺闹国人愤, 血泪无声史做证,抗美防美心里装; 美国不是好东西,自强自立丝路情, 中美之间无大事,“修昔底德”在“四海”; 不想灾难自“保重”,重新做大美国人, 正义必胜中华胜,和平共赢到全球。 注:“四海”指黄海、东海、台海、南海。 附:越战歌曲/美国强盗,罪恶滔天/竟把战火烧到越南/他在南方打败仗,又到北方来侵犯/战斗吧,战斗!英雄的越南/战斗吧,战斗,英雄的越南/敌人在那里发动侵略战/就在那里把他消灭光。 二 听韩国人讲国名之争 前年到韩国旅游,听几个韩国人,因中韩、朝韩、日韩等关系,讲到诸国国名之争。有人说:“争什么,什么外国、本国?其实从人文、人种、风俗习惯上,东北亚几国哪有差别。中国、韩国、朝鲜、日本,都是中华文化圈,从根本说,都属大中华,是韩式中国、朝式中国与日式中国之别。就象台海两岸中国人,中国只有一个,大陆是大中国,属“本朝”中国,正名叫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是小中国,属“前朝”中国,正名叫前“中国”或XXXX。属“本朝”还未解放的“前朝”飞地,仅此而尔,台独、一中一台、一边一国哪有空间,所有人,当然包括民进党时代力量,不想送死都别做梦自取灭亡。” 他接着说:“有朝一日,地处中央主位的大陆中国,有非常好的政治、经济、军事、科学、文化水平与庞大实力。可以引领世界,同时也可以让中、日、朝、韩,看到这种美好前景,一切须理成章不用动员甚至不用说,连东南亚诸国,都会乐于在同一个国家中,成为一家人。” 停了一下他又说:“只要美国不干涉,东北亚各国,大家不分彼此,平安发财,和平相处,都是“一家人”。这时国名叫中华、俄华或欧亚丝路合众国之类其实无所谓。只要大家能同甘共苦理想幸福不打仗,成为命运共同体,谁不要肯定有病。” 三 “一带一路”中美博弈中国棋局 世事如棋,中美博弈就象一盘双方对垒的大棋局。 (一)红方蓝方 棋局如象棋,美国执蓝子,中方执红子。执蓝子的美方,为全世界与中国,设下了一个大棋局,那就是战争、恐吓与霸权;执红子的中方也安排了一个棋局,即“一带一路”,于是双方博弈正式展开。 (二)国家、军队与人民 双方都拥有自己的国家、军队与人民,还有着各自不同的民族、文化与信仰。六十余年,执蓝子的美方喜欢欺负中国,是真正的“恶霸”,朝鲜、越南找上门来,中美双方子弟兵死伤无数,欠下了中美两国人民无数“血债”。 执红子的中方是和平使者,提出了“一带一路”,让全世界都得到和平、幸福。但这侵犯了蓝方少数几个“战争狂人”、喜欢用战争屠杀人类“刽子手”的根本利益,犯了执蓝子美方大忌。 (三)红蓝博弈 当前的事实就是执蓝子的美方,拥有绝对优势的强大军队、先进航母、飞机、卫星、导弹,还有原子弹、氢弹,可以吓唬全球包括中国在内的任何国家,让全世界死去活来好几次。蓝方已在日本用过原子弹,会不会对红方下毒手,没人知道。 目前红方的所有军队、武器,仅能自保,但这已经可以让蓝方头痛,而无法为所欲为,这又犯了大忌。红方几十年来,在蓝方威胁恐吓下,打不还手(朝鲜、越南)、骂不还口(东海、南海)。当下的飞机、航母侦察、骚扰,当年公开轰炸南联盟中国大使馆,美国做尽坏事,中国受尽窝囊气。过去几十年美国做为“战争贩子”,欠下了中国人民无数“血债”。 世间如果有正义,红方就代表正义,如果有邪恶,蓝方就代表邪恶,这种事现在还在发生,看看南海就明白,红蓝双方的博弈正在人世间正式展开。 2017年6月15日于北京 第十一节 中欧合作如此重要(名合) 选自《参考消息》2017年4月19日文《“中欧双方合作从未如此重要”》,专访欧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级代表莫盖里尼。《参考消息》驻布鲁塞尔记者郑江华、帅蓉 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兼欧盟委员会副主席费代丽卡·莫盖里尼18日启程访华,19日将在北京与国务委员杨洁篪举行第七轮中欧高级别战略对话。莫盖里尼行前在接受本报记者书面采访时表示,欧盟和中国都赞同建立在多边主义和联合国体系基础上的全球秩序,在多边全球冶理面临多方面挑战的当下,欧中双方的合作从未如此重要。 一 中欧双方接触越来越频繁 《参考消息》:自去年的中欧战略对话之后,您认为中国和欧盟在外交和防务领域的合作又有了哪些进展?您对此次访华有哪些期待? 莫盖里尼:欧盟和中国都赞同建立在多边主义和联合国体系基础上的全球秩序,在多边全球治理面临多方面挑战的现在,中欧双方的合作从未如此重耍。近期,我们双方接触越来越频繁。几周前,我在布鲁塞尔迎接了中国叙利亚问题特使,他来这里参加有关支持叙利亚及周边地区未来的国际会议。显然,在多边框架下保留并促进联合国主导的叙利亚谈判是至关重要的。自从伊朗核问题达成协议并成功执行以来,中欧伙伴关系也变得更加牢固。我们携手支持联合国处理叙利亚问题和中东和平进程中的努力。中国半年前在有关阿富汗问题的布鲁塞尔会议上是发挥关键作用的伙伴。特别是,我们与阿富汗的邻国举行了一次非常积极的会议,以确保阿富汗主导的和平进程获得最广泛的支持。 我们在防务方面的合作也不断深化。例如,我们双方在马里和索马里的军事指挥宫们已经列出了可能的合作领域.为当地提供能力建设支持。即将于6月举行的中欧领导人会晤不仅是深化双边合作的机遇,也是深化中欧在全球秩序方面合作的大好机会。 . 《参考消息》:您认为欧盟和中国在外交、安全和防务方面的合作面临哪些机遇? 莫盖里尼:首先,在当前国际规则遭受巨大压力的情况下。我们能共同维护并且扩展多边治理体系,例如在裁军、反恐及网络安全等方面。我个人希望我们还能够在另外两项重要事务上取得进展。一是缅甸。欧盟和中国都是缅甸全国停火协议的国际见证人。我们都有责任努力制止战争升级。我们应当运用我们各自的影响力,让各方都继续参与和平进程。二是朝鲜。中国和欧盟都希望推动朝鲜恢复与国际社会的建设性沟通。我们执行了联合国决议规定的制裁措施,但我们作为欧盟也针对朝鲜的核计划、弹道导弹和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计划实施了进一步的制裁。在访问北京期间,我将同中国国务委员探讨如何应对这个对于全球核不扩散制度及地区安全的持续威胁。该问题的升级将可能给所有人带来严重后果,首当其冲的是朝鲜人民。 《参考消息》:您认为欧盟该如何恰当处理中欧在政治和经济领域的差异? 莫盖里尼:着眼于我们的共同目标:让国际贸易更加自由和公平。从全球化中获益,以及确保更加合作和多边化的全球治理服务。我深信,共同克服我们的分歧符合我们双方的利益。孤立已无法解决我们当前时代的任何问题。欧洲和中国继续致力于公平和开放的国际体系是十分必要的。我们必须通过真正行动向世界表明,我们一起支持合作、共同行动以及打造强大和公平的全球规则。 二 “欧盟仍是强大而可靠的伙伴” 《参考消息》:目前,在欧洲一体化进程中出现了十分复杂的局面,中国也阐明了支持欧洲一体化的立场。对此,您如何评价? 莫盖里尼:我确信,在我们全球伙伴眼中。欧盟作为不可或缺的力量的地位越来越明显。我从伙伴那里听到的并带回欧洲的信息是:欧盟很重要,是全球积极的力量,而世界需要欧盟更多地、而不是更少地参与。中国领土大如一个大洲,因此,寻找体量相当的伙伴是理所应当的。欧盟是最大的全球市场。是中国最大的外国投资方,也是世界上几乎所有国家的最大外国投资方。我们正与许多国家和地区进行自由贸易谈判。 由于其民事及军事行动,欧盟在确保安全方面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欧盟也是世界最大的人道和发展援助的捐助方。作为一个联盟,我们是一个更有意义的伙伴。欧洲公民当中,有超过三分之二的人认为统一的欧洲对外政策更有益。即使英国决定离开欧盟,欧盟仍然是世界上一个强大而可靠的伙伴。从英国公投至今,欧盟防务合作深化速度比之前快很多。上个月,我们庆祝了欧盟威立60周年,欧盟的领导人承诺推动欧洲一体化。实际上,这是一个永不终止的反思过程——我们不断地思考如何能做到更好。欧盟将保持其重要地位.为欧洲公民和全球伙伴提高效率,变得更强。 三 不必担忧更自信的中国 《参考消息》:关于全球治理,中国和欧盟有着很多共同或相似的立场。在这方面,您如何评价中国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莫盖里尼:对于我来说。我非常重视这个看法的核心:作为平等的合作伙伴,寻求互惠互利的解决方案。这意味着促进多边主义和联合国的重要性。实施自由和公平贸易,促进更加可持续的发展,在国家和国家之间有更多的平等。我们也有兴趣,或者宁愿说义务和责任。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和执行巴黎协定。世界需要合作的力量,我们现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互利的解决办法。 《参考消息》:您对进一步深化中欧合作有何意见或建议? 莫盖里尼:首先我想说。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更大参与,可以在许多共同利益的问题上制造很多机会。我知道世界上有些人对一个更自信和外向型的中国感到担忧。我不同意这个观点。中国可以在从阿富汗到叙利亚这么多事务中发挥非常积极的作用,而我们欧洲人也愿意加强在这些领域的合作。我的访问处在—个与朝鲜关系非常微妙的时刻:只有中国的建设性的参与,我们才能缓解目前的紧张局势。 此外。我们可以把我们在双边问题上的合作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