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医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584|回复: 0

中医、气功正名科普连载第十二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8-26 14:42: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医、气功正名科普连载第十二期
                     作者:山下小林子  2017.8.5 芬笙山人工作室,于福清市
第三节  胆府象系统与胃府象系统(图1-32)
内意识系统中的胆府象与胃府象,在于中焦腑,即人体的中腹部与脐水平线切面相平,二个府象如果按脉象里所表现的顺序排列,胆府象应在中腹部的左边,胃府象则应在中腹部的右边。
一  胆府象系统
(一)经典原著的分析与点评《黄帝内经》
1  经典原著
(1)《黄帝内经·素问·灵兰秘典论篇第八》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
(2)《黄帝内经·素问·六节藏象论篇第九》凡十一藏,敢决于胆也。
(3)《黄帝内经·灵枢·本输第二·法地》胆者,中精之府……
(4)《黄帝内经·灵枢·师传第二十七》目下果大,其胆乃横。
(5)《黄帝内经·灵枢·本藏第四十七》肝合胆、胆者,筋其应……肝应爪,爪厚色黄者,胆厚;爪薄色红者,胆薄。爪坚色青者,胆急;爪濡色赤者,胆缓。爪直色白无纹者,胆直;爪恶色黑多纹者,胆结也。
(6)《黄帝内经·灵枢·论勇第五十》勇士者……其胆满以傍,怒则气盛而胸胀,肝举而胆横……怯士者……其胆不满而纵……
(7)《黄帝内经·灵枢·天年第五十四》人生……五十岁,肝气始衰,肝叶始薄,胆汁始灭,目始不明……
2  白话(解释上文)
(1)胆是清虚的脏器,具有决断的能力。
(2)举凡十一个藏的功能发挥,都取决于胆的升发。
(3)胆是积蓄精液的藏器。
(4)下眼饱大者,胆量也比较大。
(5)肝与胆相对应,胆又和筋相对应。……肝对应爪甲,而肝与胆相结合。爪甲厚实而色黄的,胆厚实;爪甲单薄而色红的,胆单薄。爪甲坚实而色青的,胆紧;爪甲湿濡而色赤的,胆松驰。爪甲正常呈白色无纹理的,胆平直;爪甲黑色多纹的,胆结曲。
(6)勇敢的人……胆满而盛,发怒时气大而胸部张开,肝向上升起,胆左右横行……怯懦的人……胆不能充满,而纵横。
(7)人生……五十岁时,肝气开始衰退,肝叶开始变薄,胆汁开始渐少,视力开始减退……
3  现代基础分析
容易发怒的人其胆是什么样,不容易发怒的人其胆又是什么样,好象不是只凭尸体解剖就能知道的,因此,有关胆和发怒的关系,西医不知道。
4  山人点评
内意识系统里的胆象,是具有决断能力的府象。
(二)经典原著的分析与点评《难经》
1  经典原著
《难经·三十五》胆者,清淨之府也……胆者,肝之府……胆者谓青肠……
2  白话(解释上文)
胆是贮藏澄清洁净的胆汁之府……胆是与肝相表里相合的府……胆叫做青肠……
3  现代基础分析
中医藏象学说有有关胆府象的部分,显然不是单指西医解剖学或生理学中的胆囊。
4  山人点评
内意识系统中的胆府象与肝藏象相表里,为中正之官,主决断。是贮存胆汁和排泄肝汁的器官。
二  胃府象系统
(一)经典原著的分析与点评《黄帝内经》
1  经典原著
(1)《黄帝内经·素问·五藏别论篇第十一》胃者,水谷之海,六府之大源也。五味入口,藏于胃以养五藏气……是以五藏六府之气味,皆出于胃……
(2)《黄帝内经·素问·五机真藏论篇第十九》五藏者,皆禀气于胃,胃者五藏之本也。藏气者,不能自致于手太阴,必因于胃气,乃至于手太阴也,故五藏各以其时,自为而至于手太阴也。
(3)《黄帝内经·素问·经脉别论篇第二十一》五脉气少,胃气不平……
(4)《黄帝内经·素问·太阴阳明论篇第二十九》阳明者表也,五藏六府之海也……故为胃行其津液。
(5)《黄帝内经·素问·厥论篇第四十五》胃不和则精气竭……
(6)《黄帝内经·灵枢·邪气藏府病形第四·法时》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其浊气出于胃,走唇舌而为味。
(7)《黄帝内经·灵枢·经脉第十》谷入于胃,脉道以通,血气乃行。
(8)《黄帝内经·灵枢·骨度第十四》曷亏以下至天枢长八寸,过则胃大,不满则胃小。
(9)《黄帝内经·灵枢·营气第十六》营气之道,纳谷为宝。谷入于胃,气传之肺,流溢于中,布散于外,精专者行于经隧,常营天巳,终而复始,是谓天地之纪。
(10)《黄帝内经·灵枢·师传第二十九》胃为之海,广胲,大颈,张胸,五谷乃容。
(11)《黄帝内经·灵枢·胀论第三十五》胃者,太仑也……胃之五窍者,闾里门户也。
(12)《黄帝内经·灵枢·阴阳清浊第四十》气之大别,清者上注于肺,浊者下走于胃。胃之清气,上出于口;肺之浊气,下注于经,内积于海。
(13)《黄帝内经·灵枢·本藏第四十七》脾合胃,胃者,肉其应……脾应肉,肉?坚大者,胃厚;内?么者,胃薄。内?小而么者,胃不坚;内不称身者,胃下,胃下者,下管约不利。肉?不坚者,胃缓;肉?小果累者,胃急。肉?多小果者,胃结,胃结者,上管约不利也。
(14)《黄帝内经·灵枢·五味第五十六》黄帝曰:愿闻谷气有五味,其入五藏,分别奈何?伯高曰:胃者,五藏六府之海也。水谷皆入于胃,五藏六府皆禀气于胃。五味各走其所喜。谷味酸;先走肝,谷味苦先走心,谷味甘,先走脾,谷味辛,先走肺,谷味咸,先走肾。谷气津液已行,营卫大通,乃化糟粕,以次传下。
黄帝曰:营卫五行奈何?伯高曰:谷始入于胃,其精微者,先出于胃之两焦,以溉五藏,别出二行,营卫之道。其大气之抟而不行者,积于胸中,命日气海,出于肺,循喉咽,故呼则出,吸则入。天地之精气,其大数常出三入一,故谷不入,半日则气衰,一日则气少矣。
(15)《黄帝内经·灵枢·玉版第六十》人之所受气者,谷也。谷之所注者,胃也。胃者,水谷气血之海也。海之所行云气者,天下也。胃之所出气血者,经隧也。
2  白话(解释上文)
(1)胃是水谷的海,六府的源泉。五味入口后,留在胃里,经过脾的运化,而充养五藏之气……所以五藏六府之气,都来源于胃。
(2)五藏的营养,都依赖胃府的水谷之营养,胃是五藏的根本。五藏之气,不能到达手太阴的寸口,必须借助胃气才能到达。所以五藏才能各自在一定的时候,以不同的脉象出现在手太阴寸口。
(3)如果五藏之一脉均气少,胃气不平和……
(4)足阳明胃经,是足太阴脾经之表,是五藏六府营养的来源……所以说脾能为胃行其津液。
(5)胃气不和则水谷的精气衰减。
(6)人体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脉的血气,都上注于面而走七窍。……它的谷气从胃上通到唇舌,因而能辨别五味。
(7)水谷进入胃中,化生成精微,脉道内外贯通,血气即可在脉中运行不止。
(8)蔽心骨以下至脐中长八寸,超过八寸胃也就大,不足八寸,胃也就小。
(9)营气的通道,能够容纳谷物是最重要的。谷物进入胃里,由它变成的气传送到肺部,流溢于五藏,发散到六府。谷气的精华部分,流传于经脉里,一直运行而不停止,周而复始,这就是天地的运行规律。
(10)对于六府来说,胃就象是它们的大海,面颊肌肉宽大,颈项粗大,胸部开阔,胃就能容纳较多的谷物。
(11)胃是贮藏水谷的太仓……咽、胃、小肠、大肠、膀胱等窍都属于胃,所以是藏府的门户。
(12)气的大略区别是:谷物的清气上注入肺,谷物的浊气下流入胃。胃府的浊气所化生的清气,又能上升于口。肺中清气,清而浊的,下行注入十二经脉,并内积于气海膻中。
(13)脾对应胃,胃又对应着肉……脾对应肉,而脾与胃相合。块肉坚实而大的,胃厚;块肉细薄的胃薄。块肉细小而薄弱的,胃不坚实。块肉与身体不相称的,胃位偏低,胃下口被压缩而不通。块肉不坚实的,胃松缓,块肉没有小颗粒累累的,胃紧。块肉多小颗粒累累的,胃结曲,胃上口被压缩而不通。
(14)黄帝问:谷物的精气有五种味道,五味是如何分别进入五藏的?伯高答:胃是五藏六府的海,水谷都进入胃里,五藏六府都是从胃那里禀承水谷之气的。五味各自走入它所喜欢的藏器;谷物的酸味,先走入肝;苦味先走入心。甘味先走入脾,辛味先走入肺,咸味先走入肾。谷气所化生的津液,运行于体内,使营卫之气,十分通利,沉浊的于是就变成糟粕,向下依次传送,排出体外。
黄帝问:营气和卫气是如何运行的?伯高答:谷物进入胃之后,它的精微之气,分别从胃上口和胃中脘传出,以灌溉、养润内藏,而后分别在两条路上运行,一条是营行脉中,一是卫行脉中。在营气和卫气的通道中运行,营气运行于脉内宗气聚积在一起而不流动的,蓄积在胸中,名叫气海,从肺部流出,顺行至喉咙,所以一呼就出气,一吸就进气。天地之间的精气,从大数上看,常常出三入一,所以只一谷,化为糟粕,津液、宗气之路传出。因此谷物不进入胃口,半日肠胃渐虚,谷气衰;一日肠胃大虚,谷气少。
3  现代基础点评
根据古中医经典中所述的胃象它与西医的胃是有很多的不同与区别的,如:胃象与气的关系,胃象与其它藏象如脾象、肺象的关系等。
4  山人点评
内意识系统中的胃象是水谷之海,这点和西医胃的功能几乎是相同的。但是这也只是两种根本不同理论的重叠部分,不足为奇。
(二)经典原著的分析与点评《难经》、《中藏经》
1 经典原著
(1)《难经·三十五难?胃者谓黄肠……
(2)《中藏经·论胃虚实寒热生死顺逆脉证之法第二十七》胃者,府也,又名水谷之海,与脾为表里。胃者,人之根本也,胃气壮则五藏六府皆壮。足阳明是其经也。
2 白话(解释上文)
(1)胃叫做黄肠。
(2)胃为六府之一,又叫做水谷的大海,它与脾相表里,胃是人的生命根本,胃气强壮那么紧跟着五藏六府的功能也会强健。足阳明胃经是其所属。
3 现代基础分析
中医胃象的牵涉面远远地超出了西医中的胃。
4 山人点评(小结)
内意识系统中的胃府为六府之一又称为胃府象,是受纳与腐熟水谷之处,胃气宜降。
(三)七冲门
饮食之物自进入人体到排出体外,要经过七道关隘,这七道关门《难经》称之为“七冲门”。《难经·四十四难》中说:七冲门何在?唇为飞门,齿为户门,会厌为吸门,胃为贲门,太仑下口为幽门,大肠小肠会合处为阑门,下极为魄门,故曰七冲门也。飞门即门扇,因口唇象门扇一样地自由开合而来;齿为门户;会厌即是食物必经之处,又是呼吸气体的门户,故称为吸门;胃的上口叫贲门;下口叫幽门与小肠相接;小肠的下口和大肠上口相接处叫阑门,有遮拦之意;消化道的未端叫肛门又叫魄门。七冲门中的任何一门发生病变都会影响到饮食之物的受纳、消化、吸收、传导和排泄。
第四节    膀胱府象系统、三焦府象系统
内意识系统的膀胱象在下腹部的下焦府象中(图1—32)。而三焦象则为大府(见第二章有关章节)。
一  膀胱府象系统
贮藏尿液的地方。
(一)经典原著的分析与点评《黄帝内经》
1  经典原著
(1)《黄帝内经·素问·灵兰秘典论篇第八》膀胱者,川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能出矣。
(2)《黄帝内经·素问·肠液醪醴论篇第十四》结净府……
(3)《黄帝内经·灵枢·本藏第四十七》肾合三焦、膀胱、三焦、膀胱者,腠理毫毛其应。……肾应骨,密里厚皮者、三焦,膀胱厚;粗理薄皮者,三焦、膀胱薄。疏腠理者,三焦、膀胱缓;皮急而无毫毛者,三焦、膀胱急。毫毛美而粗者,三焦、膀胱直,稀毫毛者,三焦、膀胱结也。
(4)《黄帝内经·灵枢·五味论第六十三》膀胱之胞薄以濡……
2  白话(解释上文)
(1)膀胱是水液聚会的地方,经过气作的作用,才能把尿液排出体外。
(2)小便通利……
(3)肾对应三焦、膀胱、三焦、膀胱又反应在腠理、毫毛上……肾对应骨,又与三焦、膀胱相合,三焦、膀胱又外应于皮口毛纹理细密,皮肤厚实的,膀胱厚实;纹理粗糙,皮肤薄的,三焦、膀胱就薄。皮肤纹理松的,三焦、膀胱缓;皮紧无毫毛的,三焦、膀胱薄;毫毛长得好而粗糙的,三焦、膀胱平直;毫毛稀疏的,三焦、膀胱结曲。
(4)膀胱的皮薄而软的,遇到酸味、便紧缩而不通畅……
3  现代基础分析
中医藏府中的解剖知识不全面,也不准确,为什么会形成藏象学说?
4  山人点评
对于内意识系统的结构理论,现代人应该持何种态度?
(二)经典原著的分析与点评《难经》、《中藏经》
1  经典原著
(1)《难经·三十五难》膀胱者,肾之府……膀胱者谓黑肠……
(2)《中藏经·论膀胱虚实寒热生死逆顺脉证之法第三十一》膀胱者……足太阳是其经。总通于五藏,所以五藏有疾,即应膀胱,膀胱有疾,即应胞囊也。
2  白话(解释上文)
(1)膀胱是与肾相表里的府……膀胱又可称为黑肠……
(2)膀胱其所属的经脉为足太阳膀胱经,并和五藏相通,所以五藏有病,即可能波及膀胱;而膀胱有病,则可能波及阴囊。
3  现代基础分析
总之西医与中医体系有极大的不同,特别是藏府学说,中西医的这种分岐更加明显。
4  山人点评
膀胱象位于下腹部中央,为贮尿之处。膀胱象与肾象相合,二者有经脉相通,故为表里,其功能是贮尿和排尿。
二  三焦府象系统(略)(见第二章节)
三  膏盲象、募原象
(一)膏盲象、募原象:经典原著分析与点评《黄帝内经》
1  膏盲象:经典原著
心之下,膈之上的部位。
(1)《黄帝内经·素问·腹中论篇第四十》伏梁……其气溢于大肠而著于盲,盲之原在脐下,故环脐而痛也。
(2)《黄帝内经·素问·痹论篇第四十三》卫者,水谷之悍气也……重于盲膜,散于胸腹……
(3)《黄帝内经·素问·刺禁论篇第五十二》膈盲之上,中有父母……
(4)《黄帝内经·灵枢·九针十二原第一·法天》膏之原,出于鸠尾……盲之原,出于脖映……
(5)《黄帝内经·灵枢·胀论第三十五》此言陷于肉盲而中气穴者也。不中气穴,则气内闭;针不陷盲,则气不行……
2   募原象:经典原著
指胸膜与膈肌之间的部位。
(1)《黄帝内经·素问·血络论第三十九》寒气客于肠胃之间,膜原之下……按之则血气散,故接之止……寒气客于小肠膜原之间,络血之中,全泣不得注于大经,血气稽留不得行,故宿昔而或积矣。
(2)《黄帝内经·灵枢·百病始生第六十六》是故虚邪之中人也……传舍于肠胃之外,募原之间……其著于肠胃之募原也,痛而外连于缓筋,饭食则安,肌则痛。
(3)《黄帝内经·灵枢·岁露论第七十九》其内持于五藏、横连募原,其气深,其行迟,不能日作……
(二)膏盲象、募原象:白话(解释上文)
1  膏盲象:经典原著的白话解释:
(1)伏梁这种病……风寒之气充溢于大肠而留着于盲膜,盲的根源在脐下气海,所以绕脐而痛。
(2)卫是水谷所化成的悍气,悍气是急滑的……上熏蒸于盲膜,下聚合于胸腹……
(3)膈盲的上面、人体的中央部分是重要的部位……
2  募原象:经典原著的白话解释
(1)寒邪侵袭于肠胃之间,膜原之下……如果以手按揉,则血气散行,因此按之疼痛就会停止。……寒邪之气侵入到小肠膜原之间,络血之中,血脉凝退,不能贯注到小肠经脉里去,于是血气停留,不得畅通,日久就成小肠气了。
(2)因此虚邪伤人……邪气停留不散,流传并停留在肠胃之外,溢到募原之间……积气附着在肠胃的募原间,感觉疼痛,向外窂连足阳明经疼痛,吃饱时就平和,饥饿时就疼痛。
(3)邪气向内搏击五藏,横向连接膜原,是它的通道距离体表较远,邪气已经深入里层,运行速度变慢,不能当天外出与卫气相搏击而发病。
(三)现代基础分析
膏盲与募原在西医解剖学上并不存在,在生理、病理上,也并无特别重要意义。
(四)山人点评(小结)
膏盲象在心象之下、膈之上的部位。
募原象在胸膜与膈肌之间的部位。
四  中医学(习)者沙龙
时间:2008年1月上旬新春季节寒冬的一个风和日暖下午。
地点:高山休闲阁
参加人:郑院长、老林医师、小林医师、大林医师等。
郑院长(匆匆赶到后坐下来)我来迟了,对不起大家。
老林医师、小林医师等都笑了起来。
老林医师:郑院长您好!今天我先讲几句如何!
郑院长(笑了笑)老同学了,别客气!
老林医师:当今世界的文化区、基本上传承了古代宗教文化的特点,分成:1、西方:以欧美、澳一带为主的天主教、基督教文化区。2、东方:以东亚、南亚一带为主的佛教儒教区,3、西亚以及北非等为主的伊斯兰文化区。
郑院长:你说得对,我们中国是以儒教和道教为传承的,因此传统的中医学,也深受老子的《道德经》、以及《黄帝内经》、《易经》等中国古文化源流的影响。而这些东西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下,已经潜移默化。而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代表的中医学,现在则更已经“溃不成军”急速萎缩,日益式微。
小林医师:我听过许多60岁以上的老年人说过,在他们父辈的那个年代,除急性流行性传染病(如:鼠疫、回归热等)外,中医在所有常见病总体上,依临床疗效而言,都能胜过西医,当然更不用说更久远的那些年代。因此,依我看,西医是胜在是他们首先“溶化”到现代化里边去,并快速地适应、吸收、利用了所有现代科学的有利因素,具备了现代科学的几乎所有条件,成为现代医学的科学代表,而势单力孤的中医学,却面临着应如何去招架的问题?
郑院长:你说得对!因此中医发展第一步,就是中医必需快速实现现代化与科学化。当然我们所讲的当代中医,决不是指中医的快速西医化,而是具有中国中医特色的中医现代化和科学化。科学是全人类的,决不只性西医,也可以性中医,主要的问题是必须找到,适合中医进入现代科学大门的支点和切入点。
老林医师:大家讲得真好!东方文化代表:我国的饮食文化、武术、太极拳;印度的瑜珈术等已经深入人心,并开始流行全世界。因此中医现代化之日,也是中医以及其所属的中医导引术等,在全世界风行之时。
郑院长:谢谢大家,再见!
五  本章小结(六腑象系统)
内意识系统六府象包括:小肠象、大肠象、胆象、胃象、膀胱象和三焦象(图1-32),六腑就象旧时的“钱粮库府”,其间总是不断地有物进出。其主要生理功能是对饮食的受纳、消化、吸收、传导与排泄。在这个过程中饮食之物要经过七道关隘,即“七冲门”(详见“七冲门”节)。
六  六府象大系统的五行属性及分类(见图1-3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当代中医-全意识正名学 ( 闽ICP备16014487号-1 )

GMT+8, 2024-5-3 11:03 , Processed in 0.084317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