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医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836|回复: 0

中医、气功正名科普连载第十六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8-26 14:45: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医、气功正名科普连载第十六期
                     作者:山下小林子  2017.8.6 芬笙山人工作室,于福清市
第二节   血脉象、经脉象管道大系统总论
一  血脉象
(一)经典原著的分析与点评《黄帝内经》、《难经》、《脉经》
1 经典原著《黄帝内经·素问》
(1)《黄帝内经·素问·五藏生成篇第十》多食咸,则脉凝而变色……诸脉者皆属于目……
(2)《黄帝内经·素问·脉要精微论篇第十七》夫脉者,血之府也……
(3)《黄帝内经·素问·经脉别论篇第二十一》食气入胃,散精于肝,?气于筋。食气入胃,浊气归心,淫精于脉。脉气流经,经气归于肺,肺朝百脉,输精于皮毛。毛脉合精,行气于府。府精神明,留于四藏,气归于权衡。权衡以平,气口成寸,以决死生。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谓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合于四时五藏阴阳,揆度以为常也。
(4)《黄帝内经·素问·痿论篇第四十四》心主身之血脉……
2 经典原著《黄帝内经·灵枢》
(1)《黄帝内经·灵枢·九针十二原第一·法天》血脉者,在腧横居,视之独澄,切之独坚。
(2)《黄帝内经·灵枢·本神第八·法风》心藏脉,脉含神……
(3)《黄帝内经·灵枢·经脉第十》脉为营……谷入于胃,脉道以通,血气乃行。……脉不通则血不流,血不流则髦色不泽……口唇者肌肉之本也,脉不荣则肌肉软……
(4)《黄帝内经·灵枢·经水第十二》夫经水者,受水而行之……经脉者,受血而营之。
(5)《黄帝内经·灵枢·脉度第十七》阴脉荣其藏,阳脉荣其府……
(6)《黄帝内经·灵枢·决气第三十》壅遏营气,令无所避,是谓脉。
(7)《黄帝内经·灵枢·本藏第四十七》心合小肠,小肠者,脉其应……心应脉,皮厚者,脉厚,脉厚者,小肠厚;皮薄者,脉薄;脉薄者,小肠薄;皮缓者,脉缓;脉缓者,小肠大而长;皮薄而脉冲小者,小肠小而短;诸阳经脉皆多纤屈者,小肠结。
(8)《黄帝内经·灵枢·天年第五十四》人生……三十岁,五藏大定,肌肉坚固,血脉盛满,故好步。
(9)《黄帝内经·灵枢·逆顺第五十五》脉之盛衰者,所以候血气之虚实有余不足也。
(10)《黄帝内经·灵枢·动输第六十二》肺气从太阴而行之,其行也,以息往来,故人一呼脉再动,一吸脉并再动,呼吸不已,故动而不止。
(11)《黄帝内经·灵枢·五味论第六十三》血脉者,中焦之道也……
(12)《黄帝内经·灵枢·九针论第七十八》三者,人也。人之所以成生者,血脉也。
3经典原著《难经》
(1)《难经·一难》寸口者,脉之大要会,手太阴之动脉也。
(2)《难经·三十七难》故阴脉营于五藏,阳脉营于六府,如环之无端,莫知其纪,终而复始,其不覆溢。
4 经典原著《脉经》
(1)《脉经·卷第四·诊损至脉第五》人有三百六脉,法三百六十日……二十人脉相通逐上下,一脉不来,知疾所苦。尺胜治下,寸胜治上,尺寸俱平治中央。
(2)《脉经·卷第九·平妊娠分别男女将产诸证第一》诊其手少阴脉动甚者,妊子也。少阴,心脉也,心主血脉。
(二) 白话(解释上文)
1 白话解释《黄帝内经·素问》
(1)过度食用咸味,会使血脉凝涩不畅和使面色失去光泽……各条经脉皆上注于目……
(2)脉是血液所聚集的地方……
(3)饮食进入胃后,其所化生的一部分精华输散到肝,另一部分谷气化生精微之气,注入于心再浸淫到血脉里去。脉气流行在经络里,而上归于肺,肺会合百脉后,把精气输送到皮毛。脉与精气相合,流注到六府里,六府的津液,又流注于心肝脾肾。但精气的散布,还是要归于肺,而肺的情况,是从气口的脉象上表现出来。疾病可治与否,就是根据这个来判断的。
水谷入胃,放散精气,上行输送到脾藏,脾脏散布精华,又向上输送到肺;肺气通调水道,又下行输入到膀胱。这样,气化水行,散布于周身,流行在五藏经脉里,符合四时的变易和五藏阴阳的变化,作出适当的调节,这就是经脉的正常现象。
(4)心是主人身上的血脉的……
2 白话解释《黄帝内经·灵枢》
(1)如血脉横布在腧穴周围,就比较容易看清楚,用手按摸也会有坚实的感觉。
(2)心主藏脉,脉中舍神……
(3)脉为血液营养的通道……水谷入胃,化生成精微,通过脉道贯通内外,血气就可以在脉中运行不止。……脉不通血就不流,血不流,人的颜色就失去的光泽……口唇是肌肉的根本,此经运行不畅,无法输送充分的营养,就会使肌肉松软……
(4)经水受纳地面的水而流行于各地……经脉受纳血,营运到全身。
(5)阴脉营运五藏的精气,阳脉营运六府的精气……
(6)像隧道一样地约束着营气的运行,不使它泛溢妄行,这叫做脉。
(7)心与小肠相合,小肠外应于脉……心与脉相应,又与小肠相合。皮肤厚的,说明脉体也厚,脉厚的小肠就厚;皮肤薄的,说明脉体也薄,脉薄的小肠就薄;皮肤纵缓的,说明脉体也纵缓,脉体缓的小肠就宽松粗大而长,皮肤薄的脉细小的,小肠也小而短;三阳经脉的部位多见荣绕屈曲的,小肠就结涩。
(8)人生……生长到30岁,五藏已经发育强健,全身的肌肉坚实,血气充盛,所以步履稳重,爱好从容不迫地行走。
(9)脉搏有力与无力,可以诊察气血的虚实与邪的有余和不足。
(10)肺气从手太阴肺经开始,而循行于十二经脉,肺气的运行,是随着人的呼吸而往来的,故人一呼脉跳动两次,一吸脉亦跳动两次,呼吸不停,所以脉搏的跳动也不会停止。
(11)血脉是输送中焦精微于周身和道路……
(12)三数,比象于人。人生命的形成,有赖于血脉的营养输送。
3 白话解释《难经》
(1)寸口脉为十二经脉之气主要会合处,是手太阴经的动脉。
(2)阴脉中的精气营运于五藏,阳脉中的精气营运于六府,阴脉阳脉内外相互贯通,如环无端,周流不息,无法计算其流转的次数。人体的精气只有正常的循环才不流溢于脉外。
4 白话解释《脉经》
(1)人有三百六十各脉,效法一年的三百六十日……二十八种脉象有二十八种表现,根据每一种脉象的表现,就可以察觉和知道有了何种疾病和痛苦。尺脉属于下焦,寸脉属于上焦,尺与寸都没有特殊的表现,就应该注意中焦。
(2)诊其左手寸部脉滑动甚者是怀孕的脉象。少阴、指寸部心脉心主荣血。
(三)现代基础分析(血脉象)
从西医解剖学的局部和细节来看,中医的血脉说是不科学的。
(四)山人点评
显然中医的血脉象是中医人体内意识系统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血脉象说明了中医学所重视的医学理念与理论发展的核心方向,是与西医不同的。中医注重整体观念,而且血脉象学说源自内意识系统,因此也依重了“内意识学”,而此二者,众人皆知都是西医弱项,“填补”了西医的空白。
二  经脉(经络)象管道大系统总论
(一) 经典原著的分析与点评
1 经典原著《黄帝内经·素问》
(1)《黄帝内经·素问·通评虚实论篇第二十八》形度骨度脉度筋度,何以知其度也?
(2)《黄帝内经·素问·调经论篇第六十二》五藏之道,皆出于经遂,以行血气……人之所有者血与气耳……络之与孙脉俱输于经……
(3)《黄帝内经·素问·微四失论篇第七十八》夫经脉十二,络脉三百六十五,此皆人之所明知,工之所循用也。
(4)《黄帝内经·素问·阴阳类论篇第七十九》雷公曰:臣悉尽意,受传经脉,颂得从容之道,以合《从容》不知阴阳,不知雌雄。帝曰:三阳为父,二阳为卫,一阳为纪。三阴为母,二阴为雌,一阴为独使。
2 经典原著《黄帝内经·灵枢》
(1)《黄帝内经·灵枢·九针十二原第一·法天》经脉十二,络脉十五,凡二十七气以上下,所出为井,所溜为荣,所注为腧,所行为径,所入为合,二十七气所行,皆在五腧也。
(2)《黄帝内经·灵枢·经始第九·法野》经始者,经脉为经。
(3)《黄帝内经·灵枢·经脉第十》雷公问于帝曰:禁?之言,凡刺之理,经脉为始,营其所行,知其度量,内次五藏,外别六府,愿尽闻其道……雷公曰:愿卒闻经脉之始生。黄帝曰:经脉者,所以能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也。……经脉者常不可见也,其虚实也以气口知之,脉之见者皆络脉也。
(4)《黄帝内经·灵枢·经水第十二》岐伯答曰:善哉问也!天至高,不可度,地至广,不可量,此之谓也。目夫人生于天地之间,六合之内,此天之高,地之广也,非人力之所能度量也。若夫八尺之土,皮肉在此,外可度量切循而得之,其死可解剖而视之,其脏坚脆,腑之大小,谷之多少,脉之长短,血之清浊,气之多少,十二经之多血少气,与其少血多气,与其皆多血气,与其皆少血气,皆有大数。其治以针艾,各调其经气,固其常有合乎?
(5)《黄帝内经·灵枢·周痹第二十七》黄帝曰:善。余已得其意矣,亦得其事也。九者经巽之,理十二经脉阴阳之病也。
(6)《黄帝内经·灵枢·王版第六十》胃之所出气血者,经隧也。经隧也,五藏六府之大络也……
(7)《黄帝内经·灵枢·动输第六十二》黄帝曰:经脉十二,而手太阴、足少阴、阳明独动不休,何也?岐伯曰:足阳明胃脉也。
3经典原著《难经》《脉经》
(1)《难经·四十七难》诸阴脉皆至颈,胸中而还,独诸阳脉皆上至头耳……
,上下中央,分为九道……前如外者,足太阳也;中央如处者,足阳明也;后如外者,足少阳也。中央直前者,手少阴也;中央直中者,手心主也;中央直后者,手太阴也,前如内者,足厥阴也;中央如内者,足太阴也;后如内者,足少阴也;前部左右弹者,阳跷也;从少阳之厥阴者,级维也;从少阴之太阳者,阴维也。来大时小时,阴络也;来小时大者,阳络也。
(二)白话(解释上文)
1白话解释《黄帝内经·素问》
(1)形体的度、骨度、脉度、筋度如何知道它们的度呢?
(2)五藏之间相互关系的道路就是经脉,血气通过经脉来进行运行……人体内具有血与气…大络和孙络里的血气,是流注到经脉里去的……
(3)人体中的十二经脉与三百六十五络脉,这是人人都明白的,也是医生经常遵循应用的。
(4)雷公说:我已经完全明白了。你以前传授的经脉之学和我自己誦读到从容之道,与您所讲的从容之法是一致的,但我还不了解其中阴阳雌雄的道理。
黄帝说:三阳相当于高贵的父亲,二阳相当于外卫,一阳相当于枢纽,三阴相当于善养育的母亲,二阴象雌性那样内守,一阴如使者一般交通着阴阳。
2 白话解释《黄帝内经·灵枢》
(1)人体有十二经脉,十五别络,经络之气共二十七,在全身上下循行。脉气所出的地方叫井,脉气流过的地方叫荥。脉气灌注输运的地方叫输,脉气通过的地方叫经,脉气汇集的地方叫合,这二十七气的流注循行,都在这五腧之中。
(2)所谓的“终始”是以经脉为系统。
(3)雷公问黄帝道:《禁股》篇上说,针刺治病的原理,首先应当懂得经脉系统,因为它是全身气血运行的通道,它循行的路线和长短都有一定的标准,在内依次与五藏相联,在外分别与六府相通。希望听你详尽地讲讲其中的道理。……雷公说:我希望能够全部了解经脉起始循行情况。黄帝说:经脉理论可用以决断疾病的预后,处治许多疾病,调节虚实。因此医者必须通晓……经脉一般是不容易看到的,它有了虚实的变化,可以从寸口部位诊察得知。显露可以见到的脉,都是络脉。
(4)岐伯回答说:你问得很好!天很高难以计算,地很广难以尺量,讲的就是这个道理。人生活在天地之间,六合之内,这就说明天高地广,不是用人力所能计量准确的。但是人的身体,皮肉俱在,可从外部计算测量,用手指切按并获得各部情况,死了以后可以通过解剖观察内在的情况。包括人体五藏的坚脆,六府的大小,纳谷的多少,脉道的长短,血液的清浊,气的多少,以及十二经是多血少气,少血多气,气血皆多,还是气血皆少等情况,都有一般的标准。这样我们运用针刺艾灸治病,或调节各经的经气,也就都有了一定的规律。
(5)黄帝说:好。我已经懂得了其中的意义,并且也懂得了治疗的方法。关于九针的运用,早在医经中已经具明了其道理,这样,十二经脉阴阳的病变,都能解决了。
(6)胃中由精微所化生成的气血,能够运行到全身,必须经过经隧的流通。而所谓的经隧,它就是连接五藏六府的大络……
(7)黄帝说:十二经脉之中,为什么手太阴肺经、足少阴肾经、足阳明胃经三经的经脉博动不止呢?岐伯说:这就是足阳明胃经的胃气与脉搏跳动的关系。
3  白话解释《难经》、《脉经》
(1)手足之阴经都仅循行到颈部或胸部后即返回,而不再上行,只有手足三阳经脉都上行到头面部……
(2)寸口之中,三阴三阳交会,三部中有五藏脉象表现于各部,前后左右各有所主,上下中央,仿照《络书》的排列,分成九道。然后根据脉象的浮沉结散等,可以知道病邪的所在,这种诊断的方法与道理如何?
岐伯说:脉大而软弱者,是卫能实而荣血虚脉大而长者,病在下焦诊之可证。脉浮直上下行者,是应热之脉。脉沉在肾,脉数在肝,脉实在肺。
前之外者,为足太阳膀胱经;中央之外者为足阳明胃经;后之外者,为足少阳胆经;中央直前者为手少阴心经;中央直中者为手厥阴心主(心包)经;中央直后者为手太阴肺经;前之内者,为足厥阴肝经;中央之内者为足太阴脾经;后之内者为足少阴肾经。
前部左右弹者,为阳跷脉。中部左右弹者,为带脉。后部左右弹者,为阴跷脉。从少阳往厥阴者,是阴维脉。从少阴往太阳者,是阳维脉。脉来时大,渐小者,为阴络。脉时小,渐大者,为阳络。
(三)现代基础分析(经脉象系统)
根据解剖学,人体内从未发现任何有关中医经络学的所谓系统。
(四)山人点评
内意识系统的经络象部分,是连接五藏象和六府象等内意识系统静态结构的通道。就象城市的街道与乡村的道路,是“人流、物流”的通道。
(五)古人藏象学说的意识误区
以上我们已经论证过,内意识与外意识一样,都具有一定的视听功能(如:梦)。处于特殊意识状态的人,如:气功态、催眠态等,同样也具有这种“梦幻”功能。
因此在《黄帝内经》中,具有“内视功能”的古人,显然犯了“错误”。把战场上看到,人死后尸体上看到的内脏,与自身用内意识看的内意识现象所表现的藏象,混为一谈。造成千年“误区”与冤案,让当代中医受尽责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当代中医-全意识正名学 ( 闽ICP备16014487号-1 )

GMT+8, 2024-5-3 03:51 , Processed in 0.077774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