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医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145|回复: 0

[医理探讨] 实现中医前辈的理想---中西医汇通到融合【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1-1 09:01: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实现中医前辈的理想---中西医汇通到融合【二】

          山西医科大学附属晋中第一人民医院主任医师兼副教授(退休)郝守玉

    恽铁樵在【药、医学丛书】中说“假使中医有演进之价值,必须吸收西医之长。与之化合,以



产生新中医,是今后中医必循之轨道”。“中医学治疗既有效,必然可与西医学相汇通”。陆渊雷



也认为,同是一种病,中西医学治疗方法不同,但都能获得实效,,言下之意,只要客观地探讨实



效,便可统一中西医学理论。恽铁樵、陆渊雷都明白无误地强调:天下无两岐并存之真理,病的真



际只有一个,决没有两种理论可以同时存在。这里他们自觉不自觉地触及了实践第一的观点,客观



对象第一的思想原则,一元论的客观真理思想。更重要的是,他们还认识到了中西医学的文化差别



,和作为医学的科学,具有超越民族性的特点这些标志了中西医学汇通派的极高思想境界。

    现代系统论学者陈雨思先生及周东浩先生倡导的系统医学,祝世納先生的中医系统论,以及杨



鸿智先生的后现代理论医学,都为我们以系统论为导向,进行中西医融合提供了参考的依据。

    现代李同宪先生在中西医融合观书中“结胸-胸腹腔感染综合证”(291页)及伤寒论现代解读



“热实结胸证实质探讨”(33页)两篇论述,对于中医热实结胸证、热入血室证、太阳畜血证、悬



饮证、大柴胡汤证、小结胸证、痞证、与西医急性腹膜炎、急性盆腔炎症、盆腔脓肿、胸腔积液、



急性胆囊炎急性胰腺炎、胃肠道急性感染、慢性胸腔炎症性积液的病理状态之间,进行相互鉴别、



相互转变及证态融合的论述,精确而透彻。说明李先生在中西医融合的道路上,确实付出了不少心



血与汗水,做了大量的脚踏实地的工作,令人敬佩。

    我先后也在中医药论坛上,发表了十多篇中西医证态融合的,摸索试探性的文章,叙述了对瘀



痰饮后出凝血炎症漏出液,中西医基本概念证态融合的看法。虽然我是以系统论内环境稳态为导向



,以中医理论阴液与阳气的对立统一规律为核心,结合西医理论病理状态,从系统论向病理状态正



向推导的认识,而李先生是从证、病理状态朝着系统论反向推导,但是最后得出的结论,却是惊人



的相似。

    对于中医瘀痰饮与西医出凝血炎症漏出液概念,我们都认为应该统一到一处来认识,如李先生



上述的中医“证”中,先后涉及到中医血痰饮基本概念,也涉及到西医炎症渗出液漏出液基本概念



。虽然我们的推导方法有所区别,细微之处难免有所差异,但基本结论是相同的。这就说明我们中



西医证态融合,所努力的方向是正确的,应该坚信不疑继续向前。因为这反映了客观上存在着,中



西医证态融合的规律。

    李开第先生也发表了中西医融合的文章,我很高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只要我们认识能达成



一致,又具有中西医融合的意志与行动,就能实现中西医学的融合。中西医理论在发热性疾病的病



理生理方面,确实是融合点。我们的认识难免有不完善的地方,只要认准方向,共同努力,总能使



中医理论借系统论世界科学发展的东风,经过整理规范,发扬光大,毅立于世界科学之林。西医理



论也急需与中医靠近,接受中医理论的整体性思维。说法的转换就是语言的转换,语言的转换就是



概念的转换,语言概念转换了,就有了与西方科学沟通交叉、共同发展相互促进的基础,世界科学



的发展正在朝着复杂系统的整体性方面,朝气蓬勃、欣欣向荣地,高歌猛进。我们的中医理论就是



要借系统论世界科学发展的东风,经过整理规范,发扬光大,毅立于世界科学之林。西医理论也必



然要与中医靠近,接受中医理论的整体性思维的统领。中医理论的整体思维,早在两千年前就已出



现了,这一先进的理论体系,我们一定要传播向世界,发出宝珠应有的灿烂光芒。中医要与时俱进



,中医要现代化,这是谁也阻挡不了的。




欢迎来到(www.dangdaizhongyi.com)当代中医网(jk.fqyg.net)养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当代中医-全意识正名学 ( 闽ICP备16014487号-1 )

GMT+8, 2024-5-7 05:03 , Processed in 0.087351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