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借助现代电子技术抢救和复兴中医的思考
中医是中华文化精华的一部分。中医是国粹。但它却一直在衰落。
因为,虽然中医治病是“望、闻、问、切”综合方法的运用,但在这四个环节中,“望”和“闻”的技术相对容易传授和掌握,包括药物遵古炮制等较为复杂困难的辩证诊治原则,中医学文献都有清楚的记载,只要下功夫记忆,就可以按图索骥。至于“问”,就更不用说了。只有“切”,最为重要,最为关键。而且,又极为神秘玄妙。
虽然有古人留下的脉诀可循,但那些脉诀中的表述,究竟在人的脉搏中的具体反映如何,怎样去感觉和准确把握,却是一项很不容易传授和掌握的技能。历代中医大师,无不首先是脉象大师。可惜,随着西医的传入和广泛运用,这些大师却是一代少于一代、一代逊于一代。作为中华瑰宝、中医灵魂的“切脉”,濒临灭绝危险。长此以往,振兴中医只能是一句空话。
同其他领域一样,现代科学技术为宏扬传统中医发挥了多方面作用。但是,还远远不够。而且,可以说,恰恰没有抓住关键。因为,现代电子技术发展的速度、深度和广度,令人惊叹,而惟独没有在脉象检测中得以精妙运用。截止目前,除了医疗机构应用心脏监护仪器和电子血压计等设备外,也曾有人研制开发出脉象仪之类的仪器,但实用性不强且成本高,尤其是措施不配套,未能在全社会普及应用。
有鉴于此,是否可以按照以下思路,由国家组织开展这样一项中医软件科技开发活动:
首先,研制出比现行脉象仪及心电图机能够更灵敏、更准确、更具体形象地反映一个人脉搏的电子仪器。即:只要把一个类似手表的器械按在手腕处,就能从显示屏上反映出脉象。医生诊断前,先将由仪器测出的脉象以及通过音像技术搞出的舌苔等资料输入电脑。然后,医生进行以切脉为核心的综合诊断并开出处方,并由录记人员把患者的基本情况、医生关于脉象等所有诊断表述和处方全部录入电脑。这样,对照性地一并保存了人与仪器诊断出的脉象,建立起完整的个体病例档案。每位名中医可以按此建立成千上万个病例档案。最后,把全国名中医的数十百万诊治病例资料,汇集在一个电子软件中,以供检索参考运用。这样,患者可以在任何地方,用脉象仪器检测自己的脉象,包括通过音像等手段把自己的综合信息输入微机,从而很方便快捷地搜索出与自己性别、年龄,特别是脉象一致的病案,以此试用其方案加以治疗。虽然同一种病也会因人因时而异,机械或电脑代替不了人脑,但在极少数人才能够享用高级中医资源的情况下,这样做肯定比一般水平的中医师诊断治疗效果还要好些。
这样做的根本价值在于,当前的名老中医,可以对未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由脉象仪器检测出的脉象作出准确的解释。相信,利用现代科技研发出如此高级而又廉价的脉象仪器是可行的。作为“国宝”的健在名老中医,也会乐意参与有关配合活动,就此为社会做出奉献。
若此,不仅永久性地保留和传承了切脉技术,也将为广大老百姓低成本享用现代高级中医资源开辟一条新的途径,成为中医普渡众生造福人类的一大功用。
河南 一 民
2009年12月
电子信箱:lsfhn20090@yahoo.com.c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