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医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435|回复: 0

[伤寒研读] 六经与六病是两种不同的辨证论治体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1-13 15:38: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自宋代朱肱开始,称《伤寒论》为“六经辩证”,以讹传讹,错传至今已有900年的“历史”。

        其实,《黄帝内经》是在针灸的医疗实践中创作出来的医学经典,其经络辩治法则,是应用于刺灸的临床医疗。《伤寒论》对于疾病的治疗是建立在方证的基础上,其对于病证的辨治法则来源于方证的医疗实践。《伤寒论》是在汤方的医疗实践中创作出来的医学经典,其病证辨治法则,是应用于汤方的临床医疗。

        经络是邪气传变是的途径之一,却不是唯一的途径。皮凑、肌肉、骨骼、脏腑、血管等,都是邪气传变的途径。汤药的功效,是通过胃气对于药性的吸收,而随其药性作用于邪气传变的各种途径之上,达到泻实补虚、阴平阳秘之目的。针灸的作用,是通过对经络穴位的刺激,调动人体的防御机能,达到抑强扶弱、阴平阳秘之目的。综观《伤寒论》六病之脉,太阳病证脉浮紧之表阳证,阳明病证脉沉实之里阳证,少阳病证脉浮滑或弦紧之半表半里阳证,太阴病证脉弱之里阴证,少阴病证脉微细之半表半里阴证,厥阴病证脉浮弱之表阴证等,其辨治法则,皆为损其该病部位有余之气,补其该病部位不足之气。因此可以确定,《内经》用于刺灸的疾病辨治法则与《伤寒论》用于方剂的疾病辨治法则是两种不同的辨证论治体系。

        《伤寒论》在方证医疗中,确立了“六病”的辨治法则,其论中“经”之所指,是“经届”之经,而不是“经络”之经。“六经”之每一条经都贯穿上下,循行表里,而“六病”却有明确的身体部位之别,所以,“六经”与“六病”之概念绝对不同,其对疾病的辨治法则也不相同,二者不能相提并论。如《黄帝内经》曰:“三阳经络皆受其病,而未入于藏者,故可汗而已”,对于三阳经络受邪者,皆可用汗法。而《伤寒论》则明确指出:“三阳合病,…发汗,则谵语”,“少阳不可发汗,发汗则谵语。”

虽然两部经典的辨证论治体系不同,但是其对于阴阳二气的认识,是根本一致的,其医学理论之根源是根本一致的。学习《内经》的中医基础理论,对于学习理解《伤寒论》是必不可缺的。比如对于泻实补虚的原则,《内经》曰:“形气不足,清气不足,此阴阳气俱不足也,不可刺之,刺之则重不足,重不足则阴阳惧竭,血气皆尽,五藏空虚,筋骨髓枯,老者绝灭,壮者不复矣。形气有余,病气有余,此谓阴阳俱有余也,急泻其邪,调其虚实。故曰有余者泻之,不足者补之,此之谓也。”《伤寒论》曰:“经曰:虚虚实实,补不足,损有余,是其义也。”




欢迎来到(www.dangdaizhongyi.com)当代中医网(jk.fqyg.net)养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当代中医-全意识正名学 ( 闽ICP备16014487号-1 )

GMT+8, 2024-5-17 18:04 , Processed in 0.364892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