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医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369|回复: 0

[伤寒研读] 炙甘草补胃气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1-13 15:40: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伤寒论》曰:“伤寒中风,医反下之,其人下利,日数十行,谷不化,腹中雷鸣,心下痞硬而满,干呕心烦不得安。医见心下痞,谓病不尽,复下之,其痞益甚。此非结热,但以胃中虚,客气上逆,故使硬也。甘草泻心汤主之。”

甘草泻心汤证之心下痞,是胃中虚。胃中什么虚呢?理应是胃气虚。胃气虚者,则下之利不止,“日数十行”,下利太甚,水谷不得在胃中停留腐熟,故谷不化,“腹中雷鸣”,是清气下陷,“心下痞硬而满”,是客热与水湿互结,“干呕心烦不得安”,是胃中虚,客气上逆故干呕心烦不得安。

胃管是空腔,平时容纳的就是胃液。胃液是纳入胃中的水谷,经过腐熟消化吸收而生成的津液,也就是胃气,是用来消化水谷的。饮入于胃的水液,在没有经过胃气消化吸收之前,可不是胃液,只是水液。而在体内任何部位停蓄不运的津液,也会变成水饮邪气,脱离了津液的性质。

胃液不足者,必客气上逆于心下。客气是什么呢?是浮热。“伤寒中风,医反下之”,肌表之浮热由表入里,进入胃肠,从原先客居在表部,因“下之”而转到客居在里部。为什么说浮热之气是客气?因为浮热之气是由于血管里的营气不足,虚而发热,热则膨胀,卫气不能顺利的通透回营,以致郁积在卫分,郁而不运则化热,变化成邪气客居在表。邪气是一定要被人体的正气祛除出体内的,在没有祛除出去时,邪气只能是象客人一样的暂时居住,所以称作客气。下后胃中虚,随下入里的客气必上逆于心下,故使心下痞硬。甘草泻心汤,用大剂炙甘草补益胃肠之气,另有人参、大枣协同补气,干姜温复胃气,半夏燥湿消痞,黄芩、黄连清泄客气,诸药合作,甘草人参大枣干姜将胃气补强,使胃中津液充实而客气无所居住,半夏黄芩黄连则顺利祛邪从下而出,胃中和,病乃愈。

甘草泻心汤与半夏泻心和生姜泻心汤方证,其不同点是下利甚,“日数十行”。甘草泻心汤与半夏泻心汤方,其药物组成的不同点是,甘草泻心汤用甘草四两,半夏泻心汤用甘草三两,其余药物及用量皆相同。而甘草泻心汤证的病机,仲景明曰“但以胃中虚”,所以加大甘草用量,是用于补胃气无疑。另外从四逆汤治疗下利清谷用甘草,而干姜附子汤证没有下利,不用甘草,也可以证明甘草补胃气的功能。

明白了甘草的作用,就能明白大承气汤为什么不用甘草?陷胸汤、厚朴麻黄汤、干姜附子汤,为什么不用甘草?五苓散、猪苓汤、陷胸丸,肾气丸等为什么不用甘草?它们都是胃气不虚,用甘草恐犯实实之弊。如肾气丸“饮一斗,小便一斗”,若无上实下虚,岂能有“消渴,小便反多”?胃气虚寒者,必小便不利。肾气丸证或有小便不利者,但那是“少腹拘急,小便不利”,仍是肾气虚而不是胃气虚。




欢迎来到(www.dangdaizhongyi.com)当代中医网(jk.fqyg.net)养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当代中医-全意识正名学 ( 闽ICP备16014487号-1 )

GMT+8, 2024-5-17 18:36 , Processed in 1.793195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