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医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207|回复: 0

[医理探讨] 中西医学明理沟通的基础是理气阴阳论与生态系统论【十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2-1 13:30: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西医学明理沟通的基础是理气阴阳论与生态系统论【十二】

              山西医科大学附属晋中第一人民医院主任医师兼副教授(退休)郝守玉

    如同《管子·水地》篇一样,《易经》与《道德经》也是把水在地表的循环,看做是万物的本原,不过没有如同《管子·水地》篇那样明确指出来而已。

    易卦理论系统最基本的要素为阴阳概念,而阴阳概念包括阴阳的性质和状态两层意义。如果不理会阴阳的状态,只论及其性质,则可以用阳爻(-)和阴爻(--)表示阴阳。将上述阴阳爻按照由下往上重叠三次,就形成了八卦,即“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八个基本卦,也命名为“天、地、风、雷、山、泽、水、火”八个基本卦,称为八经卦。再将八经卦两两重叠,就可以得到六个位次的易卦,共有六十四卦,这六十四卦称为六十四别卦,每一卦都有特定的名称。如果再考虑阴阳的状态,则阴阳概念又进一步划分为“老阴,老阳,少阴,少阳”(亦称“太阴,太阳,少阴,少阳”)四种情形,六十四别卦每一卦的每个位次上都可能有四种阴阳状态。

    易理八卦中最基本的是乾、坤二卦。乾为纯阳之卦,坤为纯阴之卦,乾坤是阴阳的总代表,也是阴阳的根本,孔子在《系辞》中说“乾坤其易之门邪”,“乾坤其易之蕴邪”。《易纬·乾凿度》中说:“乾坤者,阴阳之根本,万物之祖宗也。” 通行本《周易》本经排序以《序卦》的次序为基础,而以乾、坤两卦为首。《系辞》开篇即云:“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动静有常,刚柔断矣。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是故刚柔相摩,八卦相荡。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雷。日月运行,一寒一暑。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乾知大始,坤作成物。乾以易知,坤以简能。易则易知,简则易从。易知则有亲,易从则有功。有亲则可久;有功则可大。可久则贤人之德,可大则贤人之业。易间而天下之理得矣。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文言》是专门论述乾坤之卦德的传文,并将乾坤之德性引申发挥至人文道德范畴。说明乾、坤是《周易》中最重要的两卦,也是《周易》阴阳哲学的基础。《易纬·乾凿度》记载:“孔子曰:易始于太极,太极分而为二,故生天地。天地有春秋冬夏之节,故生四时。四时各有阴阳刚柔之分,故生八卦。八卦成列,天地之道立,雷风水火山泽之象定矣。”

    从以上的论述,我们可以看出雷风水火山泽之象是以天地之道为基础而定立的。而且雷风水火山泽之象都是以水在地表的循环为基础。坤卦《彖传》曰:“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坤厚载物,德合无疆。含弘光大,品物咸亨,牝马地类,行地无疆,柔顺利贞。”意思是说,大地啊!多么崇高,世界的万事万物都靠地滋生,地,柔顺地遵守着天道法则,深厚的土地盈育了万物,大地的美德广大无比,大地蕴藏深厚,万物茁壮成长。雌马阴性,与地同类,性情柔顺,行动迅速。执着。这是描绘了一幅地表生态系统万物滋生的美丽图画。地表生态系统万物的滋生,是离不开地表能量推动的水循环的,所以坤卦又与从天到地之间的“云行雨施”(乾卦彖传语)、雷风水火山泽之象相互联系,形成整体以水循环为基础的生态系统。就是天地人三才归一统。

    按现代生态系统论的观点,地表的万物变化是系统循环稳态的变化。但都受到能流的驱动,并都依赖于水的循环。生物地化循环过程的研究主要是在生态整体系统水平即生物圈层水平上进行整体研究的。但是也可以在局部的生态系统单位中(例如森林、湖泊、山坡或草地)进行研究。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随着物质循环而进行的。能量的固定、转移和释放,离不开物质的合成与分解。另一方面,物质的合成与分解,必然伴随着能量的储存与释放。所以说,物质循环的动力来自于能量,而物质又是能量的载体,以保证能量从一种形式转变为另一种形式。并且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同时进行的,二者均始于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固定太阳能,然后沿着共同的渠道——食物链和食物网一起运行;彼此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生态系统除了需要能量外,还需要水和各种矿物元素。这首先是由于生态系统所需要的能量必须固定和保存在由这些无机物构成的有机物中,才能够沿着食物链从一个营养级传递到另一个营养级,供各类生物需要。否则,能量就会自由地散失掉。其次,水和各种矿质营养元素也是构成生物有机体的基本物质。因此,对生态系统来说,物质同能量一样重要。   

    生态系统中所有的物质循环都是在水循环的推动下完成的,因此,没有水的循环,也就没有生态系统的功能,生命也将难以维持。在气体循环中,物质的主要储存库是大气和海洋,循环与大气和海洋密切相联,具有明显的全球性,循环性能最为完善。凡属于气体型循环的物质,其分子或某些化合物常以气体的形式参与循环过程。属于这一类的物质有氧、二氧化碳、氮、氯、溴、氟等。气体循环速度比较快,物质来源充沛,不会枯竭。主要蓄库与岩石、土壤和水相联系的是沉积型循环,如磷、硫循环。沉积型循环速度比较慢,参与沉积型循环的物质,其分子或化合物主要是通过岩石的风化和沉积物的溶解转变为可被生物利用的营养物质,而海底沉积物转化为岩石圈成分则是一个相当长的、缓慢的、单向的物质转移过程,时间要以千年来计。这些沉积型循环物质的主要储库在土壤、沉积物和岩石中,而无气体状态,因此这类物质循环的全球性不如气体型循环、循环性能也很不完善。属于沉积型循环的物质有:磷、钙、钾、钠、镁、锰、铁、铜、硅等,其中磷是较典型的沉积型循环物质,它从岩石中释放出来,最终又沉积在海底,转化为新的岩石。

    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中,土壤碳、氮、磷、硫等养分以及水分循环是最为重要的,因为每种养分(包括水分在内,并且以水分为基础),都按照自身的过程和规律进行转化和循环,并且这些养分之间通过相互作用构成一个或多个复杂的生态过程。

    易经的阴阳八卦学说中,天地之间的雷风水火山泽之象,就是总括了以水为基础的生态物质,在太阳能量的推动下,系统状态发生的气体型循环与沉积型循环的地化循环变化。也就是阴阳八卦学说所说的,以地与水(物质)为阴,以天与火(能量)为阳的辩证法对立统一整体观。天地之间在太阳能量推动下的水气循环(水火)变化,是生物圈层整体水平生态系统的变化,而雷风山泽之象,则是生态系统局部的、短暂的状态变化。     中国文化无论是易经的整体观点,还是道德经的整体观点,都是如同管子所指出的,是以水在地表的循环为本原、为基础,也就是生态系统论所说的,包括气体型循环与沉积型循环的地化循环动态稳定为核心。如果我们不理解这个原则,就难以明理沟通中西医学。两千多年以前管子一书的作者已经能认识到,生态系统水在地表的循环,与人体系统血在筋脉的循环,两者之间的系统整体相似性,我们为什么今天还认识不到这一点呢?



本主题由 (www.dangdaizhongyi.com)当代中医网(jk.fqyg.net)养身 于 15 秒前 审核通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当代中医-全意识正名学 ( 闽ICP备16014487号-1 )

GMT+8, 2024-5-4 20:45 , Processed in 0.079885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