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医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785|回复: 0

创造力(创造与创造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0-17 17:05: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3   创造力(创造与创造力)
指人在创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各种创新能力。这是一种独特、有效、新颖的解决问题能力,是人根据一定的目的任务,开展积极能动的思维活动,产生具有一定社会价值的新的理论、观点、产品、工艺等等的能力。创造力以智力为主导,其心理结构主要由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想象(如直觉、灵感)及创造性技能组成。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认为,构成创造力有六个因素:①对解决问题的感受性;②思维流畅性;③思维灵活性;④独创性;⑤重组能力;⑥概括结构的复杂性。美国心理学家R • B • 卡特尔认为创造力有八个特征:①智慧性;②实验性;③抑制性;④幻想性;⑤冒险性;⑥独立性;⑦单纯性;⑧支配性。一般认为,与创造力有相关的因素为:思维活动变化多端、触类旁通、独立自主、不喜欢受人约束、喜欢从事复杂的思考、独断、幽默、开放、自信、好奇、喜欢冒险、幻想等。新近研究日益说明,创造力与人的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关系极为密切,其中人的成就动机、求知欲望、学习热情、自尊心、好胜心、责任心、义务感、荣誉感、自制力、坚持性、独立性等非智力因素在创造力的构成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由于创造力本身特别复杂,科学家们常用不同指标对创造力进行测量和对创造性成就作预测,一般常用的标准是:①创造性成果,它是创造力的物化形式。②发散思维,它是创造力的主要构成因素。③创造性人格,它是创造力得以发挥与发展的主观因素。以下举例
(1)创造力结构
创造力结构包括智能因子和非智能因子。智能因子有①认知力,即对事物敏锐的观察力,正确的理解力,勤于慎思审问,发掘平常别人不容易注意或不注意的问题。②记忆力,即善于牢固地储存并在必要时立即提取信息的能力。③发散思维。④集中思维。⑤评价力。在创造性的活动过程中,动机、情感、态度、意志、个性、特征等非智力因素起着重要的作用。
(2)创造
人具有了一定的创造力,并将这种能力运用到科学、技术、艺术等等不同的社会领域中,产生了新的具有社会意义的产物过程称为创造。人类创造的共同主要特点为:①创造的主体性,即创造活动的主体是现实中的人。②创造的可控性,即任何一种创造都是主体有目的地控制、调节客体的一种活动,是主体为实现自身的目标作用于自身客体、自然客体和社会客体而进行信息、物质和能量变化过程。③创造的新颖性,即创造活动必须产生出一种前所未有的成果。④创造的价值性,即创造活动的社会价值,以及对促进人类进步的影响。
(3)创造层次
一般分五个层次:①表露式的创造,即自由流露式的创造,如儿童的绘画。这种创造是其它各种创造的基础。②生产式创造,即发展各种技术以产生完满产品的创造。其特点是技术性、实用性、客观性。③发明式创造,即发明家、探险家等寻找新方法、新产品、新事物的创造。④革新式创造,即革新人在某一领域发掘问题,并对其改造产生新成果。⑤发现式创造,即经过千锤百炼,长期研究沉思之后产生新的原理与原则的创造,由此往往产生新的学源或新的理论。
(4)创造的外环境和品质
创造需要一定的外在环境,如外在的物质条件,社会制度,传统文化及教育条件等。创造人的见解与胆略,是创造者的良好品质。它是在创造实践中刻苦学习,反复训练,不断总结经验的结果,其表现主要是:目标明确,善于抓住有重要意义的创造突破口,善于观察事物发展趋势,在决策时表现出果断,有魄力。
(5)创造动机
创造的动机主要有:①升华说。弗络伊德认为艺术家的幻想是在创造一种未来的情境,以满足其早期未曾满足的愿望。一些心理学家认为科学创造程序与艺术创造程序的实质是相同的,其动机也是性心理的升华。这是最早的研究创造心理动机的看法。②自我实现说。马斯洛等人认为自我实现是最高层次的需要,是将人所固有的潜能充分发挥,以创立完美人格。创造行为的求新动机是不愿因袭拘泥,从求不平凡为目的,而追求创造价值的动机是企求产生非同一般的产品产物。③过度补偿说。A • 阿德勒认为人总是力图从低劣地位上升到优越地位,从失败到成功,从自卑到优越的完美,这是人类基本的活动动力。人的克服自卑和改变低劣地位的心理过程即为补偿作用,他们的动机和内部动力是“追求优越”。④偿还说。费尔巴恩认为互相矛盾的动机使人遭受严重的心理冲突,为解决心理冲突,艺术就被用以升华或压抑攻击和毁坏的冲动,以满足超我的理想,这样偿还作用是艺术创造的基本原则。
(6)创造过程
创造过程包括:①准备和积累阶段。提出新的设想,并收集有关解决该问题的思考材料。该阶段的状态是高度紧张、全神贯注,努力对对象进行深入的探讨。②酝酿阶段。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酝酿创造意识,强化创造兴趣,将活动的重点从意识层面转到潜意识层面。③灵感、顿悟阶段。高度集中思维,认识发生飞跃,问题豁然得到解决,产生出创造性的假设方策。④完善和验证阶段。通过实践和理论检查、验证假设方案的正确性。而根据创造心理活动来分又可分为:①创造需要与创造动机形成阶段。②创造心理启动阶段,指凭借观察力、思维分析力、思维比较力、独立思考能力、创造想象能力等,提出探索的问题。③创造心理探索阶段,指运用创造性思维与创造性想象寻找问题和答案。④创造心理成型阶段,指经过长期的智力活动,使提出的问题获得初步答案,这个阶段也是智力与创造飞跃的阶段。⑤创造心理的检验阶段,指凭借评价能力与操作能力对新观点、新理论、新方法进行验证。⑥创造心理充实阶段,指通过创造性思维与创造性想象,使创造的产物更加完善并保存下来。
(7)创造方法
分两大类:①扩散型创造技法,即围绕发明的对象,利用发散思维诱发出各种各样的创造性设想。根据诱发创造设想的思维基点的不同,又可分为有参照扩散技法和无参照扩散技法两种。②集中型创造技法,即利用聚合思维方式对问题和设想进行分析、整理、归纳后,再根据一定的标准进行判断取舍。根据对问题和设想的比较点和集中点的不同,它又可分为内在列举法与外在比较法。
(8)创造链
由四个环节组成:①技术观察。这是创造活动过程的第一步,人对创造活动的对象进行分析,包括对其历史资料、现状以及他人研究成果的分析,借以透彻地了解其技术要素。它不能拘泥于客观细节,而主要是对其总体结构的研究及其应用原理的正确评价。②需求分析。重视其创造效益的研究,考虑到生产效益、社会效益及实用性、经济性、先进性等各种因素。③实验与设计。对创造性设计进行反复实验、修改、设计,直至完美的过程。④成果申报。将其成果向社会转让或申请发明专利权。
(9)创造热情
创造热情是激励创造者进行创造的一种深厚、稳固而持久的情感形态。创造者的意志越坚强,对创造目的、课题及其价值认识得越明确,其创造热情也越高。创造敏感性强的人有下列特点:①善于发现,及时抓住创造活动中的重要课题,迅速进入创造前沿。②迅速接受创造信息,保证创造成果的先进性。③能灵活地根据新变化的情况,果断采取新的措施,保证创造活动的顺利完成。
(10)创造人格
主要包括:有广泛的探究兴趣和中心兴趣;强烈的创造动机;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勤奋精神;充分的自信心;顽强的毅力;革新的魄力。创造性人格特征有:①独立性,不盲目地轻附众议,按照自己对事物的探讨和了解,去作出自己的设想和判断。②批判性,有科学的怀疑态度,不迷信权威,善于发现现状中不合理、不完善和逐渐失去存在价值的东西。③灵活性,富于冒险,精于变通。④幽默感,不为他人的诽谤和敌视而悲观、丧气,不为暂时的失败而丧气,或为已有的成功而得意忘形。
(11)创造思路
有:①横向思路模式,即从事物之间横的联系中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②纵向思路模式,即从事物发展过程中去发现问题和思考问题。③辐射思路模式,即从事物的不同方向去发现问题和思考问题,提出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案。④反向思路模式,即从与事物性质的常态相反的方向,冲破习惯性思维定势的束缚,一反常态发现问题和思考问题。
(12)创造思维
包括:四个阶段①准备阶段,即发现、提出超常问题。根据已有知识对问题进行初步理解与加工,并根据初步理解开始广泛搜集各种相关资料。②酝酿阶段,主要根据已有的理论和所搜集的信息,运用重复性思维提出尽可能充分的解决方案。③豁然阶段,这是创造思维的关键阶段,主要内容有:突破原有理论、技术框架和传统观念、思维定势的束缚,提出新观点、新概念、新方法、新意象,并将其系统化,形成新理论、新技术、新艺术作品。④检验阶段,在第三阶段产生的新产品经过检验、鉴定、评价,才能确定其有无价值。创造思维是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直觉思维和分析思维的综合表现,在创造思维过程中,它们相互促进,互为补充。但创造思维的主要内容是发散思维,人们常用发散思维代表创造思维。创造思维是创造力研究的出发点和归宿。
(13)创造心理类型
一般有:①再现型,其特点是记忆力强,再造想象发达,善于积累知识,并在创造性活动中有效地再现,通过较强的思维综合能力取得突破。②发现型,其特点是善于发现事实,指出事物的内在规律。在发现过程中以观察力、想象力、思维能力为主,操作能力为辅。③发明型,其特点是善于根据事物的客观规律,创造出原来不存在的工具、物品和技术。在发明过程中,智力结构中的知识因素和操作能力都起重要作用。④创造型,其特点是具有高度发达的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想象力,往往在科学上作出前人未有的重大突破与建树。
(14)创造心理品质
主要包括:①品质方面、想象的丰富性、新颖性、思维的独创性、批判性、细致的观察力。②兴趣与动机方面,对创造有强烈的好奇心与旺盛的求知欲,既有广泛兴趣又有中心兴趣。③情绪品质方面,对创造充满热情,创造情绪稳定而持久,能控制自己的激情。④意志品质方面,坚持不懈、百折不挠、勤奋、勇敢、自信、谦虚、谨慎、有责任心、正义感与牺牲精神。
(15)创造型人才
其主要特征是:①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知识专深而广博。②有合理的智能结构,具有多种能力,即发明创造能力、科学研究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获得信息情报能力、演说表达能力、文字写作能力、社交活动能力。③有积极的创造个性品质,即在非智能因素方面(如,理想、意志、事业心、勤奋、勇敢等)占优势。但在不同的领域中,创造型人才的创造性也不同。在艺术创造中,直观和想象力的作用非常明显;而在科学方面则更需要逻辑思维。
(16)创造行为
其特点为:①具有强烈的创造欲望和解决某一具体问题的观念意向。②具有获取某种基本价值的目标,并考虑实现创造行为主客观现实的可能性。③采取破除传统习惯思维的方式,并赋予行为以创新的内涵。
(17)创造型集体
主要特征有①集体成员搭配合理,其各种结构(年龄结构、专业结构、能力结构、性格结构、知识结构、信念结构等)因素,具有良好的有机结合,以便使集体协调一致,取长补短,紧密团结和激发集体创造力。②有使集体成员感到富有活力,能决定集体动力的角色,包括创造个性特征显著并在集体创造活动中地位稳定的主要人物(固定角色),以及围绕某一创造项目组合起来发挥一定作用的人物(流动角色)。③有明确的社会动机和群体规范,集体成员有较高的集体意识以及融洽的集体气氛。④集体成员有良好的信息沟通,使知识交叉渗透、激发创造思维、增进相互合作。⑤具有最佳的人数限制,一般认为理想人数为十人左右,但已经结构化的集体人数可以多一些,结构差的集体人数应控制在较少的范围。
(18)创造学
主要包括:①创造理论。阐明创造学的研究对象、内容、历史、趋势、原则、方法及创造的社会环境。②创造心理。研究创造主体的灵感、直觉、情感、想象、意志及创造性思维等心理要素。③创造机制。阐述创造活动中分阶段的规律及各种创造技法。④创造教育。研究创造型人才的培养与开发。在创造学研究中应遵循决定论、实践论、发展论和系统论原则。⑤创造性综合。即把表面看起来没有什么联系的东西联系起来;把比较简单的或普通的东西重新结合起来,变成为新的复杂而特异的东西;把不同领域的研究成果综合起来,创造新的成果。
(19)创造哲学心理学
在西方哲学中经历三个主要阶段:①希腊哲学阶段。以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为代表,强调直觉、灵感和顿悟在创造思维中的作用,并提出归纳→直觉→演译为主要环节的创造过程论。②近代经验论和唯理论阶段。经验论强调感觉和联想为创造思维的内在心理机制,并提出了以感觉→归纳→实验为主要环节的创造过程论。唯理论强调直觉和演译为创造思维的内心理机制,并提出了以直觉→演译为主要环节的创造过程论。③德国古典哲学阶段。以康德、费希特和谢林的先验论为代表。强调创造过程是知情意、真善美的辩证统一,是潜意识和现实意识直觉和逻辑的渗透过程。其最大贡献是提出了创造想象力学说,并把创造想象力的运动规律归结为辩证法,指出直觉无非是创造想象力的辩证运动。从而在思辩水平上解释了潜意识的直觉活动的内在机制问题。谢林的先验唯心论是西方创造哲学心理学发展的高峰。以后的黑格尔把创造心理学的内容逻辑化为一个创造逻辑体系,它代表古典哲学中创造心理学的终结。中国哲学创造心理学内容观点主要有:①创造活动是知情意、真善美的统一。②灵感、体验和顿悟是创造思维的关键环节。③清静无为,虚静守一是触发灵感和直觉心理状态。在创造思维的培养方面,中国哲学在知行合一的基础上强调修身的重要性。他们认为只有通过修身,才能达到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
(20)创造冲动
是由于某种事物的启发或激励而产生的强烈的创造愿望。创造冲动受个人严肃勤奋的劳动态度和负责精神,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知识积累,深厚的科学研究修养或艺术修养及创造技巧的影响。
(21)创造性梦
指人在睡眠中无意地产生创造性新课题或解决问题的新方案,从而导致发明创造成功的梦境。梦是无意想象的极端表现,它对科技和艺术创造有一定的积极作用。由于无意想象的活跃,使保存在记忆中信息产生出奇特的结合,在梦中浮现出新形象,涌现出新思想,从而启发创造者找出新的研究课题或提出新的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甚至导致发明创造的成功。创造性梦必须是在创造者对问题已进行了相当充分的研究,在记忆中储存了大量的解决问题的信息,心理活动对问题日有所思、梦寐以求的状态下才能产生。创造者又必须在清醒的、有意识的心理活动状态下,对梦境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实验、检验和论证,才能使发明创造获得成功。
(22)创造愉悦
产生的条件是:①创造过程的艰辛性,要经过克服重重困难,不懈努力而获得创造成果。②创造成果的新奇性和高价值性,创造成果是全新的、前所未有。这种情感体验是自身对艰苦创造劳动的报酬,它也成为对以后创造活动的内在动机的强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当代中医-全意识正名学 ( 闽ICP备16014487号-1 )

GMT+8, 2024-5-13 20:25 , Processed in 0.083074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