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医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408|回复: 0

(3)胃病候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0-18 10:09: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3)胃病候
《素问》23.2.……胃为气逆,为哕为恐……
《素问》42.12.胃风之状,颈多汗恶风,食饮不下,鬲塞不通,腹善满,失衣则月真  胀,食寒则泄,诊形瘦而腹大。
《素问》48.7.脉至如丸泥,是胃精予不足也,榆荚落而死。
《素问》65.3.夫病传者……胃病胀满,五日少腹腰脊痛,骨行  酸,三日背月吕  筋痛,小便闭;五日身体重;六日不已,死。冬夜半后,夏日昳。
《灵枢》4.16.黄帝曰:愿闻六腑之病。岐伯答曰:面热者,足阳明病;鱼络血者,手阳明病;两胕之上脉坚若陷者,足阳明病,此胃脉也。大肠病者,肠中切痛,而鸣濯濯,冬日重感于寒即泄,当脐而痛,不能久立,与胃问候,取巨虚上廉。胃病者,腹!胀,胃脘当心而痛,上支两胁,膈咽不通,食饮不下……
《灵枢》10.21.凡诊络脉……胃中寒,手鱼之络多青矣;胃中有热,鱼际络赤……
《灵枢》19.13.邪在胆,逆在胃……胃气逆则呕苦……
《灵枢》33 .3.水谷之海有余,则腹满;水谷之海不足,则饥不受谷食。
《灵枢》35 .3.胃胀者,腹满,胃脘痛,鼻闻焦臭,妨于食,大便难。
《灵枢》36.1.-2水谷入于口,输于肠胃,其液别为五……中热胃缓则为唾……中热则胃中消谷,消谷则虫上下作,肠胃充廓故胃缓,胃缓则气逆,故唾出。
《灵枢》42.3.病先发于胃,五日而之肾,三日而之膂、膀胱,五日而上之心,二日不已,死。冬夜半,夏日昳。
《灵枢》66.4.其著于阳明之经,则挟脐而居,饱食则益大,饥则益小。
《难经》57.0.胃泄者,饮食不化,色黄。
《伤寒论》1.21.趺阳脉浮,浮则为虚,浮虚相搏,故令气噎,言胃气虚竭也。脉滑则为哕,此为医咎,责虚取实,守空迫血。脉浮,鼻中燥者,必衄也。
《伤寒论》2.23.假令下利,以胃中虚冷,故令脉紧也。
《伤寒论》6.41.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烦躁不得眠,欲得饮水者,少少与饮之,令胃气和则愈。
《伤寒论》6.96.病人脉数,数为热,当消谷引食,而反吐者,此以发汗,令阳气微,膈气虚,脉乃数也。数为客热,不能消谷,以胃中虚冷,故吐也。
《伤寒论》7.29.伤寒汗出解之后,胃中不和,心下鞕鞕,干噫食臭,胁下有水气,腹中雷鸣下利者,生姜泻心汤主之。
《伤寒论》7.30.伤寒中风,医反下之,其人下利日数十行,谷不化,腹中雷鸣,心下痞鞕而满,干呕心烦不得安。医见心下痞,谓病不尽,复下之,其痞益甚。此非结热,但以胃中虚,客气上逆,故使鞕也。甘草泻心汤主之。
《伤寒论》8.1.问曰:病……有正阳阳明,有少阳阳明,何谓也?答曰……正阳阳明者,胃家实是也;少阳阳明者,发汗利小便已,胃中燥烦实,大便难是也。
《伤寒论》8.2.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
《伤寒论》8.17.阳明病,不能食,攻其热必哕。所以然者,胃中虚冷故也。以其人本虚,攻其热必哕。
《伤寒论》8.39.阳明病,讝语有潮热,反不能食者,胃中必有燥屎五六枚也;若能食者,但鞕耳。宜大承气汤下之。
《伤寒论》8.68.太阳病三日,发汗不解,蒸蒸发热者,属胃也,调胃承气汤主之。
《伤寒论》8.77.病人无表里证,发热七八日,虽脉浮数者,可下之。假令已下,脉数不解,合热则消谷喜饥,至六七日不大便者,有瘀血,宜抵当汤。若脉数不解,而下不止,必协热便脓血也。
《伤寒论》12 .55.伤寒,大吐、大下之,极虚,复极汗者,其人外气怫郁,复与之水,以发其汗,因得哕。所以然者,胃中寒冷故也。
《伤寒论》14.5.大病瘥后,喜唾,久不了了,胸上有寒,当以丸药温之,宜理中丸。
《金匮》15 .2.趺阳脉……数则为热,热则消谷……
((I}Eff))17..3.问曰:病人脉数,数为热,当消谷引食,而反吐者,何也?师曰:以发其汗,令阳微,膈气虚……脉弦者,虚也,胃气无余,朝食暮吐,变为胃反。寒在于上,医反下之,今脉反弦,故名曰虚。
《金匮》17.16.胃反呕吐者,大半夏汤主之。
《脉经》2/1.17.右手关上阳绝者,无胃脉也。苦吞酸,头痛,胃中有冷。刺足太阴经,治阴。在足大指本节后一寸。
《脉经》2/1 .18..右手关上阳实者,胃实也。苦肠中伏伏,不思饮食,得食不能消。刺足阳明经,治阳。在足上动脉。
《脉经》4/1.34.关上脉浮而大,风在胃中,张口肩息,心下澹澹,食欲呕。
《脉经》4/3.7.病入胃绝,五日死,何以知之?脊痛,腰中重,不可反复。
《脉经》6/5 .12.滑即胃气实……能食而腹不满,此为胃气有余。腹满而不能食,心下如饥,此为胃气不行,心气虚也。
《脉经》6/6.9.趺阳脉浮者,胃气虚也。趺阳脉浮大者,此胃家微,虚烦,圊必日再行。芤而有胃气者,脉浮之大而软,微按之芤,故知芤而有胃气也。
《脉经》6/6.10.趺阳脉数者,胃中有热,即消谷引食。趺阳脉涩者,胃中有寒,水谷不化。趺阳脉粗粗而浮者,其病难治。趺阳脉浮迟者,故久病。趺阳脉虚,则遗溺;实,则矢气。
《脉经》6/6 .11.动作头痛重,热气朝者,属胃。
《脉经》7/14.8.寸口脉濡而弱……脏气衰微,胸中苦烦,此非结热,而反薄居水渍布,冷铫贴之,阳气遂微,诸腑无所依,阴脉凝聚,结在心下,而不肯移,胃中虚冷,水谷不化,小便纵通,复不能多,微则可救,聚寒心下,当奈何也。
《脉经》10.49.尺中伏,水谷不消。
《脉经》10.50.寸口弦,胃中拘急。
《脉经》10.51.关上弦,胃中有寒,心下拘急。
《脉经》10.63.关上滑,中实逆。
《脉经》10.66.关上数,胃中有热。
《脉经》10.72.关上芤,胃中虚。
《中藏经》27.2.胃气绝则五日死。
《中藏经》27.3.[胃]实则中胀便难,肢节疼痛,不下食,呕吐不已;虚则肠鸣胀满,引水,滑泄;寒则腹中痛,不能食冷物;热则面赤如醉人,四肢不收持,不得安卧,语狂、目乱、便硬者是也。病甚则腹胁胀满,吐逆不入食,当心痛,上下不通,恶闻食臭,嫌人语,振寒,喜伸欠。胃中热则唇黑,热甚则登高而歌,弃衣而走,癫狂不定,汗出额上,鼽衄不止。虚极则四肢肿满,胸中短气,谷不化,中消也。胃中风,则溏泄不已。胃不足,则多饥不消食。
《中藏经》27.4.病人鼻下平,则胃中病,渴者不可治。
《中藏经》27.5.胃脉搏坚而长,其色黄赤者,当病折腰。
《中藏经》27 .6.其脉软而散者,病食痹。
《中藏经》27 .7.右关上脉浮而大者,虚也;浮而短涩者,实也;浮而微滑者,亦实也;浮而迟者,寒也;浮而数者实也。虚实寒热生死之法,察而端谨,则成神妙也。
《中藏经》43.2.风水者,其根起于胃,其状先从四肢起,腹满大而通身肿也……此良由上下不通,关窍不利,气血痞格,阴阳不调而致之也。
《中藏经》49.53胃绝,齿落,面黄者,七日死。又曰,十日死。
《病源》20.8.胃病候
胃象土,王于长夏。足阳明其经也,脾之腑也,为水谷之海。诸脏腑皆受水谷之气于胃。
其气盛为有余,则病腹月真  胀,气满,是为胃气之实也,则宜泻之。胃气不足,则饥而不受水谷,飧泄呕逆,是为胃气之虚也,则宜补之。
胃脉实则胀,虚则泄。关脉滑,胃中有热,脉滑为实,气满不欲食。关脉浮,积热在胃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当代中医-全意识正名学 ( 闽ICP备16014487号-1 )

GMT+8, 2025-1-5 07:43 , Processed in 0.086606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