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医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736|回复: 0

[医理探讨] 我的关于卫分太阳表证前驱期证态的中西医融合观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1-1 09:03: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的关于卫分太阳表证前驱期证态的中西医融合观

山西医科大学附属晋中第一人民医院主任医师兼副教授(退休)郝守玉

伤寒论中太阳证的太阳有初阳潜阳之意,故有“一日太阳,二日阳明,七日复传之说”。太阳证为热性病初期入表之证侯群。叶天士温病理论认为“温邪上受,首先犯肺,肺主气属卫。”也是指热性病早期。西医病理生理学将发热病理功能状态的早期称为前驱期(体温上升期)。李同宪、李月彩著“中西医融合观”把这一状态归结为卫分太阳表证

----前驱期证态概念做为中西医融合研究中的中介概念,值得进一步探讨。

发热时,卫分证太阳表证病理生理发热前驱期状态都是指发热时的早期状态,都是研究发热、恶寒、寒颤、头项强痛、四肢皮肤厥冷、皮肤肌紧张、皮肤变白、皮肤鸡皮疙瘩、皮肤少汗、脉浮数等现象的症候群,都是想通过寻找它们的共性,寻找它们的本质属性,发现它们存在的客观规律。但历代中西医学者对客观现象(发热早期症候群)的主观认识上,由于观察方法、观察侧面(如立场、角度、时相、宏观、微观、实验、经验等)的差异,而形成不同的概念体系。

我们试图寻找以热能代谢(阳气)与水电平衡(阴气)两个子系统的对立统一关系做为发热早期这些症候群的共同本质(共同参照系)来逐步实现中西医融合。谬尔(B.L.Muir)在他所著的病理学中说“有几种环境稳定机理在调节体温”我们抓住其中最重要的两个子系统即热能代谢与水电平衡内稳态研究其间的关系,研究二者之间,对立统一协调一致的调节机制用来解释发热早期的这一证态概念。

发热早期为体温上升期,在这一时期由于体温调节中枢调定点的逐步上移,热能代谢子系统内出现产热活动大于散热活动的功能变化,按照系统论控制调节的观点,由于调定点的上移,使原来的正常体温变成了“冷”刺激,体温调节中枢对“冷”信息起反应,发出指令到达产热器官引起寒顫和物质代谢增强,产热随而增多,另一方面同时也发出指令经交感神经到散热中枢引起皮肤血管收缩血流减少,导致皮肤温度降低,使散热减少。

发热早期,热能代谢子系统的上述变化也牵动体液水电平衡子系统的变化,产热增多的寒颤过程及肌紧张度的增加过程中由于肌肉的持续收缩,需要血液供给大量的葡萄糖产生能量促使血液循环加速,影响了体液循环子系统的主要部分血液循环的变化,非肌肉颤抖的产热增加如肝及棕色脂肪组织氧化产能代谢的增强也促使血流增速。散热过程的减少,更是通过皮肤的血流变化来调节,对于体表温度与体热散失皮肤的血流起关键作用,皮肤的血流量波动范围很大,并且可以调节。除了通常的毛细血管以外,皮肤和皮下组织含有静脉丛,后者借动静脉吻合支而与小动脉相连,发热早期引起皮肤及皮下组织血管收缩,吻合与关闭,循环的血量减少,皮肤变冷,出汗减少,使散热减少,同时通过血流辐射和传导的热散失也减少。

从上面的简单叙述可以看出热性病早期热能代谢平衡子系统与体液水电平衡代谢子系统二者之间的相辅相成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热能代谢的产热增加离不开体液循环的加速流动,体液循环的加速,也伴有热能代谢的增强,热量的散失减少,离不开皮肤血流的减少。皮肤血流的减少,又导致体内温度的升高,两个子系统之间这种既协作又对抗的复杂交错关系,难道不是应用辩证逻辑来整体概括更好一些吗?西医学者把热能平衡与体液水电平衡分割开来,甚至还将体液、水电平衡分割为血液循环平衡、淋巴循环平衡、组织液循环平衡、细胞液内外液循环平衡、水的平衡、钠的平衡、钾的平衡等。热能代谢也分割为血葡萄糖代谢平衡、氨基酸代谢平衡、脂代谢平衡等如此同异分立、孤立地去考察对其相互间的关系,整体观察重视不够。甚或要求把这些概念严格区分、严格界定,不准含混不清,互相交错,所以很难实现。该方法对于深入研究虽有很多好处,但在整体认识上,也有其不足的一面。早在两千年以前,中医学者从阳气与阴液的对立统一辩证逻辑关系,初步概括了两个子系统间的整体关系,解释了发热早期的症候群现象,虽然有含混不清、模糊难辩、限制了进一步发展的缺陷,但也有其合理的一面。

发热的早期卫分太阳表证—前驱期证态症候群中,寒颤是由于产热增多时,骨骼肌不随意的收缩,头颈强痛是由于产热增多时的肌紧张度增高及血管扩张的牵拉,发热是体内产热的增多,身体中心温度的上升,恶寒是体表皮肤的变冷,鸡皮疙瘩是因为肌肉收缩,脉浮数是由血液循环加快引起。这些发热早期的症候群所以归结为卫分表证是因为这些症状大多出现在远离身体中心内脏部位的外围包裹的皮肤、皮下组织、肌肉及四肢部分。这是由于这些部位两个子系统之间的对抗协作的矛盾统一关系更为突出。身体外裹部分比中心部分体温的调控变化更易发生,也就是说,这些部位是调节控制该时期温度变化的典范所在。

叶天士等温病学家更进一步观察了这一证态中舌的微循环及舌粘膜的分泌物的变化,洞察体内两个子系统阳气与阴液的对立统一关系,这是因为舌表面粘膜表皮细胞层面及其下的微循环的外观色泽与分泌物的变化,能更灵敏地反映出由于热能代谢而影响到血液及细胞内外液的水液循环代谢的改变,这一证态期间的舌苔薄白欠润,舌边尖略红,是发热早期逐渐发展起来的,所以舌苔薄白而干,舌边尖红,是说明发热性疾病初期,热能代谢的阳气导致阴液水电代谢的脱水(津液耗伤)尚不十分显著,但已开始处于崩发阶段。

再看这两个子系统在发热早期的调控过程,也存在着密切的相互有机联系,就现有的资料看,寒颤有人认为是位于下丘脑后部第三脑室壁附近寒颤中枢兴奋引起,非寒颤时以肝为主的内脏及棕色脂肪的产热增多是通过丘脑下部脑垂体甲状腺激素轴的调节。有关水液平衡子系统方面,血流的速度、皮肤血流的减少,也是由于丘脑下部心血管控制中枢,通过交感肾上腺轴及下丘脑垂体后叶抗利尿激素轴的调节形成复杂的正负调节、交错调节、网络调节的结果,与解剖的局部并不完全一致,概括起来整体认识可以看作是控制热能代谢的中枢与控制血液水液等体液循环的中枢通过多层次的,既拮抗又协作的对立统一关系。而且两个子系统的最高级调节中枢部位又都在下丘脑得到统一集中与整合。

以上收集的有关两个子系统之间在发热早期卫分太阳表证—前驱期证态的调控资料很有限,因为西医学者,对于两个子系统是单独去研究的,我们现代的医学工作者应在实验方面、微观方面、重点研究二个子系统之间的关系,弄清阳气与阴液的平衡机理促成中西医学的融合。




欢迎来到(www.dangdaizhongyi.com)当代中医网(jk.fqyg.net)养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当代中医-全意识正名学 ( 闽ICP备16014487号-1 )

GMT+8, 2024-5-7 02:09 , Processed in 0.115631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